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岷县寨上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 被引量:57
1
作者 刘新会 于岚 +2 位作者 张复新 刘爽 华曙光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4期45-53,共9页
寨上金矿床位于西秦岭岷-礼前渊盆地西侧南部,发育在不同岩性和不同粒度组成海底斜坡扇环境下的浊积岩系中。主要的含矿建造为晚泥盆系e组的一套沉积岩系。岩石具有碳-钙-泥质沉积岩高频叠置组合。控矿构造属于韧性-脆性递进剪切变形构... 寨上金矿床位于西秦岭岷-礼前渊盆地西侧南部,发育在不同岩性和不同粒度组成海底斜坡扇环境下的浊积岩系中。主要的含矿建造为晚泥盆系e组的一套沉积岩系。岩石具有碳-钙-泥质沉积岩高频叠置组合。控矿构造属于韧性-脆性递进剪切变形构造性质,该构造呈NWW向延伸,南倾,倾角30°~50°,具有递进多期多阶段活动的特点,是本区控矿和成矿的主要决定因素。含矿围岩热液蚀变作用微弱,主要表现为浸染状、细脉状-浸染状的含砷黄铁矿化、毒砂化、微细脉与细网脉状硅化、铁白云石化,均与金矿化密切相关。矿石构造以微细粒稀疏浸染状构造、微细脉-稀疏浸染状构造、团块-浸染状构造、草莓状构造为主,矿石结构以自形-半自形微细粒状结构、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增生环带结构、包含结构为主。矿区发现了南、北两个矿带,北矿带主要发育黄铁矿型金矿体、黄铁矿-毒砂型金矿体、锑-金型金矿体;南矿带主要发育铜金矿体。因此认为,①中泥盆统e组细碎屑岩-碳酸盐岩为本区矿源层;②寨上金矿区控矿构造属于韧-脆性递进剪切变形构造性质,具有递进多期多阶段活动的特点,是本区控矿和成矿的主要决定因素;③含砷黄铁矿、毒砂的增生环带,是由含砷低的黄铁矿或毒砂内核和含砷较高的黄铁矿或毒砂增生环带构成;④矿床具有后生中低温热液特点,将寨上金矿确定为经典卡林型矿床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寨上金矿床 地质特征 矿床成因 甘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秦岭大水金矿岩浆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2
2
作者 闫海卿 贺宝林 +2 位作者 刘巧峰 贾慧敏 李飞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98-110,共13页
西秦岭大水金矿床与其周围伴生的中酸性小岩体的成因关系,直接影响矿床成因的划分和深部资源的开发。中酸性岩浆岩的成因、源区性质及岩体规模对金矿成矿有重要影响。大水金矿岩浆岩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岩浆系列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 西秦岭大水金矿床与其周围伴生的中酸性小岩体的成因关系,直接影响矿床成因的划分和深部资源的开发。中酸性岩浆岩的成因、源区性质及岩体规模对金矿成矿有重要影响。大水金矿岩浆岩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岩浆系列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岩体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具有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Eu正异常的特征;岩体洋中脊花岗岩标准化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其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Th等,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Hf、Zr、Sm、Y、Yb等,花岗岩的w(Sr)-w(Yb)分类属于高Sr、低Yb“C”型埃达克岩。LA-ICP-MS锆石U-Pb法测年获得大水金矿格尔括合岩体和竖井941岩脉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15.8±1.3)、(202.9±1.5)Ma;成矿热液蚀变叠加在脉岩之上,成矿年龄应晚于202.9 Ma的脉岩年龄。