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德尔尼铜(钴)矿床矿石矿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4
1
作者 段俊 钱壮志 +3 位作者 黄喜峰 董富权 赵晓健 鲁浩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201-209,共9页
青海德尔尼铜(钴)矿床赋存于东昆仑阿尼玛卿蛇绿岩套中部,岩石类型主要有蛇纹石化的方辉橄榄岩、纯橄榄岩和二辉橄榄岩,矿石类型主要为块状、条带状含铜黄铁矿矿石,矿床成因存在多种认识。通过野外详细观察、室内显微镜下矿石矿物... 青海德尔尼铜(钴)矿床赋存于东昆仑阿尼玛卿蛇绿岩套中部,岩石类型主要有蛇纹石化的方辉橄榄岩、纯橄榄岩和二辉橄榄岩,矿石类型主要为块状、条带状含铜黄铁矿矿石,矿床成因存在多种认识。通过野外详细观察、室内显微镜下矿石矿物特征鉴定以及电子探针分析,确定德尔尼铜(钴)矿床的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其次为磁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和方铅矿等,矿石结构以半自形粒状结构为主;钴元素在早期黄铁矿中比较富集,晚期黄铁矿中较贫,w(Co)/w(Ni)值指示黄铁矿与巴西 Sossego铁氧化物铜金矿一致;早期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的微量元素质量比值指示矿床成矿温度为200℃~300℃,属于中温环境,进一步证明了该矿床不是岩浆型矿床,属于海底喷流沉积成因。矿床成矿过程可划分为4个阶段:海底喷流沉积阶段、构造变形阶段、热液阶段和表生氧化阶段,其中前两个阶段为铜、钴、锌的主要成矿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钴)矿床 矿床成因 电子探针分析 蛇绿岩 中温热液环境 成矿阶段 海底喷流 沉积 青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邦卓玛地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预测 被引量:47
2
作者 袁和 罗先熔 +1 位作者 李武毅 陈武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72-481,共10页
本文通过在西藏邦卓玛地区开展的1∶1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运用元素的变化系数、元素富集离散特征对邦卓玛地区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12种微量元素进行地球化学统计分析,论述了12种微量元素的成矿潜力,得出Au、Ag、W、Pb、Sb 5种元素... 本文通过在西藏邦卓玛地区开展的1∶1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运用元素的变化系数、元素富集离散特征对邦卓玛地区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12种微量元素进行地球化学统计分析,论述了12种微量元素的成矿潜力,得出Au、Ag、W、Pb、Sb 5种元素具有较大的成矿潜力。并通过相关分析、因子分析确立了测区内元素组合特征,共划分了三组主成矿元素组合(即Au-Ag-Cu-Bi-W;PbSn;Sb),运用衬值异常法在区内圈定组合异常,结果显示,组合异常明显,异常套合较好,大体呈NW向串珠状展布。根据组合衬值异常叠加,在研究区内圈定了4个重点靶区,为下一步在该区内寻找Au、Ag、Sb、W、Pb等多金属矿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衬值异常法 找矿前景 邦卓玛地区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三佛山花岗岩的成因:成岩物理化学条件、锆石U-Pb年代学及Sr-Nd同位素约束 被引量:29
3
作者 李增达 于晓飞 +4 位作者 王全明 杜泽忠 曹强 师明元 王然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47-468,共22页
三佛山花岗岩出露于华北克拉通东缘,其成岩物理化学条件、矿物学特征及准确的侵位年龄仍缺乏系统研究,暗色微粒包体与寄主岩石关系尚不明确,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约束其成因至关重要。本文利用角闪石全Al压力计、黑云母Ti温度计,角闪石... 三佛山花岗岩出露于华北克拉通东缘,其成岩物理化学条件、矿物学特征及准确的侵位年龄仍缺乏系统研究,暗色微粒包体与寄主岩石关系尚不明确,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约束其成因至关重要。本文利用角闪石全Al压力计、黑云母Ti温度计,角闪石-黑云母矿物对温压计及全岩主、微量和锆石U-Pb年龄数据,限定了三佛山花岗岩岩石类型、侵位时代及成岩物理化学条件。此外,测试并收集了大量胶东地区早白垩世侵入体的Sr-Nd及锆石Hf-O同位素数据,综合此次矿物化学研究的新认识,探讨了三佛山花岗岩的岩浆源区和岩石成因。