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程潮矿深部矿体分区开采地表沉降规律相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平 齐梦寒 +3 位作者 骆正杰 陈国兴 韩亚民 冯俊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0-258,共9页
以程潮矿-570m中段、-675m中段矿体与围岩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相似模拟试验方法,对程潮矿深部矿体分区开采地表沉降规律进行研究,分析了深部分区开采下地表沉降与围岩应力随开采深度变化规律。相似模拟研究表明: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地... 以程潮矿-570m中段、-675m中段矿体与围岩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相似模拟试验方法,对程潮矿深部矿体分区开采地表沉降规律进行研究,分析了深部分区开采下地表沉降与围岩应力随开采深度变化规律。相似模拟研究表明: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地表沉降数值亦呈增长趋势;在相似模拟试验所有待采矿体开采完毕之后,地表最大沉降点为8#地表监测点,总沉降值为19.058mm,地表最小沉降点为1#地表监测点,总沉降值为2.199mm;从应力变化规律上可知无底柱崩落法对矿岩的应力变化影响较大,而充填体的充填对空区的保护作用显著。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和程潮矿实际地表监测数据对相似模拟试验结果进行工程验证,综合分析3组数据得出了分区开采目标矿体时地表的沉降值对新程潮大湾的稳定性不产生较大影响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开采 地表沉降 相似模拟 工程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潮铁精矿制备氢基还原用氧化球团可行性研究
2
作者 李国全 郑子康 +4 位作者 刘曙 陈铁军 周晓军 周仙霖 万军营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53,共8页
为了探讨程潮铁精矿生产氢基竖炉用高品位氧化球团的可行性,本文分别以品位为66.14%的程潮普通铁精矿和品位为69.51%的高品位铁精矿为原料,研究黏结剂配比、造球水分对生球指标的影响以及预热焙烧制度对成品球质量的影响,并对高品位成... 为了探讨程潮铁精矿生产氢基竖炉用高品位氧化球团的可行性,本文分别以品位为66.14%的程潮普通铁精矿和品位为69.51%的高品位铁精矿为原料,研究黏结剂配比、造球水分对生球指标的影响以及预热焙烧制度对成品球质量的影响,并对高品位成品球团进行氢基还原特性检测。结果表明:高品位球团生球强度指标优于普通球团,但普通成品球团强度总体上优于高品位成品球团,且焙烧温度和时间低于高品位球团;在膨润土用量为1.1%、预热温度为975℃、预热时间为9 min、焙烧温度为1 250℃、焙烧时间为18 min的条件下,高品位成品球团抗压强度为3 186.8 N/P。同时,扩试结果表明:当配加0.8%印度膨润土时,成品球团抗压强度为3 458 N/P,铁品位为67.56%,SiO_(2)和Al_(2)O_(3)质量分数分别为1.82%和1.03%,还原度指数为8.44,950℃的还原膨胀指数为14.7%,>6.3 mm和<3.2 mm低湿还原粉化指数分别为83.5%和9.4%,黏结指数为0,满足HYL法氢基竖炉还原用氧化球团还原性能要求,为程潮铁精矿生产氢基直接还原用高品位氧化球团提供了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潮铁精矿 高品位球团矿 氢基还原 冶金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降雨量数据的程潮铁矿涌水量时序性预测模型 被引量:2
3
作者 范明星 任高峰 +3 位作者 吴文博 鲁习奎 李吉民 张聪瑞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2-219,共8页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必然形成大范围的地表塌陷区,所分布的导水裂隙将导致大量的地表降水向下渗透,引起巷道涌水量骤增,程潮铁矿现已进入-500 m开采水平,大气降雨与崩落法开采所引发的裂隙持续动态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十分复杂。因...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必然形成大范围的地表塌陷区,所分布的导水裂隙将导致大量的地表降水向下渗透,引起巷道涌水量骤增,程潮铁矿现已进入-500 m开采水平,大气降雨与崩落法开采所引发的裂隙持续动态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十分复杂。因此,为科学准确地预测井下涌水量,本研究提出了一种以降雨量为输入数据的涌水量灰色GM(1,2)时序性预测模型。以程潮铁矿2019—2021年的降雨量、涌水量实际数据为训练样本,充分考虑崩落法开采对上覆岩体的持续影响,引入时序性系数K对模型进行优化,最终建立的灰色GM(1,2)时序性预测模型与传统的GM(1,2)预测模型相比,预测精度平均提高了7.79%。运用该模型对2022年的涌水量进行预测检验结果表明,其旱、雨两季的预测精度分别为93.51%、93.58%,预测效果较好。研究成果是通过地表降雨量数据直接预测矿山井下涌水量数据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涌水量预测 灰色系统理论 GM(1 2)模型 时序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陶瓷球在程潮选厂二段磨矿中的应用试验
