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鼻内镜下空间垂直方向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王小路 单希征 +1 位作者 贾德静 龙顺波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263-1265,共3页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空间垂直方向的位置特征,为手术操作提供指导。方法设计一种理想鼻腔的模型,通过Sketch-Up软件模拟鼻内镜下仰角30°和45°的空间,垂直方向上任意画10条垂直线(分布在视垂线的同侧且不同的平面内),标记为Ln(n=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空间垂直方向的位置特征,为手术操作提供指导。方法设计一种理想鼻腔的模型,通过Sketch-Up软件模拟鼻内镜下仰角30°和45°的空间,垂直方向上任意画10条垂直线(分布在视垂线的同侧且不同的平面内),标记为Ln(n=1~10),在空间内任选一点作垂直线,标记为b线。仰角30°,在视野内显示器平面上标记b线所在的位置为A1B1;改变进镜距离或平移内镜观察Ln与A1B1的位置关系;仰角45°,当b线过A1点时,在显示器平面上标记b线所在的位置为A1B2,改变进镜距离或平移内镜观察Ln与A1B2的位置关系;观察A1B1与A1B2的位置关系。结果仰角30°时,改变进镜距离或平移内镜可观察到Ln与A1B1的位置重合;仰角45°时,改变进镜距离或平移内镜可观察到Ln与A1B2的位置重合;而A1B1与A1B2的位置不重合。结论鼻内镜下空间垂直方向与内镜的仰角相关,与进镜距离改变和内镜平行移动无关,在显示器平面上的相应位置具有惟一性。这一规律的发现对指导鼻内镜下的手术操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 内窥镜检查 空间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内镜下外耳道及鼓膜水泥异物取出术 被引量:6
2
作者 王辉兵 孙勍 +1 位作者 龙顺波 单希征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2期200-200,共1页
患者男,33岁,主因左外耳道异物6天于2006-11—08入院。患者于6天前施工时不慎将混凝土喷入左侧外耳道及左眼内,当时左耳疼痛明显,伴听力下降,左眼疼痛及视力下降,无眩晕及头痛。到我院急诊,诊断为“左眼及外耳道异物”,在门诊... 患者男,33岁,主因左外耳道异物6天于2006-11—08入院。患者于6天前施工时不慎将混凝土喷入左侧外耳道及左眼内,当时左耳疼痛明显,伴听力下降,左眼疼痛及视力下降,无眩晕及头痛。到我院急诊,诊断为“左眼及外耳道异物”,在门诊行外耳道异物取出,因耳部剧烈疼痛,耳内镜下外耳道深部及鼓膜附着的水泥无法取出,患者拒绝治疗而转入眼科急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耳道异物 异物取出术 耳内镜 水泥 鼓膜 剧烈疼痛 患者拒绝治疗 眼科急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噪声对豚鼠耳蜗外淋巴谷氨酸含量及耳蜗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孙勍 李兴启 +2 位作者 张国庆 单希征 刘军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93-95,共3页
目的 观察噪声暴露对豚鼠耳蜗外淋巴液中谷氨酸含量及耳蜗电位的影响。方法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豚鼠噪声暴露耳与对照耳耳蜗外淋巴液中谷氨酸的含量 ,同时记录噪声暴露前及噪声暴露 2小时的耳蜗电位 (CM、CAP)。结果 对照耳外淋... 目的 观察噪声暴露对豚鼠耳蜗外淋巴液中谷氨酸含量及耳蜗电位的影响。方法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豚鼠噪声暴露耳与对照耳耳蜗外淋巴液中谷氨酸的含量 ,同时记录噪声暴露前及噪声暴露 2小时的耳蜗电位 (CM、CAP)。结果 对照耳外淋巴液中谷氨酸含量为 4 .2 7± 0 .4 0 μmol/L ,噪声暴露耳为 8.15± 0 .78μmol/L ,提示噪声暴露 2小时后外淋巴液中谷氨酸含量明显增加 (P <0 .0 5 ) ;CM相对幅度下降 ,并且其非线性特点消失 ,CAP阈值平均升高了约 5 0dB。结论 噪声暴露可以使豚鼠耳蜗外淋巴液中的谷氨酸含量明显增加 ,并引起耳蜗功能的改变。提示噪声不仅损伤外毛细胞 ,还可以使内毛细胞谷氨酸过度释放产生兴奋性毒性 ,直接引起内毛细胞及耳蜗传入神经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淋巴液 谷氨酸 高效液相色谱法 耳蜗电位 噪声 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谷氨酸对豚鼠耳蜗内、外毛细胞易损性的比较 被引量:8
4
作者 孙勍 李兴启 +1 位作者 单希征 孙建和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观察外源性谷氨酸对豚鼠耳蜗电位及耳蜗内、外毛细胞的影响。方法将健康豚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应用豚鼠全耳蜗灌流技术,分别经耳蜗灌流人工外淋巴液和不同浓度的谷氨酸2小时,记录灌流前和灌流后的耳蜗电位(CM、CAP);同时应用透射电... 目的观察外源性谷氨酸对豚鼠耳蜗电位及耳蜗内、外毛细胞的影响。方法将健康豚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应用豚鼠全耳蜗灌流技术,分别经耳蜗灌流人工外淋巴液和不同浓度的谷氨酸2小时,记录灌流前和灌流后的耳蜗电位(CM、CAP);同时应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灌流前后耳蜗形态学的变化。结果灌流人工外淋巴液后豚鼠耳蜗电位及形态学无改变;灌流10 mmol/L谷氨酸后CM幅度虽有下降,其非线性特点无改变,CAP阈值平均升高了35 dB;灌流20 mmol/L谷氨酸后CM幅度明显下降但仍保持其非线性特点,CAP阈值平均升高了48 dB,灌流谷氨酸后耳蜗内毛细胞及传入神经纤维出现空化。结论谷氨酸是耳蜗主要的兴奋性传入神经递质,应用外源性谷氨酸可以引起耳蜗内毛细胞及传入神经的损伤,但对耳蜗外毛细胞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 耳蜗电位 内毛细胞 外毛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内镜视神经减压术治疗非外伤压迫性视神经病 被引量:4
