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一性原理计算Fe从bcc到hcp结构的相变路径及其磁性边界 被引量:5
1
作者 卢志鹏 祝文军 卢铁城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23-332,共10页
本文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了压力作用下Fe从bcc到hcp结构相变的势能面、相变路径以及相变过程中的磁性相边界.结果表明:与Burgers路径不同,相变过程中bcc结构(110)bcc面的剪切和相对滑移相互耦合,并伴随有(110)bc... 本文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了压力作用下Fe从bcc到hcp结构相变的势能面、相变路径以及相变过程中的磁性相边界.结果表明:与Burgers路径不同,相变过程中bcc结构(110)bcc面的剪切和相对滑移相互耦合,并伴随有(110)bcc面间距的减小;这一相变机制可以解释Fe的静高压实验中在相变初期观察到的hcp结构异常.因此,并不需要像Wang和Ingalls提出的那样,在相变过程中引入一个亚稳定的fcc相来解释这些实验结果.对相变势能面的计算表明剪切对相变的发生有激活作用.此外,分析表明相变过程中涉及复杂的磁性转变,相变过渡态位置正好位于磁性相边界上,并对原子磁性对结构转变影响的物理机制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路径 磁性 第一性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BN的雷达干扰目标选择方法 被引量:3
2
作者 陈怀进 刘雅奇 +1 位作者 和伟 王旭赢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10,共5页
针对现代战争高强度的博弈、对抗导致某些时刻观测信息不完整、不准确和现有方法对作战过程分析不足、缺乏因果影响关系的建模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动态贝叶斯网络的雷达干扰目标选择方法,给出了该方法的算法流程,并结合算例进行了仿真分析。
关键词 雷达干扰 目标选择 动态贝叶斯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辐射变色凝胶的紫外辐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孙鹏 胡娟 +4 位作者 傅玉川 李磊 王潇 黄玮 蒋波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72-277,共6页
将类丁二炔化合物自组装成纳米囊泡后,均匀分散于凝胶载体中,研制出-种新型的辐射变色凝胶剂量计.用电镜观测了囊泡形貌,采用CL-1000型紫外交联仪对凝胶进行辐照,测试并研究了凝胶对紫外辐照的变色响应、辐射后效应、扩散效应等剂量学性... 将类丁二炔化合物自组装成纳米囊泡后,均匀分散于凝胶载体中,研制出-种新型的辐射变色凝胶剂量计.用电镜观测了囊泡形貌,采用CL-1000型紫外交联仪对凝胶进行辐照,测试并研究了凝胶对紫外辐照的变色响应、辐射后效应、扩散效应等剂量学性能.结果表明:该辐射变色凝胶在5~150mJ/cm2 能量密度范围内对紫外线辐照具有良好的响应线性,同时克服了扩散效应、辐射后效应、成型能力差等现有凝胶剂量计的不足.该辐射变色凝胶剂量计适于光学扫描方式测量剂量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变色凝胶 纳米囊泡 紫外辐照 辐射后效应 扩散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束表面等离子体干涉场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郑宇 杜惊雷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8-31,共4页
为了找出多束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干涉的分布情况,采用严格的解析推导方式,建立了多束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干涉场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数值模拟了多束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干涉产生的2维及3维点阵结构的特性。结果表明,干涉场分辨率可达到1/6波长... 为了找出多束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干涉的分布情况,采用严格的解析推导方式,建立了多束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干涉场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数值模拟了多束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干涉产生的2维及3维点阵结构的特性。结果表明,干涉场分辨率可达到1/6波长,并与普通激光多光束干涉场在光场的形状上一致。该研究有助于多束表面离子体激元光刻的进一步研究和阵列型纳米级光学器件的制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器件 光场分布 模拟 多束表面等离子体激元 干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锌量子点浅施主能级增强绿色光致发光光谱的实验证明(英文)
5
作者 周晓云 耶红刚 +1 位作者 黄鳌 卢志鹏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24-628,共5页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粒径在5nm左右的氧化锌量子点,通过测量氧化锌量子点光致发光光谱、吸收光谱以及荧光寿命得到氧化锌量子点绿光光谱可分为两种且对应不同发光机理。较高能量的绿光光谱是电子由导带底跃迁至氧空穴辐射产生的,而较...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粒径在5nm左右的氧化锌量子点,通过测量氧化锌量子点光致发光光谱、吸收光谱以及荧光寿命得到氧化锌量子点绿光光谱可分为两种且对应不同发光机理。较高能量的绿光光谱是电子由导带底跃迁至氧空穴辐射产生的,而较低能量的则归因于电子由浅施主能级跃迁到氧空位,这种浅施主能级能够增强绿光发射且激发光能量稍小于带隙时绿光光谱相对强度达到最大。其次,实验得到氧化锌量子点的蓝光光谱是由于激发电子从锌间隙能级跃迁至价带产生。该研究提出并分析了氧化锌量子点绿光光谱的两种发光机制,可为其在光学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 绿色发光 浅施主能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