Sr-Nd 同位素组成具有高初始N(^87 Sr)/N(^86 Sr)值、低εNd的特点,模式年龄为1.29~1.47 Ga。εSr(t)-εNd(t)图解表明岩浆源区为下地壳;εNd (t)初始N(^7 Sr)/N(^86 Sr)图解暗示西秦岭存在统一的岩浆源区。因此,西秦岭大水金矿在成因上与高Sr、低Yb“C”型埃达克岩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岩浆岩 锆石U-PB年龄 埃达克岩 构造背景 区域成矿 西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东田东钨锡多金属矿床花岗岩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30
3
作者 刘鹏 程彦博 +4 位作者 毛景文 王小雨 姚薇 陈叙涛 曾晓剑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44-1257,共14页
田东钨锡多金属矿床位于粤东莲花山断裂带北东带,矿区出露多个岩性侵入岩。本文以田东钨锡多金属矿区三种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特征研究。三种花岗岩岩性分别为中粒花岗岩、粗粒花岗岩、细粒黑云母... 田东钨锡多金属矿床位于粤东莲花山断裂带北东带,矿区出露多个岩性侵入岩。本文以田东钨锡多金属矿区三种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特征研究。三种花岗岩岩性分别为中粒花岗岩、粗粒花岗岩、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分别获得锆石206 Pb/238 U加权平均年龄为191.5±0.9 Ma、158.0±1.3 Ma、140.5±0.8 Ma,表明矿区发生了多次岩浆活动事件,分别发生在早侏罗世、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中粒花岗岩的锆石εHf(t)值介于4.023~9.784,平均值为7.644,在εHf(t)-t图解上,εHf(t)值均在球粒陨石演化线之上,亏损地幔演化线之下,二阶段模式年龄介于611.0~974.9Ma,表明成岩物质主要来源于新生地壳部分熔融,还有幔源物质的加入。粗粒花岗岩的锆石εHf(t)值介于-3.623^-0.120,平均值为-1.680。细粒黑云母花岗岩的锆石εHf(t)值介于-5.358^-1.609,平均值为-3.577。在εHf(t)-t图解上,粗粒花岗岩和细粒黑云母花岗岩的εHf(t)值均落在球粒陨石演化线之下和中元古代地壳演化线之上,二阶段模式年龄分别介于1216.6~1438.5 Ma和1329.9~1422.5 Ma,表明成岩物质主要来源于中元古代古老地壳部分熔融,还有幔源物质的加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东 田东钨锡多金属矿 花岗岩 锆石U-PB定年 HF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秦岭金龙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25
4
作者 刘新会 刘爽 +1 位作者 杨登美 路自民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1期81-89,共9页
金龙山金矿区主要矿源层和容矿层为上泥盆统南羊山组,其上覆盖层下石炭统袁家沟组是次要的含矿层位。矿区弧形构造发育,古楼山、丘岭、腰俭、金龙山等四个短轴背斜分别位于弧形构造的不同部位中。金矿化体主要分布于南羊山组板岩和薄层... 金龙山金矿区主要矿源层和容矿层为上泥盆统南羊山组,其上覆盖层下石炭统袁家沟组是次要的含矿层位。矿区弧形构造发育,古楼山、丘岭、腰俭、金龙山等四个短轴背斜分别位于弧形构造的不同部位中。金矿化体主要分布于南羊山组板岩和薄层灰岩层间、南羊山组板岩与袁家沟组灰岩接触带及斜切南羊山组的断裂中,尤其是NE向断裂是主要的含矿断裂。控矿空间相互之间相通,各种类型的矿化体之间有成因联系,形成了"三位一体"成矿模式;盖层中可形成锑金矿化体,其特征是"上(盘、部)有锑矿下(盘、部)有金矿";金龙山矿区由盖层和矿源层共同含矿构成了"二层楼"成矿模式。笔者得出,在金龙山矿区深部具有很大的找金潜力,在其东部锑矿下部有望找到金矿化体,在金鸡岭向斜南翼的公馆-马家沟汞锑矿带内有进一步找金的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轴背斜 金矿床 成矿模式 找矿方向 金龙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岷县寨上特大型金矿次显微金的赋存状态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新会 刘光智 +1 位作者 王淑娟 刘民武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9年第3期47-55,共9页
