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壁胆碱能神经分布与溃疡病的关系 被引量:8
1
作者 袁红 赵玲辉 +2 位作者 李玉兰 倪洁 曹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85-88,共4页
目的:为溃疡病的发病机理及临床防治提供形态学根据。方法:采用Karnovsky-Roots法,观察了10例溃疡病人及4例正常人胃壁胆碱能神经纤维分布特点,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胃壁各层均有红棕色的乙酰胆碱酯酶(ACh... 目的:为溃疡病的发病机理及临床防治提供形态学根据。方法:采用Karnovsky-Roots法,观察了10例溃疡病人及4例正常人胃壁胆碱能神经纤维分布特点,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胃壁各层均有红棕色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阳性纤维,但粘膜上皮和固有层上部未见AChE阳性纤维。检测胃壁AChE阳性纤维分布密度,病人(2.68±0.10)高于正常人(1.14±0.01),P<0.01。结论:溃疡病发病与胆碱能神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碱能神经 胃溃疡 胃壁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激性溃疡胃壁胆碱能神经超微结构变化 被引量:3
2
作者 袁红 曹力 +2 位作者 赵玲辉 王发强 徐波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发生时应激性溃疡的发病机理及防治。方法:采用透射电镜和组化电镜技术,观察了10例应激性胃溃疡病人及4例正常人胃壁的胆碱能神经的超微结构,用多功能医学图像分析系统检测了神经终末的囊泡数目和大小,进行统...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发生时应激性溃疡的发病机理及防治。方法:采用透射电镜和组化电镜技术,观察了10例应激性胃溃疡病人及4例正常人胃壁的胆碱能神经的超微结构,用多功能医学图像分析系统检测了神经终末的囊泡数目和大小,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组化电镜下乙酰胆碱酯酶(AChE)阳性反应物以散在颗粒形式出现在神经纤维内,其大小不等,直径约60nm。神经终末有3种囊泡:无颗粒、有颗粒和大暗颗粒囊泡。检测无颗粒囊泡数目,病人的(99%)高于正常人的(76%),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碱能神经 应激性溃疡 超微结构 脑血管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感神经对血管源性头痛痛觉传导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刘若卓 于生元 +2 位作者 吴士文 李凤鹏 董钊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5期417-418,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交感神经系统在血管源性头痛伤害性信息传递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行颈上交感神经节(SCG)摘除术后再手术暴露其上矢状窦(SSS),电刺激SSS区硬脑膜,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观察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区域Fos蛋白表达的变... 目的探讨交感神经系统在血管源性头痛伤害性信息传递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行颈上交感神经节(SCG)摘除术后再手术暴露其上矢状窦(SSS),电刺激SSS区硬脑膜,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观察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区域Fos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Fos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在PAG的腹外侧区,双侧对称。实验组Fos阳性神经元数目较假手术组增加(P<0.05)。结论颈交感神经系统通过PAG对痛觉的中枢调整参与了血管源性头痛中伤害性感觉信息的产生、传导及调节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神经 上矢状窦(SSS) c-fos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 血管源性头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镁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凋亡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盛宝英 姚海涛 +3 位作者 任瑛 马晓晶 陆晓红 王明礼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72-473,共2页
关键词 硫酸镁 大鼠 局灶脑缺血再灌注 神经元凋亡 CASPASE-3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痛性肌萎缩8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5
作者 马维娅 吴士文 +2 位作者 苏惠 冉敏 杨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11期1078-1079,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痛性肌萎缩的临床及辅助检查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神经痛性肌萎缩患者的临床及各种辅助检查资料,结合文献分析其主要的临床特点。结果和结论5例(63%)患者病前存在可能的诱因;7例(88%)以疼痛起病,随后出现肌无力和萎缩,1... 目的探讨神经痛性肌萎缩的临床及辅助检查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神经痛性肌萎缩患者的临床及各种辅助检查资料,结合文献分析其主要的临床特点。结果和结论5例(63%)患者病前存在可能的诱因;7例(88%)以疼痛起病,随后出现肌无力和萎缩,1例未出现疼痛。臂丛的上、中干受损害最多见。2例患者检查发现肝功能异常。在5例行脑脊液检查者中,2例脑脊液蛋白轻度增高。5例患者因颈椎MRI检查而曾被误诊为颈椎病。6例接受激素及康复治疗,2例患者仅接受康复治疗,随访2~18个月,5例完全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痛性肌萎缩 临床表现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相关神经肌肉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于瑾 马维娅 +1 位作者 白皛 吴士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1期10-12,共3页
近年来,他汀类药物相关神经肌肉病已引起临床医师的广泛关注。本文对他汀类药物相关神经肌肉病的发病率、发病机制、易感因素、管理措施等几个方面给予综述。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神经肌肉病 发病机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痛性肌萎缩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3
