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孔双层屏蔽腔体的宽频带屏蔽效能 被引量:10
1
作者 宋航 饶育萍 +2 位作者 张超 周东方 侯德亭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684-1688,共5页
用扩展为可分析腔内高次模的传输线方法研究了有孔双层屏蔽腔体的屏蔽效能,该方法可以考虑腔内较宽的频带范围。计算了双层屏蔽腔内电场的屏蔽系数,与单层屏蔽腔内屏蔽系数的比较表明,采用双层屏蔽使得腔体的屏蔽效能大为提高。分析... 用扩展为可分析腔内高次模的传输线方法研究了有孔双层屏蔽腔体的屏蔽效能,该方法可以考虑腔内较宽的频带范围。计算了双层屏蔽腔内电场的屏蔽系数,与单层屏蔽腔内屏蔽系数的比较表明,采用双层屏蔽使得腔体的屏蔽效能大为提高。分析了双层屏蔽腔体孔缝耦合的共振效应、腔内的谐振。结果表明:满足共振效应成立条件时双层屏蔽腔内也发生共振现象,屏蔽效能在共振频率附近明显降低;在腔内的谐振点屏蔽系数出现极小值,此时屏蔽效果较差;在0.1~4.5GHz的范围内,屏蔽系数随着频率的增加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输线法 双层屏蔽 屏蔽效能 孔缝 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L或TICL植入术矫治超高度近视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左志高 尹黎 +6 位作者 刘苏冰 侯莹 聂晓丽 买志彬 汪洋 马宁 江红玲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60-463,共4页
目的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或TICL植入治疗超高度近视的有效性、稳定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观察我院手术治疗的超高度近视患者127例(186眼),均在球周麻醉下经3mm颞侧透明角膜切口植入ICL或TICL,术前及术后1d、... 目的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或TICL植入治疗超高度近视的有效性、稳定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观察我院手术治疗的超高度近视患者127例(186眼),均在球周麻醉下经3mm颞侧透明角膜切口植入ICL或TICL,术前及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裸眼远近视力、最佳矫正视力、裂隙灯显微镜检查、TICL轴向、等效球镜值、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分析等。结果术后97.85%患者裸眼视力等于或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球镜度数均在-1.000.25D,柱镜度数均在-1.000D。术后眼压较术前无明显提高。术后12个月、24个月角膜内皮细胞(2615.6±144.92)mm-2、(2603.40±146.30)mm-2均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主要并发症为夜晚眩光和光晕、高眼压、TICL轴向偏差和继发性白内障等。结论植入ICL或TICL矫治超高度近视具有有效性、安全性及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度近视 ICL TIC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度近视患者ICL植入后对比敏感度及像差的变化 被引量:10
3
作者 聂晓丽 刘苏冰 +3 位作者 左志高 尹黎 马宁 江红玲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54-1057,共4页
目的探讨超高度近视患者植入ICL后像差及对比敏感度的变化情况。方法收集植入ICL的超高度近视患者50例(87眼)的临床资料,术前裸眼视力均<0.10,最佳矫正视力为0.40~1.20,屈光度数为(-13.25±2.05)D(-11.25~-20.00D),术前和术后... 目的探讨超高度近视患者植入ICL后像差及对比敏感度的变化情况。方法收集植入ICL的超高度近视患者50例(87眼)的临床资料,术前裸眼视力均<0.10,最佳矫正视力为0.40~1.20,屈光度数为(-13.25±2.05)D(-11.25~-20.00D),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对患者进行屈光状态检查、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波前像差和对比敏感度检查。结果视力:术后裸眼视力≥0.5者79眼(90.80%),≥1.0者22眼(25.29%),裸眼视力≥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69眼(79.31%)。高阶像差均方根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为(0.66±0.24)μm、(0.60±0.16)μm和(0.56±0.12)μm,与术前的(0.41±0.18)μm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各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和眩光对比敏感度均有所下降,但与术前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高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及眩光对比敏感度较术前均有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超高度近视患者植入ICL术后视觉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度近视 ICL 像差 对比敏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估算双层屏蔽腔体窄缝耦合的混合方法 被引量:5
4
作者 宋航 周东方 +2 位作者 侯德亭 胡涛 林竞羽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892-1898,共7页
