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射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灌注及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8
1
作者 马东星 刘惠亮 +5 位作者 姚宏英 穆雷 吴晓霞 韩玮 杨胜利 罗建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76-478,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冠状动脉(冠脉)内注射负荷剂量盐酸替罗非班对心肌灌注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7月—2008年12月我科确诊STEMI并接受急诊PCI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冠状动脉(冠脉)内注射负荷剂量盐酸替罗非班对心肌灌注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7月—2008年12月我科确诊STEMI并接受急诊PCI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患者均进行PCI,术中观察组患者给予盐酸替罗非班10μg/kg冠脉内注射,对照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冠脉内注射。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即刻造影结果,术后7、30、180 d的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术后18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同时观察住院期间的出血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校正TIMI帧数、术后2 h ST段回落程度、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及峰值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相关血管无复流发生率及术后180 d MACE(包括死亡、再梗死、再次靶血管重建)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7、30、180 d的EF显著增加,LVEDD、LVESD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期间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STEMI患者行急诊PCI术中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可减少无复流、慢血流现象的发生,改善心肌水平再灌注状态和左室功能,同时不增加出血发生率,有利于提高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肌再灌注 替罗非班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支架术后根据检测药物代谢酶CYP2C19基因调整抗血小板治疗的价值 被引量:46
2
作者 吴丹 杨胜利 +2 位作者 路靖 黄洁 孙亚勤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16-219,共4页
目的 :探讨根据检测CYP2C19基因调整冠心病支架术后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策略及其临床预后的价值。方法 :326例冠心病支架术后患者行CYP2C19基因检测,其中快代谢患者(CYP2C19*1/*1)128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氯吡格雷75 mg,每天1次);中慢代谢患... 目的 :探讨根据检测CYP2C19基因调整冠心病支架术后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策略及其临床预后的价值。方法 :326例冠心病支架术后患者行CYP2C19基因检测,其中快代谢患者(CYP2C19*1/*1)128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氯吡格雷75 mg,每天1次);中慢代谢患者(CYP2C19*1/*2、CYP2C19*1/*3、CYP2C19*2/*3、CYP2C19*2/*2、CYP2C19*3/*3)198例,随机分为氯吡格雷高维持剂量组(氯吡格雷150 mg,每天1次,99例);替格瑞洛组(替格瑞洛90 mg,每天2次,99例);观察三组患者支架术前及术后1、3、6个月血小板聚集率变化及6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氯吡格雷高维持剂量组与常规组术后1、3、6个月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替格瑞洛组术后1、3、6个月血小板聚集率均较氯吡格雷高维持剂量组及常规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吡格雷高维持剂量组与常规组6个月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较氯吡格雷高维持剂量组及常规组显著减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明显增加出血不良事件的发生(P>0.05)。结论 :冠心病支架术后CYP2C19中慢代谢患者服用高维持剂量氯吡格雷未明显增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而调用替格瑞洛可显著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减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并不增加出血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P2C19基因 氯吡格雷 替格瑞洛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 血小板聚集率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对健康中老年人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及其意义 被引量:22
3
作者 杨溢 银翠云 +2 位作者 钟求知 王敏 李自成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65-266,共2页
