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置滤过器C_2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1
1
作者 高建华 孙宪昶 +3 位作者 李剑颖 王贵生 李娜 戴汝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探讨LightSpeed VCT后置滤过器C2在冠状动脉成像中对图像质量和噪声的影响,以期获得在保证优良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射线剂量的可行性依据。方法随机选取30例患者(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59.4岁)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使... 目的探讨LightSpeed VCT后置滤过器C2在冠状动脉成像中对图像质量和噪声的影响,以期获得在保证优良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射线剂量的可行性依据。方法随机选取30例患者(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59.4岁)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使用GELightSpeed VCT机,采用120kV,640mA,0.35s/360°,层厚0.625mm,pitch0.22~0.24,Bowtie选用largebody模式。采像后对每例原始图像分别进行使用后置滤过器C2和不使用C2的重建,得到有/无C2后处理的两组图像(UC2组和NUC2组)。①由两名有经验的影像科医师以双盲法对两组图像从冠脉节段的显示数目、细小分支显示率、血管边缘锐利度、血管内对比剂清晰度四个方面以1~4分(4分为优)进行图像质量评分,评分有分歧的由两人共同商讨后达成一致;②分别选取两组图像中面积相等的感兴趣区(ROI,面积为100mm^2),在相同轴位图像上(均为左冠状动脉主干自左窦发出的层面)测量升主动脉中心部的噪声值(均值及标准差),比较UC2组和NUC2组图像噪声;③对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及噪声值差异进行t检验,P〈0.05视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①UC2组和NUC2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71±0.31)分、(3.72±0.29)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UC2组和NUC2组噪声值均值分别为22.13±4.21、27.08±4.74,UC2组较NUCz组的图像噪声下降约18%,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中使用后置滤过器C2重建,可在不增加曝光剂量的情况下降低图像噪声、提高图像质量,由此为进一步降低射线剂量的研究提供了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滤过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冠状动脉运动追踪平台Snapshot Freeze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高建华 陈晓霞 +2 位作者 王贵生 韩文娟 赵国全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822-1826,共5页
目的探讨智能冠状动脉运动追踪平台Snapshot Freeze(SSF)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选取61例患者,使用Discovery CT750 HD Freedom进行冠状动脉扫描,扫描后分别使用和不使用SSF重建,得到A、B两组图像;根据... 目的探讨智能冠状动脉运动追踪平台Snapshot Freeze(SSF)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选取61例患者,使用Discovery CT750 HD Freedom进行冠状动脉扫描,扫描后分别使用和不使用SSF重建,得到A、B两组图像;根据扫描实时心率将患者分为低心率组(心率≤70次/分,n=34),中高心率组(心率71~80次/分,n=14)和高心率组(心率〉80次/分,n=13)。对比分析A、B组间和不同心率组间的图像质量差异。结果除左主干(S5)外,B组冠状动脉各节段图像质量评分均优于A组(P均〈0.05);S5段剔除评分为5分者后,其余7例B组图像质量均优于A组(P=0.008);未使用SSF重建时不可诊断的42个节段经用SSF重建后全部可用于诊断。未使用SSF重建的不同心率组间除S7、S9段外,其余各节段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图像质量随心率增加而下降;使用SSF重建后,不同心率组间各节段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未使用SSF重建的右冠状动脉中段(S2)在15段中评分最低(2.88±0.91)分,S3次之(3.65±1.32)分,且S2在低心率组亦有17例出现移动伪影影响其评估;使用SSF重建后,S2、S3移动伪影显著改善,评分分别提升至(4.32±0.59)分和(4.49±0.59)分,均满足诊断需求。结论 SSF能够有效地纠正高心率及心率波动导致的冠状动脉血管移动伪影,优化CCTA图像质量,尤其对右冠状动脉移动伪影有显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质量 SNAPSHOT Freez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谱CT对提高肝占位性结节检出率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贵生 高建华 赵帅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通过对肝占位性结节对比噪声比的分析,检验能谱CT中的单能量成像对提高肝占位性结节检出率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0例肝脏有占位性结节的病人,在GE Discovery CT750HD机上对入选病人行肝脏三期增强扫描,其中平扫、动脉增强期和肝... 目的:通过对肝占位性结节对比噪声比的分析,检验能谱CT中的单能量成像对提高肝占位性结节检出率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0例肝脏有占位性结节的病人,在GE Discovery CT750HD机上对入选病人行肝脏三期增强扫描,其中平扫、动脉增强期和肝实质期使用常规螺旋扫描,门静脉期使用能谱扫描模式(单源,双电压快速切换)。从门静脉能谱扫描数据中重建出40~140keV能量段的101组单能量图像。