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飞秒激光和微型角膜刀制瓣LASIK术后共焦显微镜检查比较 被引量:12
1
作者 买志彬 刘苏冰 +2 位作者 聂晓丽 唐秀侠 辛宝莉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33-637,共5页
背景飞秒激光制作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角膜瓣技术日渐成熟,术后角膜创伤愈合及神经纤维的再生成为关注热点。目的对比分析FEMTOLDV飞秒激光及Hansatome机械角膜刀制瓣对LASIK后角膜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 背景飞秒激光制作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角膜瓣技术日渐成熟,术后角膜创伤愈合及神经纤维的再生成为关注热点。目的对比分析FEMTOLDV飞秒激光及Hansatome机械角膜刀制瓣对LASIK后角膜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纳人2010年3—7月在武警河南总队医院眼科连续收治的行LASIK的近视患者38例38眼,分为FEMTOLDV组20例20眼(采用FEMTOLDV飞秒激光制瓣)及Hansatome组18例18眼(采用Hansatome微型角膜刀制瓣),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前等效球镜度等资料相匹配。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应用共焦显微镜检测角膜中央及角膜瓣边缘的形态学变化,并比较两种制瓣方式术后角膜细胞形态学的异同。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视力、屈光度变化和裂隙灯下表现。结果本研究中两组术眼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均≥1.0。FEMTOLDV组平均等效球镜度为(+0.21±0.48)D,Hansatome组为(-0.04±0.54)D,两组屈光度结果接近。FEMTOLDV组术后1周角膜上皮有增厚表现,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3,P〉0.05)。FEMTOLDV组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浅基质细胞密度较术前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99、-25.49、-28.87,P〈0.01)。Hansatome组术后1周角膜上皮厚度为(56.73±2.47)μm,较术前值(51.16±1.11)μm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9,P〈0.05),3个月时接近术前厚度;Hansatome组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浅基质细胞密度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57、-14.13、-19.63,P=0.00)。所有眼均可在切削面见到高反光颗粒,FEMTOLDV组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切削面高反光颗粒密度均明显少于Hansatom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505、-11.900、-14.084,P〈0.01)。术后1周时两组均观察到角膜细胞形态改变,切削界面后见激活的基质细胞,3个月时激活细胞减少。FEMTOLDV组术后3个月可见完整的神经纤维,而Hansatome组神经纤维短小。术后3个月,FEMTOLDV组周边角膜基质高反光,并有不规则纤维化,而Hansatome组角膜瓣边缘基质反光较弱。结论与Hansatome机械角膜刀制瓣LASIK比较,FEMTOLDV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神经纤维再生较早,角膜瓣边缘瘢痕化改变较明显,显示出较强的愈合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飞秒激光 角膜瓣 共焦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术中眼球旋转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2
作者 辛宝莉 刘苏冰 +3 位作者 聂晓丽 买志彬 孙宏霞 侯莹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7-380,共4页
目的观察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中眼球旋转的特点与规律。方法选择行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的近视患者560例(1117眼),其中,右眼558眼,左眼559眼。采用Zy... 目的观察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中眼球旋转的特点与规律。方法选择行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的近视患者560例(1117眼),其中,右眼558眼,左眼559眼。采用Zywave波前像差仪(美国博士伦公司)采集患眼在暗室瞳孔自然散大状态下及明光小瞳孔时的虹膜数据及波前像差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在切削角膜瓣后掀开角膜瓣前,启动虹膜定位功能,记录眼球旋转类型和度数(系统默认顺时针旋转角度为正值,逆时针旋转角度为负值)。结果双眼的外旋发生率明显大于内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右眼外旋377眼(占33.75%),左眼外旋373眼(占33.40%);双眼的旋转度:右眼-0.1°^-11.4°(平均-3.33°±2.28°),左眼0.1°~14.1°(平均3.03°±2.26°)。双眼内、外旋转度≤5.0°者共950眼(占85.05%),其中右眼内旋169眼,外旋304眼;左眼内旋170眼,外旋307眼。结论角膜行屈光手术时,从坐位的术前检查到仰卧位的屈光手术,眼球会发生内、外旋转,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能将眼球内、外旋转进行准确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虹膜定位 波前像差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眼球旋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L或TICL植入术矫治超高度近视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左志高 尹黎 +6 位作者 刘苏冰 侯莹 聂晓丽 买志彬 汪洋 马宁 江红玲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60-463,共4页
