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化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提高军校大学生信息素养 被引量:7
1
作者 杨衡亮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21-25,共5页
新时期随着部队现代化、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部队对官兵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军校学员作为部队建设的生力军,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显得尤为重要。计算机课程教学在学员信息素养培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分析了当前军校计算机... 新时期随着部队现代化、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部队对官兵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军校学员作为部队建设的生力军,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显得尤为重要。计算机课程教学在学员信息素养培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分析了当前军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教学目标细化、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方法选择、考核评价革新、多种平台促进等多种教改的方法与策略,以期提高军校计算机课程教学质量,提高军校大学生信息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校 计算机教学 课程改革 信息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安全主动防御研究综述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宇 陈一丁 +2 位作者 赵荣 陈明媚 闫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654-2663,共10页
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传统被动的网络安全防御手段已经无法有效应对不断变化的新型网络威胁,不能满足当前网络安全的需求。作为现如今主要网络防御手段,主动防御克服传统防御的诸多缺陷,能够有效应对未知网络活动,展现... 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传统被动的网络安全防御手段已经无法有效应对不断变化的新型网络威胁,不能满足当前网络安全的需求。作为现如今主要网络防御手段,主动防御克服传统防御的诸多缺陷,能够有效应对未知网络活动,展现出很强的优势。从主动防御的发展过程出发,对网络安全主动防御目前存在的主要技术进行了梳理,总结分析了网络安全入侵防护、网络安全入侵检测、网络安全入侵预测、网络安全入侵响应4个层面的主要技术优缺点,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安全主动防御 入侵防护 入侵检测 入侵预测 入侵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固定时间四旋翼事件触发控制
3
作者 谭维聪 吴启武 +2 位作者 朱利 姜灵芝 刘嘉琪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5-234,共10页
针对四旋翼无人机轨迹跟踪控制问题,考虑到模型不确定性、提高收敛速度、通信资源受限等因素,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自适应固定时间事件触发四旋翼无人机轨迹跟踪控制算法。首先,建立四旋翼无人机嵌套双环误差系统。随后,分别针对位置... 针对四旋翼无人机轨迹跟踪控制问题,考虑到模型不确定性、提高收敛速度、通信资源受限等因素,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自适应固定时间事件触发四旋翼无人机轨迹跟踪控制算法。首先,建立四旋翼无人机嵌套双环误差系统。随后,分别针对位置、姿态环误差系统设计滑模面和固定时间控制器。在姿态环的控制器设计当中,利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逼近特性补偿系统中的非线性项及未知扰动项,并通过引入事件触发机制设计事件触发控制器,降低姿态环控制器更新频率。基于Lyapunov稳定性理论分析方法证明了所提出控制策略具有鲁棒性、固定时间收敛性,且能够避免Zeno现象。最后,利用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算法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且能够降低四旋翼无人机的通信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旋翼无人机 固定时间控制 滑模控制 自适应神经网络 事件触发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YOLOv8的红外无人机小目标检测研究
4
作者 李燕 曲毅 胡健生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6-111,共6页
红外目标检测是无人机反制技术常用的一种手段。针对复杂环境下红外小目标图像特征不明显,常淹没在噪声中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YOLOv8目标检测模型。首先,引入注意力机制,自适应调节感受野大小;其次,构建小目标检测层,更加关注网络... 红外目标检测是无人机反制技术常用的一种手段。针对复杂环境下红外小目标图像特征不明显,常淹没在噪声中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YOLOv8目标检测模型。首先,引入注意力机制,自适应调节感受野大小;其次,构建小目标检测层,更加关注网络的浅层信息,增强细粒度特征提取能力;最后,使用深度可分离卷积改进检测头,提高检测准确度的同时更加轻量化。实验结果表明,与原YOLOv8模型相比,精确率、召回率、mAP50、mAP50-95分别提升了5.3%、8.1%、9.1%、21.1%,在无人机小目标检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OLOv8 红外 小目标检测 注意力机制 深度可分离卷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极化天线阵列设计的顺序旋转馈电技术综述