使用GE ADW4.5工作站的GSI软件包分析,得出肝占位性结节对照肝实质的对比噪声比(CNR)的能谱曲线,从中获得最高CNR值和对应的最佳单能量点。在最佳单能量点根据对肝结节的显示,结节的增强效果和显示清晰度分为4级进行了主观评分。由于70keV能量点对应了常规CT腹部成像中球管电压为120kVp时的平均能量,同时获得了肝结节在70keV下的CNR值和图像的主观评分。对最佳单能量点和70keV(常规120kVp)能量点的两组数据用SPSS16.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30例病人中共检出46个肝占位性结节。对这些肝结节能谱CT得到的最高CNR值是1.50±0.15,对应的最佳能量点是50.9±2.9keV。这个CNR数值较70keV时的CNR1.07±0.09有显著提高(P<0.001);②对于46个肝结节,在最佳CNR能量点和70keV下的图像评分分别为3.61±0.49和2.65±0.64,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和常规CT成像相比,能谱CT成像提供多组单能量图像,并能够为肝占位性结节自动选择具有最高CNR的单能量图像,从而显著地提高占位性肝结节和肝实质的对比度,有助于提高肝结节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占位性结节 能谱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CT血管成像技术对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叶道斌 高建华 +2 位作者 张如意 杨帆 韩文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5期412-414,共3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头颈部CT血管成像检查患者的影像资料。图像后处理采用多平面重组、最大强度投影和容积再现技术。由两名放射科医师共同对原始及重组图像进行分析。结果94例...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头颈部CT血管成像检查患者的影像资料。图像后处理采用多平面重组、最大强度投影和容积再现技术。由两名放射科医师共同对原始及重组图像进行分析。结果94例显示异常,其中狭窄梗阻性病变50例,动脉瘤21例,动脉瘤支架术后1例,夹闭术4例,动静脉畸形3例,烟雾病4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4例,静脉窦血栓4例,直窦闭塞伴永存镰状窦1例,大脑大静脉和直窦瘤样扩张1例,永存舌下动脉1例。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脑血管病的诊断具有肯定价值和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层螺旋CT 血管成像 脑血管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扫描在CT气腹造影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如意 孙宪昶 +1 位作者 刁俊龙 崔晓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38-441,共4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技术在64排螺旋CT气腹造影检查中的应用。材料和方法:连续选取56例患者进行CT气腹造影检查。将患者分为常规组(C组)和低剂量组(L组),每组28例。C组采用标准采集方法,L组采用低剂量采集方法,对C组和L组图像质量、容积CT... 目的:探讨低剂量技术在64排螺旋CT气腹造影检查中的应用。材料和方法:连续选取56例患者进行CT气腹造影检查。将患者分为常规组(C组)和低剂量组(L组),每组28例。C组采用标准采集方法,L组采用低剂量采集方法,对C组和L组图像质量、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进行评估,应用spss10.0软件对C组和L组间图像质量评分及CT剂量指数差异进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C、L组图像质量评分均值分别为2.62±0.54分、2.48±0.57分,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L组CTDIvol均值分别为(24.89±2.38)mGy/cm、(1.59±0.82)mGy/cm,L组CTDIvol均值明显低于C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剂量采集方法既可明显降低受检者的射线剂量又能满足诊断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气腹 人工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成像的剂量控制策略及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高建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33-1235,共3页
自从1972年计算机断层成像诞生,CT成像技术已不断发展成为全球广泛使用的诊断手段之一。随着多层螺旋CT技术的不断进步,CT冠状动脉成像(ccTA)已成为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手段。但是,CCTA的辐射损伤对患者的远期影响不... 自从1972年计算机断层成像诞生,CT成像技术已不断发展成为全球广泛使用的诊断手段之一。随着多层螺旋CT技术的不断进步,CT冠状动脉成像(ccTA)已成为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手段。但是,CCTA的辐射损伤对患者的远期影响不容忽视。因此,如何在保证并提高诊断准确度的同时,尽可能降低辐射剂量,是目前心血管影像学关注的热点和研究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辐射剂量 冠状动脉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纵隔内胚窦瘤合并胚胎性癌1例 被引量:9
7
作者 高建华 韩文娟 +3 位作者 孙宪昶 杨帆 张如意 石占全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449-1449,共1页
关键词 内胚窦瘤 胚胎性癌 纵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眶部绿色瘤1例 被引量:1
8
作者 高建华 叶道斌 +2 位作者 金晶 崔英 张如意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5期397-398,共2页
关键词 眶部绿色瘤 骨髓穿刺检查 常见疾病 影像诊断 手术病理 血液科 化疗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