寨上金矿是一微细浸染型超大型金矿床。通过光学显微镜、人工重砂、电子探针、扫描电镜等显微测试手段对寨上矿区主要载金矿物进行分析测试得出:黄铁矿、白钨矿是最主要的载金矿物之一,石英、褐铁矿、辉铜矿是次要的载金矿物,方解石、... 寨上金矿是一微细浸染型超大型金矿床。通过光学显微镜、人工重砂、电子探针、扫描电镜等显微测试手段对寨上矿区主要载金矿物进行分析测试得出:黄铁矿、白钨矿是最主要的载金矿物之一,石英、褐铁矿、辉铜矿是次要的载金矿物,方解石、菱铁矿、重晶石等不含金。由于受检测手段所限,在含金黄铁矿、白钨矿、石英等矿物中未发现独立金颗粒,所以寨上金矿次显微金呈微包裹体形式存在于载金矿物中或呈类质同象替代的原子形式存在。通过研究主要载金矿物黄铁矿中Au、As的关系得出:Au与As呈正相关关系;从具有增生环带结构黄铁矿的内核向增生体S、Fe呈对数下降趋势,Au、As呈对数上升趋势。对比沉积期、热液期形成的黄铁矿主量、微量元素得出S、Fe变化不大,微量As呈线性递增,而Au呈线性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测试技术 载金矿物 黄铁矿 白钨矿 甘肃省 寨上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秦岭寨上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刘光智 刘家军 刘新会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37,共11页
寨上金矿床共发现金矿脉22条,金矿体19条。通过氢、氧同位素分析得出:该区成矿流体水具有多来源特征。δ34S的组成特点可能反映了硫源为岩浆硫和地层硫的混合。碳的来源主要由海相沉积碳酸盐岩经溶解作用和花岗岩岩浆热液提供。矿石稀... 寨上金矿床共发现金矿脉22条,金矿体19条。通过氢、氧同位素分析得出:该区成矿流体水具有多来源特征。δ34S的组成特点可能反映了硫源为岩浆硫和地层硫的混合。碳的来源主要由海相沉积碳酸盐岩经溶解作用和花岗岩岩浆热液提供。矿石稀土元素并没有完全继承围岩的特征。成矿流体具有以下特征:成矿流体为中低温、低盐度、低密度、多期次活动的流体。金矿成矿是在300Ma之后燕山晚期形成的。成矿热液中,金主要以硫化物配合物的形式迁移。成矿流体与围岩发生充分的物质交换后,运移到裂隙发育部位,并因为流体的混合和围压突然降低,成矿流体产生强烈的沸腾作用,使成矿物质沉淀富集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同位素碳 氧同位素 硫同位素 稀土元素 流体包裹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川丁家林-太阳坪金矿区金的赋存状态及主要特点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周新春 贾小梅 +3 位作者 刘爽 王开崎 王利兴 李广文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1期64-72,共9页
通过野外及镜下研究,初步查明了丁家林—太阳坪金矿区所含金矿物为自然金、银金矿及含银自然金。丁家林金矿区以包裹体金为主,太阳坪金矿区则以裂隙金为主,粒数及面积统计显示两矿区均以中、细粒金为主。两矿区的矿石中常见明金,为粗粒... 通过野外及镜下研究,初步查明了丁家林—太阳坪金矿区所含金矿物为自然金、银金矿及含银自然金。丁家林金矿区以包裹体金为主,太阳坪金矿区则以裂隙金为主,粒数及面积统计显示两矿区均以中、细粒金为主。两矿区的矿石中常见明金,为粗粒金,巨粒金及块状金。载体矿物主要为黄铁矿,次为石英,偶见方铅矿、黄铜矿及闪锌矿,金的矿化与富集以富黄铁矿,贫多金属硫化物为特征。两矿区金的赋存状态既有共同特征,也存在明显差异,各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物 赋存状态 特点分析 陕西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幔源岩浆底侵作用的地壳响应:来自大老包花岗岩的年代学和热模拟证据 被引量:7
8