用时域和频域两种方法,对44名经常参加健身运动的健康中老年人和76名缺乏运动的健康中老年人安静状态下记录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进行心率变异(HRV)分析,旨在了解健身运动对健康中老年人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经常参加... 用时域和频域两种方法,对44名经常参加健身运动的健康中老年人和76名缺乏运动的健康中老年人安静状态下记录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进行心率变异(HRV)分析,旨在了解健身运动对健康中老年人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经常参加健身运动者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HRV的指标中,24h内全部正常RR问期的标准差(SDNN),24h连续的每5分钟节段RR同期标准差(SDANNI),24h相邻正常RR间期的均方根值(RMSSD),24h内相邻两个正常RR间期差值大于50ms占总心搏的百分比(PNN50)、总功率(TP)、超低频功率(ULW)、极低频功率(VLF)以及高频功率(H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低频功率(LF)和24h连续的每5分钟节没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I)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提示:长期参加健身运动能提高健康中老年人迷走神经的张力,而对交感神经张力无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变异 健身运动 健康中老年人 自主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治疗中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3
4
作者 杨胜利 刘惠亮 +7 位作者 罗建平 刘英 韩玮 马东星 荆丽敏 魏玉杰 王书同 孟荣英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8期666-668,共3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抑制剂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急性心肌梗死行经桡动脉PCI的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波立维)和... 目的探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抑制剂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急性心肌梗死行经桡动脉PCI的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波立维)和低分子肝素,替罗非班组加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合终点事件,包括梗死后新出现的心绞痛+新发心肌梗死+死亡〔含血管重建事件:PCI或冠脉搭桥术(CABG)〕。结果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患者30d内复合终点1、复合终点2及梗死后心绞痛的发生率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新发心肌梗死和死亡单项终点的发生率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再流或慢血流现象的发生率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率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能明显降低缺血事件的发生,在经桡动脉PCI围术期与肝素、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盐酸替罗非班 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桡动脉和股动脉介入治疗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韩玮 刘惠亮 +3 位作者 马春梅 罗建平 马东星 刘英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28-430,共3页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桡动脉直接PCI治疗的成功率、并发症以及应用经验。方法选择行直接PCI治疗的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96例,根据PCI操作途径分为桡动脉组(50例)和股动脉组(46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成功率和手术结果,分...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桡动脉直接PCI治疗的成功率、并发症以及应用经验。方法选择行直接PCI治疗的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96例,根据PCI操作途径分为桡动脉组(50例)和股动脉组(46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成功率和手术结果,分析手术并发症以及住院期间预后。结果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手术成功率相似(92.0%vs91.3%,P>0.05),桡动脉组有两例患者交叉到股动脉组手术成功,两组手术时间、穿刺时间和第一次球囊扩张时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桡动脉组透视时间显著延长(P<0.05),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两组无显著差异,桡动脉组穿刺局部出血并发症显著降低(2.0%vs10.8%,P<0.05)。结论经桡动脉直接PCI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桡动脉 股动脉 血管成形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强化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6
作者 苑雯雯 杨勇 +2 位作者 赵旭燕 毛积分 刘惠亮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03-906,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术前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对拟行急诊PCI治疗的102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A组32例,B组32例,C组38例。观察术后90 min内ST段回落、术后24、72 h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术后肌酸...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术前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对拟行急诊PCI治疗的102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A组32例,B组32例,C组38例。