通过角闪石全Al压力计及角闪石-黑云母压力计得到其就位压力2.20kbar;采用角闪石全Al温度计、黑云母Ti温度计,得到的结晶温度为730~680℃。LA-ICP-MS U-Pb测试结果表明三佛山花岗岩侵位于119.6~114.2Ma。根据其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域上年代学、Sr-Nd-Hf同位素研究成果,判定其为I型花岗岩,发育的暗色微粒包体及基性脉岩也应该是同时期的产物,并且局部可能存在岩浆混合作用。花岗岩属富钾-钙碱性花岗岩类(KCG),为挤压造山转变成伸展构造背景下的产物;其较高的初始Sr同位素比值和比较低的ε_(Nd)(t)值,全岩Nd两阶段模式年龄t_(2DM)(2447~2143Ma)等均指示源区主体为重熔的古元古代华南板块中下地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佛山 物理化学条件 年代学 地球化学 花岗岩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域电磁法在洞庭盆地北部生物气勘探中应用及远景靶区预测 被引量:4
4
作者 孙春岩 唐侥 +6 位作者 赵浩 张仕强 王栋琳 贺会策 凌帆 李建华 贺岩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10-225,共16页
洞庭盆地地处湘西古生界边缘,经历了中生代晚白垩世盆地基本成型和新生代断块运动为主的两期构造旋回,为终成于燕山(中生代)延续于喜马拉雅(新生代)的断陷盆地。盆内局部凹陷白垩系之上存在着持续砂泥岩沉积及第四纪河流湖泊相现代沉积... 洞庭盆地地处湘西古生界边缘,经历了中生代晚白垩世盆地基本成型和新生代断块运动为主的两期构造旋回,为终成于燕山(中生代)延续于喜马拉雅(新生代)的断陷盆地。盆内局部凹陷白垩系之上存在着持续砂泥岩沉积及第四纪河流湖泊相现代沉积,具备了形成一定规模生物气藏的地质条件。2013—2015年笔者通过洞庭盆地浅层沉积物系统地球化学勘探,基本搞清了盆地内渗漏甲烷气体异常的分布状况。根据各指标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发现洞庭盆地北部沅江凹陷北部斜坡、青树嘴—河坝镇一带是洞庭盆地内生物气资源最有可能突破的远景区。为了追索渗漏甲烷气体来源,深化地球化学异常解释评价以及浅层生物气系统研究,2015—2016年在发现的生物气远景区,部署完成5条广域电磁测深和两条汞气测量剖面。本研究旨在通过实测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综合剖面的对比研究,揭示本区第四系构造分布和地球化学异常机制,为洞庭盆地生物气资源远景和气藏靶区的预测划分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勘探第四系生物气资源方法技术的选择提供了建议。勘探成果表明:(1)本区第四系能够满足生物气系统"生储盖"条件,具有生物气资源潜力;(2)沉积物游离烃甲烷地球化学异常是下伏第四系内气体聚集沿断裂带或沉积层向表层渗漏运移所致。酸解烃指标是识别有利于生物气体生储环境的敏感因子之一;(3)洞庭盆地工区西北部,P2剖面南段和P2线北部与P3、P4剖面交汇区域,具有良好的"自生自储"型生物气藏资源远景,是本区勘探生物资源天然气最有希望的靶区;(4)洞庭湖北部工区东部,P6测线南部接近沅江凹陷中心的四季红一带,是本区寻找"自生自储"和"下生上储"型气藏的有利地带和资源远景区;(5)浅层沉积物地球化学勘探,有利于发现与生物气有关的气体渗漏、评价下伏沉积体系特性、缩小地球物理勘探靶区。地球化学与广域电磁剖面测量的结合是勘探生物成因天然气经济快速的方法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盆地 生物气 广域电磁法 汞气测量 地球化学异常 第四系 游离烃 酸解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大新金矿床构造控矿特征及矿床成因 被引量:10
5
作者 龚贵伦 陈广浩 +2 位作者 戴建斌 陈西 李武毅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42-347,共6页
湖南大新金矿床位于湘中白马山-龙山东西向成矿带中部的大乘山穹隆北东端。受区域基底断裂的分割与挟持,及其下伏岩浆活动的上侵作用,穹隆核部震旦系江口组地层发生脆性断裂,从而为成矿提供了导矿和容矿构造,矿区矿脉严格受NE、NW、近S... 湖南大新金矿床位于湘中白马山-龙山东西向成矿带中部的大乘山穹隆北东端。受区域基底断裂的分割与挟持,及其下伏岩浆活动的上侵作用,穹隆核部震旦系江口组地层发生脆性断裂,从而为成矿提供了导矿和容矿构造,矿区矿脉严格受NE、NW、近SN向三组断裂控制。矿床为破碎蚀变岩夹石英脉型金矿床,含矿热液沿断裂破碎带充填交代而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构造控矿 矿床成因 湖南大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S测量技术结合小三角网建立独立控制网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何英伟 曹军奇 +1 位作者 刘飞 李龙标 《黄金科学技术》 2012年第6期86-89,共4页