作者 程黎鹿 曾铃 +2 位作者 张帆 刘明 罗照华 《岩石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533-3539,共7页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中红格铁矿区的大老包花岗岩侵入到含矿基性一超基性杂岩,花岗岩主要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通过对大老包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测定,获得大老包花岗岩形成时代为255.1±3.6Ma。该研究结果...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中红格铁矿区的大老包花岗岩侵入到含矿基性一超基性杂岩,花岗岩主要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通过对大老包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测定,获得大老包花岗岩形成时代为255.1±3.6Ma。该研究结果与前人通过红格东侧的矮郎河高铝花岗岩的u-Pb测年得到的花岗岩成岩时代(255.2±3.6Ma)结果一致,表明大老包花岗质岩体与矮郎河高铝花岗岩是同阶段的,可能是二叠纪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岩浆活动晚期的产物。这一成岩时代晚于攀枝花铁矿成矿时代(~260Ma)。通过本文得到的大老包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和前人测得的二叠纪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主体岩浆的活动时间,笔者基于国际上最新的下地壳热区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认为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幔源岩浆底侵过程中可以导致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大老包花岗岩可能是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喷发过程中底侵的玄武质岩浆在4Myr内部分熔融下地壳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 攀西地区 红格花岗岩 成岩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岷县寨上金钨矿床中钨矿特征及找矿标志 被引量:10
9
作者 郑卫军 刘新会 +1 位作者 陈彩华 张益星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0年第3期85-92,共8页
寨上矿床属于以金为主、伴生钨的多金属矿床。目前已发现15条钨矿化体,其中主要的6条钨矿体均与金矿体相重合。寨上矿区9处异常中有7处Au、W异常相重合。Au、W元素相伴生存在,局部地区形成金、钨矿化体共生的局面。钨矿物主要为白钨矿,... 寨上矿床属于以金为主、伴生钨的多金属矿床。目前已发现15条钨矿化体,其中主要的6条钨矿体均与金矿体相重合。寨上矿区9处异常中有7处Au、W异常相重合。Au、W元素相伴生存在,局部地区形成金、钨矿化体共生的局面。钨矿物主要为白钨矿,极少量黑钨矿。白钨矿也是重要的载金矿物,金与钨关系密切。矿体主要产于碳质板岩、泥质板岩、钙质板岩等较软弱岩性地层。矿脉受控于层间或顺层断裂破碎带。矿区的主要蚀变类型有硅化、黄铁矿化,其次为碳酸盐化、绢云母化。低阻高极化异常能较准确的反映矿化带和矿脉的延伸位置。钨的水系沉积物异常和土壤异常均呈带状低值异常特征,与已知矿带吻合较好。研究成果及勘查实践证明,在该金矿化(带)体中寻找钨矿化体是最简捷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寨上矿区 金矿 钨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岷县马坞金矿同位素特征与成因探讨 被引量:5
10
作者 赵玉锁 肖力 +2 位作者 杨鹏飞 崔龙 赵常存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9年第4期30-36,共7页