用混合方法计算双层屏蔽腔体窄缝耦合时,外腔体的窄缝耦合用传输线模型计算,内腔体的用磁偶极子模型计算。混合法可以求出双层屏蔽腔体内的场分布和屏蔽系数的分布规律,避免了传输线模型只能计算腔体中心线上的屏蔽系数而不能分析腔内... 用混合方法计算双层屏蔽腔体窄缝耦合时,外腔体的窄缝耦合用传输线模型计算,内腔体的用磁偶极子模型计算。混合法可以求出双层屏蔽腔体内的场分布和屏蔽系数的分布规律,避免了传输线模型只能计算腔体中心线上的屏蔽系数而不能分析腔内横截面上耦合场分布规律的缺点。将得到的窄缝耦合的传输线模型和磁偶极子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和Micro-Stripes软件仿真值进行对比,验证了传输线和磁偶极子模型的有效性。混合方法给出了窄缝数量及腔体内不同观测点对屏蔽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层屏蔽腔体的屏蔽效能明显优于单层屏蔽腔体;随着相同尺寸的窄缝数量的递增,腔体内的屏蔽系数递减;在与双层屏蔽腔体中心线垂直的横截面上,观测点屏蔽系数以中心线上点为中心,沿窄缝方向向两边递增,也就是离中心线越远,腔体内的耦合电场越弱,且混合法的速度明显快于软件计算速度,适合于高频范围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兼容 双层屏蔽 窄缝耦合 屏蔽系数 磁偶极子 传输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芬太尼、异丙酚静脉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5
作者 朱平增 刘晓明 +3 位作者 窦林彬 焦岩 关文川 张瑞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1期19-20,23,共3页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与异氟醚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和异丙酚复合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进行比较。方法120例择期LC,按就诊顺序编号,按...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与异氟醚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和异丙酚复合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进行比较。方法120例择期LC,按就诊顺序编号,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3组:Ⅰ组(静吸复合麻醉组)、Ⅱ组(芬太尼、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组),Ⅲ组(瑞芬太尼、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组)。Ⅰ、Ⅱ组以咪唑安定、芬太尼、异丙酚、氯化琥珀胆碱行诱导插管,Ⅲ组除瑞芬太尼代替芬太尼外,其余诱导用药与Ⅰ、Ⅱ组相同。Ⅰ组术中维持使用异氟醚,Ⅱ、Ⅲ组靶控输注异丙酚(效应部位浓度3μg/kg),分别采用复合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各组均间断静注卡肌宁以维持肌松。观察各组患者入室后(T1),诱导后(T2),插管后最高(T3),切皮前(T4)、充气后30s(T5)、缝皮(T6)各时点血压、心率变化,麻醉恢复情况(睁眼、拔除气管导管时间)。采用口述描绘评分法(VRS)记录拔管后15、30、60min伤口疼痛程度。结果Ⅲ组患者T2时心率(62.6±9.9)次/min明显低于Ⅰ组(74.4±12.3)次/min、Ⅱ组(72.5±11.7)次/min(q=6.578,P<0.01;q=5.519,P<0.01),T6时心率(85.8±10.3)次/min高于I组(75.7±8.6)次/min、Ⅱ组(76.4±10.0)次/min(q=6.611,P<0.01;q=6.153,P<0.01)。术后清醒时间II组(9.4±3.2)min、Ⅲ组(7.4±2.5)min明显短于Ⅰ组(17.3±7.5)min(q=10.147,P<0.01;q=12.716,P<0.01)。拔管时间Ⅱ组(14.6±5.8)min、Ⅲ组(11.2±4.7)min亦明显短于I组(22.9±10.3)min(q=7.148,P<0.01;q=10.075,P<0.01),其中以Ⅲ组术后清醒及拔管时限最短。Ⅲ组患者在拔管后15、30min VRS评分均明显高于Ⅰ、Ⅱ组(15min:χ2=21.200,P=0.000;χ2=18.495,P=0.000;30min:χ2=9.287,P=0.010;χ2=6.936,P=0.031);而拔管后60min,各组患者的VR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靶控输注异丙酚静脉麻醉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LC,并具有抑制插管时的应激反应,术中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术后苏醒迅速,缩短患者手术室停留时间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全凭静脉 靶控输注 瑞芬太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形海面的微波电磁散射计算模型 被引量:12
6
作者 侯德亭 宋航 +1 位作者 陈勇 周东方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119-2123,共5页
利用2维Weierstrass带限函数建立了模拟粗糙海面形状的模型,讨论了分形维数、频率幅度尺度因子等分形参数对海面形状的影响。以粗糙海面形状模型为基础,针对模拟的分形海面形状,从亥姆霍兹积分出发,利用基尔霍夫近似推导出2维分形海面... 利用2维Weierstrass带限函数建立了模拟粗糙海面形状的模型,讨论了分形维数、频率幅度尺度因子等分形参数对海面形状的影响。以粗糙海面形状模型为基础,针对模拟的分形海面形状,从亥姆霍兹积分出发,利用基尔霍夫近似推导出2维分形海面的电磁散射系数,并进行了数值模拟。对微波电磁散射特性随分形维数、频率幅度尺度因子、入射波入射角变化的规律做了进一步讨论分析。在低掠射角时电波会受海面的遮挡,用遮挡函数对散射系数进行修正。研究表明:随着分形维数的增大,散射峰分布变均匀。频率幅度尺度因子越大,散射也越分散。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后向散射也逐渐增强,而前向散射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 基尔霍夫近似 分形维数 频率幅度尺度因子 散射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晶状体眼散光矫治型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治超高度近视并散光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7
