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波辐射对大鼠造血组织形态和功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宋薇 彭瑞云 +6 位作者 高亚兵 王水明 张静 赵黎 李翔 李扬 董霁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97-300,共4页
目的探讨微波辐射对大鼠造血组织形态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144只,随机均分为4组:假辐射组(不接受辐射),2.5、5和10mW/cm2辐射组(分别接受2.55、、10mW/cm2的微波辐射,6min/次,每周5次,持续辐射30d)。分别在最后1次辐射结束... 目的探讨微波辐射对大鼠造血组织形态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144只,随机均分为4组:假辐射组(不接受辐射),2.5、5和10mW/cm2辐射组(分别接受2.55、、10mW/cm2的微波辐射,6min/次,每周5次,持续辐射30d)。分别在最后1次辐射结束后的6h及7、14、30、601、80d取6只大鼠,取下腔静脉血检测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数及血红蛋白浓度。另取大鼠处死后取胸骨,经光镜和电镜观察骨髓组织学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5mW/cm2微波长期辐射结束后6h,大鼠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红细胞数均较假辐射组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辐射后60d外周血红细胞、血小板数与假辐射组比较显著增加(P<0.05)。5、10mW/cm2组辐射后180d大鼠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及血小板数显著下降(P<0.01)。光镜下可见,骨髓造血细胞在辐射后14d变化并不明显,辐射后30d骨髓间质可见明显充血、水肿,辐射后180d可见造血细胞减少,脂肪细胞明显增多,并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5mW/cm2微波辐射后7d,电镜下可见骨髓中各系造血细胞呈凋亡和坏死改变。结论 5~10mW/cm2微波长期(30~180d)辐射可导致大鼠造血系统形态和功能改变,且与辐射剂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大鼠 骨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眼眶横纹肌肉瘤的治疗(附21例报告) 被引量:2
2
作者 赵水喜 肖利华 +6 位作者 宁健 曹京旭 王迎选 布洁 李韧 宋薇 俞立权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79-780,共2页
横纹肌肉瘤是常见的儿童软组织恶性肿瘤。眼眶横纹肌肉瘤占全身横纹肌肉瘤的10%。手术、放化疗联合合理应用可以明显改善眼眶横纹肌肉瘤的预后。本文分析武警总医院采用放射治疗眼眶横纹肌肉瘤的资料,旨在为本病的治疗提供经验。
关键词 横纹肌肉瘤 眼眶 手术 放射治疗 化学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熔点铅在Graves眼病放疗中的剂量学优势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卫东 宁健 +3 位作者 赵水喜 杨书明 郑子薇 穆晓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3-136,共4页
目的对低熔点铅(LML)和多叶光栅(MLC)两种照射野成形方法在眼眶放疗中的剂量学差异进行比较,以便使用晶体剂量更低的技术用于临床Graves眼病的治疗。方法选择适于放疗的单、双侧Graves眼病患者各10例,采用相同的靶区勾画原则,计划靶区(P... 目的对低熔点铅(LML)和多叶光栅(MLC)两种照射野成形方法在眼眶放疗中的剂量学差异进行比较,以便使用晶体剂量更低的技术用于临床Graves眼病的治疗。方法选择适于放疗的单、双侧Graves眼病患者各10例,采用相同的靶区勾画原则,计划靶区(PTV)处方剂量为2000cGy/10次,单侧组布野方法为3野(2个X线平野+1个电子线野),双侧组为4野(2个X线平野+2个电子线野),分别采用LML和MLC形成照射野。比较两种照射野成形方法的靶区适形指数(CI)和剂量体积直方图(DVH);采用免冲洗胶片和剂量分析软件分析两种方法形成半野照射野的有效半影区大小及其对晶体受量的影响。结果 MLC单侧组患侧晶体剂量为582±34cGy,健侧晶体剂量为160±22cGy,CI为0.69;双侧组左右晶体剂量分别为591±47cGy和585±52cGy,CI为0.67。LML单侧组患侧晶体剂量为252±45cGy,健侧晶体剂量为148±19cGy,CI为0.71;双侧组左右晶体剂量分别247±44、256±42cGy,CI为0.68。在X线能量设定为4MV和8MV时,半野照射野5cm×5cm,深度4cm,LML的有效半影区与MLC比较小约3mm。结论用LML来形成小面积照射野可能更加适形,并可减小照射野半影,显著降低患者患侧晶体的受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ES眼病 放射疗法 多叶光栅 低熔点铅 放射治疗计划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治疗分次间与分次中眼晶状体的位移研究
4
作者 杨书明 赵水喜 +2 位作者 穆晓峰 赵卫东 宁健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2-224,共3页
目的探讨眼晶状体在放射治疗分次间与分次中的运动范围。方法对17例头颈部肿瘤患者的CT和MRI图像进行配准,勾画晶状体轮廓,分别确定中心坐标位置,进一步模拟分析分次间与分次中的晶状体位移。结果左右晶状体在分次中与分次间均有不同程... 目的探讨眼晶状体在放射治疗分次间与分次中的运动范围。方法对17例头颈部肿瘤患者的CT和MRI图像进行配准,勾画晶状体轮廓,分别确定中心坐标位置,进一步模拟分析分次间与分次中的晶状体位移。结果左右晶状体在分次中与分次间均有不同程度的位移。与分次中运动幅度相比,在左右、前后和头脚方向上分次间晶状体运动的幅度均较大。结论在自由状态下进行放射治疗时,不考虑摆位误差影响,仅以分次间与分次中运动幅度而论,晶状体的计划危及器官应在晶状体外延1.5mm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配准 放射疗法 放射治疗计划 计算机辅助 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