目的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或TICL植入治疗超高度近视的有效性、稳定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观察我院手术治疗的超高度近视患者127例(186眼),均在球周麻醉下经3mm颞侧透明角膜切口植入ICL或TICL,术前及术后1d、... 目的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或TICL植入治疗超高度近视的有效性、稳定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观察我院手术治疗的超高度近视患者127例(186眼),均在球周麻醉下经3mm颞侧透明角膜切口植入ICL或TICL,术前及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裸眼远近视力、最佳矫正视力、裂隙灯显微镜检查、TICL轴向、等效球镜值、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分析等。结果术后97.85%患者裸眼视力等于或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球镜度数均在-1.000.25D,柱镜度数均在-1.000D。术后眼压较术前无明显提高。术后12个月、24个月角膜内皮细胞(2615.6±144.92)mm-2、(2603.40±146.30)mm-2均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主要并发症为夜晚眩光和光晕、高眼压、TICL轴向偏差和继发性白内障等。结论植入ICL或TICL矫治超高度近视具有有效性、安全性及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度近视 ICL TIC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MTO LDV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像差的改变 被引量:9
4
作者 买志彬 张金嵩 +3 位作者 刘苏冰 聂晓丽 马恩普 辛宝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69-871,875,共4页
目的对比飞秒激光及机械微型角膜刀制瓣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眼球像差的变化。方法选取接受FEMTO LDV飞秒激光制瓣患者38例(76眼)为试验组,同期接受Hansatome微型角膜刀制瓣患者35例(70眼)为对照组,制瓣后均行波前像差... 目的对比飞秒激光及机械微型角膜刀制瓣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眼球像差的变化。方法选取接受FEMTO LDV飞秒激光制瓣患者38例(76眼)为试验组,同期接受Hansatome微型角膜刀制瓣患者35例(70眼)为对照组,制瓣后均行波前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切削术。对2组波前像差进行比较。随访时间为3个月。结果试验组术后3个月时75眼(99%)达到或超过最佳矫正视力,与对照组66眼(9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高阶像差试验组术后较术前无差异,对照组术后1周(0.52±0.30)μm、1个月(0.81±0.15)μm时较术前增加。同时术后各期2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组的球差均较术前增加,对照组球差的增加量高于试验组。垂直彗差试验组术后无明显变化,对照组较术前增加(P<0.05)。水平彗差2组均较术前增加(均为P<0.05)。结论飞秒激光制瓣LASIK可减少术后高阶像差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磨镶术 激光原位 飞秒激光 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alaflow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马恩普 赵小钊 +2 位作者 董良 刘苏冰 曾照年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70-572,共3页
目的观察评估网状透明质酸钠Healaflow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0年1月至5月间在我院行小梁切除联合Healaflow植入术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20例24眼作为治疗组,选取同期行小梁切除术... 目的观察评估网状透明质酸钠Healaflow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0年1月至5月间在我院行小梁切除联合Healaflow植入术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20例24眼作为治疗组,选取同期行小梁切除术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23例26眼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视力、眼压、滤过泡形态、前房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随访18个月。结果术后末次随访时两组视力变化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2个月时,治疗组无需按摩或不用降眼压药物眼压≤21mmHg(1kPa=7.5mmHg)者22眼,占92%,对照组19眼,占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33,P=0.033)。术后18个月时治疗组、对照组分别有1眼、7眼出现非功能性滤过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9,P=0.028)。两组术后各有2眼发生浅前房,无前房出血、睫状体或脉络膜脱离、恶性青光眼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网状透明质酸钠Healaflow的应用有利于术后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能够有效提高中远期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状透明质酸钠 滤过泡 眼压 青光眼 前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光线下瞳孔直径变化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刘苏冰 辛宝莉 +4 位作者 聂晓丽 侯影 朱晓红 买志彬 汪洋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31-631,共1页
关键词 瞳孔直径 临床观察 Orbscan-Ⅱ 光线 屈光不正 角膜地形图 手术方案 瞳孔大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脑验光仪、IOL Master、Lenster LS900测量角膜曲率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唐秀侠 买志彬 +2 位作者 聂晓丽 刘苏冰 江红玲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81-1082,共2页