5
作者 任成龙 王小路 单希征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15-920,共6页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视神经减压术治疗非外伤压迫视神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武警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鼻内镜下切除鼻腔颅底肿瘤同时行视神经管减压术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10例患者中男5例,女5例,年龄44...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视神经减压术治疗非外伤压迫视神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武警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鼻内镜下切除鼻腔颅底肿瘤同时行视神经管减压术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10例患者中男5例,女5例,年龄44.3±5.1岁,其中5例因肿瘤压迫视神经出现视力丧失,5例因肿瘤压迫视神经出现视力减退。对所有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5例术前无光感的患者(其中2例为双侧视神经受压)中,术后第7天4例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双侧视力丧失的患者双侧视力均有提高)。5例术前视力下降患者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所有患者术后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经鼻内镜视神经减压术治疗肿瘤压迫视神经是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的外科技术,能明显改善非外伤压迫性视神经病患者的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肿瘤 视神经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神经隐窝进路骨性通路解剖及人工耳蜗植入术鼓阶开窗法 被引量:2
6
作者 王辉兵 张峰 +3 位作者 孟昭进 孙悍军 赵龙珠 单希征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0-223,共4页
目的探讨面神经隐窝进路人工耳蜗植入术骨性通路的显微解剖和鼓阶开窗的立体定位方法,该手术进路骨性通路大小对人工耳蜗植入术的影响。方法对6例成人尸头12侧颞骨行颞骨高分辨率CT扫描,在手术显微镜下模拟经面神经隐窝进路行人工耳蜗... 目的探讨面神经隐窝进路人工耳蜗植入术骨性通路的显微解剖和鼓阶开窗的立体定位方法,该手术进路骨性通路大小对人工耳蜗植入术的影响。方法对6例成人尸头12侧颞骨行颞骨高分辨率CT扫描,在手术显微镜下模拟经面神经隐窝进路行人工耳蜗植入术,观察和测量面神经隐窝进路骨性通路和鼓阶开窗口的大小以及鼓阶开窗处与面神经、镫骨头、锥隆起、圆窗、匙突等解剖结构的距离,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2侧颞骨标本中,颞骨CT观察到面神经隐窝气房11侧(91.7%),1侧无明显气房。面神经隐窝进路骨性通路内外宽度为(2.94±0.28)mm,上下高度为(8.79±0.88)mm,深度为(3.54±0.17)mm,面积为(20.32±3.19)mm2;鼓阶开窗口直径为(1.27±0.21)mm,植入鼓阶内电极长度为(26.2±1.82)mm,鼓阶开窗点与面神经水平段、面神经乳突段、锥隆起、镫骨头、匙突的距离分别为(4.22±0.39)mm、(7.25±0.26)mm、(3.40±0.44)mm、(3.82±0.46)mm和(5.10±0.60)mm。结论颞骨CT可了解面神经隐窝气房情况,面神经隐窝进路骨性通路的大小影响人工耳蜗植入术电极插入,圆窗龛、圆窗、镫骨头、锥隆起、匙突等解剖结构可作为鼓阶开窗的参考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隐窝进路 颞骨 解剖学 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人工耳蜗植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非综合征型耳聋致病基因定位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孙悍军 陶然 +9 位作者 程静 杨淑芝 曹菊阳 于黎明 洪梦迪 冯国鄞 戴朴 袁慧军 韩东一 贺林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489-1494,共6页