马坞金矿位于岷县东部,属岷-礼成矿带的中段,为一中型金矿。赋矿地层及成矿地质背景与中川地区的其他金矿床具有相似性。主成矿期石英的氢氧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δD为-78‰^-98‰,δ18OSMOW(矿物?)为18.0‰~20.2‰,δ18O水为0.45‰~8.54... 马坞金矿位于岷县东部,属岷-礼成矿带的中段,为一中型金矿。赋矿地层及成矿地质背景与中川地区的其他金矿床具有相似性。主成矿期石英的氢氧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δD为-78‰^-98‰,δ18OSMOW(矿物?)为18.0‰~20.2‰,δ18O水为0.45‰~8.54‰,显示成矿流体为岩浆水、变质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水,其中以岩浆水和变质水为主;主成矿期黄铁矿同位素的测定结果显示:δ34S为+7.1‰^+7.9‰,平均+7.65‰。可见其变化范围较小,均一性强,具有地层硫特征。结合区内已有同位素资料及区域成岩成矿背景,推断马坞金矿的成矿作用与区内中川岩体关系密切,其中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与地层,混入少量大气降水;成矿物源主要来自地层,另有深部物源参与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坞金矿 岷县 同位素 成矿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秦岭金龙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预测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新会 刘爽 杨登美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55-62,共8页
金龙山金矿区主要矿源层和容矿层是上泥盆统南羊山组地层,其上覆盖层下石炭统袁家沟组地层是次要的含矿层位。矿区弧形构造发育,古楼山、丘岭、腰俭、金龙山等4个短轴背斜分别位于弧形构造的不同部位中。金矿化体主要分布于南羊山组板... 金龙山金矿区主要矿源层和容矿层是上泥盆统南羊山组地层,其上覆盖层下石炭统袁家沟组地层是次要的含矿层位。矿区弧形构造发育,古楼山、丘岭、腰俭、金龙山等4个短轴背斜分别位于弧形构造的不同部位中。金矿化体主要分布于南羊山组板岩和薄层灰岩层间、南羊山组板岩与袁家沟组灰岩接触带、斜切南羊山组地层的断裂中,尤其是NE向断裂是主要的含矿断裂。控矿空间相互之间是相通的,各种类型的矿化体之间是有成因联系的,所以形成"三位一体"成矿模式;盖层中可形成锑金矿化体,其特征是"上(盘、部)有锑矿下(盘、部)有金矿";金龙山矿区由盖层和矿源层共同含矿构成了"二层楼"成矿模式。笔者得出,在金龙山矿区深部具有很大的找金潜力,在其东部锑矿下部有望找到金矿化体,在金鸡岭向斜南翼的公馆—马家沟汞锑矿带内有进一步找金的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短轴背斜 金矿床 成矿模式 找矿方向 金龙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秦岭金龙山金矿构造控矿作用及成矿模式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新会 杨登美 +1 位作者 王伟峰 郑卫军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3年第6期1-10,共10页
运用基础地质调查和化探方法,对金龙山金矿区成矿带构造、矿区构造、矿脉、矿体及矿石矿物特征进行研究,得出金龙山成矿带脉赋存规律为NE或NW向断裂构造角砾岩型矿化体与近EW向层间剪切带型矿化体交会,主矿脉呈NE向展布,矿脉延深大于延... 运用基础地质调查和化探方法,对金龙山金矿区成矿带构造、矿区构造、矿脉、矿体及矿石矿物特征进行研究,得出金龙山成矿带脉赋存规律为NE或NW向断裂构造角砾岩型矿化体与近EW向层间剪切带型矿化体交会,主矿脉呈NE向展布,矿脉延深大于延长,控矿构造以主断裂控矿为主、次级断裂控矿为辅。建立了NE向主构造控矿模式:左行走滑构造带在剖面上呈负花状构造,金矿脉及其上部的汞锑矿脉发育在断裂带中,形成断裂构造角砾岩型矿化体,控矿断裂旁侧层间剪切带中形成层间剪切带型金矿化体。锡铜沟—金龙山成矿带分布着4个应变中心,目前仅东坪—两河应变中心未发现任何矿床(仅有铅锌矿点),所以该应变中心将是下一步找矿的远景区。北侧的镇安—龙王沟和锡铜沟—铁厂构造变形带中同时存在强变形带及弱变形域,这2条变形带也是重点成矿区域,可作为成矿远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矿构造 成矿规律 成矿模式 金龙山金矿 南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秦岭寨上金矿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预测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新会 陈彩华 +3 位作者 赵天心 张科利 陈力子 刘爽 《黄金科学技术》 2012年第4期7-15,共9页
