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CL或TICL植入术矫治超高度近视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左志高 尹黎 +6 位作者 刘苏冰 侯莹 聂晓丽 买志彬 汪洋 马宁 江红玲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60-463,共4页
目的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或TICL植入治疗超高度近视的有效性、稳定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观察我院手术治疗的超高度近视患者127例(186眼),均在球周麻醉下经3mm颞侧透明角膜切口植入ICL或TICL,术前及术后1d、... 目的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或TICL植入治疗超高度近视的有效性、稳定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观察我院手术治疗的超高度近视患者127例(186眼),均在球周麻醉下经3mm颞侧透明角膜切口植入ICL或TICL,术前及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裸眼远近视力、最佳矫正视力、裂隙灯显微镜检查、TICL轴向、等效球镜值、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分析等。结果术后97.85%患者裸眼视力等于或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球镜度数均在-1.000.25D,柱镜度数均在-1.000D。术后眼压较术前无明显提高。术后12个月、24个月角膜内皮细胞(2615.6±144.92)mm-2、(2603.40±146.30)mm-2均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主要并发症为夜晚眩光和光晕、高眼压、TICL轴向偏差和继发性白内障等。结论植入ICL或TICL矫治超高度近视具有有效性、安全性及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度近视 ICL TIC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度近视患者ICL植入后对比敏感度及像差的变化 被引量:10
2
作者 聂晓丽 刘苏冰 +3 位作者 左志高 尹黎 马宁 江红玲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54-1057,共4页
目的探讨超高度近视患者植入ICL后像差及对比敏感度的变化情况。方法收集植入ICL的超高度近视患者50例(87眼)的临床资料,术前裸眼视力均<0.10,最佳矫正视力为0.40~1.20,屈光度数为(-13.25±2.05)D(-11.25~-20.00D),术前和术后... 目的探讨超高度近视患者植入ICL后像差及对比敏感度的变化情况。方法收集植入ICL的超高度近视患者50例(87眼)的临床资料,术前裸眼视力均<0.10,最佳矫正视力为0.40~1.20,屈光度数为(-13.25±2.05)D(-11.25~-20.00D),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对患者进行屈光状态检查、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波前像差和对比敏感度检查。结果视力:术后裸眼视力≥0.5者79眼(90.80%),≥1.0者22眼(25.29%),裸眼视力≥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69眼(79.31%)。高阶像差均方根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为(0.66±0.24)μm、(0.60±0.16)μm和(0.56±0.12)μm,与术前的(0.41±0.18)μm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各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和眩光对比敏感度均有所下降,但与术前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高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及眩光对比敏感度较术前均有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超高度近视患者植入ICL术后视觉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度近视 ICL 像差 对比敏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晶状体眼散光矫治型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治超高度近视并散光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3
作者 左志高 尹黎 +4 位作者 刘苏冰 侯莹 聂晓丽 买志彬 江红玲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60-463,共4页
背景近年来随着屈光手术的不断进步,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在矫治超高度近视、散光、远视等方面逐步体现出其特有的优越性,其安全性、有效性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关注。目的观察有晶状体眼散光矫治型后房型人工晶状体(TICL)植... 背景近年来随着屈光手术的不断进步,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在矫治超高度近视、散光、远视等方面逐步体现出其特有的优越性,其安全性、有效性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关注。