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诊断酮症倾向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特点及胰岛素抵抗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胡琳 权莉 +1 位作者 张莉 蒋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7期3347-3351,共5页
目的分析新诊断酮症倾向2型糖尿病(KPD)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胰岛素抵抗程度。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收治住院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327例,其中KPD患者(KPD组)211例,无酮症倾向T2DM... 目的分析新诊断酮症倾向2型糖尿病(KPD)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胰岛素抵抗程度。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收治住院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327例,其中KPD患者(KPD组)211例,无酮症倾向T2DM患者(T2DM组)116例,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点及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结果 KPD组患者男性比例、糖化血红蛋白(Hb A1c)、餐后2 h血糖(2 h PPG)、总胆固醇(TC)、Ty G2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病率高于T2DM组(P〈0.05);KPD组患者年龄小于T2DM组(P〈0.05)。T2DM组20~40岁患者36例,占31.0%;KPD组20~40岁患者114例,占54.0%。KPD组20~40岁患者Hb A1c水平、Ty G、Ty G2、log〔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于T2DM组(P〈0.05)。KPD组男性患者年龄、餐后2 h胰岛素(2 h PINS)低于T2DM组,TC、Ty G2、log(TG/HDL-C)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病率高于T2DM组(P〈0.05)。KPD组女性患者腰臀比、Hb A1c水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病率高于T2DM组(P〈0.05)。结论在新诊断T2DM患者中,KPD患者较无酮症倾向T2DM患者发病早、2 h PPG水平更高、血脂紊乱更明显;在新诊断T2DM青壮年(20~40岁)患者中,KPD患者较无酮症倾向T2DM患者存在更严重的胰岛素抵抗;并且男性中KPD患者较无酮症倾向T2DM患者存在更严重的胰岛素抵抗,但女性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糖控制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25羟维生素D_3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水平分析及其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莉 马岩萍 蒋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3期4046-4050,共5页
背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严重危害糖尿病患者视功能,但其发病机制尚有许多不明之处。目的检测并分析血糖控制达标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水平,探讨其与DR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 背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严重危害糖尿病患者视功能,但其发病机制尚有许多不明之处。目的检测并分析血糖控制达标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水平,探讨其与DR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2年1月—2015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武警新疆总队医院收治且随访3年临床资料齐全的T2DM患者128例,患者3年内血糖控制均达标,根据2002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的国际临床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眼底造影正常患者(对照组)74例、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NPDR组)31例、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PDR组)23例。收集并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腹围、体质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生长激素(GH)、IGF-Ⅰ、空腹血糖(FPG)、空腹C肽(FC-P)、餐后2 h血糖(2 h PG)、餐后2 h C肽(2 h C-P)、25(OH)D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及尿微量清蛋白],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M患者发生DR的影响因素。结果 3组患者性别、年龄、腹围、BMI、SBP、D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NPDR组患者糖尿病病程短于PDR组(P<0.05)。3组患者FPG、2 h PG、TG、HDL-C、T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R组患者GH、IGF-Ⅰ、LDL-C、尿微量清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NPDR组患者,FC-P、2 h C-P、25(OH)D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和NPDR组患者(P<0.05);NPDR组患者25(OH)D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OR=1.811,95%CI(1.270,2.632)]、IGF-Ⅰ[OR=1.211,95%CI(1.121,1.380)]、FC-P[OR=1.049,95%CI(1.012,1.098)]、25(OH)D3[OR=1.788,95%CI(1.072,2.102)]和尿微量清蛋白[OR=4.137,95%CI(1.455,11.211)]是T2DM患者发生DR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除糖尿病病程、SBP、LDL-C、FC-P及尿微量清蛋白等常见危险因素外,血清25(OH)D3水平偏低及血清IGF-Ⅰ水平偏高也与DR有关,这可能是T2DM患者DR进展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 2型 骨化二醇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脲佐菌素诱导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稳定性观察 被引量:45
3
作者 蒋升 谢自敬 张莉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16-18,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大鼠Ⅰ型糖尿病模型的方法并观察不同性别鼠模型稳定性。方法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STZ的方法,监测不同时点大鼠的空腹血糖、体重、饮水量、胰岛素及C肽等指标,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鼠... 目的探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大鼠Ⅰ型糖尿病模型的方法并观察不同性别鼠模型稳定性。方法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STZ的方法,监测不同时点大鼠的空腹血糖、体重、饮水量、胰岛素及C肽等指标,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鼠注射STZ后第3天大部分血糖值达到成模标准,并逐渐出现糖尿病表现,其中雄鼠自给药第14天,血糖达到稳定,观察至第16周,均满足成模标准,雌性大鼠约4周后血糖才趋于稳定。结论腹腔注射STZ可诱导大鼠发生I型糖尿病,是目前制备I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较佳途径。但其稳定性与性别有关,雄鼠于腹腔注射STZ 14 d后模型即稳定,雌鼠腹腔注射STZ 4周后模型比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Ⅰ型 链脲佐菌素 模型 动物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糖控制达标的DR患者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及其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7
4
作者 张莉 权莉 蒋升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分析血糖控制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不同程度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血清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水平,并探讨GH和IGF-1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112例近3 a... 目的分析血糖控制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不同程度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血清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水平,并探讨GH和IGF-1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112例近3 a血糖控制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根据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结果分为眼底正常组、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及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检测并分析3组间血清GH、IGF-1水平及差异;并分析其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结果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微量白蛋白、血清GH水平及IGF-1水平高于正常组及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与眼底正常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C肽水平低于眼底正常组及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与眼底正常组间血清C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β=0.483,P=0.001)、尿微量白蛋白(β=1.420,P=0.008)、IGF-1(β=0.229,P=0.033)和空腹C肽(β=0.186,P=0.044)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关。结论除糖尿病病程、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肽及尿微量白蛋白等常见危险因素外,血清GH及IGF-1水平偏高也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关,这可能是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进展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生长激素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前膜中ICAM-1及Mac-1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张蓉 惠延年 马吉献 《眼科研究》 CSCD 2000年第5期427-429,共3页
目的观察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纤维增生视网膜前膜(ERM)中粘附分子(ICAM-1,Mac-1)的表达。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9例PDR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时剥离的视网膜前膜进行观察。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Ⅳ期4例,Ⅴ期5例。结果ICAM-1和... 目的观察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纤维增生视网膜前膜(ERM)中粘附分子(ICAM-1,Mac-1)的表达。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9例PDR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时剥离的视网膜前膜进行观察。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Ⅳ期4例,Ⅴ期5例。结果ICAM-1和Mac-1在8例视网膜前膜中表达,表达率89%,ICAM-1和Mac-1阳性表达在糖尿病分型及分期中无明显差别。结论ICAM-1和Mac-1在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中表达,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中有粘附分子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 ICAM-1 MAC-1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