作者 左志高 尹黎 +4 位作者 刘苏冰 侯莹 聂晓丽 买志彬 江红玲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60-463,共4页
背景近年来随着屈光手术的不断进步,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在矫治超高度近视、散光、远视等方面逐步体现出其特有的优越性,其安全性、有效性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关注。目的观察有晶状体眼散光矫治型后房型人工晶状体(TICL)植... 背景近年来随着屈光手术的不断进步,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在矫治超高度近视、散光、远视等方面逐步体现出其特有的优越性,其安全性、有效性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关注。目的观察有晶状体眼散光矫治型后房型人工晶状体(TICL)植入治疗超高度近视并散光的有效性、稳定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观察分析2008年5月-2009年2月经手术治疗的超高度近视并散光患者27例33眼的病例资料,均在眼球周围阻滞麻醉下经3mm颞侧透明角膜切口植入TICL,随访18个月,随访内容包括术前及术后1d,1周,2周,1、3、6、12、18个月的裸眼远近视力、最佳矫正视力、裂隙灯显微镜检查、TICL轴向、屈光度数、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分析等。结果术后96.97%眼裸眼视力等于或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球镜度数均在一1.00~+0.25D,柱镜度数均在-1.00~0D,TICL轴向偏差在10°以内者占93.94%(31/33),手术前后眼压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眼压:F=3.350,P=5.490;角膜内皮细胞计数:t=1.835,P=0.082),术后1眼出现须手术调整的散光轴向旋转,1眼因TICL直径较大,发生术后高眼压,行TICL置换后眼压恢复正常,目前尚无白内障发生。结论TICL植入矫治超高度近视并散光具有有效性、安全性及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度近视 散光 散光矫治型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行开腹大手术老年患者术后炎症因子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3
8
作者 储勤军 谢广伦 贾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46-447,共2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行开腹大手术老年患者术后炎症因子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102例择期行开腹大手术的ASAⅠ~Ⅱ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麻烦方法相同,观察组于麻醉诱导前静注乌司他丁20 U,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行开腹大手术老年患者术后炎症因子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102例择期行开腹大手术的ASAⅠ~Ⅱ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麻烦方法相同,观察组于麻醉诱导前静注乌司他丁20 U,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手术开始后4 h(T1)、术后24 h(T2)3个时点测定血浆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的含量;术前和术后24 h采用神经精神功能测试评分评价两组患者认知功能。结果:观察组T1时血浆L-1β、IL-6水平与T0比较明显升高(P〈0.05),T2基本达到T0水平,且T1、T2时血浆L-1β、IL-6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术后POCD发生率为9.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神经精神测试评分与术前比较显著下降(P〈0.05),而观察组术前术后神经精神测试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神经精神功能评分与IL-1β、IL-6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03,0.461,P〈0.01)。结论:乌司他丁能够抑制行开腹部大手术老年患者促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抑制炎症反应,减少POCD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IL-1Β IL-6 开腹手术 老年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功率微波对双层屏蔽腔体的孔缝耦合特性 被引量:4
9
作者 宋航 侯德亭 +3 位作者 周东方 胡涛 牛忠霞 白翔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74-578,共5页