7
作者 武化云 吴士文 +1 位作者 纪慧茹 王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2期191-192,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痛性肌萎缩的临床及护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神经痛性肌萎缩患者的诊治、护理经过。结果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42%表现为双侧同时或先后受累,92%以严重肩背部或上肢的疼痛为首发表现,给予激素、丙种球... 目的探讨神经痛性肌萎缩的临床及护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神经痛性肌萎缩患者的诊治、护理经过。结果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42%表现为双侧同时或先后受累,92%以严重肩背部或上肢的疼痛为首发表现,给予激素、丙种球蛋白等药物治疗、系统化整体护理及物理康复治疗后,11例患者1~2周内疼痛缓解,随访2~13个月,67%的患者肌力完全恢复,33%部分恢复。结论全面细致的护理与病情观察有利于神经痛性肌萎缩的恢复,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痛性肌萎缩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血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预后 被引量:43
8
作者 田成林 蒲传强 +1 位作者 李雪梅 李正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249-251,共3页
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继发出血对脑梗死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0~ 1999年间我院收治的 6 5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 ,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脑梗死继发出血的危险因素以及继发出血对脑梗死短期预... 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继发出血对脑梗死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0~ 1999年间我院收治的 6 5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 ,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脑梗死继发出血的危险因素以及继发出血对脑梗死短期预后的影响。结果 栓塞、梗死累及皮层、高血糖、年龄 5 0~ 6 0岁是脑梗死继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对其他相关因素进行校正后 ,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优于未出血组。结论 脑栓塞、大面积脑梗死易继发出血 ,高血糖、抗血栓治疗及低龄增加出血性脑梗死的危险性。在不形成血肿的情况下 ,出血不会导致预后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脑出血 危险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射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9
作者 吴士文 陈阿楠 +1 位作者 卜甜甜 于生元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3期236-238,共3页
热射病一种临床急症,如不及时抢救常危及生命。人们对认识热射病已有数个世纪,但对其具体的发病机制仍没有清楚认识,本文将对近年来热射病的发病机制研究给予综述。
关键词 热射病 发病机制 内毒素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的护理 被引量:11
10
作者 郑莉莉 任素梅 冉敏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7期694-696,共3页
目的建立大剂量激素冲击护理方法,并对其护理结果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005-2008年间在我科接受激素冲击治疗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07-2008年间收治的42例患者同时接受激素冲击护理(激素冲击护理组),2005-2006年间收治者36... 目的建立大剂量激素冲击护理方法,并对其护理结果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005-2008年间在我科接受激素冲击治疗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07-2008年间收治的42例患者同时接受激素冲击护理(激素冲击护理组),2005-2006年间收治者36例,没有接受标准化激素冲击护理(常规护理组)。结果在治疗3周后,激素冲击护理组出现肌无力8例,睡眠障碍18例;常规护理组出现肌无力16例,睡眠障碍25例(P〈0.05)。结论激素冲击标准化的护理方法可以减少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后肌无力和睡眠障碍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冲击治疗 护理 并发症 肌无力 睡眠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评估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1
作者 于瑾 白皛 +2 位作者 吴士文 徐蔚海 吴卫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4-167,共4页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是一项安全、无创、经济和可重复的检查方法,可以精确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对未来的临床事件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其核磁扫描像素可达到亚毫米级,采用"黑血"技术,广泛应用于动脉管壁及斑块成分的...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是一项安全、无创、经济和可重复的检查方法,可以精确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对未来的临床事件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其核磁扫描像素可达到亚毫米级,采用"黑血"技术,广泛应用于动脉管壁及斑块成分的研究。应用HRMRI评估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易损性,包括动脉重塑、斑块负荷、斑块内出血和强化、斑块分布等特点,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 磁共振成像 脑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与尿激酶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微微 石进 +7 位作者 马维娅 牛俊英 裴鑫 赵秀欣 林琅 黄勇华 魏微 朱光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180-184,共5页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和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6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1例,分为联合溶栓组(20例)、单用rt—PA组(22例)、单用尿激酶组(18例)及对照组(21例)。