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KPC型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临床和微生物学特点 被引量:19
1
作者 梁慧 彭国均 +3 位作者 张薇 王海燕 刘佳 胡红焱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3-146,共4页
目的研究分析产KPC型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临床和微生物学特点。方法收集2011年1—12月武警总医院18株产KPC酶的肠杆菌科细菌,使用PCR和测序的方法对菌株进行鉴定,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对产碳青霉... 目的研究分析产KPC型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临床和微生物学特点。方法收集2011年1—12月武警总医院18株产KPC酶的肠杆菌科细菌,使用PCR和测序的方法对菌株进行鉴定,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对产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病例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2011年从临床送检的标本中,通过表型鉴定和PCR检测,共分离出产KPC型碳青霉烯酶细菌18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13株,大肠埃希菌4株,产气肠杆菌1株。90%患者在产KPC型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分离之前,使用过头孢菌素类(包括第二、三、四代头孢菌素)、头霉素、氨曲南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70%患者使用过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所有菌株对头孢菌素类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对阿米卡星的敏感率为60.0%,对替加环素的敏感率为100%。经过治疗后,7例患者死亡,病死率43.8%。结论产KPC型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的出现,提示临床上应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防止和减少此类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青霉烯酶 肺炎克雷伯菌产碳青霉烯酶 肠杆菌科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鲁木齐地区武警官兵季节过敏性鼻炎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1
2
作者 岳红红 董先杰 +3 位作者 马雪萍 王贝晗 赵清波 郑静晨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70-772,共3页
目的调查乌鲁木齐地区武警官兵季节过敏性鼻炎患病情况并分析疾病特点,指导官兵对季节过敏性鼻炎进行防治。方法 2010年7-8月,以驻乌部队2294名官兵为研究对象(经问卷调查纳入研究2194例),通过病史、皮肤点刺试验及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 目的调查乌鲁木齐地区武警官兵季节过敏性鼻炎患病情况并分析疾病特点,指导官兵对季节过敏性鼻炎进行防治。方法 2010年7-8月,以驻乌部队2294名官兵为研究对象(经问卷调查纳入研究2194例),通过病史、皮肤点刺试验及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了解驻乌部队季节过敏性鼻炎患病情况。结果确诊过敏性鼻炎203例,患病率为9.3%。干部及士官患病率高于战士(15.9%,4.9%,P<0.05),过敏原主要为蒿属花粉。服役时间与过敏性鼻炎阳性例数呈正相关(r=0.8,P<0.05)。根据所在地不同,患病率由高到低分别为郊区/库区、林区、市区(15.8%,7.9%,5.7%,P<0.05)。内地入伍兵患病率高于本地入伍兵(9.4%,7.2%,P<0.05)。汉族官兵的患病率高于少数民族(10.5%,2.1%,P<0.05)。结论乌鲁木齐地区武警官兵季节过敏性鼻炎患病率为9.3%,不同驻地官兵患病率有显著性差异。鼻炎症状随官兵在疆服役时间的延长而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炎 变应性 季节行 流行病学研究 乌鲁木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家部队医院细菌分布及耐药监测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沈定霞 曹敬荣 +11 位作者 罗燕萍 曲芬 李仕英 刘丽萍 王露霞 鲁卫平 王燕 孙建文 徐修礼 刘玉祥 牛雷 姜美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20-623,共4页
目的调查不同地区部队医院患者血液、尿液等标本中的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收集12家部队医院2006年1-12月临床分离的1099株不重复细菌,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对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计算M... 目的调查不同地区部队医院患者血液、尿液等标本中的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收集12家部队医院2006年1-12月临床分离的1099株不重复细菌,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对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计算MIC50、MIC90,并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07年标准判断敏感率(S%)、中介率(I%)、耐药率(R%),利用WHONET5.4软件进行分析。纸片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3-氨基苯酚硼酸(APB)纸片增强法检测AmpC酶。结果共获得革兰阳性菌436株(39.7%),革兰阴性菌663株(60.3%)。