目的观察有晶状体眼散光矫治型后房型人工晶状体(TICL)植入治疗超高度近视并散光的有效性、稳定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观察分析2008年5月-2009年2月经手术治疗的超高度近视并散光患者27例33眼的病例资料,均在眼球周围阻滞麻醉下经3mm颞侧透明角膜切口植入TICL,随访18个月,随访内容包括术前及术后1d,1周,2周,1、3、6、12、18个月的裸眼远近视力、最佳矫正视力、裂隙灯显微镜检查、TICL轴向、屈光度数、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分析等。结果术后96.97%眼裸眼视力等于或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球镜度数均在一1.00~+0.25D,柱镜度数均在-1.00~0D,TICL轴向偏差在10°以内者占93.94%(31/33),手术前后眼压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眼压:F=3.350,P=5.490;角膜内皮细胞计数:t=1.835,P=0.082),术后1眼出现须手术调整的散光轴向旋转,1眼因TICL直径较大,发生术后高眼压,行TICL置换后眼压恢复正常,目前尚无白内障发生。结论TICL植入矫治超高度近视并散光具有有效性、安全性及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度近视 散光 散光矫治型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连锁先天性眼球震颤一家系致病基因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汪洋 张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25-726,共2页
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是一种出生后3~6个月出现的非自主性、节律的眼球往返摆动。眼球震颤可以是水平、垂直、旋转方向,或者2种震颤方向的组合。患者少有眼球本身或视觉传导通路上的器质性病变。眼球震颤可导致多数患者的视力下降,... 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是一种出生后3~6个月出现的非自主性、节律的眼球往返摆动。眼球震颤可以是水平、垂直、旋转方向,或者2种震颤方向的组合。患者少有眼球本身或视觉传导通路上的器质性病变。眼球震颤可导致多数患者的视力下降,为克服眼球震颤,一些患者可采用双眼集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眼球震颤 致病基因 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 X连锁 家系 视觉传导通路 器质性病变 旋转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ywave波前像差仪在近视屈光不正测量中的应用
5
作者 张卫霞 曾照年 +2 位作者 唐秀侠 孙宏霞 李洪润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65-667,共3页
目的评价Zywave波前像差仪在近视屈光不正测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8月至2011年2月在本院拟行近视屈光不正矫正术的患者197例(394眼),根据患者在睫状肌麻痹前电脑验光的球镜度数分成一般度数组(<-6.00D)、高度数组(-6.00... 目的评价Zywave波前像差仪在近视屈光不正测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8月至2011年2月在本院拟行近视屈光不正矫正术的患者197例(394眼),根据患者在睫状肌麻痹前电脑验光的球镜度数分成一般度数组(<-6.00D)、高度数组(-6.00~-9.00D)和超高度数组(>-9.00D)3组。对同一眼的球镜度数、散光度数和散光轴向分别用电脑验光仪、Zywave波前像差仪和综合验光仪三种检查方法测量,所得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一般度数组:电脑验光、Zywave波前像差仪、综合验光仪3种方法测得的球镜度数分别为(-4.05±1.41)D、(-3.90±1.44)D、(-4.06±1.33)D,散光度数分别为(-1.74±0.88)D、(-1.59±0.71)D、(-1.53±0.69)D,散光轴向分别为(85.98±43.88)°、(99.18±45.21)°、(94.02±45.98)°,3种方法测量结果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高度数组:电脑验光、Zywave波前像差仪和综合验光仪3种方法测得的球镜度数分别为(-7.51±0.83)D、(-7.80±0.76)D、(-7.54±0.79)D,散光度数分别为(-1.64±1.17)D、(-1.92±1.01)D、(-1.74±1.00)D,散光轴向分别为(79.90±43.15)°、(96.07±50.56)°、(81.31±46.98)°,3种方法测量结果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超高度数组:电脑验光、Zywave波前像差仪、综合验光仪3种方法测得的球镜度数分别为(-12.01±1.81)D、(-11.78±1.81)D、(-12.60±1.78)D,散光度数分别为(-1.56±0.88)D、(-1.85±1.01)D、(-2.16±0.80)D,散光轴向分别为(93.80±34.23)°、(106.70±35.55)°、(95.20±29.47)°,3种方法测量结果之间比较,球镜度数及散光轴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散光度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Zywave波前像差仪测量近视屈光不正有较高的准确性,在临床应用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前像差仪 电脑验光 综合验光仪 近视 屈光不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卵三胞胎近视的临床表现
6
作者 辛宝莉 刘苏冰 +2 位作者 聂晓丽 唐秀侠 陶晨雯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31-531,共1页
关键词 单卵三胞胎 近视 临床表现 准分子激光 遗传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