耳聋具有高度的遗传异质性,迄今已定位了51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非综合征型耳聋(autosomaldominantnon-syndromicsensorineuralhearingloss,DFNA)基因位点,20个DFNA相关基因被克隆。文章收集了一个DFNA巨大家系,家系中有血缘关系的家族成... 耳聋具有高度的遗传异质性,迄今已定位了51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非综合征型耳聋(autosomaldominantnon-syndromicsensorineuralhearingloss,DFNA)基因位点,20个DFNA相关基因被克隆。文章收集了一个DFNA巨大家系,家系中有血缘关系的家族成员共170人,对73名家族成员进行了详细的病史调查、全身检查和耳科学检查,提示39人有不同程度的迟发性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未见前庭及其他系统的异常。应用ABI公司382个常染色体微卫星多态标记进行全基因组扫描连锁分析,将该家系致聋基因定位于14q12-13处D14S1021-D14S70之间约7.6cM(3.18Mb)的区域,最大LOD值为6.69(D14S1040),与已知DFNA9位点有4.7cM(2.57Mb)的重叠区,DFNA9致病基因COCH位于重叠区域内。下一步拟进行COCH基因的突变筛查,以揭示该家系耳聋的分子致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聋 DFNA9 连锁分析 基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JB2单杂合突变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GJB2序列长度检测 被引量:2
8
作者 王辉兵 于飞 +5 位作者 戴朴 单希征 袁永一 张昕 康东洋 韩东一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检测GJB2单杂合突变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GJB2全序列中是否有大片段的碱基插入或缺失,研究GJB2全序列长链PCR方法和电泳方法。方法应用长链PCR方法对201例GJB2单杂合突变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进行GJB2全序列长度检测,对照组为111例听力... 目的检测GJB2单杂合突变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GJB2全序列中是否有大片段的碱基插入或缺失,研究GJB2全序列长链PCR方法和电泳方法。方法应用长链PCR方法对201例GJB2单杂合突变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进行GJB2全序列长度检测,对照组为111例听力正常的成年人。应用两步法PCR,调整加入DNA模板量、PCR延伸时间、循环次数等,0.8%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PCR产物的长度和量,调整加样槽的宽度、加样量、电泳电压、电流、电泳时间得到清晰条带,若PCR产物存在大片段碱基插入或缺失,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I进行内切酶反应,初步判断插入或缺失的大致位置。结果 201例GJB2单杂合突变患者中,GJB2序列长度未见大片段碱基插入或缺失。对照组GJB2序列长度未见异常。结论 GJB2单杂合突变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中GJB2序列长度检测未见明显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综合征型耳聋 GJB2基因 单杂合突变 序列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带GJB2单杂合突变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GJA1突变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辉兵 于飞 +3 位作者 戴朴 韩东一 张昕 康东洋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0-103,共4页
目的探讨携带GJB2基因单杂合突变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GJA1基因突变情况。方法对205例GJB2单杂合突变的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进行GJA1外显子2直接测序,对照组为111例听力正常成年人。结果 205例GJB2单杂合突变患者中,GJA1c.IVS2+1insA杂合突... 目的探讨携带GJB2基因单杂合突变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GJA1基因突变情况。方法对205例GJB2单杂合突变的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进行GJA1外显子2直接测序,对照组为111例听力正常成年人。结果 205例GJB2单杂合突变患者中,GJA1c.IVS2+1insA杂合突变3例(1.45%),c.456G>A和c.717G>A各1例,都为杂合同义突变。111例对照组中,c.IVS2+1insA杂合突变3例(2.70%),c.466A>G杂合突变1例。两组c.IVS2+1insA突变率无明显差异(校正χ2=0.115,P=0.735>0.05)。结论 GJB2单杂合突变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中GJA1检测未见致病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聋 GJB2基因 单等位基因突变 GJA1基因 DNA突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谷氨酰胺合成酶对豚鼠耳蜗电位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勍 单希征 +1 位作者 孙建和 李兴启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75-277,T0001,共4页