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N)检出率分别为62%和92%,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的肠球菌和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E.coli)、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的比率分别为51.1%和45.1%,二者产AmpC酶的比率分别为11.3%和16.2%。血液中E.coli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头孢噻肟、头孢西丁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普遍低于尿液中的相应细菌,而血液中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对美罗培南、头孢他啶、多黏菌素、米诺环素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尿液中的相应细菌。结论MRSA、MRSCN以及产ESBLs、AmpC酶的耐药细菌在部队医院的发生率较高;自血液和尿液分离的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 军队 细菌 分布 耐药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诺环素、替加环素对多重耐药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比较 被引量:11
4
作者 梁慧 彭国钧 +5 位作者 张薇 刘佳 王海燕 王秀梅 郝钦芳 胡红焱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90-392,共3页
目的评价米诺环素、替加环素对多重耐药的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肠球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细菌对米诺环素、替加环素的敏感性。结果多重耐药的1 55株鲍曼不动杆菌,99株(63.... 目的评价米诺环素、替加环素对多重耐药的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肠球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细菌对米诺环素、替加环素的敏感性。结果多重耐药的1 55株鲍曼不动杆菌,99株(63.9%)对米诺环素敏感,39株(25.2%)对米诺环素耐药,17株(11.0%)对米诺环素中介。75株多重耐药MRSA,50株(66.7%)对米诺环素敏感,20株(26.7%)对米诺环素中介,5株(6.7%)为耐药株。93株多重耐药屎肠球菌中36株(38.7%)对米诺环素敏感,57株(61.3%)对米诺环素耐药。39株粪肠球菌中25株(64.1%)对米诺环素敏感。75株MRSA对替加环素100%敏感,132株肠球菌100%敏感。5株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和4株产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不动杆菌全部对替加环素敏感,MRSA和肠球菌对替加环素敏感性为100%。结论替加环素对米诺环素耐药的肠球菌和MRSA有很好的体外抗菌活性,替加环素对米诺环素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活性也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诺环素 替加环素 多重耐药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发性聋患者血液易栓症结果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戴静 彭新 +4 位作者 宋丽洁 李娜 马丽涛 孙勍 单希征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45-348,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突发性聋(sudden deafness,SD)患者血液中各项易栓症(thrombophlilia)的发生率,进一步明确突聋的发病原因及指导临床诊疗。方法选择我科2009年11月~2010年7月期间诊断明确的突聋患者43例(43耳)为突聋组,另选30例健康体检... 目的通过分析突发性聋(sudden deafness,SD)患者血液中各项易栓症(thrombophlilia)的发生率,进一步明确突聋的发病原因及指导临床诊疗。方法选择我科2009年11月~2010年7月期间诊断明确的突聋患者43例(43耳)为突聋组,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的遗传性易栓症指标包括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蛋白C(PC)活性、蛋白S(PS)活性、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获得性易栓症指标D-二聚体(D-D)的阳性率进行分析。结果 43例突聋患者遗传性易栓症的总发生率为46.5%,其中Hcy的阳性率为44.1%,PS阳性率为23.3%;获得性易栓症D-D的阳性率为67.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Ⅲ、P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突聋患者易栓症发病率高,尤其是获得性易栓症,其血液高凝状态可能是由遗传性和获得性易栓症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聋 易栓症 遗传性 获得性 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NA-Seq的羊种布鲁氏菌新转录本与非编码RNA鉴定 被引量:12
6
作者 郭英飞 王玉飞 +7 位作者 龚春丽 杨明娟 袁久云 庄妤冰 柯跃华 杜昕颖 汪舟佳 陈泽良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16-221,共6页