用多模传输线模型对高功率微波与双层屏蔽腔体的孔缝耦合特性进行了研究,此方法可以考虑高功率微波孔缝耦合进入腔内时的较宽的频率范围。用这种模拟方法获得了双层屏蔽腔体微波耦合的一些规律性结果:双层屏蔽可以使得腔体内的耦合电场... 用多模传输线模型对高功率微波与双层屏蔽腔体的孔缝耦合特性进行了研究,此方法可以考虑高功率微波孔缝耦合进入腔内时的较宽的频率范围。用这种模拟方法获得了双层屏蔽腔体微波耦合的一些规律性结果:双层屏蔽可以使得腔体内的耦合电场比单层屏蔽时有显著的减弱,这与FDTD方法的结论是一致的;双层屏蔽外腔体中的一些谐振会影响到内腔体的耦合系数,外腔体中的场模式经由内孔缝会影响内腔体中的场模式;不论是单层屏蔽还是双层屏蔽,保持每层孔缝总面积不变时,随着孔阵中孔缝数量的增加,进入腔体内的耦合电场也逐步地减弱,这与单层屏蔽时的结论一致;通风总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孔缝数量越多,屏蔽效能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微波 双层屏蔽 孔缝 耦合系数 屏蔽系数 传输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单羧酸转运体4对宫颈癌Hela、Siha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郭振江 刘宗文 +7 位作者 郑瑞锋 宋锐 张艳 楚阿兰 柴婷 刘耀河 侯歌 尚丰阔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54-359,共6页
目的:探讨沉默单羧酸转运体4(MCT4)基因对宫颈癌Hela、Siha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瞬时转染siRNA沉默Hela、Siha细胞的MCT4基因,Western blot筛选出沉默效果较好的siMCT4序列进行后续实验。转染后分别用乳酸试剂盒... 目的:探讨沉默单羧酸转运体4(MCT4)基因对宫颈癌Hela、Siha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瞬时转染siRNA沉默Hela、Siha细胞的MCT4基因,Western blot筛选出沉默效果较好的siMCT4序列进行后续实验。转染后分别用乳酸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外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CCK8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划痕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Western blot显示siMCT4#2沉默Hela和Siha中的MCT4效果更好;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相比,siMCT4#2转染Hela、Siha后,实验组(siMCT4#2)细胞外液乳酸浓度(P<0.05)、细胞增殖率(P<0.05)及细胞迁移率(P<0.001)、侵袭率(P<0.05)均下降,而细胞凋亡率上升(P<0.001)。结论:沉默Hela和Siha的MCT4可抑制其乳酸的外排,抑制两种细胞系的增殖、侵袭、迁移,促进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羧酸转运体4 宫颈癌 乳酸 肿瘤代谢重编程 基因沉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孔双层屏蔽腔体屏蔽效能的多模分析方法 被引量:3
11
作者 宋航 胡涛 +2 位作者 侯德亭 周东方 刘应刚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29,82,共6页
用扩展为可分析腔内多种传输模式的等效传输线方法研究了有孔双层屏蔽腔体的屏蔽效能,进一步把单个孔缝推广为孔缝阵列,这可以考虑腔内较宽的微波频率范围和腔体上排列规则的孔缝阵列。双层屏蔽腔内电场的屏蔽系数与单层屏蔽腔内的屏蔽... 用扩展为可分析腔内多种传输模式的等效传输线方法研究了有孔双层屏蔽腔体的屏蔽效能,进一步把单个孔缝推广为孔缝阵列,这可以考虑腔内较宽的微波频率范围和腔体上排列规则的孔缝阵列。双层屏蔽腔内电场的屏蔽系数与单层屏蔽腔内的屏蔽系数的比较表明:双层屏蔽可以使腔体的整体屏蔽效能明显提高;双层屏蔽腔体中和单层屏蔽腔体中一样,在腔内各个模式的谐振点上屏蔽效能很差。对于双层屏蔽腔体的孔缝改进为孔阵后的屏蔽效能的分析表明:保持孔缝总面积不变时,随着孔阵中孔缝数量的增加,腔体的屏蔽效能也逐步提高;把屏蔽腔体的单层孔阵改进为双层孔阵后,腔体的屏蔽效能也有明显提高。对内孔缝位置和腔体尺寸的分析表明:内孔缝位置对屏蔽系数的影响不明显,但随着腔体尺寸的递增,屏蔽系数的统计均值有递增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 传输线法(TLM) 孔缝阵列 双层屏蔽 屏蔽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AngleⅠ、AngleⅡ^1和AngleⅡ^2类错[牙合]畸形髁突形态和位置的CBCT对比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陆兴龙 杨建浩 +3 位作者 张志伟 刘一鹏 张月兰 蔡留意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86-289,共4页
目的:应用CBCT对无主观关节症状的成人AngleⅠ类、AngleⅡ~1类和AngleⅡ~2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髁突形态位置进行对比观察研究。方法:选择AngleⅠ类、AngleⅡ~1类和AngleⅡ~2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各19例行CBCT扫描,应用CBCT专用软件Invivo 5.... 目的:应用CBCT对无主观关节症状的成人AngleⅠ类、AngleⅡ~1类和AngleⅡ~2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髁突形态位置进行对比观察研究。方法:选择AngleⅠ类、AngleⅡ~1类和AngleⅡ~2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各19例行CBCT扫描,应用CBCT专用软件Invivo 5.0分析测量颞下颌关节前间隙、上间隙、后间隙、颞下颌关节窝的深度、髁突最大近远中径和最大内外径等相关参数,并运用SPSS 21.0软件包对3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AngleⅠ类、AngleⅡ~1类和AngleⅡ~2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髁突形态位置差异。