5
作者 周阳 朱永忠 +2 位作者 刘晓宇 熊豹 谢文宣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86-996,共11页
顺序旋转馈电技术因其实现方式简单、无需额外增加成本就可以有效改善圆极化天线的带宽、增益和辐射对称性等特性,在射频识别系统、5G系统、卫星通信和毫米波通信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首先介绍了基于顺序旋转馈电技术设计圆极化天线... 顺序旋转馈电技术因其实现方式简单、无需额外增加成本就可以有效改善圆极化天线的带宽、增益和辐射对称性等特性,在射频识别系统、5G系统、卫星通信和毫米波通信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首先介绍了基于顺序旋转馈电技术设计圆极化天线阵列的基本原理,包括辐射单元的选择和顺序旋转馈电网络的基本类型;然后重点从提高圆极化天线阵列性能的角度出发,综述了顺序旋转馈电技术中辐射单元性能提升技术、馈电网络优化关键技术以及两者组成圆极化阵列后的性能优化技术;最后总结了顺序旋转馈电技术在3种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以期为利用顺序旋转馈电技术设计圆极化天线阵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极化天线阵列 馈电网络 顺序旋转馈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YOLOv7-RSobb的遥感图像定向包围框目标检测
6
作者 梁琦 杨晓文 +1 位作者 巩青歌 曹亚明 《火力与指挥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1-149,共9页
针对遥感图像中水平包围框检测对于长宽比例较大的目标容易引入大量背景噪声,以及无法表现目标方向信息的问题,提出了YOLOv7-RSobb算法。在YOLOv7的基础上实现了定向包围框目标检测,解决了PoA和EoE问题,并提出了GS-ELAN模块,最后,使用Wi... 针对遥感图像中水平包围框检测对于长宽比例较大的目标容易引入大量背景噪声,以及无法表现目标方向信息的问题,提出了YOLOv7-RSobb算法。在YOLOv7的基础上实现了定向包围框目标检测,解决了PoA和EoE问题,并提出了GS-ELAN模块,最后,使用Wise-IoU损失函数来提高mAP。结果表明,该算法在DOTA和DIOR数据集上的mAP达到了73.4%和70.3%,相较于其他主流算法有了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图像 目标检测 环形平滑标签 YOLOv7-RSobb GS-ELAN Wise-Io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MATEL-ISM模型的智能装弹器性能指标分析
7
作者 吴虎胜 周毅博 芦佳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3-121,共9页
针对现阶段智能装弹器中各性能指标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影响装置的关键因素不清晰的问题,运用了一种改进DEMATEL-ISM的评估方法进行分析。结合集成决策试验和评价试验室(DEMATEL)以及解释结构模型(ISM),利用27个影响智能装弹器主要性能指... 针对现阶段智能装弹器中各性能指标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影响装置的关键因素不清晰的问题,运用了一种改进DEMATEL-ISM的评估方法进行分析。结合集成决策试验和评价试验室(DEMATEL)以及解释结构模型(ISM),利用27个影响智能装弹器主要性能指标,计算出各个性能指标之间的中心度、原因度,区别出原因集合和结果集合;应用修正阈值λ去除冗余因素,得到ISM方法中的可达矩阵,建立智能装弹器性能指标结构模型。结果表明:电池功率、续航性、人机交互界面、可靠度和可操作性5个指标中心度最大,是最重要的因素。基于改进DEMATEL-ISM模型的智能装弹器性能指标能准确划分层次解释结构图的层级,与其他方法相比更加符合实际,为下一步进行装弹器研制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ATEL-ISM模型 智能装弹器 性能指标 中心度 层级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视觉多目标跟踪综述
8
作者 李永 林坊 +1 位作者 陈煜昂 吕纾涵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2期9211-9223,共13页
多目标跟踪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得益于当前计算机硬件以及深度学习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深度学习的多目标跟踪算法取得了显著进展和亮眼成绩。为了推动视觉多目标跟踪算的研究发展,通过汇总近年来本领域创新成果,对当前研究... 多目标跟踪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得益于当前计算机硬件以及深度学习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深度学习的多目标跟踪算法取得了显著进展和亮眼成绩。为了推动视觉多目标跟踪算的研究发展,通过汇总近年来本领域创新成果,对当前研究进展进行综合论述。在介绍了多目标跟踪的背景和应用场景的基础上,分别从基于检测的多目标跟踪算法、联合检测与跟踪的多目标跟踪算法、基于Transformer的多目标跟踪算法和融合语义指引的多目标跟踪算法4个方面阐述了当前的研究进展;汇总常用基准数据集和多跟踪算法的评价指标,并将本文算法在常用基准数据上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对基于深度学习的视觉多目标跟踪算法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多目标跟踪 计算机视觉 TRANSFORM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任务的空间信息网络体系结构可重组设计 被引量:7
9
作者 于少波 吴玲达 +2 位作者 陈晓燕 李超 姚中华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5-72,共8页
