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骶髂关节正位放射学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 1
-
-
作者
杨先文
张少群
谌祖江
李义凯
-
机构
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综合科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
出处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30-634,共5页
-
文摘
目的探讨骨盆正位X线片上骶髂关节的放射学分型,以指导临床对骶髂关节的认知。方法对950例(男475,女475)正常骶髂关节的骨盆正位X线片进行观测。根据骶髂关节间隙的数量及间隙的走行特点,对骶髂关节进行放射学分型。结果正常骶髂关节的放射学分型大致可分为3种类型:1 I型为双侧单间隙型,男女分别为8.8%(42例)和25.7%(122例);2Ⅱ型为双侧双间隙型,男女分别为79.2%(376例)和46.7%(222例);3Ⅲ型为一侧单间隙,一侧双间隙型,男女分别为12%(57例)和27.6%(131例)。II型又分为四个亚型:1"2"型双间隙,男女分别为0.8%(3例)和6.6%(15例);2"12"型双间隙,男女分别为56.4%(212例)和69.8%(155例);3"21"型双间隙,男女分别为2.1%(8例)和1.8%(4例);4"121"型双间隙,男女分别为41.8%(157例)和19.8%(44例);III型也分为两个亚型:1左侧单间隙,右侧双间隙型的男女分别为26.3%(15例)和49.6%(65例);2左侧双间隙,右侧单间隙型的男女分别为73.7%(42例)和50.4%(66例)。结论正常人骶髂关节的放射学分型以双侧双间隙型最常见,其中又以"12"型双间隙所占构成比最大,但各型构成上有性别差异。
-
关键词
骶髂关节
骨盆正位片
放射学分型
临床意义
-
Keywords
Sacroiliac joint
Anteroposterior radiography of the pelvis
Radiology's types
Clinical significance
-
分类号
R816.8
[医药卫生—放射医学]
-
-
题名腰椎5神经根不同部位受压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 2
-
-
作者
成赋斌
杨先文
-
机构
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军人病区
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综合科
-
出处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76-978,共3页
-
文摘
背景腰椎管内狭窄的主要症状是下肢痛且行走时加重,并伴有间歇性跛行,而静息性下肢痛则被认为是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引起神经症状时的重要表现。国内静息性下肢痛与症状性椎间孔狭窄的关系报道较少。目的探讨腰椎5(L_5)神经根不同部位受压患者的临床特征,为精确和细化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6月于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就诊的主诉为单侧下肢痛的患者17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L_5神经根受压部位,将患者分为L_4/L_5椎管内狭窄组(A组,n=95)和L_5/S_1椎间孔狭窄组(B组,n=78)。记录术前腰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术前静息性下肢痛、行走时下肢痛及腰痛程度,检查胫骨前肌和拇长伸肌肌力、直腿抬高试验及Kemp's征。结果 B组静息性下肢痛发生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行走时下肢痛VAS、腰痛VAS及间歇性跛行、胫骨前肌或拇长伸肌肌力下降发生率、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率、Kemp's征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静息性下肢痛患者疼痛VAS为6.0(6.0)分,高于A组静息性下肢痛患者的2.0(4.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00,P<0.001)。结论静息性下肢痛可能是L_5/S_1椎间孔狭窄刺激L5的显著临床特征,静息性下肢痛的患者应重视L_5/S_1椎间孔狭窄引起的L_5神经根受累。
-
关键词
神经根压迫
腰椎
椎管狭窄
椎间孔狭窄
-
Keywords
Nerve root compression
Lumbar vertebrae
Spinal stenosis
Foraminal stenosis
-
分类号
R745.4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