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冠状动脉(冠脉)内注射负荷剂量盐酸替罗非班对心肌灌注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7月—2008年12月我科确诊STEMI并接受急诊PCI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冠状动脉(冠脉)内注射负荷剂量盐酸替罗非班对心肌灌注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7月—2008年12月我科确诊STEMI并接受急诊PCI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患者均进行PCI,术中观察组患者给予盐酸替罗非班10μg/kg冠脉内注射,对照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冠脉内注射。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即刻造影结果,术后7、30、180 d的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术后18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同时观察住院期间的出血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校正TIMI帧数、术后2 h ST段回落程度、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及峰值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相关血管无复流发生率及术后180 d MACE(包括死亡、再梗死、再次靶血管重建)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7、30、180 d的EF显著增加,LVEDD、LVESD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期间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STEMI患者行急诊PCI术中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可减少无复流、慢血流现象的发生,改善心肌水平再灌注状态和左室功能,同时不增加出血发生率,有利于提高临床预后。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对不同海拔地区动脉导管未闭(PDA)经皮封堵术的评价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8月在武警总医院接受经皮封堵治疗的PDA患者353例,其中115例居住在高海拔地区(3600m以上).238例在低海拔地区(800...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对不同海拔地区动脉导管未闭(PDA)经皮封堵术的评价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8月在武警总医院接受经皮封堵治疗的PDA患者353例,其中115例居住在高海拔地区(3600m以上).238例在低海拔地区(800m以下)。应用Vivid7N声诊断仪行TTE检查,观察PDA形态、直径和长度。封堵术后第3-5天及3、6、12个月复查TTE,评价封堵术的疗效。结果术前检查30例有合并畸形(8.5%)。346例患者经导管封堵治疗获得成功,成功率为98.0%;术后3—5d左室内径缩小,射血分数(LVEF)减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海拔组术前与术后LVEF差值明显大于低海拔组(6.8%±6.7% vs 52.0%±4.5%,P〈0.05)。19例LVEF减至50%以下,其中高海拔组14例,低海拔组5例。肺动脉收缩压〉70mmHg的36例中,32例完成封堵术,且术后肺动脉收缩压下降均大T30mmHg。13例可见残余分流,1例行外科取伞,7N3个月后残余分流消失。12例封堵伞较大,超过降主动脉内径50%,其中1例出现降主动脉血流速度增快。结论超声心动图在不同海拔地区PDA患者的经导管封堵术前筛查、疗效评价及随访中具有重要作用。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冠状动脉(冠脉)内注射负荷剂量盐酸替罗非班对心肌灌注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7月—2008年12月我科确诊STEMI并接受急诊PCI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患者均进行PCI,术中观察组患者给予盐酸替罗非班10μg/kg冠脉内注射,对照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冠脉内注射。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即刻造影结果,术后7、30、180 d的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术后18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同时观察住院期间的出血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校正TIMI帧数、术后2 h ST段回落程度、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及峰值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相关血管无复流发生率及术后180 d MACE(包括死亡、再梗死、再次靶血管重建)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7、30、180 d的EF显著增加,LVEDD、LVESD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期间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STEMI患者行急诊PCI术中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可减少无复流、慢血流现象的发生,改善心肌水平再灌注状态和左室功能,同时不增加出血发生率,有利于提高临床预后。
文摘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术前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对拟行急诊PCI治疗的102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A组32例,B组32例,C组38例。观察术后90 min内ST段回落、术后24、72 h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术后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及术后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 3组患者入院和术后24 h hs-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C组术后72 h hs CRP明显升高(P<0.05)。术前3组CK与CK-M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纽比较,B组、C组术后CK、CK-MB明显升高,ST段回落均值及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A组、B组、C组术后6个月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9.4%、9.4%和1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PCI术前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抑制STEMI患者炎性反应,减轻心肌梗死范围。
文摘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对不同海拔地区动脉导管未闭(PDA)经皮封堵术的评价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8月在武警总医院接受经皮封堵治疗的PDA患者353例,其中115例居住在高海拔地区(3600m以上).238例在低海拔地区(800m以下)。应用Vivid7N声诊断仪行TTE检查,观察PDA形态、直径和长度。封堵术后第3-5天及3、6、12个月复查TTE,评价封堵术的疗效。结果术前检查30例有合并畸形(8.5%)。346例患者经导管封堵治疗获得成功,成功率为98.0%;术后3—5d左室内径缩小,射血分数(LVEF)减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海拔组术前与术后LVEF差值明显大于低海拔组(6.8%±6.7% vs 52.0%±4.5%,P〈0.05)。19例LVEF减至50%以下,其中高海拔组14例,低海拔组5例。肺动脉收缩压〉70mmHg的36例中,32例完成封堵术,且术后肺动脉收缩压下降均大T30mmHg。13例可见残余分流,1例行外科取伞,7N3个月后残余分流消失。12例封堵伞较大,超过降主动脉内径50%,其中1例出现降主动脉血流速度增快。结论超声心动图在不同海拔地区PDA患者的经导管封堵术前筛查、疗效评价及随访中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