观察术后90 min内ST段回落、术后24、72 h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术后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及术后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 3组患者入院和术后24 h hs-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C组术后72 h hs CRP明显升高(P<0.05)。术前3组CK与CK-M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纽比较,B组、C组术后CK、CK-MB明显升高,ST段回落均值及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A组、B组、C组术后6个月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9.4%、9.4%和1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PCI术前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抑制STEMI患者炎性反应,减轻心肌梗死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C反应蛋白质 肌酸激酶 羟甲基戊二酰基COA还原酶抑制剂 微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美他嗪对缺氧/复氧诱导人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杨胜利 何作云 +4 位作者 刘惠亮 张华 冯兵 王慧春 肖颖彬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061-1066,共6页
目的研究曲美他嗪(trimetazidine)对缺氧/复氧致人心肌细胞凋亡及其信号改变的效应。方法通过采用胶原酶/胰酶联合消化法获取人心肌细胞,采用缺氧/复氧模拟缺血/再灌注诱导细胞凋亡,选取最佳凋亡时间为缺氧24h和复氧4h,并用免疫细胞化... 目的研究曲美他嗪(trimetazidine)对缺氧/复氧致人心肌细胞凋亡及其信号改变的效应。方法通过采用胶原酶/胰酶联合消化法获取人心肌细胞,采用缺氧/复氧模拟缺血/再灌注诱导细胞凋亡,选取最佳凋亡时间为缺氧24h和复氧4h,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bcl-2、bax、细胞色素C和caspase-3蛋白的变化,用原位杂交法检测bcl-2mRNA和caspase-3mRNA表达的变化,用脂肪代谢试剂曲美他嗪不同剂量干预,观察对缺氧/复氧诱导人体外培养心肌细胞凋亡及其信号bcl-2、bax、细胞色素C和caspase-3蛋白及bcl-2mRNA和caspase-3mRNA表达的影响。凋亡信号表达用平均光密度表示。用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缺氧24h/复氧4h后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18.50%±1.00%);bcl-2(0.189±0.006)下降;bax(0.240±0.002)、caspase-3(0.230±0.002)和细胞色素C(0.225±0.003)升高;bcl-2mRNA(0.300±0.003)下降;caspase-3mRNA(0.307±0.004)升高;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②曲美他嗪呈剂量依赖性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降低bax、caspase-3和cytochromeC蛋白阳性率和升高bcl-2蛋白阳性率,降低caspase3mRNA表达阳性率和升高bcl-2mRNA表达阳性率(均P<0.01)。结论曲美他嗪具有抗凋亡作用,可能与升高bcl-2蛋白和bcl-2mRNA表达与降低bax、caspase-3、cytochromeC蛋白和caspase-3mRNA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缺氧/复氧 心肌细胞 曲美他嗪 bcl-2 bax caspase-3 细胞色素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被引量:4
8
作者 韩玮 刘惠亮 +3 位作者 罗建平 杨胜利 马东星 刘英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84-384,共1页
关键词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老年冠心病患者 安全性 冠状动脉造影 70岁 研究对象 动脉搏动 穿刺成功 治疗策略 临床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护理 被引量:17
9
作者 李红 邱雪梅 +1 位作者 刘英 姜壮丽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6期457-458,共2页
关键词 冠心病 2型糖尿病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罗非班在70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围术期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8
10
作者 马东星 刘惠亮 +5 位作者 郝钦芳 冯慧 罗建平 李红 刘英 荆丽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1030-1032,共3页
目的观察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在70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1例70岁以上AMI患者经急诊冠脉造影示TIMI0-1级,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替罗非班组30例,... 目的观察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在70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1例70岁以上AMI患者经急诊冠脉造影示TIMI0-1级,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替罗非班组30例,PCI术前开始应用替罗非班,持续泵入至术后36~48h。对照组31例,治疗同常规PCI。观察两组冠脉复流、30d再梗死和死亡情况及并发出血情况。结果替罗非班组急诊PCI术后TIMI3级血流发生率100%,无慢复流、无复流现象发生,30d内无再梗死及死亡发生,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小出血率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70岁以上AMI患者急诊PCI围术期应用替罗非班既可开通冠脉,又可改善冠脉血流,减少术后再梗死,达到真正意义上挽救心肌的目的,但应注意对消化道出血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冠脉介入治疗 围术期 替罗非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淀粉样变性的临床及影像特征:多中心病例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璐 唐红 +9 位作者 陈良龙 吴晓霞 程流泉 王湛博 王叶 黄鹤 李金国 汪晶晶 冯斌 智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95-302,共8页
