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郭新军 朱卉敏 +2 位作者 王衡 刘杰 李强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12期1136-1138,共3页
目的探讨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97例经CT或MRI检查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据临床症状、CT或MRI结果确定射频热凝的靶点位置,在C形臂引导下穿刺到靶点,确定电极已进入靶点,再行阻抗测试、电生理... 目的探讨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97例经CT或MRI检查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据临床症状、CT或MRI结果确定射频热凝的靶点位置,在C形臂引导下穿刺到靶点,确定电极已进入靶点,再行阻抗测试、电生理测试及温度测试后,给予86~92℃温度,复制出原有的腰腿痛症状,用此温度治疗4个周期,每个周期100s。结果手术时间30~60min,平均45min。术后次日出现轻度体位性头晕、头痛等低颅压症状2例。术后住院3~7d,平均5d。随访97例,时间6~12个月,平均9个月,按改良Macnab评定标准优54例,良31例,可8例,差4例,优良率87.6%(85/97)。结论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热凝 靶点消融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道肌间隙入路经椎弓根动态棒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效果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衡 安博 +5 位作者 刘英杰 冯金勇 邵科武 单朝 郭新军 朱卉敏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3-268,共6页
目的:评估通道肌间隙入路(Wistle入路)经椎弓根动态棒固定手术(Dynesys)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36例,在全麻下通过微创通道Wistle入路完成神经减压及双侧Dynesys... 目的:评估通道肌间隙入路(Wistle入路)经椎弓根动态棒固定手术(Dynesys)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36例,在全麻下通过微创通道Wistle入路完成神经减压及双侧Dynesys椎弓根螺钉置入(微创组);选取同期后正中入路神经减压辅助Dynesys手术的患者40例作为常规组。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术后第1、3、5天检测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水平;术前、术后第5天、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末次随访时记录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术后3、6、12个月,末次随访时记录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手术节段及上邻节段的活动度(ROM)以及手术节段的椎间隙高度(DH);记录末次随访时的MacNab优良率;记录围手术期及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微创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小于常规组(P<0.05)。两组术后CPK水平先升高后降低,微创组升高幅度小于常规组(P<0.05);两组术后腰腿痛VAS均降低,微创组腰痛VAS降低幅度大于常规组(P<0.05);两组术后ODI、手术节段ROM均逐渐减小,上邻节段ROM逐渐增大,DH先增加后降低;微创组上邻节段ROM小于常规组(P<0.05)。两组MacNab优良率、围手术期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istle入路Dynesys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令人满意,优于后正中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变性疾病 肌间隙入路 经椎弓根动态棒固定 DYNESY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