结果:AJS(mm)在AngleⅠ类组与AngleⅡ~1类组间和AngleⅠ类组与AngleⅡ~2类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JS(mm)在3组中两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DMF(mm)在AngleⅠ类组与AngleⅡ~1类组间和AngleⅠ类组与AngleⅡ~2类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D(mm)在AngleⅠ类组与AngleⅡ~1类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髁突在关节窝的位置AngleⅠ类组主要表现居中位,占50%;AngleⅡ~1类组和AngleⅡ~2类组主要表现为髁突后移位,分别占55%、84%。结论:AngleⅡ~1类和AngleⅡ~2类错牙合畸形的颞下颌关节前间隙大于AngleⅠ类;AngleⅡ~2类错牙合畸形的颞下颌关节后间隙小于AngleⅡ~1类,AngleⅡ~1类错牙合畸形的颞下颌关节后间隙小于AngleⅠ类;AngleⅡ类错牙合畸形的颞下颌关节后移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畸形 髁突形态和位置 CB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微炎症及尿清蛋白排泄率的影响 被引量:15
13
作者 魏娜 沈学飞 薛迪中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2620-2622,共3页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炎症因子和尿清蛋白排泄率的影响。方法将60例DNⅢ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控制饮食、适当运动、采用胰岛素控制等一般对症治疗,治疗组患者同时静脉滴注还原型谷胱甘肽,...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炎症因子和尿清蛋白排泄率的影响。方法将60例DNⅢ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控制饮食、适当运动、采用胰岛素控制等一般对症治疗,治疗组患者同时静脉滴注还原型谷胱甘肽,1.2 g/d;对照组患者同时静脉滴注血塞通,1.2 g/d,均治疗4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a(TNF-a)和尿清蛋白排泄率,以20例健康体检正常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CRP、IL-6、TNF-a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患者上述各指标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对照组患者血清CRP、IL-6、TNF-a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而治疗组患者血清CRP、IL-6、TNF-a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但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UAER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UAER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UAER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对照组UAER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早期DN患者存在炎症状态和血管内皮功能损伤,还原型谷胱甘肽可减轻DN患者的炎症状态,降低尿清蛋白排泄率,对早期DN患者有重要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还原型谷胱甘肽 白蛋白尿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置起搏器患者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管理 被引量:15
14
作者 朱平增 赵淑芳 +4 位作者 张志敏 李秀兰 焦岩 张瑞生 关文川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3期195-196,共2页
目的探讨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使用高频电凝器对置入心脏起搏器患者心率的影响及麻醉管理。方法全麻下气管内插管LC126例,术前携带埋藏式永久性起搏器94例。术中12例在起搏器上放磁铁干扰,... 目的探讨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使用高频电凝器对置入心脏起搏器患者心率的影响及麻醉管理。方法全麻下气管内插管LC126例,术前携带埋藏式永久性起搏器94例。术中12例在起搏器上放磁铁干扰,窦房结功能低下临时预置食管电极起搏32例。全程监测术中使用高频电刀切割胆囊和电凝止血过程中对起搏器的功能干扰和对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的影响。结果94例永久起搏器术中2例使用高频电刀时起搏器功能失灵,停止电凝。待起搏器恢复原起搏程序后,改双极电凝完成手术。磁铁活化12例,无起搏器干扰发生。32例预置食管起搏者中,术中7例心率减慢至35~50次/min,及时调整起搏心率至60次/min。维持了正常心率。结论携带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治疗者及预置临时电极起搏器的手术病人,手术中使用高频电凝器时有一定的风险,但只要术中正确使用,加强管理,采取有效地预防治疗措施,起搏器患者行LC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器 微创外科 麻醉管理 全麻 胆囊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脂康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魏娜 常万松 +1 位作者 薛迪中 沈学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2085-2087,共3页