目的对羊种布鲁氏菌的转录本进行测序,鉴定基因组中新的转录本和非编码RNA。方法提取羊布鲁氏菌的总RNA,去除rRNA后连接接头逆转录成cDNA,PCR扩增后进行测序,以羊布鲁氏菌16M的基因组序列为参照对测序得到的reads进行比对作图,通过生物... 目的对羊种布鲁氏菌的转录本进行测序,鉴定基因组中新的转录本和非编码RNA。方法提取羊布鲁氏菌的总RNA,去除rRNA后连接接头逆转录成cDNA,PCR扩增后进行测序,以羊布鲁氏菌16M的基因组序列为参照对测序得到的reads进行比对作图,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新转录本和非编码RNA的鉴定。结果测序数据分析显示,reads在基因组上覆盖度较好。与现有注释基因相比,有773个基因的5′或3′端在基因组的原有位置基础上发生了延伸,并发现了16个新的转录本。根据测序结果,共鉴定出241条候选的非编码RNA(sRNA),进一步的RT-PCR验证结果显示,预测的sRNA在体外条件下有表达。结论布鲁氏菌基因组中存在除了预测以外的新的转录本,布鲁氏菌中存在非编码RNA且在不同条件下有差异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 RNA-SEQ 转录组 S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罗非班在70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围术期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8
7
作者 马东星 刘惠亮 +5 位作者 郝钦芳 冯慧 罗建平 李红 刘英 荆丽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1030-1032,共3页
目的观察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在70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1例70岁以上AMI患者经急诊冠脉造影示TIMI0-1级,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替罗非班组30例,... 目的观察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在70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1例70岁以上AMI患者经急诊冠脉造影示TIMI0-1级,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替罗非班组30例,PCI术前开始应用替罗非班,持续泵入至术后36~48h。对照组31例,治疗同常规PCI。观察两组冠脉复流、30d再梗死和死亡情况及并发出血情况。结果替罗非班组急诊PCI术后TIMI3级血流发生率100%,无慢复流、无复流现象发生,30d内无再梗死及死亡发生,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小出血率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70岁以上AMI患者急诊PCI围术期应用替罗非班既可开通冠脉,又可改善冠脉血流,减少术后再梗死,达到真正意义上挽救心肌的目的,但应注意对消化道出血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冠脉介入治疗 围术期 替罗非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白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6
8
作者 王丹 李凯 +1 位作者 赵海滨 杨长春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变化及与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为该病的诊治及病情监测提供依据。方法选取AMI患者103例(AMI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34例、2支病变36例和3支病变33例;同时根据是否发...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变化及与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为该病的诊治及病情监测提供依据。方法选取AMI患者103例(AMI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34例、2支病变36例和3支病变33例;同时根据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分为发生心血管事件31例和未发生心血管事件72例;另随机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应用免疫投射比浊法检测2组血清前白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MI组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22±0.06)g/L vs(0.28±0.06)g/L,P<0.05];对照组无前白蛋白异常,AMI组为33.01%(P<0.05);随病变支数增加,单支病变、2支病变和3支病变患者前白蛋白水平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24±0.06)g/L vs(0.22±0.06)g/L vs(0.19±0.05)g/L,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前白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负相关(r=-0.206,P<0.05)。结论 AMI患者前白蛋白水平明显降低,且病变越严重前白蛋白水平越低,其病变严重程度可能与其预后有关,可作为AMI患者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白蛋白 心肌梗死 冠状血管造影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激肽原酶联合维生素B_(12)和叶酸治疗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疗效 被引量:7
9
作者 荆忱 荆忻 +4 位作者 陈宏 王军 汤莉莉 郭晋爱 刘爱兵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8年第6期416-419,共4页
