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与预后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刘济源 王军 +3 位作者 李变芳 韩奕勃 杨华林 欧绍武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10-413,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对38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学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对38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学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肢体活动障碍、记忆力减退;临床诊断方法中,立体定向活检29例、开颅活检8例、神经内镜活检1例;38例患者病理类型均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组化结果为Pax-5阳性36例,CD20阳性34例,MUM1阳性27例,CD10阴性26例,CK阴性29例;随访25例,接受放化疗患者的生存时间(39.6个月)与未接受放化疗患者(7.2个月)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是神经系统的少见肿瘤,目前推荐立体定向活检确诊后,应用大剂量甲氨蝶呤为基础的联合化疗并辅以全脑放疗或干细胞移植的治疗方案,总体治疗效果较既往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淋巴瘤 立体定向脑活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颅脑创伤和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有创颅内压监测术后早期颅内感染及其危险因素 被引量:66
2
作者 秦梦阳 张文泰 +8 位作者 凌宇辉 李坤航 李立帅 于鸿业 赵丹 王维 杨华林 孙晓伟 包义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86-790,共5页
目的重型颅脑创伤和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具备有创颅内压监测指征,探讨有创颅内压监测术后早期颅内感染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对226例重型颅脑创伤和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术中有无有创颅内压监测分为监测组和传统手术... 目的重型颅脑创伤和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具备有创颅内压监测指征,探讨有创颅内压监测术后早期颅内感染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对226例重型颅脑创伤和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术中有无有创颅内压监测分为监测组和传统手术组(对照组)。观察术后1周内早期颅内感染的发生情况,并对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监测组45例患者中,颅脑创伤30例,高血压脑出血15例;对照组181例患者中,颅脑创伤96例,高血压脑出血85例。术后1周内,监测组颅内感染7例(15.56%),其中颅脑创伤4例(8.89%),高血压脑出血3例(6.67%);对照组颅内感染30例(16.57%),其中颅脑创伤15例(8.29%),高血压脑出血15例(8.29%)。2组比较,术后早期颅内感染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颅底骨折、术后营养指标、术后间断开放脑室型外引流管是监测组发生术后早期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而术后间断开放脑室型外引流管是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后1周内,在重型颅脑创伤和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有创颅内压监测与传统手术比较不会增加颅内感染的风险,术后尽可能规避间断开放脑室型外引流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有创颅内压监测术后早期颅内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创颅内压监测 重型颅脑创伤 高血压脑出血 颅内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