目的比较电脑验光仪、IOL Master、Lenstar LS900三种仪器测量角膜曲率的差异性,并为临床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利用三种不同测量仪器对86例(172眼)患者测量垂直与水平角膜曲率,每种仪器每眼分别测量三次,由专人负责测量,记录其平均值。结... 目的比较电脑验光仪、IOL Master、Lenstar LS900三种仪器测量角膜曲率的差异性,并为临床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利用三种不同测量仪器对86例(172眼)患者测量垂直与水平角膜曲率,每种仪器每眼分别测量三次,由专人负责测量,记录其平均值。结果电脑验光仪测得垂直曲率为(43.85±1.74)D、水平曲率为(43.08±1.39)D,IOL Master测得垂直曲率为(44.08±2.78)D、水平曲率为(42.92±1.43)D,Lenstar LS900测得垂直曲率为(43.91±1.69)D,水平曲率为(42.94±1.41)D。三者测出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同一人群不同仪器测量角膜曲率的结果进行分析显示,三种仪器测量出的角膜曲率数据均准确可靠,一致性较好,可以相互替代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脑验光仪 IOL MASTER LENSTAR LS900 角膜曲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度近视患者ICL植入后对比敏感度及像差的变化 被引量:10
8
作者 聂晓丽 刘苏冰 +3 位作者 左志高 尹黎 马宁 江红玲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54-1057,共4页
目的探讨超高度近视患者植入ICL后像差及对比敏感度的变化情况。方法收集植入ICL的超高度近视患者50例(87眼)的临床资料,术前裸眼视力均<0.10,最佳矫正视力为0.40~1.20,屈光度数为(-13.25±2.05)D(-11.25~-20.00D),术前和术后... 目的探讨超高度近视患者植入ICL后像差及对比敏感度的变化情况。方法收集植入ICL的超高度近视患者50例(87眼)的临床资料,术前裸眼视力均<0.10,最佳矫正视力为0.40~1.20,屈光度数为(-13.25±2.05)D(-11.25~-20.00D),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对患者进行屈光状态检查、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波前像差和对比敏感度检查。结果视力:术后裸眼视力≥0.5者79眼(90.80%),≥1.0者22眼(25.29%),裸眼视力≥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69眼(79.31%)。高阶像差均方根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为(0.66±0.24)μm、(0.60±0.16)μm和(0.56±0.12)μm,与术前的(0.41±0.18)μm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各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和眩光对比敏感度均有所下降,但与术前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高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及眩光对比敏感度较术前均有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超高度近视患者植入ICL术后视觉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度近视 ICL 像差 对比敏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SIK前后非接触性眼压测定值的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刘苏冰 聂晓丽 +2 位作者 刘凤云 唐秀侠 辛宝莉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76-177,共2页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手术前后非接触眼压计(NC)测量值的变化及其屈光度矫正值和术中角膜切削厚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LASIK 392眼按等效球镜分为 A, B,C, D 4组,对术前术后的 NCT测...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手术前后非接触眼压计(NC)测量值的变化及其屈光度矫正值和术中角膜切削厚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LASIK 392眼按等效球镜分为 A, B,C, D 4组,对术前术后的 NCT测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眼压改变值与预屈光度矫正值和术中角膜切削厚度作相关性分析。结果(1)各组术前NCT测量值的改变无显著性差异(P>0.05);(2)各组术前术后NCT测量值的改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3)术后预屈光度矫正值与眼压下降值呈正相关关系。结论为了避免延误LASIK术后青光眼的诊断,不能按传统的正常眼压值衡量术后结果。LASIK术后角膜厚度变薄是导致术后NCT测量值下降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术 近视 眼压 NCT LASI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akic 6H_2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的视觉质量 被引量:3
10
作者 聂晓丽 刘苏冰 +4 位作者 尹黎 买志彬 唐秀侠 辛宝莉 左志高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00-603,共4页