4
作者 黄雯 刘曙 +3 位作者 李鹏飞 王万平 黄轲 李超前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2-138,共7页
程潮选厂为降低二段磨矿成本,引进新型纳米陶瓷球作为磨矿介质,以二段球磨给矿为研究对象,开展全陶瓷球、全钢球、陶瓷球+钢球不同磨矿介质的磨矿特性及磁选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磨矿时间3 min,介质充填率36%,磨矿浓度67%的条件下... 程潮选厂为降低二段磨矿成本,引进新型纳米陶瓷球作为磨矿介质,以二段球磨给矿为研究对象,开展全陶瓷球、全钢球、陶瓷球+钢球不同磨矿介质的磨矿特性及磁选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磨矿时间3 min,介质充填率36%,磨矿浓度67%的条件下,采用质量比5∶5的纳米陶瓷球(ϕ30 mm、ϕ25 mm、ϕ20 mm球质量比为50%∶30%∶20%)与钢球(ϕ20 mm)为磨矿介质,与钢球磨矿介质相比,磨矿技术效率提高了16.65个百分点,比能耗降低13.80%,噪音值降低2.8 d B,磁选效率提高9.65个百分点。二段细磨采用纳米陶瓷球部分替换钢球,可减轻过粉碎,提高磨矿技术效率和铁矿物的解离度,优化磁选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陶瓷球 磨矿技术效率 磁铁矿 节能降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O-XGBoost的爆破振动峰值速度预测研究
5
作者 任高峰 邱浪 +4 位作者 徐琛 李吉民 胡英国 朱瑜劼 胡伟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6-265,共10页
为实现爆破振动峰值速度的精准预测,减少爆破振动的危害,基于某爆破工程实测数据,通过基于决策树的特征重要性分析,选取了爆心距、炸药爆速、孔距、堵塞长度、孔深、单段药量6个变量作为输入特征,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PSO)对XGBoost模型... 为实现爆破振动峰值速度的精准预测,减少爆破振动的危害,基于某爆破工程实测数据,通过基于决策树的特征重要性分析,选取了爆心距、炸药爆速、孔距、堵塞长度、孔深、单段药量6个变量作为输入特征,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PSO)对XGBoost模型的决策树数目、决策树最大深度、学习率3个参数进行寻优,构建了PSO-XGBoost爆破振动峰值速度预测模型。通过对实例进行预测,得到预测结果的MSE、RMSE、R^(2)的值分别为1.44、1.16、0.91;通过与BPNN、AdaBoost、GBDT、RF、SVR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PSO-XGBoost模型的预测性能最佳,预测结果最优。为了进一步推广应用预测成果,开发设计了一套爆破振动峰值速度预测系统。研究成果可为类似爆破工程振动预测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振动 爆破振动峰值速度 粒子群优化算法 XGBoost算法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荷载下磁铁矿动力学特性及破坏特征研究
6
作者 牛俊超 李吉民 +6 位作者 梅林芳 任高峰 葛永翔 张聪瑞 鲁习奎 赵亮 SATIMIN NOER REFKY ADI NATA 《爆破》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59,共8页
为探究磁铁矿开采过程中爆破破岩的能量演化及破坏形态规律,减少爆破扰动对矿柱及围岩稳定性的影响,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试验装置对磁铁矿试样开展多级强度冲击试验,以动态峰值抗压强度、破坏形态、破碎尺寸和能量耗散密度为... 为探究磁铁矿开采过程中爆破破岩的能量演化及破坏形态规律,减少爆破扰动对矿柱及围岩稳定性的影响,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试验装置对磁铁矿试样开展多级强度冲击试验,以动态峰值抗压强度、破坏形态、破碎尺寸和能量耗散密度为切入点,分析磁铁矿的动力学响应特征及各动力学参数的应变率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磁铁矿的动态峰值抗压强度和能量耗散密度随应变率增大呈指数增长,破碎尺寸随应变率增大呈指数下降,具有明显的率相关性;磁铁矿的破坏过程分为裂隙压密阶段—弹性变形阶段—破碎阶段,动态强度增强因子DIF值随应变率的增大而增大;磁铁矿试样的破坏模式主要以劈裂破坏为主,随着应变率的增大,裂隙间的相互作用愈加明显,破坏模式从劈裂破坏转为压碎破坏。