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血疏口服液对缺血性脑卒中脑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功能的效果 被引量:24
1
作者 齐江彤 徐雷 金海加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643-1646,共4页
目的:探讨脑血疏口服液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功能的效果。方法:11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使用... 目的:探讨脑血疏口服液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功能的效果。方法:11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使用脑血疏口服液,对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脑血流动力学,神经功能,生活质量,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凝血功能数据均出现了显著的改善,观察组患者改善的幅度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以上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的数据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疏口服液对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期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提升治疗效果,改善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神经功能和凝血功能,而且不增加不良反应概率,值得在临床范围内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疏口服液 缺血性脑卒中 脑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金片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脑梗死合并泌尿系感染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操礼琼 张家杰 +2 位作者 黄敬 许继艳 齐江彤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253-2255,共3页
目的:探讨三金片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脑梗死合并泌尿系感染的疗效观察。方法:90例脑梗死合并泌尿系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给予三金片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 目的:探讨三金片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脑梗死合并泌尿系感染的疗效观察。方法:90例脑梗死合并泌尿系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给予三金片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是86.67%高于对照组的与对照组的77.78%,结果比较,P>0.05,但观察组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明显比对照组快(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IL-1β、IL-6、IL-8、IL-10、TNF-α比较,两组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L-1β、IL-6、IL-8、IL-10、TNF-α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IL-1β、IL-6、IL-8、IL-10、TNF-α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患者出院6个月后进行随访,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是4.44%,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三金片联合左氧氟沙星对治疗脑梗死合并泌尿系感染具有显著的疗效,临床体征症状消失的时间快,治疗后的可以减少复发率,增强了治疗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合并泌尿系感染 三金片 左氧氟沙星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慢性主观性头晕32例 被引量:14
3
作者 袁天懿 查曹兵 +1 位作者 曹效平 唐潮浪 《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3期272-275,共4页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慢性主观性头晕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90例慢性主观性头晕患者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32例)、前庭康复组(27例)和心理干预组(31例)。药物治疗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10~20 mg·d-1,po;前庭康复组进行前庭...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慢性主观性头晕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90例慢性主观性头晕患者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32例)、前庭康复组(27例)和心理干预组(31例)。药物治疗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10~20 mg·d-1,po;前庭康复组进行前庭功能康复训练;心理干预组进行认知行为疗法。疗程均为6周。治疗前后,3组患者分别进行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结果治疗6周后,3组间HAMA、HAMD、DHI总评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药物治疗组与前庭康复组治疗后DHI总评分[分别为(30.45±15.84)和(36.15±13.07)分]、躯体因子分[分别为(10.06±4.49)和(10.23±4.64)分]及功能因子分[分别为(10.71±5.95)和(11.23±5.03)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低于心理干预组[分别为(43.86±12.48),(14.43±4.37),(17.57±4.37)分](P〈0.05,或P〈0.01)。药物治疗组与心理干预组治疗后DHI情感因子分[分别为(9.68±5.68),(11.86±4.74)分]、HAMA[分别为(9.97±4.72),(12.18±4.16)分]及HAMD[分别为(10.26±4.91),(12.32±4.53)分]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明显低于前庭康复组[分别为(14.69±4.76),(14.96±4.77),(14.88±4.65)分](P〈0.05,或P〈0.01)。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可较全面改善慢性主观性头晕患者躯体、情感、功能等症状,前庭康复训练与认知行为疗法则有其各自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西酞普兰 头晕 主观性 慢性 前庭康复 认知行为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主观性头晕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被引量:11
4
作者 袁天懿 曹效平 查曹兵 《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9期1015-1020,共6页
慢性主观性头晕(CSD)是神经耳科学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它是以姿势相关的前庭症状和对诱发运动刺激的反应性为主的临床综合征。行为因素在CSD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威胁评估系统则是CSD病理生理机制的基础。基于CSD的身心交互模式,... 慢性主观性头晕(CSD)是神经耳科学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它是以姿势相关的前庭症状和对诱发运动刺激的反应性为主的临床综合征。行为因素在CSD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威胁评估系统则是CSD病理生理机制的基础。基于CSD的身心交互模式,一些精神药物、心理和康复等治疗方法应用于临床,许多研究结果证实一些抗抑郁药、前庭平衡康复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对CSD有积极作用。该文就CSD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晕 主观性 慢性 发病机制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