目的通过对植入Phakic 6H2前房型人工晶状体矫正高度近视的患者术前及术后视力、对比敏感度、波前像差变化的观察,评估Phakic 6H2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的视觉质量。方法选择高度近视患者39例(65眼),于术前2周以YAG激光行术眼虹... 目的通过对植入Phakic 6H2前房型人工晶状体矫正高度近视的患者术前及术后视力、对比敏感度、波前像差变化的观察,评估Phakic 6H2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的视觉质量。方法选择高度近视患者39例(65眼),于术前2周以YAG激光行术眼虹膜周边根切术,预防术后瞳孔阻滞性青光眼的发生。分别于Phakic 6H2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1周、1月、3月及6月对患者进行随访,检查患者屈光状态、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及Phakic 6H2在前房内的位置,并测量对比敏感度及眩光敏感度;于术后1月、3月及6月对患者的波前像差进行测量。结果①术前所有患者的裸眼视力均<0.1,而术后6月时,所有患者裸眼视力均≥0.5,裸眼视力≥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占76.9%(50/65),最佳矫正视力≥0.8者占84.6%(55/65);②高阶像差均方根由术前的(0.44±0.06)μm升至(0.54±0.11)μm(P<0.05),其中3~6阶像差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无眩光及眩光条件下各空间的对比敏感度于术后1周时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时,明视眩光条件下,1.5cpd及3.0cpd两个空间频率下的对比敏感度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眩光条件下明视时的1.5cpd空间频率下的对比敏感度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空间频率下的对比敏感度较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月时,所有条件下的对比敏感度及眩光敏感度较术前均有显著提高(均P<0.05)。结论 Phakic 6H2植入术后有效地提高了高度近视患者的远视力,视觉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有晶体眼 对比敏感度 高阶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晶状体眼散光矫治型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治超高度近视并散光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1
作者 左志高 尹黎 +4 位作者 刘苏冰 侯莹 聂晓丽 买志彬 江红玲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60-463,共4页
背景近年来随着屈光手术的不断进步,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在矫治超高度近视、散光、远视等方面逐步体现出其特有的优越性,其安全性、有效性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关注。目的观察有晶状体眼散光矫治型后房型人工晶状体(TICL)植... 背景近年来随着屈光手术的不断进步,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在矫治超高度近视、散光、远视等方面逐步体现出其特有的优越性,其安全性、有效性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关注。目的观察有晶状体眼散光矫治型后房型人工晶状体(TICL)植入治疗超高度近视并散光的有效性、稳定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观察分析2008年5月-2009年2月经手术治疗的超高度近视并散光患者27例33眼的病例资料,均在眼球周围阻滞麻醉下经3mm颞侧透明角膜切口植入TICL,随访18个月,随访内容包括术前及术后1d,1周,2周,1、3、6、12、18个月的裸眼远近视力、最佳矫正视力、裂隙灯显微镜检查、TICL轴向、屈光度数、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分析等。结果术后96.97%眼裸眼视力等于或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球镜度数均在一1.00~+0.25D,柱镜度数均在-1.00~0D,TICL轴向偏差在10°以内者占93.94%(31/33),手术前后眼压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眼压:F=3.350,P=5.490;角膜内皮细胞计数:t=1.835,P=0.082),术后1眼出现须手术调整的散光轴向旋转,1眼因TICL直径较大,发生术后高眼压,行TICL置换后眼压恢复正常,目前尚无白内障发生。结论TICL植入矫治超高度近视并散光具有有效性、安全性及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度近视 散光 散光矫治型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观察 被引量:6
12
作者 辛宝莉 刘苏冰 +3 位作者 聂晓丽 唐秀侠 王江澜 侯莹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1-202,共2页
目的 观察双侧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CSR)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FA)。方法 将 2 45例患者进行视力、外眼常规、FFA检查。结果 在 2 45例CSR中 ,有 5 4例主诉眼与对侧无症状眼都患CSR ,双眼发病率占 2 2 .0 4% ,病理改... 目的 观察双侧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CSR)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FA)。方法 将 2 45例患者进行视力、外眼常规、FFA检查。结果 在 2 45例CSR中 ,有 5 4例主诉眼与对侧无症状眼都患CSR ,双眼发病率占 2 2 .0 4% ,病理改变在黄斑及黄斑周围出现不同形态的渗漏斑点。结论 CSR患者 ,在进行主诉眼检查的同时也应仔细检查对侧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侧眼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眼视法配戴角膜接触镜矫治老视对立体视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买志彬 何国利 +3 位作者 唐秀侠 郜文欣 汪洋 马恩普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86-389,共4页
目的研究单眼视法配戴角膜接触镜(MV-CL)前后远、近视力及立体视的改变,明确MV-CL对老视者立体视功能的影响程度。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观察研究设计。连续收集2010年11月至2014年8月在武警河南总队医院眼科接受老视治疗的患者47例68... 目的研究单眼视法配戴角膜接触镜(MV-CL)前后远、近视力及立体视的改变,明确MV-CL对老视者立体视功能的影响程度。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观察研究设计。连续收集2010年11月至2014年8月在武警河南总队医院眼科接受老视治疗的患者47例68眼,所有患者一眼配戴远视用角膜接触镜治疗以改善近视力,其中21例伴轻度远视者另一眼同时配戴角膜接触镜治疗以提高远视力,并分别于戴镜前、戴镜后2周测量远近视力及立体视。比较MV-CL前后患者视力和立体视的变化,并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MV-CL后,有42例(占89%)患者双眼裸眼远、近视力达0.8/0.33(J4)或更好,戴镜前仅3例(占6%)达到此视力。