因此,在满足破碎块度要求的前提下,采用爆破破岩方式开采磁铁矿时应综合考虑冲击强度与能量耗散,以改善磁铁矿石破碎效果,论文研究成果可为磁铁矿精细化破岩、安全高效开采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铁矿 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 动态峰值抗压强度 破坏形态 能量耗散 应变率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潮铁矿深部开采通风系统优化与热害模拟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吴文博 刘洋 +2 位作者 任高峰 韩亚民 李吉民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97-203,共7页
程潮铁矿进入深部开采后,存在通风系统风量分配不合理、局部通风能力不足、-570 m中段热害明显等问题。针对其现存的通风及热害问题开展了详细调查,结合现场测定数据构建了贴合程潮铁矿工程实际的三维通风网络解算模型,应用Ventsim软件... 程潮铁矿进入深部开采后,存在通风系统风量分配不合理、局部通风能力不足、-570 m中段热害明显等问题。针对其现存的通风及热害问题开展了详细调查,结合现场测定数据构建了贴合程潮铁矿工程实际的三维通风网络解算模型,应用Ventsim软件开展了通风网络解算与热模拟研究。采取增阻、减阻调节的方式,对井下各用风地点提出了通风优化方案,优化后的通风系统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总有效风量增加了72.2 m^(3)/s;以-570 m中段运输巷柴油机散热模拟研究,分析了通风优化前后的热害模拟结果,找准了该中段热害的主要来源,为千米深井热害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风系统优化 VENTSIM 金属矿山 热害治理 热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潮铁矿矿柱开采地表变形规律及选厂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雷远坤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5-31,共7页
在国内外矿山浅部矿产资源日益枯竭的严峻形势下,使用合理的采矿方案安全回收开采前期所预留的矿柱成为越来越多矿山解决当前资源危机的主要途径。以程潮铁矿矿柱开采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地表移动变形监测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 在国内外矿山浅部矿产资源日益枯竭的严峻形势下,使用合理的采矿方案安全回收开采前期所预留的矿柱成为越来越多矿山解决当前资源危机的主要途径。以程潮铁矿矿柱开采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地表移动变形监测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4种矿柱开采方案对地表重要工业场地及构筑物选厂所在地表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360 m水平以上部分预留矿柱对地表及选厂稳定性影响较小,但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360 m^-430 m水平矿柱将导致地表变形量及选厂所在地表沉降急剧增加,并接近地表一级构筑物要求的变形极限;从最大化回收矿石资源、保证地表及重要建筑物安全的角度考虑,建议采用崩落法回收-360 m水平以上矿柱,采用充填法开采-360 m^-430 m范围矿柱,并适当提高充填体强度,加强管理,以尽可能减少矿柱开采对于地表及重要建筑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柱 地表变形 构筑物 稳定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潮球团配加毛粉的生产试验 被引量:1
9
作者 阳诚平 周晓军 钟洋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4-78,共5页
采用程潮自产磁铁精矿、毛里塔尼亚铁精矿(简称毛粉)开展了球团配矿试验,考查了毛粉配比对生球、预热球及成品球质量的影响,观察了不同毛粉配比下热工参数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配加毛粉能改善生球质量,毛粉配比控制在15%以内,热工... 采用程潮自产磁铁精矿、毛里塔尼亚铁精矿(简称毛粉)开展了球团配矿试验,考查了毛粉配比对生球、预热球及成品球质量的影响,观察了不同毛粉配比下热工参数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配加毛粉能改善生球质量,毛粉配比控制在15%以内,热工参数稳定,成品球质量满足炼铁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团 毛里塔尼亚铁精粉 配矿 球团性能 热工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HT模型的胶结充填体动力学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程爱平 李鑫鹏 +2 位作者 尹东 王平 郑先伟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4-41,共8页