从单孔岩芯岩石原生晕异常、矿脉中元素横向变化、元素垂向变化、不同标高地球化学参数变化和矿脉中元素走向变化等方面对寨上矿区的原生晕异常进行评价,并对76线剖面和9-1号矿体深部及外围进行成矿预测。单孔岩石原生晕分析认为,当Au... 从单孔岩芯岩石原生晕异常、矿脉中元素横向变化、元素垂向变化、不同标高地球化学参数变化和矿脉中元素走向变化等方面对寨上矿区的原生晕异常进行评价,并对76线剖面和9-1号矿体深部及外围进行成矿预测。单孔岩石原生晕分析认为,当Au的原生晕值〉100×10-9时,对应的样品Au品位〉0.5×10-6。对76线剖面岩石地球化学进行分析,大致分出3组异常组合,每组异常组合由不完整的前缘晕、近矿晕和尾晕组成,据此进行深部成矿预测。对76线不同标高岩石原生晕进行分析,得出2 520、2 440 m标高Au元素平均值最高,矿化最强。对9-1号矿脉原生晕异常进行分析,近矿元素在2 430~2 700 m标高之间形成富集区。按照元素分布规律,预测9-1号矿体深部仍有5个预测靶区。在垂向上,寨上金矿显示了成矿的多阶段性以及分段富集规律,预示着深部找矿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原生晕 成矿预测 寨上金矿 西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秦岭白马山金矿区石英闪长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建中 钱壮志 +3 位作者 姜超 徐刚 柳世强 唐文恒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4年第5期30-38,共9页
白马山小岩体位于白马山金矿区内,构造位置上属南秦岭成矿亚带,岩体与矿床具有密切的空间关系。岩体的岩性以石英闪长岩为主,边缘为少量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白马山Ⅰ型石英闪长岩属于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为"C&qu... 白马山小岩体位于白马山金矿区内,构造位置上属南秦岭成矿亚带,岩体与矿床具有密切的空间关系。岩体的岩性以石英闪长岩为主,边缘为少量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白马山Ⅰ型石英闪长岩属于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为"C"型埃达克岩。早—中三叠世南秦岭地区处于板内伸展阶段,埃达克岩和喜马拉雅型花岗岩在空间上共存,说明三叠纪白马山岩体与俯冲洋壳关系不大,可能源于陆陆碰撞造成的加厚基性下地壳。下地壳发生变质作用转变为榴辉岩相,岩石圈地幔拆沉,造成软流圈上涌、岩石圈伸展和下地壳部分熔融,岩浆混合形成白马山埃达克岩岩浆,对寻找金铜矿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地球化学 埃达克岩 花岗闪长岩 伸展环境 白马山金矿 南秦岭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寨上金矿带成矿动力环境分析与成矿作用探讨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伟峰 刘新会 +2 位作者 赵淑芳 向红林 刘爽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4年第5期18-24,共7页