Titmus立体图检查及颜氏随机点立体图检查均显示,近距离立体视觉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30、0.56,均P〉0.05);同视机随机点立体图检查显示,交叉视差及非交叉视差立体视觉有所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6、0.11,均P〉0.05),与戴镜前比较,戴镜后2周远融合范围有所减小、远立体视觉有所降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2、0.16,均P〉0.05)。Titmus立体图检查结果显示,与MV-CL前比较,MV-CL后远立体视锐度中心凹立体视人数减少,MV-CL后黄斑立体视人数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8,P〉0.05)。结论MV-CL能明显提高近视力,有效缓解老视症状,可以引起部分患者立体视锐度的减退,但均在患者可接受范围,其远融合范围无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眼视 老视 角膜接触镜 立体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重度近视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苏冰 聂晓丽 +3 位作者 辛宝莉 唐秀霞 尹继云 孙琳 《眼科研究》 CSCD 1998年第2期110-111,共2页
目的研究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重度近视的效果。方法对268眼(145例)-12.00~-29.00D的重度近视患者进行LASIK手术治疗并随访12个月。结果术后12个月视力≥术前矫正视力者占94.8%... 目的研究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重度近视的效果。方法对268眼(145例)-12.00~-29.00D的重度近视患者进行LASIK手术治疗并随访12个月。结果术后12个月视力≥术前矫正视力者占94.8%,术后屈光度在±2.00D以内占95.5%,术后12个月与术后6个月的平均屈光度相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结论LASIK是治疗重度近视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磨镶术 重度近视 疗效 稳定性 LASI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FGF对LASIK术后角膜知觉恢复和角膜神经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周远沛 刘苏冰 +4 位作者 聂晓丽 买志彬 孙红燕 薛艳玲 曹吉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54-458,共5页
目的研究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角膜神经修复和角膜知觉恢复的作用。方法将LASIK术后患者随机分入治疗组(treatment gr... 目的研究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角膜神经修复和角膜知觉恢复的作用。方法将LASIK术后患者随机分入治疗组(treatment group,TG)和对照组(control group,CG)进行临床对比观察,TG组20例(40眼),CG组18例(36眼)。TG组应用r-bFGF滴眼液和眼用凝胶(贝复舒),CG组应用玻璃酸钠滴眼液(爱丽),均为每天4次,连续给药3个月。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对比两组角膜中央知觉和角膜中央上皮下神经纤维恢复情况。结果术后各时间点两组间裸眼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6个月时两组裸眼视力均≥5.0。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时角膜知觉TG组为13.67±5.71、21.67±5.77、31.17±7.51、51.33±4.54,CG组为13.50±4.76、19.83±4.64、25.83±11.94、45.83±7.78,术后1周、1个月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7、0.094),术后3个月、6个月时TG组优于CG组(P=0.005、0.018),术后6个月时两组角膜知觉均未达到术前水平。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时角膜神经纤维密度TG组为(331.07±410.81)μm·mm-2、(531.53±516.87)μm·mm-2、(1924.73±1160.27)μm·mm-2、(4284.07±2372.23)μm·mm-2,CG组为(319.53±509.17)μm·mm-2、(486.20±611.48)μm·mm-2、(952.87±717.92)μm·mm-2、(2062.87±2417.16)μm·mm-2,术后1周、1个月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1、0.072),术后3个月、6个月时TG组角膜神经纤维密度高于CG组(P=0.033、0.000),术后6个月时两组角膜神经纤维密度仍明显低于术前。结论 bFGF对LASIK术后角膜神经修复和角膜知觉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角膜中央知觉 角膜中央上皮下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化为视网膜细胞观察 被引量:4
16
作者 晁炜静 李康华 +6 位作者 戴荣平 韩钦 闫曦 赵潺 于伟泓 董方田 赵春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07-410,共4页
目的:研究成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AD-MSC)体外诱导分化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光感受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情况。方法:分离、培养和鉴定hAD-MSC,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hAD-MSC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并检测血... 目的:研究成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AD-MSC)体外诱导分化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光感受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情况。方法:分离、培养和鉴定hAD-MSC,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hAD-MSC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并检测血管内皮细胞标志物血管内皮细胞Ⅷ因子(vWF)的表达情况。