胶结充填体作为人工矿柱,在地下爆破开采中经常受到冲击荷载作用,其稳定性受到严重影响。基于RHT(Riedel-Hiermaier-Thoma)损伤本构模型,利用ANSYS/LS-DYNA软件开展不同冲击速率(2、3、4、5 m/s)下不同灰砂比(1∶4、1∶6、1∶8)胶结充... 胶结充填体作为人工矿柱,在地下爆破开采中经常受到冲击荷载作用,其稳定性受到严重影响。基于RHT(Riedel-Hiermaier-Thoma)损伤本构模型,利用ANSYS/LS-DYNA软件开展不同冲击速率(2、3、4、5 m/s)下不同灰砂比(1∶4、1∶6、1∶8)胶结充填体的SHPB动态冲击数值模拟试验研究,探讨胶结充填体动态抗压强度、强度增长因子、吸收能与冲击速率之间的关系,阐明胶结充填体动态破坏模式及破坏过程。研究结果表明:①胶结充填体试件的动态抗压强度、动态强度增长因子均随冲击速率增加而增大,且相同冲击速率下灰砂比越高,胶结充填体的动态抗压强度越大,但动态强度增长因子越小;②胶结充填体吸收能随着冲击速率增加而逐渐递增,呈线性增长趋势,且灰砂比越高吸收能增长越快;胶结充填体破坏过程表现为试件端部首先出现损伤,轴向、横向裂纹依次出现,裂纹扩展直至贯穿并向内部发展,最终完全破坏,失去承载能力;③以上结论同时验证了RHT模型参数取值的准确性,RHT损伤本构模型的成功应用,为开展胶结充填体动力学特性相关数值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结充填体 动态强度 入射能 破坏模式 RH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匀充填采场上隔离矿柱安全回采关键参数研究
11
作者 王平 任艺 +2 位作者 陈国兴 郑先伟 冯俊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23,共11页
针对崩落采场和充填采场之间设置的水平隔离矿柱在后期回采中引发的安全问题,以大冶铁矿-170 m隔离矿柱为工程背景,基于弹性力学理论,考虑隔离矿柱下非均匀充填体影响,通过分析采场巷道底板应力应变特征,构建充填体上隔离矿柱分析模型,... 针对崩落采场和充填采场之间设置的水平隔离矿柱在后期回采中引发的安全问题,以大冶铁矿-170 m隔离矿柱为工程背景,基于弹性力学理论,考虑隔离矿柱下非均匀充填体影响,通过分析采场巷道底板应力应变特征,构建充填体上隔离矿柱分析模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充填体上巷道底板的位移分布,得出3种不同类型底板上巷道间距和巷道尺寸对采场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综合考虑,建议隔离矿柱崩落开采巷道沿用当前工程3.6 m×3.2 m的巷道尺寸;巷道间距采用10 m时,巷道均可针对上分段脊部残留矿柱,回采率高,但需增加底板安全控制措施;采用15 m时,巷道均位于底部矿房或矿柱中间,相互影响小,支护成本低。为有效回采隔离矿柱,建议采用“3.6 m×3.2 m的巷道尺寸+10 m的巷道间距+二步骤采场矿柱顶、底部分段1∶4胶结充填”的回采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体底板 隔离矿柱 应力应变特征 位移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态爆破剂水化速率对矿体力学及损伤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露伟 李吉民 +3 位作者 陈诚 任高峰 张聪瑞 赵亮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8-158,共11页
为了研究静态爆破剂水化速率对矿体力学及损伤作用机制,利用应力-损伤耦合模型进行了不同水化速率下矿体力学损伤数值模拟,分析了水化速率对矿体应力场及损伤区演化规律影响,揭示了钻孔布置模型对水化速率作用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静... 为了研究静态爆破剂水化速率对矿体力学及损伤作用机制,利用应力-损伤耦合模型进行了不同水化速率下矿体力学损伤数值模拟,分析了水化速率对矿体应力场及损伤区演化规律影响,揭示了钻孔布置模型对水化速率作用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静态爆破损伤区发育可以分为压实阶段、微损伤形成阶段、损伤区发育阶段、损伤区贯通阶段等4个阶段,其中损伤区发育、贯通阶段应力作用最为显著;矿体应力场及损伤区随着水化速率的增大而增加,并且在快速释能初期水化速率对应力场及损伤区影响差异性较小,快速释能后期水化速率对应力场及损伤区影响差异性显著;钻孔布置模型影响水化速率作用机制,其中单孔力学模型下水化速率促进膨胀压差异性,双孔力学模型下水化速率促进应力叠加,导向孔布置模型最为显著,初期水化速率加快应力运移,后期水化速率促进应力叠加,在时间维度和应力维度的共同作用下造成损伤区扩展、贯通;本次数值模拟和现场测试方案中,静态爆破剂水化速率1.8 MPa/min,钻孔直径113 mm,钻孔间距1000 mm,合理的孔间距与钻孔直径比η=9,导向孔布置模型可有效地致裂矿体、产生大量损伤区。该研究为提高静态爆破技术的致裂效果及施工布置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爆破技术 水化速率 力学模型 应力场 损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O-BP神经网络的回转窑喷煤量预测 被引量:2
