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6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 被引量:71
1
作者 王立祥 孟庆义 余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43-269,共27页
人类这一具有生命的机体,自从存在的那一天起,就拉开了与死亡进行抗争的大幕。而作为抢救心搏骤停(CA)这一直接威胁人们生命的急症的主要手段——心肺复苏术(CPR)就成了能使临危患者"起死回生"的主角。在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已接... 人类这一具有生命的机体,自从存在的那一天起,就拉开了与死亡进行抗争的大幕。而作为抢救心搏骤停(CA)这一直接威胁人们生命的急症的主要手段——心肺复苏术(CPR)就成了能使临危患者"起死回生"的主角。在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已接近3亿,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并仍然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术 心脏停搏 急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部是心肺复苏“不可或缺”之部位——论胸部与腹部心肺复苏的优势及互补 被引量:25
2
作者 王立祥 孟庆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7-121,共5页
腹部是心肺复苏中不可或缺之部位,通过胸腹联合建立循环与呼吸进行个体化心肺复苏是精准心肺复苏医学的研究方向。本文对腹部在心肺复苏中的重要作用进行阐述,解析胸部、腹部和胸腹联合心肺复苏的机制,讨论胸部与腹部提压心肺复苏各自... 腹部是心肺复苏中不可或缺之部位,通过胸腹联合建立循环与呼吸进行个体化心肺复苏是精准心肺复苏医学的研究方向。本文对腹部在心肺复苏中的重要作用进行阐述,解析胸部、腹部和胸腹联合心肺复苏的机制,讨论胸部与腹部提压心肺复苏各自的优势及互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术 心脏停搏 胸部 腹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复苏方法对呼吸骤停猪肺通气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亚华 李秀满 王立祥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1-224,共4页
目的观察胸外按压心肺复苏(C-CPR)、经膈肌下抬挤心肺复苏(D-CPR)、腹部按压心肺复苏(A-CPR)和腹部提压心肺复苏(L-CPR)4种复苏方法对呼吸骤停猪通气的影响。方法健康家猪28只随机分为4组,经静脉推注琥珀胆碱建立猪呼吸骤停模型,于呼吸... 目的观察胸外按压心肺复苏(C-CPR)、经膈肌下抬挤心肺复苏(D-CPR)、腹部按压心肺复苏(A-CPR)和腹部提压心肺复苏(L-CPR)4种复苏方法对呼吸骤停猪通气的影响。方法健康家猪28只随机分为4组,经静脉推注琥珀胆碱建立猪呼吸骤停模型,于呼吸骤停即刻分别进行C-CPR、D-CPR、A-CPR和L-CPR。复苏2min后停止按压,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直至实验猪恢复自主呼吸。测定并比较基础状态时和复苏时4种复苏方法产生的潮气量(VT),并计算分钟通气量(MV);比较各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结果基础状态下,4组间VT和MV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2min时的VT和MV,D-CPR组高于C-CPR组,A-CPR组高于D-CPR组,L-CPR组高于A-CP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苏2min时,L-CPR组HR恢复接近于基础值,A-CPR组HR维持在呼吸骤停即刻水平,C-CPR组和D-CPR组HR明显低于基础值(P<0.01);复苏2min后给予机械通气,复苏5min时各组HR均接近基础值。结论在呼吸骤停猪模型中,L-CPR较其他3种CPR法能产生更大的VT和M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术 潮气量 通气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承与发展:论立中国心肺复苏之言 被引量:19
4
作者 孟庆义 王立祥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93-698,共6页
本文对立中国心肺复苏之言进行了阐述,认为应在传承和汲取东西方古代复苏精华的基础上,从时间、地点和人物三要素来考量心肺复苏,以建立完整的心肺复苏数理学理论基础,形成系列化的心肺复苏指南,最终创立中国特色的个体化心肺复苏体系。
关键词 心肺复苏术 猝死 心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创腹部提压心肺复苏“腹泵”机制研究之路 被引量:22
5
作者 王立祥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67-770,共4页