针对空间信息网络体系结构设计和其使命任务的多重性、多维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体系结构可重组设计方法。首先,介绍了空间信息网络及其体系结构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了研究空间信息网络体系结构可重组设计的需求。其次,结合空间信息网... 针对空间信息网络体系结构设计和其使命任务的多重性、多维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体系结构可重组设计方法。首先,介绍了空间信息网络及其体系结构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了研究空间信息网络体系结构可重组设计的需求。其次,结合空间信息网络的概念、结构和特征,建立了松耦合、兼容性、隔离性和可解构的可重组设计原则。同时,定义了管理中心(RMC)和资源中心(RRC)的内涵,分析了RMC和RRC的运行机制,从目标、拓扑、实体、数据、方案5个维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形式化的可重组网络体系结构模型,并给出了可重组网络体系结构的实现算法流程。最后,以某反导作战活动为例进行了体系结构可组构设计的案例分析,基于STK平台进行可重组网络的仿真演示,着重展示和验证了可重组设计思想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达到了预期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信息网络 体系结构 资源重组 数据为中心 任务牵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学员科研创新能力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探索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晓峰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6-9,共4页
着眼于以如何提升学员的信息素养、计算思维和计算机设计能力为契机,提升学员科研创新能力,为科研工作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动力,从而带动装备科研工作长期稳定的渐进式发展为基本目标,依托学科竞赛、计算机等级考试、开放式的MOOC实验... 着眼于以如何提升学员的信息素养、计算思维和计算机设计能力为契机,提升学员科研创新能力,为科研工作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动力,从而带动装备科研工作长期稳定的渐进式发展为基本目标,依托学科竞赛、计算机等级考试、开放式的MOOC实验室平台,实现对不同层次学员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关的优化重组,实现科研成果向教学成果的转化,使得教学内容具备技术的先进性以及思路的前瞻性,提高学员计算机设计能力,提高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效果,加速学员学习模式从课程学习为主向课程学习与科研创新能力并举的转变,提高学员科研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改革 大学计算机基础 开放式的MOOC 实验室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可以兼顾远近距离的紧凑型武警用红外热像仪光学系统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志远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59-1163,共5页
本文设计了一种可以兼顾远近距离的紧凑型武警用红外热像仪光学系统,给出了一个设计实例,系统工作波段为8~12μm,中心波长为10μm,长焦距为150 μm,短焦距为50 μm,F数为1.1,可匹配像元数为384×288、像元大小为17μm×17μm的... 本文设计了一种可以兼顾远近距离的紧凑型武警用红外热像仪光学系统,给出了一个设计实例,系统工作波段为8~12μm,中心波长为10μm,长焦距为150 μm,短焦距为50 μm,F数为1.1,可匹配像元数为384×288、像元大小为17μm×17μm的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系统通过变倍组的轴向移动实现变焦,通过引入二元光学面和非球面减小成像系统体积,减轻重量,提高成像质量,设计结果表明,该热成像系统取得了良好的成像,可用于火灾消防救援、森林防火、夜间侦查、边防监控等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设计 红外成像系统 紧凑型 非制冷焦平面 二元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警部队无线通信系统效能评估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武晓真 巩青歌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2-169,共8页
无线通信网是武警部队在执勤中应用最广、跨度指挥层级最多的通信手段之一,在通信指挥系统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以武警部队各总队担负城市环境下重大活动安保任务为背景,在构建无线通信系统效能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 无线通信网是武警部队在执勤中应用最广、跨度指挥层级最多的通信手段之一,在通信指挥系统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以武警部队各总队担负城市环境下重大活动安保任务为背景,在构建无线通信系统效能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效能评估模型,通过算例来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可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通信系统 无线通信网 通信指挥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层级体系的信息系统服务建设研究
13
作者 杨凯凯 李永 崔翛龙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79-183,共5页