13
作者 阳诚平 刘奇 +5 位作者 刘曙 劳逸 汤启宙 文爽 周德军 赵士林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55,102,共10页
喷煤量调节是回转窑内各段温度控制的主要途径和手段,但由于回转窑内球团的煅烧过程具有非线性、时滞性、多变量和不确定性等特点,该部分温度难以有效控制。本文构建一种基于粒子群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PSO-BP)的回转窑喷煤量预测模型,... 喷煤量调节是回转窑内各段温度控制的主要途径和手段,但由于回转窑内球团的煅烧过程具有非线性、时滞性、多变量和不确定性等特点,该部分温度难以有效控制。本文构建一种基于粒子群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PSO-BP)的回转窑喷煤量预测模型,通过仿真试验对比喷煤量的预测值与实际值,分析误差和辨识模型的拟合效果。结果表明:PSO-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精度优于原始BP神经网络,具有较高的寻优效率,总体拟合效果较好,其线性拟合度约为0.95,绝对误差约为0.09 t/h,相对误差约为2.4%。基于PSO-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预热段的温度平均相对误差为0.8%,总体平均温度波动在±10℃以内,说明构建的回转窑喷煤量预测模型准确可靠且适用性强,将建立的神经网络作为前馈控制模块与传统的PID控制相结合构成预热段温度自动控制系统,可实现回转窑温度场稳定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转窑 球团 粒子群算法 BP神经网络 喷煤量 温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箅机布料厚度和回转窑填充率自动化控制研究
14
作者 李国全 刘奇 +5 位作者 周晓军 劳逸 黄雯 杨聪聪 黄劲松 赵士林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73,共7页
目前,链箅机—回转窑是我国氧化球团生产的主要工艺,由于其连续、封闭的高温特性,生产过程中部分参数无法进行实时检测,会给工艺的自动化和运行改善带来困难,并会使生产线长期处于被动控制状态。鉴于链箅机布料厚度和回转窑填充率的自... 目前,链箅机—回转窑是我国氧化球团生产的主要工艺,由于其连续、封闭的高温特性,生产过程中部分参数无法进行实时检测,会给工艺的自动化和运行改善带来困难,并会使生产线长期处于被动控制状态。鉴于链箅机布料厚度和回转窑填充率的自动化控制在实现球团自动化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某企业典型的球团生产工艺为对象,基于现场运行数据和控制方法优选,建立链箅机布料厚度和回转窑填充率自动化控制方法。结果表明:采用基于生球堆比重K值计算的机速值可以与实际运行计算值较好地吻合,基于理论计算来获得填充率具有很好的参考意义,为实现7%~8%填充率的稳定运行,给料速率和转速之比值需控制在1.27~1.45。研究结果可为球团生产的自动化控制提供指导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箅机 布料厚度 回转窑 填充率 自动化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填体单轴压缩峰后应力—应变曲线特征及声发射参数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艳章 李凯兵 +3 位作者 李伟 郭赟林 程爱平 曹华斌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2-67,共6页