目的观察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联合维生素B12和叶酸对降低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平行对照设计。研究对象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叶酸+维生... 目的观察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联合维生素B12和叶酸对降低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平行对照设计。研究对象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叶酸+维生素B12)和对照组(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总观察时间为12周。疗效评价指标为尿白蛋白/肌酐(A/C)比值、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水平。结果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尿A/C比值(150.08±161.33比158.13±195.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12周后,试验组尿A/C比值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186.37±83.87比106.06±100.39)(P>0.05);血浆tHcy水平在对照组上升0.51mmol/L,试验组下降2.27mmol/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7.85±11.27比13.21±10.31,P=0.0478);治疗12周后,两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1%比4.35%,P>0.05)。结论胰激肽原酶联合维生素B12和叶酸治疗12周后,可明显降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尿A/C比值和血浆tHcy水平,且有较好临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糖尿病 2型 胰激肽酶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编码小RNA BSR0602在布鲁菌环境适应能力中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袁久云 龚春丽 +4 位作者 庄妤冰 雷霜霜 陈泽良 黄克和 王玉飞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89-998,共10页
BSR0602是位于布鲁菌染色体上的非编码小RNA,在前期研究中我们发现,BSR0602与布鲁菌的胞内生存能力相关.为了进一步研究BSR0602对布鲁菌胞内环境适应能力的调控作用,采用双向电泳技术对布鲁菌野生株16M和BSR0602过表达株的全菌蛋白质谱... BSR0602是位于布鲁菌染色体上的非编码小RNA,在前期研究中我们发现,BSR0602与布鲁菌的胞内生存能力相关.为了进一步研究BSR0602对布鲁菌胞内环境适应能力的调控作用,采用双向电泳技术对布鲁菌野生株16M和BSR0602过表达株的全菌蛋白质谱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BSR0602过表达后,布鲁菌转运代谢蛋白和压力适应蛋白的表达发生变化.qRT-PCR和HIS表位标记实验结果进一步证实,BSR0602在转录和翻译水平均影响氧压力适应蛋白Sod A的表达.相关表型实验结果显示,BSR0602过表达株对氧压力更为敏感,证实了BSR0602在布鲁菌适应氧压力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非编码小RNA BSR0602作为布鲁菌的转录后调控因子,可通过调控压力适应蛋白的表达来影响布鲁菌的压力适应能力和胞内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菌 非编码小RNA 双向凝胶电泳 转录调控 氧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鲁氏菌非编码小RNA BSR1526突变株与过表达株的构建及毒力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晓阳 欧红萍 +6 位作者 彭广能 雷霜霜 田一男 曹雪峰 王玉飞 严光文 钟志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83-1090,共8页
目的为探讨非编码小RNA BSR1526在布鲁氏菌胞内生存中的作用,构建BSR1526突变株与过表达株并分析它们在模拟胞内环境和小鼠体内的存活能力。方法首先采用Northern blot和RT-PCR验证布鲁氏菌16M在体外刺激条件中BSR1526的转录;然后采用融... 目的为探讨非编码小RNA BSR1526在布鲁氏菌胞内生存中的作用,构建BSR1526突变株与过表达株并分析它们在模拟胞内环境和小鼠体内的存活能力。方法首先采用Northern blot和RT-PCR验证布鲁氏菌16M在体外刺激条件中BSR1526的转录;然后采用融合PCR构建BSR1526缺失株;将BSR1526插入到质粒pBBR1-MCS4中,电转入16M中构建过表达株16M-BSR1526;最后分析BSR1526缺失株和过表达株在模拟胞内环境以及小鼠体内的存活力。结果 BSR1526在布鲁氏菌16M中存在转录,且在不同刺激条件下转录水平不同。BSR1526缺失或过表达影响了布鲁氏菌16M在体外的生长能力,缺失后在热应激、氧化压力及酸性环境下的生存能力下降,在小鼠脾脏内的细菌数量显著下降,表明BSR1526影响了布鲁氏菌的毒力。结论非编码小RNA BSR1526影响着布鲁氏菌16M在胞内生存能力,缺失BSR1526后布鲁氏菌16M抵抗外界不良环境的能力下降,同时在小鼠体内的毒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 非编码小RNA BSR1526 胞内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巴斯德菌感染导致脑脓肿1例 被引量:7
12
作者 汪斌 梁慧 +4 位作者 韩彬 刘丽萍 张薇 李桂玉 赵炳达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8-98,共1页
关键词 巴斯德菌属 脑脓肿 感染 海藻 出血性败血症 病原菌 狗咬伤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nt信号配体种类及其在骨代谢中的作用 被引量:13
13
作者 肖启程 严光文 +6 位作者 田一男 魏斌 涂蕊 但佳明 彭广能 王玉飞 钟志军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13-619,共7页
Wnt信号通路是一个复杂的蛋白质作用网络,在骨质代谢病和癌症研究等方面至关重要。目前为止,该信号通路中已发现19种Wnt信号配体,它们在调控骨代谢(破骨细胞的形成和骨吸收)、细胞增殖与分化、肿瘤形成中发挥作用。本文对Wnt配体的种类... Wnt信号通路是一个复杂的蛋白质作用网络,在骨质代谢病和癌症研究等方面至关重要。目前为止,该信号通路中已发现19种Wnt信号配体,它们在调控骨代谢(破骨细胞的形成和骨吸收)、细胞增殖与分化、肿瘤形成中发挥作用。本文对Wnt配体的种类以及其在骨代谢方面中的作用进行阐述,为详细了解Wnt信号通路中Wnt信号配体在骨代谢病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t配体 WNT信号通路 骨代谢 骨吸收 骨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