标准胸外按压心肺复苏存在胸外按压禁忌的局限性、易并发胸肋骨骨折的缺陷性以及通气/血流比失衡的片面性等问题,为规避上述不足,本研究探索了一种通过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来建立心脏骤停期间循环呼吸支持的方法。前期动物实验和部分临床... 标准胸外按压心肺复苏存在胸外按压禁忌的局限性、易并发胸肋骨骨折的缺陷性以及通气/血流比失衡的片面性等问题,为规避上述不足,本研究探索了一种通过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来建立心脏骤停期间循环呼吸支持的方法。前期动物实验和部分临床案例研究表明,腹部提压心肺复苏可产生良好的血流动力学及呼吸支持效应,提高复苏成功率。笔者结合腹部病理生理解剖特点,提出了"腹泵"机制研究构想,对从学术上建立以腹部为阵地的腹部心肺复苏学,从临床上实现心肺脑复苏并重的复苏技术,以及弥补特殊情况下标准胸外按压心肺复苏的不足,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及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术 腹部 心脏骤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重视缺血性心脏挛缩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王立祥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5-88,共4页
缺血性心脏挛缩是指心肌缺血挛缩导致心肌硬度增加,心室游离壁渐进性增厚,心室腔内容积缩小,从而不能产生有效血流,可谓心搏骤停的一种特殊类型。一旦发生,传统的心肺复苏方法往往难以奏效,复苏结局通常以失败告终。本文从缺血性心脏挛... 缺血性心脏挛缩是指心肌缺血挛缩导致心肌硬度增加,心室游离壁渐进性增厚,心室腔内容积缩小,从而不能产生有效血流,可谓心搏骤停的一种特殊类型。一旦发生,传统的心肺复苏方法往往难以奏效,复苏结局通常以失败告终。本文从缺血性心脏挛缩的发生机制、病理进程等角度出发,着重探讨构建预防其发生发展的复苏体系,总结出阻断钙离子超载、启动缺血预处理、适量用肾上腺素、保持体内亚低温的"四位一体"的防范缺血性心脏挛缩策略,以期为临床心肺复苏工作者科学应对缺血性心脏挛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术 缺血性心脏挛缩 缺血预处理 低温 人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战创伤心脏呼吸骤停的精准心肺复苏模式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立祥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63-266,共4页
直接针对战创伤心脏呼吸骤停进行心肺复苏(CPR)是提高战创伤心脏呼吸骤停复苏成功率的重要保证。本文结合不同战创伤心脏呼吸骤停特点,探索战创伤心脏呼吸骤停的规律模式,认识"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的精准个体化心肺复苏程序... 直接针对战创伤心脏呼吸骤停进行心肺复苏(CPR)是提高战创伤心脏呼吸骤停复苏成功率的重要保证。本文结合不同战创伤心脏呼吸骤停特点,探索战创伤心脏呼吸骤停的规律模式,认识"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的精准个体化心肺复苏程序、方法及终止时限,以达到降低战创伤心脏呼吸骤停死亡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术 心脏停搏 创伤和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例4-2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腹腔间隙综合征和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讨论意见与专家点评)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维勤 许永华 +26 位作者 赵良 林兆奋 郑春华 乔建丽 宋举贤 郑鸣谷 李梅 黄晓峰 秦建国 吴德柱 杨永锐 蔡绍环 林雨冬 娄运池 高友兵 刘伟 朱世宏 刘于红 张志成 陈右江 杜成雄 许可 郭小东 王立祥 史宏志 张薇 胡文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92-893,共2页
腹腔间隙综合症(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是指各种原因导致腹内压升高至一定程度时,所引起的心血管、肺、肝、肾、胃肠及中枢神经等多器官系统的功能障碍。本刊于2007年第4期刊登了在“病例4-1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腹腔间... 腹腔间隙综合症(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是指各种原因导致腹内压升高至一定程度时,所引起的心血管、肺、肝、肾、胃肠及中枢神经等多器官系统的功能障碍。本刊于2007年第4期刊登了在“病例4-1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腹腔间隙综合征和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的病历摘要,3个月来,共有14个单位的普通外科医师和ICU医师对本病例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现将讨论意见综合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间隙综合征 多脏器功能衰竭 急性重症胰腺炎 病例 专家 外科医师 腹内压升高 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野战增压帐篷对急进高原健康人运动后动脉血气的影响
9
作者 王立祥 李春伶 +4 位作者 郑静晨 刘亚华 付一登 蔡蓓蓓 孙鲲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0-110,共1页
关键词 高原野战增压帐篷 血气分析 缺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