目的探讨血脂康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将56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成血脂康组(28例)和安慰剂组(28例),另外选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DN患者均给予胰岛素控制血糖,血脂康组加用血脂康0.6 g/次,3次/d;安慰剂... 目的探讨血脂康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将56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成血脂康组(28例)和安慰剂组(28例),另外选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DN患者均给予胰岛素控制血糖,血脂康组加用血脂康0.6 g/次,3次/d;安慰剂组加用外形相同含淀粉的胶囊,0.6 g/次,3次/d,均治疗12周。治疗前后观察3组受试者血脂〔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及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脂康组和安慰剂组早期DN患者TG、TC、LDL-C、VLDL-C水平显著升高,HDL-C水平显著降低,血清SOD显著下降,MDA水平上升(P<0.05);血脂康治疗12周后,患者血清TG、TC、LDL-C、VLDL-C、MDA水平及UAER较治疗前显著下降,HDL-C水平及血清SOD活性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安慰剂处理前、后患者血脂、血清SOD、MDA及UAER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DN患者存在血脂紊乱和氧化应激,血脂康可调节早期DN患者血脂紊乱,并改善氧化应激,降低UAER,对早期DN治疗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康 糖尿病肾病 氧化性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舌侧矫治内收上前牙时牙齿移动趋势的三维有限元分析及临床验证 被引量:4
16
作者 冯素亚 蔡留意 +2 位作者 张月兰 杨金刚 乔守莲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81-385,共5页
目的:根据已有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个体化舌侧矫治内收上前牙时牙齿的移动趋势,并加以临床验证。方法:基于已有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设置不同微种植体位置(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间距离牙槽嵴顶2、6或10 mm处),在尖牙和侧切牙之间的牵引钩... 目的:根据已有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个体化舌侧矫治内收上前牙时牙齿的移动趋势,并加以临床验证。方法:基于已有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设置不同微种植体位置(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间距离牙槽嵴顶2、6或10 mm处),在尖牙和侧切牙之间的牵引钩与微种植体间施加1.5 N的载荷,观察并分析三维方向上牙齿的移动趋势,并在临床选择合适病例加以验证。结果:随着微种植体向根方移动,前牙的内收及伸长趋势减小,但内收趋势比伸长趋势减小明显;后牙区牙齿整体较为稳定,位移趋势较小。临床矫治结果与其基本一致,并证实微种植体植入位置在距牙槽嵴顶6 mm处矫治效果较为理想。结论:在上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间距牙槽嵴顶6 mm处植入微种植体较为合适,可较好避免舌侧拔牙矫治后后牙在垂直向及水平向的“弓形效应”,但前牙区的舌倾和伸长趋势应加以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侧矫治 生物力学 内收前牙 微种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埃索美拉唑、莫沙必利治疗女性慢性胃炎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7
作者 魏从光 崔晓娜 +1 位作者 王建业 孙杨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4期72-75,共4页
目的观察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埃索美拉唑、莫沙必利在女性慢性胃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并对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改善程度进行评分。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0月两院门诊及入院治疗的符合入组标准的118例女性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观察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埃索美拉唑、莫沙必利在女性慢性胃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并对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改善程度进行评分。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0月两院门诊及入院治疗的符合入组标准的118例女性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68例)。试验组患者给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口服,对照组患者给予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和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口服。