低强度充填体在充填法开采中控制地压时可能处于峰后破坏阶段,其峰后应力—应变曲线特征及声发射参数与地压控制关系密切。以程潮铁矿灰砂比为1∶6的全尾砂胶结充填体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充填体单轴压缩及声发射监测试验,得到充填体单轴... 低强度充填体在充填法开采中控制地压时可能处于峰后破坏阶段,其峰后应力—应变曲线特征及声发射参数与地压控制关系密切。以程潮铁矿灰砂比为1∶6的全尾砂胶结充填体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充填体单轴压缩及声发射监测试验,得到充填体单轴压缩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及声发射参数,采用能率和声发射事件对峰后应力—应变曲线特征及破坏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充填体峰后应力—应变曲线斜率为负值,先逐渐减小,后逐渐增大,最后基本保持不变,根据峰后应力—应变曲线斜率变化趋势可将其划分为AB段、BC段及C以后段,其中AB段应力—应变曲线逐渐变陡,斜率逐渐减小,呈上凸型,充填体表面宏观裂纹不断增多,强度劣化加速,能率先急剧减小后快速增大,声发射事件定位点局部比较集中;BC段应力—应变曲线变缓,斜率逐渐增大,呈上凹型,剪切裂纹扩展、汇合形成宏观剪切面,破坏过程变缓,能率较高且逐渐下降,声发射事件定位点聚集呈带状分布;C以后段应力—应变曲线斜率基本不变,剪切面出现滑移,充填体残余结构支撑外部荷载,能率和声发射事件大幅下降;充填体峰后声发射参数能较好地反映其应力—应变曲线特征及破坏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开采 充填体 单轴压缩 应力-应变曲线特征 声发射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轴试验与数值模拟的大理岩破坏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平 胡彦 +3 位作者 程爱平 张威威 胡倡瑞 郑先伟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共6页
为了研究深部围岩在不同围压下的力学性质与破坏特征,对不同围压下大理岩开展了三轴压缩试验;利用RFPA^(2D)数值模拟软件对大理岩开展了不同围压下应力⁃应变特征、强度与声发射特征等研究。结果表明,岩样峰值应力与围压有关,随着围压增... 为了研究深部围岩在不同围压下的力学性质与破坏特征,对不同围压下大理岩开展了三轴压缩试验;利用RFPA^(2D)数值模拟软件对大理岩开展了不同围压下应力⁃应变特征、强度与声发射特征等研究。结果表明,岩样峰值应力与围压有关,随着围压增大,岩样逐渐由脆性破坏转为延性破坏;岩石弹性模量随着围压增大表现出非线性增大规律;数值模拟结果也表明,岩样声发射现象在单轴压缩时反应强烈,伴随围压增大,岩样声发射特征参数逐渐趋于稳定,围压对岩石横向应变有明显束缚作用,降低了岩石能量释放与破坏程度。RFPA^(2D)数值模拟可呈现大理岩试样在不同围压下裂纹萌生、发育、汇合至试样破坏的全过程,其模拟结果与室内试验结果吻合度较高,验证了结论的可靠性,可为矿山深部开采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理岩 围压 三轴压缩试验 数值模拟 破坏特征 能量耗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破安全管理的优化升级:从控制性管理到系统性管理 被引量:7
17
作者 韩传伟 黄建文 +3 位作者 李亮 王威 黄小武 舒震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2-196,共5页
安全关系到爆破企业能否可持续发展。为了研究精细爆破条件下安全管理转型路径以及爆破公司安全管理的优化升级,基于管理目标、方法和对象的新变化,分析了系统性安全管理“三高”特征:安全对技术高度依赖;政府、社会高度参与;安全责任... 安全关系到爆破企业能否可持续发展。为了研究精细爆破条件下安全管理转型路径以及爆破公司安全管理的优化升级,基于管理目标、方法和对象的新变化,分析了系统性安全管理“三高”特征:安全对技术高度依赖;政府、社会高度参与;安全责任高度细分。结果表明:建立提出精细爆破综合评估标准体系是实现从控制性管理到系统性管理的转型的有效手段,要注重标准的遴选和稳定性,更要注重标准的研发;精心施工的条件建设要采用性能优良的设备和技术,更要注重以信任和责任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建设,尤其不能忽视一线职工的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系统性管理的安全管理范围更广,必须建立多主体的精细爆破组织实施模式,突出技术要素的基础性作用,突破公司单一主体,在组织领导、施工技术、综合协调和应急救援等多个环节强调责任落实的体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爆破 系统性 安全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崩落法开采引起的岩层移动时效性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轩廷 陈从新 +3 位作者 夏开宗 郑先伟 王田龙 袁家好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63-576,共14页