联合...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和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6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1例,分为联合溶栓组(20例)、单用rt—PA组(22例)、单用尿激酶组(18例)及对照组(21例)。联合溶栓组静脉给予rt—PA20mg,尿激酶30万-50万IU;单用rt—PA组静脉给予rt—PA0.9mg/kg;单用尿激酶组静脉给予尿激酶1万~2万IU/kg(体质量超过75kg者按75kg给药),最大剂量150万IU;未溶栓病例为对照组。主要疗效指标是观察治疗前与发病后4周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变化,以溶栓后出血转化、24h内再梗死及死亡等作为安全指标。结果联合溶栓组、单用rt—PA组、单用尿激酶组及对照组的观察结果为:①NIHSS评分治疗前分别为18.1±3.6、17.9±3.6、18.0±3.4、17.3±4.0,治疗后分别为9.1±5.6、8.8±5.5、9.6±5.2、14.1±4.6,符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溶栓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溶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4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85.0%(17/20)、86.4%(19/22)、83.3%(15/18)和42.9%(9/2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溶栓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联合溶栓组溶栓后24h内再发脑梗死1例,出血转化1例;单用rt—PA组出血转化3例;单用尿激酶组再梗死1例,出血转化有2例,其中死亡1例。对照组再梗死1例,死亡1例。结论与单用rt—PA和单用尿激酶比较,联合低剂量rt-PA和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同样安全、有效,相对rt—PA价格便宜,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 血栓溶解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轴空病患者畸形矫正术中的恶性高热风险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士文 马维娅 +1 位作者 于生元 沈定国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5期427-428,共2页
目的探讨中央轴空病患者骨、关节畸形的发生情况,以及在畸形矫正术中的恶性高热风险。方法回顾分析28例中央轴空病患者临床及肌纤维钙离子致钙离子释放试验资料。结果22例出现明确的肢体肌无力,6例无临床症状;21例伴有骨和/或关节畸形,... 目的探讨中央轴空病患者骨、关节畸形的发生情况,以及在畸形矫正术中的恶性高热风险。方法回顾分析28例中央轴空病患者临床及肌纤维钙离子致钙离子释放试验资料。结果22例出现明确的肢体肌无力,6例无临床症状;21例伴有骨和/或关节畸形,其中伴关节挛缩11例,关节脱位9例,脊椎侧凸12例,脊椎前弯5例,胸廓畸形1例。10例患者有畸形矫正的手术史,6例在手术麻醉中发生恶性高热或可疑恶性高热发作。8例患者经钙离子致钙离子释放试验检查诊断为恶性高热易患者。结论骨、关节畸形在中央轴空病中很常见,在畸形矫正术中有很高的恶性高热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轴空病 恶性高热 畸形矫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基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吴士文 卜甜甜 侯世科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11期1036-1037,共2页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一种特有的精神障碍疾病,需要潜在的创伤性生活事件,同时具有一定的遗传特征。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遗传学研究方面已取得许多新进展。本文将对影响PTSD的5-HTTLPR、DRD2及其他相关的基因给予综述。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基因 5-HTTLPR DRD2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高热 被引量:4
15
作者 苏慧 马维娅 吴士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1期2-4,共3页
恶性高热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本文对恶性高热的发病率、发病机制及诊断等几个方面的进展给予综述。
关键词 恶性高热 遗传病 发病机制 诊断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3例老年慢性心脑血管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青 尹岭 王鲁宁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1年第6期398-399,共2页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心脑血管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Homocysteine ,Hcy)水平与冠心病及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6 0岁以上的老年慢性心脑血管病患者 73例 ,其中冠心病 38例 ,缺血性脑血管病 35例。 33名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心脑血管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Homocysteine ,Hcy)水平与冠心病及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6 0岁以上的老年慢性心脑血管病患者 73例 ,其中冠心病 38例 ,缺血性脑血管病 35例。 33名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临床病史询问及全面体检 ,空腹取血检测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Hcy、叶酸和维生素B12 。结果 冠心病患者的Hcy平均含量为 (17.6 6± 5 .88) μmol/L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 (16 .89±9.2 1) μmol/L ,均较对照组的 (14.36± 5 .87) μmol/L高 ,血清Hcy与叶酸水平呈负相关。 结论 老年慢性冠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含量较正常老年人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半胱氨酸 动脉硬化 脑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缺血后脑组织内皮素-1基因的表达与丹参对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振洲 吴卫平 匡培根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1年第3期190-192,共3页