目的观察外源性谷氨酰胺合成酶对豚鼠耳蜗电位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健康杂色豚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应用豚鼠全耳蜗灌流技术,分别经耳蜗灌流人工外淋巴液和不同浓度的谷氨酰胺合成酶2小时,记录灌流前和灌流后的耳蜗电位;同时应用透射... 目的观察外源性谷氨酰胺合成酶对豚鼠耳蜗电位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健康杂色豚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应用豚鼠全耳蜗灌流技术,分别经耳蜗灌流人工外淋巴液和不同浓度的谷氨酰胺合成酶2小时,记录灌流前和灌流后的耳蜗电位;同时应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灌流前后耳蜗形态学的变化。结果灌流人工外淋巴液后豚鼠耳蜗电位及形态学无改变。灌流0.5U/L谷氨酰胺合成酶后耳蜗微音电位(cochlear microphonics,CM)非线性特点无改变,但其幅度略有下降,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compound action potential,CAP)阈移为5.50±3.33dB;灌流1U/L谷氨酰胺合成酶后CM非线性特点无改变,其幅度下降较灌流0.5U/L谷氨酰胺合成酶时明显,CAP的阈移为10.00±4.17dB,灌流谷氨酰胺合成酶后耳蜗内、外毛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未见改变。结论内毛细胞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被谷氨酰胺合成酶过量摄取后引起了传入神经功能的改变(CAP阈值升高),证明耳蜗谷氨酸-谷氨酰胺循环中确实有谷氨酰胺合成酶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合成酶 耳蜗电位 内毛细胞 外毛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入84消毒液致类白血病反应伴耳聋1例
11
作者 李红云 马丽涛 +2 位作者 李娜 孙勍 单希征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9年第3期263-264,共2页
类白血病反应(leukemoid reaction,LKR)[1]通常是指继发于某些疾病的一种暂时性白细胞增生反应,表现为外周血白细胞显著增多,并有幼稚细胞出现。根据反应细胞类型分为粒细胞型、红白血病型、浆细胞型以及混合细胞型,其中以中性粒细胞... 类白血病反应(leukemoid reaction,LKR)[1]通常是指继发于某些疾病的一种暂时性白细胞增生反应,表现为外周血白细胞显著增多,并有幼稚细胞出现。根据反应细胞类型分为粒细胞型、红白血病型、浆细胞型以及混合细胞型,其中以中性粒细胞型最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白血病反应 84消毒液 外周血白细胞 耳聋 反应细胞类型 粒细胞型 混合细胞型 增生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廓神经内分泌癌一例报告
12
作者 屈媛怡 单希征 +2 位作者 舒清明 高云 龙顺波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11年第3期338-338,共1页
患者男性.59岁,主因发现左耳廓肿物三个月于2010年9月就诊。肿物生长迅速。为外生性生长,伴有疼痛。三个月前为小米粒大小.就诊时见左耳廓背侧肿物直径约2.5cm,黑褐色,质硬,圆屋顶状,表面破溃结痂(网1)。左腮腺区可触及肿大... 患者男性.59岁,主因发现左耳廓肿物三个月于2010年9月就诊。肿物生长迅速。为外生性生长,伴有疼痛。三个月前为小米粒大小.就诊时见左耳廓背侧肿物直径约2.5cm,黑褐色,质硬,圆屋顶状,表面破溃结痂(网1)。左腮腺区可触及肿大淋巴结.活动度较差,压痛阳性。外耳道及鼓膜正常。行手术切除,保留3mm安全缘切开皮肤,直达耳廓软骨膜,沿耳廓软骨膜分离肿物基底完整切除肿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癌 耳廓 肿大淋巴结 手术切除 完整切除 骨膜分离 肿物 外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非综合征型耳聋致病基因的定位研究
13
作者 孙悍军 陶然 +9 位作者 杨淑芝 秦炜 曹菊阳 冯国鄞 冀飞 郭维 戴朴 袁慧军 贺林 韩东一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130-1132,共3页