崩落法开采的金属矿山往往会伴随着一系列的地质灾害现象。为保证矿区安全生产,开展崩落法开采引起的岩层移动的时效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程潮铁矿西区下盘为研究对象,通过将地表10多年GPS监测数据的整理分析,并与现场破坏调查结果和... 崩落法开采的金属矿山往往会伴随着一系列的地质灾害现象。为保证矿区安全生产,开展崩落法开采引起的岩层移动的时效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程潮铁矿西区下盘为研究对象,通过将地表10多年GPS监测数据的整理分析,并与现场破坏调查结果和工程地质条件相结合,进而探究不同分区下岩层移动的时效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岩层移动的时效行为与其破坏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分区下的岩层移动的时效行为是不同的,可分为初始变形、渐进变形、加速变形和残余变形共4个阶段,分别对应着稳定状态、临界状态、失稳状态以及采矿结束后的蠕变状态;初始变形阶段对应着岩体的初始蠕变过程,渐进变形阶段反映了岩体抵抗自身变形的过程,加速变形阶段与深部破坏面的形成和强烈的应力释放有关;崩落碎石在采矿作业停止后失去了流动空间,在岩体变形挤压下会对围岩提供支撑力进而限制了岩层移动的进一步发展;残余变形时间由岩体的蠕变特性和崩落碎石的压密过程所控制,倾倒滑移区因需要经历一个额外的碎石压密过程而导致残余变形时间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矿山 崩落法 开采扰动 岩层移动 时效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硅铁尾矿制备陶粒滤料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曙 李育彪 +3 位作者 黄雯 柯春云 李超前 张媛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62-268,共7页
铁尾矿是铁矿选矿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大量铁尾矿堆积在尾矿库中不仅浪费了资源,也增加了企业运行成本,更会危害当地生态环境。以杨家湾尾矿库低硅铁尾矿为主要原料,掺入了铜尾矿、污泥等固体废弃物,通过烧结法制备陶粒。在铁尾矿... 铁尾矿是铁矿选矿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大量铁尾矿堆积在尾矿库中不仅浪费了资源,也增加了企业运行成本,更会危害当地生态环境。以杨家湾尾矿库低硅铁尾矿为主要原料,掺入了铜尾矿、污泥等固体废弃物,通过烧结法制备陶粒。在铁尾矿、铜尾矿、污泥、煤粉质量比8∶1∶1∶1,水料比1∶5,烧结温度1100℃、烧结时间50 min条件下,制得烧结陶粒滤料,其表观密度为1544.90 kg/m^(3),堆积密度785.7 kg/m^(3),筒压强度3.23 MPa,1 h吸水率25.9%,含泥量0.98%,空隙率51.37%,比表面积0.52×10^(4) cm^(2)/g,盐酸可溶率1.80%,破碎与磨损之和0.70%,满足GJ/T 299—2008《水处理用人工陶粒滤料》人工陶粒滤料指标,可以作为水处理用人工陶粒滤料,具有工业化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尾矿 高掺量 陶粒滤料 铜尾矿 污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东矿集区宝团山金铜矿床地质特征、赋矿岩体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新昊 谢桂青 +2 位作者 李伟 郑先伟 刘茂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346-1359,共14页
宝团山矿床位于鄂州市沙窝乡宝团村,是鄂东矿集区北缘鄂城岩体内部新发现的金铜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石英二长岩中,受断裂构造控制。对典型矿石样品开展了矿物学特征的研究,同时对与成矿关系密切的石英二长岩进行了锆石U-Pb和Hf同位素... 宝团山矿床位于鄂州市沙窝乡宝团村,是鄂东矿集区北缘鄂城岩体内部新发现的金铜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石英二长岩中,受断裂构造控制。对典型矿石样品开展了矿物学特征的研究,同时对与成矿关系密切的石英二长岩进行了锆石U-Pb和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矿石中金以赋存于黄铜矿中的可见金和黄铁矿中的不可见金为主,原生含铜矿物主要为黄铜矿。石英二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36±1Ma,ε_(Hf)(t)值介于-21.9^-7.2之间,暗示石英二长岩岩浆源区为壳幔物质混合的产物。通过对比研究认为,宝团山矿床可能代表了鄂东矿集区内存在一期受构造控制的金铜矿化事件。该矿床位于程潮矽卡岩型铁矿的外围,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已报道的铁矿床外围存在金铜矿床/矿化现象一致。因此在区域金矿勘查中,建议注意寻找岩体中受断裂控制的热液型金矿床,同时铁矿床及其外围金矿床之间的联系值得深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铜矿床 LA-ICP-MS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鄂城岩体 金矿勘查 鄂东矿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