寨上金矿床为西秦岭岷礼盆地西部大型卡林—类卡林型金矿床。寨上金矿赋存在国营牛场背斜及斜切背斜的断裂中,赋矿地层为中—上泥盆统和下二叠统。南矿带矿脉主要受断裂控制,北矿带矿脉主要受层间剪切破碎带控制。矿(化)体沿砂岩、砂... 寨上金矿床为西秦岭岷礼盆地西部大型卡林—类卡林型金矿床。寨上金矿赋存在国营牛场背斜及斜切背斜的断裂中,赋矿地层为中—上泥盆统和下二叠统。南矿带矿脉主要受断裂控制,北矿带矿脉主要受层间剪切破碎带控制。矿(化)体沿砂岩、砂质板岩与碳质板岩的接触界面发育。矿区内发育少量石英闪长玢岩脉,且岩脉与金矿化关系密切。成矿流体具有中低温、低盐度和低密度特点。成矿主要集中在晚三叠—早侏罗世(220-170 Ma)、早白垩世(130-100 Ma)和早第三纪(60 Ma)3个地质时期,在喜山中晚期,可能叠加了新一期构造热液成矿作用。寨上金矿的形成具备3个条件,首先是浅源和深源成矿物质丰富,其次是物质迁移具有强动力来源,再次是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及容矿空间充裕是成矿的重要保证。因此,寨上金矿的形成是诸多成矿要素在相对局限的有利成矿构造域内,经过多期次叠加耦合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林型金矿 成矿动力环境 成矿条件 控矿因素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AMT法在甘肃寨上金矿区南矿带找矿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郑振云 刘召军 郑洁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4年第2期13-16,共4页
CSAMT法是在大地电磁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人工源电磁法,具有抗干扰能力强、受地形影响小、分辩率高、勘探深度大及穿透性强等优点,是矿产勘查中广泛使用的物探方法。寨上金矿区南矿带位于背斜的核部,矿脉产状不稳定,钻孔布设难度... CSAMT法是在大地电磁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人工源电磁法,具有抗干扰能力强、受地形影响小、分辩率高、勘探深度大及穿透性强等优点,是矿产勘查中广泛使用的物探方法。寨上金矿区南矿带位于背斜的核部,矿脉产状不稳定,钻孔布设难度较大。为了查清矿脉产状及延深情况,采用CSAMT法测量,发现高阻体3处,低阻带3处。已知的31、32和41号脉产于高阻体与低阻带接触部位,根据CSAMT测量成果布设钻孔ZK43-1见矿,找矿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 物探方法 地质特征 礼岷成矿带 寨上金矿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在甘肃寨上金矿区的找矿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郑振云 轩慎英 +1 位作者 郑洁 刘召军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7年第2期7-13,共7页
寨上金矿区地表覆盖层较厚,蕴藏有较多的隐伏含金破碎带。野外地质工作发现矿区内多数含金破碎带与围岩界限不清,南北矿带金矿体的围岩类型不同,致使电阻率差别较大。因此,在南北矿带两端和深部选择合适的物探方法寻找含金破碎带显得十... 寨上金矿区地表覆盖层较厚,蕴藏有较多的隐伏含金破碎带。野外地质工作发现矿区内多数含金破碎带与围岩界限不清,南北矿带金矿体的围岩类型不同,致使电阻率差别较大。因此,在南北矿带两端和深部选择合适的物探方法寻找含金破碎带显得十分必要。根据矿区实际找矿情况,在南北矿带开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工作,研究该方法找矿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南矿带电阻率异常与含金破碎带吻合较好,根据高低阻异常梯度带进行找矿的效果较明显;北矿带岩(矿)石电阻率异常差别较小,找矿效果较差,特别是北矿带西端岩(矿)石电阻率普遍较低,采用该方法对找矿毫无指导意义。此次工作成果可为下一步布置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 寨上金矿区 找矿效果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秦岭寨上特大型金矿床成矿作用及成矿模式研究 被引量:19
18
作者 刘新会 刘家军 +1 位作者 张争京 郑卫军 《黄金科学技术》 2010年第3期20-27,共8页