目的:总结心脏淀粉样变性(CA)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数据和影像特征,为临床医生早期识别和诊断CA提供帮助。方法自2012年5月-2013年11月来自全国4个中心确诊的CA患者共60例,收集其人口学资料、病史及家族史、临床表现及体征、实... 目的:总结心脏淀粉样变性(CA)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数据和影像特征,为临床医生早期识别和诊断CA提供帮助。方法自2012年5月-2013年11月来自全国4个中心确诊的CA患者共60例,收集其人口学资料、病史及家族史、临床表现及体征、实验室数据、心电图、心脏超声及心脏核磁影像,统一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1)CA患者来自于全国12个省、自治区或直辖市,汉族及蒙、回、鲜、维吾尔族均可发病,以中老年男性常见,AL型约占47%;(2)以憋气(73%)及下肢浮肿(47%)伴有血压偏低(47%)和舌体肥大(22%)为常见表现,可以合并蛋白尿(53%)及肝肾功能异常(15%、28%),血常规、血尿免疫球蛋白定量及免疫固定电泳可以帮助筛查AL型CA;(3)肾脏(53%)、肝脏(15%)是常见的心外受累器官,而AL型CA肾脏受累更多见(86%);(4)心电图的特征性表现包括:肢体导联低电压(33%)、R波递增不良(35%)以及假性心肌梗死Q波形成(30%),而AL型CA肢体导联低电压和假性心肌梗死Q波更为常见(分别占50%和54%),可以合并心律失常;6心脏超声的典型特征包括:左室明显肥厚(100%)、左房扩大(87%)以及心肌内颗粒样回声(92%),无论收缩功能正常或减低均存在舒张功能明显减退,DT时间和二尖瓣环附着处E/e&#39;比值可以作为疾病早期舒张功能减退的评价指标;(6)心脏核磁延迟强化显示整个左心室心内膜下延迟强化(81%)且伴有右室及心房受累(50%)是CA的特征性改变,AL型CA右心室及双房延迟强化更广泛,心脏核磁能够帮助确诊和评估淀粉样物质在心肌内部浸润的程度;(7)本研究中97%CA患者出现NT-proBNP升高,53%出现TnT升高,并根据其判断本组AL型CA患者中高危占50%、中危占43%、低危占7%,提示其可以作为AL型CA患者心脏受累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判断指标之一。结论CA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及影像特征对CA的确诊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样变性 心肌病 临床特征 心电图 超声心动图 心脏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综合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蛟 段媛媛 刘惠亮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58-661,共4页
冠状动脉造影(CAG )作为一种侵入性诊断和介入技术,在临床已得到公认。血管内超声(IVUS )提升了评价血管重叠、短缩及钙化方面的精确性,同时在斑块负荷、形态及钙化分布提供更详尽的信息。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 )是一种新兴的... 冠状动脉造影(CAG )作为一种侵入性诊断和介入技术,在临床已得到公认。血管内超声(IVUS )提升了评价血管重叠、短缩及钙化方面的精确性,同时在斑块负荷、形态及钙化分布提供更详尽的信息。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 )是一种新兴的影像系统,高分辨率让它在测量精度以及细节方面独树一帜,但低穿透力让其在某些方面有一定局限性。CAG和IVUS及OCT 的优势不尽相同(表1)。OCT 最初只是一种研究工具,目前它为介入诊断和治疗的常规工具,已经广泛应用于不同的临床领域。本综述着重阐述OC T对于严重病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 )、指导 PCI以及对于长期随访评估方面的优势与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冠状血管造影术 超声检查 介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合并室间隔缺损/穿孔同期介入治疗成功二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马东星 吴晓霞 +5 位作者 马春梅 张蛟 穆磊 韩玮 邱乃艳 刘惠亮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24-626,共3页
病例1,患者男,65岁。阵发性心前区憋闷4个月余。于2009年7月中旬活动后突然出现胸骨后闷痛,持续约1h,当地县医院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给予阿司匹林、硝酸甘油、丹参片口服,效果不佳。于2009年9月19日患者出现全身无力症状,生活不能自... 病例1,患者男,65岁。阵发性心前区憋闷4个月余。于2009年7月中旬活动后突然出现胸骨后闷痛,持续约1h,当地县医院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给予阿司匹林、硝酸甘油、丹参片口服,效果不佳。于2009年9月19日患者出现全身无力症状,生活不能自理,转至我院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室间隔缺损/穿孔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经桡动脉直接介入治疗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4
作者 韩玮 刘惠亮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09-1111,共3页
近年来随着器械和技术的进步,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I)广泛开展,国内某些有经验的中心TRI比例占所有PCI的90%以上,多数经股动脉可以完成的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类型,目前均可经桡动脉完成。TRI具有出血并发症低、患者舒适度高... 近年来随着器械和技术的进步,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I)广泛开展,国内某些有经验的中心TRI比例占所有PCI的90%以上,多数经股动脉可以完成的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类型,目前均可经桡动脉完成。