疗程均为4周。分别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胃肠道症状及焦虑、抑郁状态进行胃肠功能症状分级量表-C类(GSRS-C)、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量化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胃肠道症状及焦虑、抑郁状态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试验组较对照组改善效果更明显(P<0.05)。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埃索美拉唑、莫沙必利治疗女性慢性胃炎伴焦虑及抑郁症状,能够取得显著效果,患者胃肠道症状和焦虑、抑郁状态改善较明显,耐受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 埃索美拉唑 莫沙必利 慢性胃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连锁先天性眼球震颤一家系致病基因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汪洋 张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25-726,共2页
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是一种出生后3~6个月出现的非自主性、节律的眼球往返摆动。眼球震颤可以是水平、垂直、旋转方向,或者2种震颤方向的组合。患者少有眼球本身或视觉传导通路上的器质性病变。眼球震颤可导致多数患者的视力下降,... 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是一种出生后3~6个月出现的非自主性、节律的眼球往返摆动。眼球震颤可以是水平、垂直、旋转方向,或者2种震颤方向的组合。患者少有眼球本身或视觉传导通路上的器质性病变。眼球震颤可导致多数患者的视力下降,为克服眼球震颤,一些患者可采用双眼集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眼球震颤 致病基因 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 X连锁 家系 视觉传导通路 器质性病变 旋转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容量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用于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 被引量:5
19
作者 朱平增 焦岩 +5 位作者 丁建强 贾真 李秀兰 屈江西 王度轩 吴思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1年第6期362-363,共2页
目的 比较低容量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在腰段硬膜外麻醉行椎间盘镜手术时的临床效果。 方法  15 0例临床拟行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病人 ,随机分为 0 8%罗哌卡因 (n =5 0 ) ,0 .6 % (n =6 1) ,0 .4% (n =39) 3组。硬脊膜外穿刺置管后 ,给... 目的 比较低容量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在腰段硬膜外麻醉行椎间盘镜手术时的临床效果。 方法  15 0例临床拟行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病人 ,随机分为 0 8%罗哌卡因 (n =5 0 ) ,0 .6 % (n =6 1) ,0 .4% (n =39) 3组。硬脊膜外穿刺置管后 ,给 2 %利多卡因 5ml试验量 ,有麻醉平面后 ,每组分别一次性注入不同浓度罗哌卡因 5ml。以Bromage分级法判断运动神经阻滞分级 ,比较起效、恢复时间和分离麻醉情况。 结果 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感觉神经小于运动神经 ,而其维持时间大于运动神经。Ⅱ组对感觉、运动神经阻滞分离明显 ,与Ⅰ、Ⅲ组比较P <0 .0 1。 结论  0 .6 %的低容量罗派卡因用于椎间盘镜手术时 ,对感觉、运动神经阻滞分离效果满意 ,麻醉的起效时间随药物浓度递增而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量 罗哌卡因 硬膜外麻醉 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 神经阻滞 药物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部与消毒供应中心联合实施科室夜间物品领取管理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权 王晓霞 +2 位作者 何利 康坦坦 乔守莲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7期24-25,共2页
目的针对临床科室因日常诊疗物品和急救物品管理缺陷而可能引发的护理安全风险,探讨其管理方法。方法采取护理部与消毒供应中心联合实施科室夜间物品领取管理的方法,包括消毒供应中心进行科室夜间物品领取原因调查、实现计算机管理及加... 目的针对临床科室因日常诊疗物品和急救物品管理缺陷而可能引发的护理安全风险,探讨其管理方法。方法采取护理部与消毒供应中心联合实施科室夜间物品领取管理的方法,包括消毒供应中心进行科室夜间物品领取原因调查、实现计算机管理及加强与科室及护理部之间的沟通;护理部介入科室物品管理,同时采取培训与制度建设,制定应急预案,增加急救设备和物品及培养护士风险意识等具体干预措施。结果实施管理干预前后科室夜间领取物品总次数及临床科室急救车内物品各项检查指标(除定专人管理外)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对科室实施夜间物品领取管理干预,不但提高了科室诊疗物品,而且可以提高急救物品管理水平,从而有效降低护理安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部 消毒供应中心 急救物品 诊疗物品 护理安全 风险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