制备hAD-MSC体外诱导液,用诱导剂和诱导液共同诱导hAD-MSC向视网膜细胞分化,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hAD-MSC经诱导后表达光感受器细胞标志物视紫红质(Rhodopsin)和RPE细胞标志细胞角蛋白(Pan-CK)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荧光法证实,分离培养的hAD-MSC经体外诱导后可表达RPE、光感受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标志Pan-CK、Rhodopsin和vWF。结论:hAD-MSC经过体外诱导可以向视网膜RPE、光感受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体外分化 光感受器细胞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F-γ和TGF-β_1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赵宏 刘苏冰 +1 位作者 左志高 朱晓红 《眼科新进展》 CAS 2003年第6期409-411,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的干扰素 γ(interferon γ ,INF γ)和转化生长因子 β1(trans forminggrowthfactor β1,TGF β1)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 (RPE)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使用不同浓度的INF γ和TGF β1处理RPE细胞 2 4h后 ,采用端...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的干扰素 γ(interferon γ ,INF γ)和转化生长因子 β1(trans forminggrowthfactor β1,TGF β1)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 (RPE)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使用不同浓度的INF γ和TGF β1处理RPE细胞 2 4h后 ,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定性、定量检测上述细胞因子作用下的RPE细胞端粒酶活性。结果 随着上述细胞因子浓度的增加 ,RPE细胞端粒酶活性逐渐降低 ,且呈剂量依赖性 ,2种细胞因子具有协同作用。结论 INF γ和TGF β1对RPE细胞端粒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 ,细胞因子有可能成为治疗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干扰素-Γ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方法测量近视患者中央角膜厚度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孙宏霞 陶晨雯 +3 位作者 刘苏冰 聂晓丽 买志彬 辛宝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50-852,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角膜测厚仪(A超)、Sirius眼前节分析系统、傅立叶域眼前节断层扫描仪(RTVue-OCT)和Orbscan Ⅱ眼前节分析仪测量近视患者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的差异及一致性。方法分别用A超、Srius、RTVue-OCT和Orb... 目的探讨超声角膜测厚仪(A超)、Sirius眼前节分析系统、傅立叶域眼前节断层扫描仪(RTVue-OCT)和Orbscan Ⅱ眼前节分析仪测量近视患者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的差异及一致性。方法分别用A超、Srius、RTVue-OCT和Orbscan Ⅱ测量近视患者85例(170眼)的CCT,用配对t检验对其差异进行比较,用Bland-Altman分析对其一致性进行检验。结果 A超、Sirius、RTVue-OCT和OrbscanⅡ测得的CCT值分别为(531.77±34.98)μm、(531.84±35.86)μm、(521.34±34.43)μm、(530.78±41.00)μm,RTVue-OCT的测量值最小,与其他3种测量仪结果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其他3种仪器测量结果相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线性相关显示4种测量方法两两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均为P=0.000)。Bland-Altman分析显示4种测量方法均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 4种仪器均可以作为CCT的测量工具,但相互替代使用需要慎重。RTVue-OCT测量的CCT值较小,应引起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rius眼前节分析系统 傅立叶域眼前节断层扫描仪 超声角膜测厚仪 OrbscanⅡ眼前节分析仪 中央角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透角膜移植联合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探讨 被引量:5
19
作者 曾照年 刘苏冰 李谊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20-220,共1页
关键词 穿透角膜移植 白内障摘出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导性角膜成形术治疗老视的早期临床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买志彬 郝燕燕 +4 位作者 刘苏冰 聂晓丽 唐秀侠 辛宝莉 郭华征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85-586,共2页
目的:观察和评估传导性角膜成形术(CK)对缓解老视症状的有效性、稳定性、安全性。方法:对64例有老视症状患者1眼行CK治疗以改善近视力,对其中38例伴轻度远视者另一眼同时手术治疗以提高远视力,共治疗102眼。结果:术后6月97%的患者双眼... 目的:观察和评估传导性角膜成形术(CK)对缓解老视症状的有效性、稳定性、安全性。方法:对64例有老视症状患者1眼行CK治疗以改善近视力,对其中38例伴轻度远视者另一眼同时手术治疗以提高远视力,共治疗102眼。结果:术后6月97%的患者双眼裸眼远视力达0.8,近视力达0.33(J4)或更好,89%的视近眼MRSE与目标屈光度相差在±1.00D以内,术后4~6月有82%眼的MRSE变化在0.5D以内,术后6个月87%的患者满意或非常满意。结论:早期临床观察证实,CK手术矫治老视具有操作简单,见效快,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等优点,不失为有用的手术矫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视 传导性角膜成形术 远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