TRI具有出血并发症低、患者舒适度高等优点,但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是否可以常规应用还存在一些顾虑,尤其是手术可完成性、手术延迟等方面,另外AMI患者一般都应用更强的抗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桡动脉 支架 出血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造影术结合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左心耳形态的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吴晓霞 孟越之 +1 位作者 张凤羽 马东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83-386,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造影术结合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左心耳(LAA)大小及形态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8例行LAA造影术患者术前行TEE检查,由2名观察者分别测量LAA开口最大径、深度,观察LAA形态,并与LAA造影术进行对比。结果 LAA造影术测量LA... 目的探讨血管造影术结合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左心耳(LAA)大小及形态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8例行LAA造影术患者术前行TEE检查,由2名观察者分别测量LAA开口最大径、深度,观察LAA形态,并与LAA造影术进行对比。结果 LAA造影术测量LAA开口径为(18.8±3.9)mm,2名TEE观察者测量分别为(17.8±3.8)mm、(18.6±4.0)mm,与LAA造影术测值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0、0.98(P<0.01);LAA造影术测量LAA深度为(25.5±5.7)mm,TEE分别为(26.5±6.1)mm、(26.5±5.9)mm,与LAA造影术测值的r分别为0.93、0.92(P<0.01)。TEE观察者之间Bland-Altman分析一致性较好。LAA造影显示LAA为鸡翅型15例,仙人掌型11例,风向袋型7例,菜花型5例,分别占39.5%、28.9%、18.4%、13.2%,其中35例与TEE一致,一致性达92.1%。结论 LAA血管造影术结合TEE更有助于观察LAA的大小及解剖形态,测量具有准确性及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耳 血管造影术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海拔动脉导管未闭患者经皮封堵术的超声心动图评价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晓霞 马东星 +4 位作者 刘惠亮 侯海军 张璐 张凤羽 李春伶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30-934,共5页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对不同海拔地区动脉导管未闭(PDA)经皮封堵术的评价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8月在武警总医院接受经皮封堵治疗的PDA患者353例,其中115例居住在高海拔地区(3600m以上).238例在低海拔地区(800...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对不同海拔地区动脉导管未闭(PDA)经皮封堵术的评价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8月在武警总医院接受经皮封堵治疗的PDA患者353例,其中115例居住在高海拔地区(3600m以上).238例在低海拔地区(800m以下)。应用Vivid7N声诊断仪行TTE检查,观察PDA形态、直径和长度。封堵术后第3-5天及3、6、12个月复查TTE,评价封堵术的疗效。结果术前检查30例有合并畸形(8.5%)。346例患者经导管封堵治疗获得成功,成功率为98.0%;术后3—5d左室内径缩小,射血分数(LVEF)减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海拔组术前与术后LVEF差值明显大于低海拔组(6.8%±6.7% vs 52.0%±4.5%,P〈0.05)。19例LVEF减至50%以下,其中高海拔组14例,低海拔组5例。肺动脉收缩压〉70mmHg的36例中,32例完成封堵术,且术后肺动脉收缩压下降均大T30mmHg。13例可见残余分流,1例行外科取伞,7N3个月后残余分流消失。12例封堵伞较大,超过降主动脉内径50%,其中1例出现降主动脉血流速度增快。结论超声心动图在不同海拔地区PDA患者的经导管封堵术前筛查、疗效评价及随访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动脉导管未闭 导管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梗死后延迟骨髓细胞移植对大鼠心肌细胞bcl-2/bax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马东星 刘惠亮 +3 位作者 张永珍 赵蕊 毛节明 周春燕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23-725,共3页
目的观察心肌梗死(MI)后恢复期延迟的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移植对心肌细胞bcl-2/baxmRNA及蛋白表达的调节作用,并探讨影响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通过结扎大鼠心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成MI模型。2周后第2次开胸,移植组在心外膜下梗死区... 目的观察心肌梗死(MI)后恢复期延迟的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移植对心肌细胞bcl-2/baxmRNA及蛋白表达的调节作用,并探讨影响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通过结扎大鼠心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成MI模型。2周后第2次开胸,移植组在心外膜下梗死区及周边区多点注射BM-MNCs混悬液200μl(5×106个细胞),对照组予等体积PBS液。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Bax蛋白在心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原位杂交法检测bcl-2、baxmRNA表达变化。结果TUNEL结果显示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在移植组明显低于对照组(4周:0·095±0·017vs0·173±0·018,P<0·05;8周:0·0926±0·014vs0·182±0·015,P<0·05)。免疫组化结果表明,移植组Bcl-2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4周:12·66±3·37vs5·68±2·53,P<0·05;8周:13·08±3·09vs5·02±1·91,P<0·05),Bax蛋白表达则低于对照组(4周:11·48±3·13vs20·12±3·91,P<0·05;8周:9·98±3·03vs22·74±3·12,P<0·05)。