目的 观察大鼠脑缺血后缺血区内皮素 1基因表达的变化和部位 ,以及丹参对内皮素 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成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应用点杂交的方法 ,动态观察大鼠持续性脑缺血前和缺血后0 .5、1.5、3、6、12、2 4、48... 目的 观察大鼠脑缺血后缺血区内皮素 1基因表达的变化和部位 ,以及丹参对内皮素 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成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应用点杂交的方法 ,动态观察大鼠持续性脑缺血前和缺血后0 .5、1.5、3、6、12、2 4、48和 72h皮层和尾壳核内皮素 1mRNA水平的变化 ;应用原位杂交的方法 ,观察了脑缺血后 2 4h大脑表达ET 1mRNA的部位及细胞类型 ,以及丹参的影响。结果 缺血侧皮层和尾壳核ET 1mRNA水平于缺血6h开始明显升高 ,于缺血 2 4~ 48h达高峰。在缺血侧大脑中动脉分布区有广泛ET 1mRNA表达。在ET 1基因表达阳性的细胞中 ,既有血管内皮细胞 ,又有神经细胞。丹参预防组ET 1基因表达增强 ,但低于对照组。结论 脑缺血可诱发ET 1基因表达增加 ,导致ET 1合成增加。丹参能部分抑制脑缺血后ET 1基因的表达 ,这可能是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内皮素 基因表达 丹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与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椎旁肌病理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士文 马维娅 +4 位作者 李端明 匡正达 张新宇 庞晓东 叶启彬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12期1190-1191,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椎旁肌在脊柱侧凸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手术中留取的37例脊柱侧凸患者(先天性12例、特发性25例)椎旁肌进行冰冻切片、肌肉组织病理染色,分析光镜下的病理改变。结果光镜下可见普遍存在椎旁肌肌源性改变(包括肌肉组织纤维化、肌... 目的探讨椎旁肌在脊柱侧凸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手术中留取的37例脊柱侧凸患者(先天性12例、特发性25例)椎旁肌进行冰冻切片、肌肉组织病理染色,分析光镜下的病理改变。结果光镜下可见普遍存在椎旁肌肌源性改变(包括肌肉组织纤维化、肌纤维变性坏死等),但肌纤维再生现象极为少见。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椎旁肌纤维化主要表现为弥漫性改变,同时伴有明显肌纤维走行紊乱;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主要以局灶性且不伴有坏死的纤维化为主。1例先天性脊柱侧凸及4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椎旁肌显示神经源性改变,其中4例曾经历侧凸矫正术。脊柱侧凸患者椎旁肌肌梭囊壁增厚,肌梭内有结缔组织浸润。结论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椎旁肌的病理与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存在一定的差异,可能在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发病中起着特殊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脊柱侧凸 先天性脊柱侧凸 椎旁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附4例报道 被引量:4
19
作者 吴士文 郭军红 +1 位作者 张舒凤 于生元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4期356-358,共3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近3年收治的4例妊娠期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改变。结果4例患者主要表现为头痛、癫痫发作、意识障碍及视力障碍。典型的MRI检查表现为对... 目的探讨妊娠期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近3年收治的4例妊娠期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改变。结果4例患者主要表现为头痛、癫痫发作、意识障碍及视力障碍。典型的MRI检查表现为对称性的局灶部位的脑水肿,主要位于顶、枕叶以及额叶,多在数周内恢复。其中3例患者发生子痫,且均发生在产后的2d内。结论妊娠期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有其特征性临床特征,常存在于子痫者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的时程关系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20
作者 田成林 蒲传强 +1 位作者 李雪梅 李正军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73-75,共3页
目的 研究有糖尿病史的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人群中,糖尿病发生与ICVD发生的时程关系及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研究1990-1999年318例首次ICVD发生之前或当时确诊糖尿病的患者,确定糖尿病病程,即确诊糖尿病至首次ICVD发生的时间间隔,采... 目的 研究有糖尿病史的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人群中,糖尿病发生与ICVD发生的时程关系及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研究1990-1999年318例首次ICVD发生之前或当时确诊糖尿病的患者,确定糖尿病病程,即确诊糖尿病至首次ICVD发生的时间间隔,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糖尿病病程长短的因素。结果 糖尿病病程范围0-40年,平均(6.90±6.53)年,中位数5年。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确诊糖尿病年龄增长、吸烟、高血压、高血脂使糖尿病病程缩短;军人的糖尿病病程比农民长。 结论 不同患者确诊糖尿病至首次ICVD发生的时间间隔差异较大,半数患者在确诊糖尿病后5年内首次发生ICVD,糖尿病与高血压、吸烟和高血脂在导致ICVD的过程中具有累积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缺血性脑血管病 时程 影响因素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