简述了建立地方独立坐标系统的原因和方法,并对各方法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针对在已施工矿区建立独立控制网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了不改变区域性椭球面及中央子午线利用GPS测量技术结合小三角网建立独立控制网的原理和方法,结合具体工... 简述了建立地方独立坐标系统的原因和方法,并对各方法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针对在已施工矿区建立独立控制网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了不改变区域性椭球面及中央子午线利用GPS测量技术结合小三角网建立独立控制网的原理和方法,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建立了一种既与国家坐标系有严密参数换算关系,又能保证边长投影变形在规定范围内的地方独立控制网,并和相关数据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此方法特别适用于难于联测国家控制点和已经开展工程项目作业的地质勘探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测量 小三角网 长度改化 独立坐标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距偏心测量的精度分析及其测量方法改进措施 被引量:1
7
作者 何英伟 曹军奇 +1 位作者 闵方晖 刘飞 《黄金科学技术》 2011年第4期73-76,共4页
针对全站仪单距偏心测量存在精度低、测距受限及精度变化无规律等问题,依据单距偏心测量的测量原理,对其精度进行分析,找出误差源。对于与测站不通视的待测点的坐标测量,提出了一种新的测量方法,实地测量验证结果表明,相对于单距偏心测... 针对全站仪单距偏心测量存在精度低、测距受限及精度变化无规律等问题,依据单距偏心测量的测量原理,对其精度进行分析,找出误差源。对于与测站不通视的待测点的坐标测量,提出了一种新的测量方法,实地测量验证结果表明,相对于单距偏心测量,该测量方法能显著提高测量精度并扩大测距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站仪 单距偏心测量 精度分析 改进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深坑矿区1号脉元素地球化学组合特征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武 胡可卫 《黄金科学技术》 2011年第5期25-28,共4页
深坑矿区位于广东云开成矿带北东侧,矿体严格受构造控制。矿区1号脉延伸较长,规模大。多元统计分析表明,1号脉地球化学特征元素组合为Au、As、Sb、Ag、Pb,除Au为成矿元素外,As、Sb、Ag、Pb元素对矿体的指示意义较好。从因子分析结果来看... 深坑矿区位于广东云开成矿带北东侧,矿体严格受构造控制。矿区1号脉延伸较长,规模大。多元统计分析表明,1号脉地球化学特征元素组合为Au、As、Sb、Ag、Pb,除Au为成矿元素外,As、Sb、Ag、Pb元素对矿体的指示意义较好。从因子分析结果来看,前缘元素Ba和尾晕元素Sn存在叠加组合,应注意深部找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特征 组合元素 深坑矿区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新邵县大新金矿地质特征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己华 戴建斌 +1 位作者 李永光 杨明华 《黄金科学技术》 2007年第5期8-12,共5页
大新金矿是近年在湘中白马山—龙山东西向隆起带上发现的一个大型金矿床。通过阐述区域成矿地质背景,详细描述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以及矿脉特征、围岩蚀变等地质特征,总结找矿标志,进而表明:大新金矿的发现将为本区的下一步找矿提供... 大新金矿是近年在湘中白马山—龙山东西向隆起带上发现的一个大型金矿床。通过阐述区域成矿地质背景,详细描述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以及矿脉特征、围岩蚀变等地质特征,总结找矿标志,进而表明:大新金矿的发现将为本区的下一步找矿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新金矿 地质特征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大新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梁栋 戴建斌 《黄金科学技术》 2007年第2期1-8,共8页
湖南大新金矿床产于震旦系含砾砂质板岩中,严格受断层控制。成矿可分为2个期次,即热液成矿期和表生期,其中热液成矿期为主成矿期。矿床属岩浆热液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床。地层、构造和岩浆岩是矿床重要的控矿因素。