第4、8周(治疗后第2、6周),移植组baxmRNA积分光密度和阳性面积较第2周降低,并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迟至心肌梗死后2周行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可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对bcl-2、bax表达的调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移植 心肌梗死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复氧诱导人肥大心肌细胞凋亡信号的变化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华 刘惠亮 +4 位作者 杨胜利 何作云 冯兵 王慧春 肖颖彬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研究缺氧-复氧诱导人肥大心肌细胞凋亡信号的变化。方法:通过胶原酶/胰酶联合消化法获取成人肥大心肌细胞,采用缺氧-复氧诱导细胞凋亡,改良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bcl-2、bax、caspase3、细胞色素C和磷酸酪... 目的:研究缺氧-复氧诱导人肥大心肌细胞凋亡信号的变化。方法:通过胶原酶/胰酶联合消化法获取成人肥大心肌细胞,采用缺氧-复氧诱导细胞凋亡,改良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bcl-2、bax、caspase3、细胞色素C和磷酸酪氨酸蛋白的变化,用原位杂交法检测bcl-2 mRNA、caspase3 mRNA和Akt1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缺氧24 h-复氧4 h后细胞凋亡率为(17.50±0.67)%,对照组为(2.88±0.27)%;凋亡信号的平均吸光度(A)值:bcl-2为0.189±0.006,对照组为0.238±0.004;bax为0.240±0.002,对照组为0.218±0.004;caspase-3为0.230±0.002,对照组为0.202±0.004;细胞色素C为0.225±0.003,对照组为0.191±0.009;磷酸酪氨酸蛋白为0.186±0.005,对照组为0.154±0.003;bcl-2 mRNA为0.300±0.003,对照组为0.360±0.001;caspase 3 mRNA为0.307±0.004,对照组为0.271±0.002;Akt1 mRNA为0.274±0.007,对照组为0.301±0.0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缺氧-复氧可造成人肥大心肌细胞凋亡,bcl-2蛋白及Bcl-2 mRNA和Akt1 mRNA表达降低,bax、caspase3、细胞色素C和磷酸酪氨酸蛋白及caspase3 mRNA表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缺氧-复氧 心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左心耳封堵器LAMax^(TM)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吴晓霞 黄伟 +3 位作者 马东星 孟越之 陈亦龙 沈叶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228-1232,共5页
目的:探讨国产左心耳封堵器(LAMax^(TM))封堵犬左心耳的早期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30只健康杂交犬,体重为(27.8±3.7)kg,于左心耳封堵术前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及左心耳造影术,分别测量左心耳开口最大径、深度及LAMax^(TM)... 目的:探讨国产左心耳封堵器(LAMax^(TM))封堵犬左心耳的早期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30只健康杂交犬,体重为(27.8±3.7)kg,于左心耳封堵术前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及左心耳造影术,分别测量左心耳开口最大径、深度及LAMax^(TM)工作轴线,观察左心耳分叶,根据测量结果选择封堵伞大小及型号,进行左心耳封堵术,术后即刻再次行TEE及左心耳造影术评价封堵效果。结果:30只犬均完成左心耳造影,根据封堵器选择及释放原则,均成功封堵,其中27只应用LAMax^(TM),3只应用LAMax^(TM)plus,即刻封堵成功率100%。术后即刻TEE检查显示,30只封堵器形态良好;5只有残余分流,3只有少量心包积液,4只封堵伞盘对二尖瓣环造成压迫,锚定盘压缩比为10%~50%。结论:置入LAMax^(TM)早期有效、安全,TEE和左心耳造影相结合对LAMax^(TM)置入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耳 封堵器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死亡发生率的相关因素分析:冠心病介入治疗数据库资料 被引量:43
20
作者 韩雅玲 王海昌 +17 位作者 陈韵岱 黄岚 丁世芳 吴宗贵 祝之明 向定成 姜铁民 赵仙先 杨丽霞 王冬梅 刘惠亮 宋治远 曹雪滨 荆全民 李毅 柏书轶 徐凯 军队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质控委员会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62-265,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发病到血管开通时间与院内死亡发生率的关系。方法分析军队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直报系统数据,其中包括冠心病介入治疗资料。研究终点为院内死亡发生率,通过患者年龄及心梗部位进行分层,探讨这...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发病到血管开通时间与院内死亡发生率的关系。方法分析军队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直报系统数据,其中包括冠心病介入治疗资料。研究终点为院内死亡发生率,通过患者年龄及心梗部位进行分层,探讨这两个因素对患者院内死亡发生率的影响。结果全军92家医院行急诊介入治疗的8878例STEMI患者入选本研究。根据从发病到罪犯血管开通的时间将患者分为3组:开通时间≤3h(n=2999)、开通时间3~6h(n=2369)及开通时间〉6h(n=3510)。3组患者的院内死亡发生率分别为2.5%、2.9%和3.0%(P=0.405)。其中非前壁心肌梗死且年龄〈50岁的患者,若发病3h内接受介入治疗,院内死亡发生率为0.5%;若患者为前壁心肌梗死且年龄〉70岁,超过6h才接受介入治疗,则院内死亡发生率可高达7.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STEMI患者院内死亡发生率与罪犯血管开通时间相关,老年及前壁心梗患者是院内死亡的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医院死亡率 血管开通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