目的应用连锁分析方法对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非综合征型耳聋(DFNA)家系进行耳聋基因的定位研究。方法通过进行家系调查、对家系成员进行全面查体及听力学检查,绘制遗传图谱。应用连锁分析的方法,首先排除此家系的遗传位点与表型相似的... 目的应用连锁分析方法对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非综合征型耳聋(DFNA)家系进行耳聋基因的定位研究。方法通过进行家系调查、对家系成员进行全面查体及听力学检查,绘制遗传图谱。应用连锁分析的方法,首先排除此家系的遗传位点与表型相似的已知DFNA位点连锁,然后进行全基因组扫描。结果该家系致聋基因定位在2号染色体2q13-q14.2上,最大LOD值在D2S363处,为3.22。通过单倍型分析将遗传位点定位于微卫星标记D2S1888和D2S2224之间约8.4cM的区域。对区域内的候选基因PAX8进行突变筛查,没有发现突变。结论本家系的耳聋基因定位在一个新的DFNA位点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力受损者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非综合征型耳聋 连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显微手术器械软包的研制与应用
14
作者 孙悍军 单希征 +4 位作者 陈晖 龙顺波 贾德静 马丽涛 李娜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9年第2期178-179,共2页
耳显微外科手术器械因为精巧而造价昂贵.而相应的器械存储、消毒装置亦价格不菲。目前国内许多大型医院都购买了整套进口或国产手术器械,有的甚至购买数套,但是真正购买配套消毒装置的却还在少数,主要原因是相关进口产品价格昂贵,... 耳显微外科手术器械因为精巧而造价昂贵.而相应的器械存储、消毒装置亦价格不菲。目前国内许多大型医院都购买了整套进口或国产手术器械,有的甚至购买数套,但是真正购买配套消毒装置的却还在少数,主要原因是相关进口产品价格昂贵,而国产仿造品使用又不尽如人意。这种状况令人担忧,因为如果不妥善存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械包 耳显微外科 手术器械 消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内镜手术前翼腭窝区域血管内成像的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邢洪瑜 王小路 +2 位作者 王雪峰 李健 单希征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26-929,共4页
目的探讨新鲜尸头翼腭窝血管成像的新方法,为影像指导内镜手术、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0%、5%碘伏醇注射液血管内灌注,然后进行CT扫描,记录新鲜尸头血管的动静脉相,在影像工作站进行成像结果处理。同时,依据翼腭窝区域... 目的探讨新鲜尸头翼腭窝血管成像的新方法,为影像指导内镜手术、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0%、5%碘伏醇注射液血管内灌注,然后进行CT扫描,记录新鲜尸头血管的动静脉相,在影像工作站进行成像结果处理。同时,依据翼腭窝区域血管内成像结果,在鼻内镜下对翼腭窝区域的血管进行解剖,观察翼腭窝区域血管形态是否与影像资料一致。结果新鲜尸头上颌动脉翼腭段血管成像显像良好,上颌动脉行程及各区分支显示较清晰。根据Morton及Khan分型,Y型、M型和中间型分别占33.3%,16.7%和50.0%。鼻内镜下解剖示上颌动脉翼腭段于上颌神经外下方蜿蜒横穿,发出多条分支:眶下动脉、腭降动脉及蝶腭动脉。对比发现,翼腭窝区域的内镜下图像与血管成像的影像资料一致。结论进行翼腭窝区域血管成像的研究,对影像指导临床手术、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 尸头 翼腭窝 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JB2结构功能及致病机制研究 被引量:22
16
作者 王辉兵 于飞 +1 位作者 戴朴 韩东一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1-137,共7页
遗传性耳聋包括非综合征型耳聋non—syndromic hearing impairment,NSHI)和综合征型耳聋(syndromic hearing impairment,SHI),其中NSHI占70%,,遗传缺陷是以感音神经性聋为主,基本无其他异常;SHI占30%,临床表现除听力障碍... 遗传性耳聋包括非综合征型耳聋non—syndromic hearing impairment,NSHI)和综合征型耳聋(syndromic hearing impairment,SHI),其中NSHI占70%,,遗传缺陷是以感音神经性聋为主,基本无其他异常;SHI占30%,临床表现除听力障碍以外还伴有其他症状和体征。迄今为止,发现400多个遗传性综合征与耳聋有关,140多个基因位点与NSHI有关,确定60多个耳聋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机制 结构功能 GJB2 非综合征型耳聋 NSHI 感音神经性聋 遗传性综合征 遗传性耳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发性聋患者血液易栓症结果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戴静 彭新 +4 位作者 宋丽洁 李娜 马丽涛 孙勍 单希征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45-348,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突发性聋(sudden deafness,SD)患者血液中各项易栓症(thrombophlilia)的发生率,进一步明确突聋的发病原因及指导临床诊疗。方法选择我科2009年11月~2010年7月期间诊断明确的突聋患者43例(43耳)为突聋组,另选30例健康体检... 目的通过分析突发性聋(sudden deafness,SD)患者血液中各项易栓症(thrombophlilia)的发生率,进一步明确突聋的发病原因及指导临床诊疗。