关键词 金矿床 控矿因素 地质特征 湖南大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白竹坪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武毅 蓝景周 伦生平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5年第5期35-40,共6页
白竹坪金矿位于湘中白马山—龙山EW向穹窿构造带西段。矿床赋矿地层主要为高涧群天井组和震旦系江口群长滩组,目前已发现矿脉7条,严格受断裂破碎带控制。矿石中Au元素主要以自然金的形式存在,少量显微金以机械混入物或微包裹体形式赋存... 白竹坪金矿位于湘中白马山—龙山EW向穹窿构造带西段。矿床赋矿地层主要为高涧群天井组和震旦系江口群长滩组,目前已发现矿脉7条,严格受断裂破碎带控制。矿石中Au元素主要以自然金的形式存在,少量显微金以机械混入物或微包裹体形式赋存在黄铁矿、毒砂和黄铜矿等矿物中。围岩蚀变以硅化和黄铁矿化为主,其次为毒砂化、黄铜矿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和粘土化等,常具有一定的分带现象。通过研究白竹坪金矿地质特征与矿体空间分布变化规律,提出了在白马山地区寻找类似金矿床的综合找矿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特征 矿体赋存规律 找矿标志 白竹坪金矿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古堆地区煌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12
作者 袁和 罗先熔 +1 位作者 李武毅 陈武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00-309,共10页
近些年许多学者对煌斑岩的研究较多,但对藏南地区的煌斑岩研究甚少。本文通过对藏南古堆地区煌斑岩进行了主量元素、稀土及微量元素的研究,以便了解藏南古堆地区的构造演化环境。结果表明:煌斑岩中SiO_2含量为32.99%~52.62%,平均值41.39... 近些年许多学者对煌斑岩的研究较多,但对藏南地区的煌斑岩研究甚少。本文通过对藏南古堆地区煌斑岩进行了主量元素、稀土及微量元素的研究,以便了解藏南古堆地区的构造演化环境。结果表明:煌斑岩中SiO_2含量为32.99%~52.62%,平均值41.39%,K_2O/Na_2O为0.01~2.31,平均值为0.73,为碱性玄武岩系列。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以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K、Ba),高场强元素相对亏损(如Ta、Zr)为特征,但高场强元素Nb相对富集。煌斑岩的成因具有幔源特征,是在新特提斯洋形成后经扩张,在岩石圈拉张伸展的动力学构造背景下,致使岩石圈减薄、地幔物质上涌,并遭受地壳物质混染而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煌斑岩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构造环境 古堆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昂仁夏卡地区多光谱遥感蚀变受控研究
13
作者 欧俊 李志军 +2 位作者 李武毅 何珊 赵润东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04期5-6,共2页
矿化蚀变岩石信息是重要的找矿标志,围岩蚀变是岩浆热液或汽水热液使围岩的结构、构造和化学成分改变的地质作用。绝大多数内生矿床都伴随有围岩的交代蚀变,且蚀变范围是矿体范围的数倍至数十倍(何雅枫,2015)。
关键词 遥感蚀变 控矿构造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古堆—隆子地区断裂构造分形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14
作者 董富权 《黄金科学技术》 2012年第6期41-45,共5页
通过对西藏古堆—隆子地区断裂构造的ETM遥感影像进行综合解译,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基于分形几何学的理论基础,对遥感解译断裂构造进行了定量化研究。结果显示,古堆—隆子地区断裂构造的分维值较高,表明断裂带结构复杂,构造活动强烈;马... 通过对西藏古堆—隆子地区断裂构造的ETM遥感影像进行综合解译,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基于分形几何学的理论基础,对遥感解译断裂构造进行了定量化研究。结果显示,古堆—隆子地区断裂构造的分维值较高,表明断裂带结构复杂,构造活动强烈;马扎拉锑金矿区各个方向的断裂构造分维值明显偏低于古堆—隆子地区区域断裂构造分维值,近SN和NW向断裂构造分维值大于NE向断裂,说明近SN和NW向断裂对马扎拉锑金矿起着重要的控矿作用。通过研究断裂构造分维值的大小程度可以指示成矿作用与断裂的关系,并能为进一步确定找矿方向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TM遥感影像 分形特征 断裂 马扎拉锑金矿 西藏古堆—隆子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