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X线下梨状隐窝下极活动度的测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靳海英 尚琳 +2 位作者 韩新巍 牛灵芝 吴刚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20-722,共3页
目的:观察梨状隐窝下极活动度,为体质调查积累资料,指导临床工作。方法:选择18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男82例,女98例;年龄<30岁44例,30~60岁104例,>60岁32例;体质指数<18.50kg/m248例,18.50~22.99kg/m294例,>22.99kg/m238例)... 目的:观察梨状隐窝下极活动度,为体质调查积累资料,指导临床工作。方法:选择18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男82例,女98例;年龄<30岁44例,30~60岁104例,>60岁32例;体质指数<18.50kg/m248例,18.50~22.99kg/m294例,>22.99kg/m238例),在胃肠造影机下口服钡剂分别进行直立仰头位、低头位咽腔及食管造影和摄片,通过X线造影片测量梨状隐窝下极分别在仰头位和低头位时与椎体的相对位置关系。结果: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对梨状隐窝下极活动度均无影响;梨状隐窝下极在由低头位变为仰头位时相对活动度相当于5个1/3椎体高度,绝对活动度为(2.089±0.855)cm。结论:临床上食管造影尤其放置高位食管支架时,以梨状隐窝下极作为解剖学标志,动态推断食管入口的位置更为准确和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状隐窝 食管 内支架 X线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