寨上金矿是微细浸染型金矿床。金的赋存状态有3种类型:一是呈微细粒包体或类质同像替代形式存在于载金矿物中;二是呈微细粒分布在碎屑粒间;三是呈微细粒分布在石英、方解石脉的晶粒间。载金矿物黄铁矿具有特征的增生环带;原生矿石类型... 寨上金矿是微细浸染型金矿床。金的赋存状态有3种类型:一是呈微细粒包体或类质同像替代形式存在于载金矿物中;二是呈微细粒分布在碎屑粒间;三是呈微细粒分布在石英、方解石脉的晶粒间。载金矿物黄铁矿具有特征的增生环带;原生矿石类型主要有浸染状和细—网脉状,极少量的块状矿石。矿床类型有细—中等浸染状破碎带型、细—网脉型。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流体具有中低温、低盐度、低密度和多期次活动的特点,成矿压力较低,成矿深度较浅。由矿区金的赋存状态、载金矿物的增生环带、矿石类型、矿床类型、流体组成及性质,得知寨上金矿成矿受构造—流体双重作用,由此建立了成矿模式,即浅源和深源成矿物质混合形成成矿流体→成矿流体分异(分层)→先后依次贯入(渗透)→形成脉状(浸染状)矿石(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流体 预富集 流体分异 成矿模式 寨上金矿 西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金龙山金矿矿石类型及其成因探讨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登美 刘新会 +2 位作者 曹东宏 向红林 王淑娟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3年第4期9-14,共6页
通过在南秦岭地区进行野外调查及室内岩石矿物研究,将金龙山金矿的原生矿石类型按金属矿物赋存的构造状态划分为4类:浸染状金矿石、片理化金矿石、细脉状金矿石和构造角砾岩型金矿石。浸染状及片理化金矿石是赋存在受S、N、W挤压作用的... 通过在南秦岭地区进行野外调查及室内岩石矿物研究,将金龙山金矿的原生矿石类型按金属矿物赋存的构造状态划分为4类:浸染状金矿石、片理化金矿石、细脉状金矿石和构造角砾岩型金矿石。浸染状及片理化金矿石是赋存在受S、N、W挤压作用的近EW向展布的地层中的压扭性形变层间剪切带中,确立了层间剪切带型矿石为主要矿石类型,层间剪切带型矿石为主要矿石类型,构造角砾岩型矿石为次要矿石类型。层间剪切带型矿化体是成矿流体在地层里及地层层间渗透形成的,而断裂构造角砾岩型矿化体是成矿流体沿着断裂构造带扩散形成的。金龙山矿区的矿化体基本由层间剪切带型矿石组成的层间剪切带型矿化体和由构造角砾岩型矿石组成的构造角砾岩型矿化体2种类型的矿化体交会构成。研究金龙山矿区矿石类型及矿化体类型,分析了金龙山金矿的成矿机理,纠正了以往的就矿连矿的错误认识,为今后的矿体连接提供了依据,对金龙山金矿床勘查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石类型 矿化体 金龙山金矿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寨上金矿综合信息找矿模型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岳连雄 杨高学 +1 位作者 王彦明 刘新会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3年第3期43-47,共5页
寨上金矿床位于西秦岭岷礼成矿带西段,属于中低温热液矿床,文章对寨上金矿的地质、物探和化探等找矿信息进行了总结研究,从而建立了该区找矿综合模型。(1)地质找矿信息:寨上金矿大地构造位置处于西秦岭中带的西成—凤太—镇旬拉张裂陷... 寨上金矿床位于西秦岭岷礼成矿带西段,属于中低温热液矿床,文章对寨上金矿的地质、物探和化探等找矿信息进行了总结研究,从而建立了该区找矿综合模型。(1)地质找矿信息:寨上金矿大地构造位置处于西秦岭中带的西成—凤太—镇旬拉张裂陷盆地内,成矿受断裂和褶皱构造双重控制,赋矿层位为中泥盆统安家岔组和下二叠统十里墩组下段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矿体产于NWW向的层间断裂中,硅化、黄铁矿化、毒砂化和褐铁矿化发育,是直接的找矿标志。(2)地球物理找矿信息:大量的电法测量表明,该区金矿脉具有低阻高极化特征,围岩与矿体电性差异较大,因此处于低阻带中的极化率异常、破碎带和金属硫化物同时存在时,找矿的指示意义较大。(3)地球化学找矿信息:该区1∶20万、1∶5万水系沉积物异常与金矿床吻合较好,Au、As、Sb和Hg元素异常套合明显,重现性强,为寨上矿区的发现起到了重要的指示作用;1∶1万土壤异常对矿区找矿的作用更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找矿模型 综合信息 寨上金矿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