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慢性主观性头晕32例
被引量:14
- 1
-
-
作者
袁天懿
查曹兵
曹效平
唐潮浪
-
机构
武警浙江总队嘉兴医院心理科
武警浙江总队嘉兴医院神经内科
武警浙江总队嘉兴医院耳内科
-
出处
《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3期272-275,共4页
-
文摘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慢性主观性头晕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90例慢性主观性头晕患者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32例)、前庭康复组(27例)和心理干预组(31例)。药物治疗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10~20 mg·d-1,po;前庭康复组进行前庭功能康复训练;心理干预组进行认知行为疗法。疗程均为6周。治疗前后,3组患者分别进行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结果治疗6周后,3组间HAMA、HAMD、DHI总评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药物治疗组与前庭康复组治疗后DHI总评分[分别为(30.45±15.84)和(36.15±13.07)分]、躯体因子分[分别为(10.06±4.49)和(10.23±4.64)分]及功能因子分[分别为(10.71±5.95)和(11.23±5.03)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低于心理干预组[分别为(43.86±12.48),(14.43±4.37),(17.57±4.37)分](P〈0.05,或P〈0.01)。药物治疗组与心理干预组治疗后DHI情感因子分[分别为(9.68±5.68),(11.86±4.74)分]、HAMA[分别为(9.97±4.72),(12.18±4.16)分]及HAMD[分别为(10.26±4.91),(12.32±4.53)分]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明显低于前庭康复组[分别为(14.69±4.76),(14.96±4.77),(14.88±4.65)分](P〈0.05,或P〈0.01)。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可较全面改善慢性主观性头晕患者躯体、情感、功能等症状,前庭康复训练与认知行为疗法则有其各自的优势。
-
关键词
艾司西酞普兰
头晕
主观性
慢性
前庭康复
认知行为疗法
-
Keywords
Escitalopram
Dizziness, subjective, chronic
Vestibular rehabilitation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
分类号
R971
[医药卫生—药品]
R749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