方法选择我科2009年11月~2010年7月期间诊断明确的突聋患者43例(43耳)为突聋组,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的遗传性易栓症指标包括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蛋白C(PC)活性、蛋白S(PS)活性、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获得性易栓症指标D-二聚体(D-D)的阳性率进行分析。结果 43例突聋患者遗传性易栓症的总发生率为46.5%,其中Hcy的阳性率为44.1%,PS阳性率为23.3%;获得性易栓症D-D的阳性率为67.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Ⅲ、P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突聋患者易栓症发病率高,尤其是获得性易栓症,其血液高凝状态可能是由遗传性和获得性易栓症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聋 易栓症 遗传性 获得性 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60°滚转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被引量:16
18
作者 单希征 孙勍 +3 位作者 马丽涛 李娜 李红云 赵龙珠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9年第2期142-145,共4页
目的明确在后半规管平面360°旋转患者对治疗典型的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否有效。方法回顾分析了46例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其中25例采用三维滚轮360°滚转复位法进行复位治疗,21例采用Epley手法复位治疗... 目的明确在后半规管平面360°旋转患者对治疗典型的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否有效。方法回顾分析了46例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其中25例采用三维滚轮360°滚转复位法进行复位治疗,21例采用Epley手法复位治疗,对其疗效进行比较。结果采用三维滚轮360°滚转复位法治疗的患者中第一次治疗后有23例患者(92%)治愈,2例患者经过第二次治疗治愈;采用Epley手法复位的患者中第一次治疗后有19例患者(91.5%)治愈,2例患者经过第二次治疗治愈。应用χ2检验(α=0.05,χ2=0.1173,P=0.7319)二者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维滚轮360°滚转复位法能有效的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其成功率及效果与Epley法一致,且操作简便、舒适度优于传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360°滚转复位法 管石复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尼埃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9
作者 高云 单希征 王秋菊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26-431,共6页
梅尼埃病(Meniere’S disease,MD)是耳科的一种常见病,以膜迷路积水为基本病理基础,临床特征为间歇发作性眩晕、波动性听力下降、耳鸣和耳胀满感,目前病因及发病机制未明。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以及基因技术的发展,MD的遗传... 梅尼埃病(Meniere’S disease,MD)是耳科的一种常见病,以膜迷路积水为基本病理基础,临床特征为间歇发作性眩晕、波动性听力下降、耳鸣和耳胀满感,目前病因及发病机制未明。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以及基因技术的发展,MD的遗传学研究被认为是打开其病因及发生与发展秘密大门的钥匙。本文将就梅尼埃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尤其是遗传学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病机制 梅尼埃病 病因 人类基因组计划 膜迷路积水 发作性眩晕 病理基础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常见眩晕病的诊治 被引量:13
20
作者 单希征 孙勍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2期235-238,共4页
眩晕症是临床常见病,因其涉及到多个学科,该病的诊断与治疗一直令许多医生感到困惑。导致这种现状主要有三个因素:1.内耳位置深,体积小以及实验方法的限制,前庭病变实质的研究发展缓慢;2.前庭疾病的检查手段是间接的,需要依靠... 眩晕症是临床常见病,因其涉及到多个学科,该病的诊断与治疗一直令许多医生感到困惑。导致这种现状主要有三个因素:1.内耳位置深,体积小以及实验方法的限制,前庭病变实质的研究发展缓慢;2.前庭疾病的检查手段是间接的,需要依靠眼动、脊髓反射反映前庭功能状态;3.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前庭疾病治疗多限于对症^[1]。因此很多眩晕患者经常在临床的多个科室之间辗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病 临床 诊治 前庭病变 疾病治疗 检查手段 前庭疾病 前庭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