针对传统信息系统只注重应用层建设,而忽视数据层及模型层的规范管理的弊端,提出了一种基于全层级体系的信息系统服务建设思路。通过将信息系统划分为数据服务层、模型服务层和应用服务层,并分别进行相应的规范,可以提高信息系统的整体... 针对传统信息系统只注重应用层建设,而忽视数据层及模型层的规范管理的弊端,提出了一种基于全层级体系的信息系统服务建设思路。通过将信息系统划分为数据服务层、模型服务层和应用服务层,并分别进行相应的规范,可以提高信息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降低信息系统各功能模块间的耦合度,便于对信息系统的升级改造,同时可以增强用户对信息系统的理解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系统 全层级体系 服务建设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翼无人机目标雷达探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涵楚 朱永忠 +3 位作者 张玲玲 王志伟 徐军伟 谢文宣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35-1345,共11页
旋翼无人机因其垂直起降、低空飞行和长时间滞空悬停等优势,在军事和民用领域被广泛使用,然而旋翼无人机的泛滥和非法使用也给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雷达探测技术是无人机探测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在无人机探测识别方面具... 旋翼无人机因其垂直起降、低空飞行和长时间滞空悬停等优势,在军事和民用领域被广泛使用,然而旋翼无人机的泛滥和非法使用也给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雷达探测技术是无人机探测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在无人机探测识别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首先介绍了旋翼无人机的特性与探测难点,其次重点分析了3种旋翼无人机雷达探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以及基于人工智能的识别技术,最后探讨了未来旋翼无人机雷达探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为解决基于雷达系统的旋翼无人机探测识别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探测 目标识别 旋翼无人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机器学习的GNSS欺骗检测综述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雅兰 宋晓鸥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62-73,共12页
近年来,随着全球卫星导航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欺骗检测成为热点研究问题。机器学习作为一种低成本的方法,具有自动从复杂数据中学习规律的能力,并且已在物联网欺骗检测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将其用于GNSS欺骗干扰检测。从... 近年来,随着全球卫星导航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欺骗检测成为热点研究问题。机器学习作为一种低成本的方法,具有自动从复杂数据中学习规律的能力,并且已在物联网欺骗检测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将其用于GNSS欺骗干扰检测。从基于机器学习进行GNSS欺骗检测的基本流程出发,阐述了利用机器学习进行GNSS检测的数据采集和预处理。根据机器学习在欺骗检测中发挥的作用,将基于机器学习的GNSS欺骗检测分为基于信号分类以及基于信息验证的机器学习GNSS欺骗干扰检测两大类进行归纳与总结。最后,根据现有研究问题提出了对未来发展方向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神经网络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 欺骗检测 欺骗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表面的卫星天线设计进展综述 被引量:3
16
作者 韩冷 谢文宣 +1 位作者 龚安民 杨于飞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8-496,共9页
超表面是由亚波长尺寸单元密集排布组成的平面结构,具有强大的电磁波调控能力,而基于超表面的新型卫星天线在缓解业务多样化和用户数量激增方面极具潜力。介绍了目前卫星天线发展现状趋势,对传统天线加载超表面和单一超表面天线加以区分... 超表面是由亚波长尺寸单元密集排布组成的平面结构,具有强大的电磁波调控能力,而基于超表面的新型卫星天线在缓解业务多样化和用户数量激增方面极具潜力。介绍了目前卫星天线发展现状趋势,对传统天线加载超表面和单一超表面天线加以区分,归纳了加载超表面后天线所具有的低剖面、多极化、波束控制等优势,综述了超表面作为主要辐射元件的天线设计。分析了超表面在不同天线设计方案中的工作原理、效能以及存在的优势与不足,最后讨论了超表面卫星天线的发展方向,指出超表面技术在卫星天线设计领域中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通信 卫星天线 超表面 电磁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表面的涡旋波束控制技术研究综述
17
作者 王志伟 朱永忠 +3 位作者 韩冷 周涵楚 徐军伟 谢文宣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35-1545,共11页
轨道角动量(Orbital Angular Momentum,OAM)复用技术因OAM模式间的正交性和模式的无限性,能极大程度地提升信道容量与频谱效率,对解决当前无线通信频谱拥挤问题具有重大潜力。然而,OAM波束的衍射特性和发散角问题严重限制了通信质量。对... 轨道角动量(Orbital Angular Momentum,OAM)复用技术因OAM模式间的正交性和模式的无限性,能极大程度地提升信道容量与频谱效率,对解决当前无线通信频谱拥挤问题具有重大潜力。然而,OAM波束的衍射特性和发散角问题严重限制了通信质量。对OAM通信的技术的难点进行了介绍,并对比分析了现有OAM波束控制天线的优势与不足,其中超表面天线因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和优异的电磁调控能力,在OAM波束控制中具有独特优势。其次重点梳理了基于超表面实现OAM波束控制的不同实现方式以及发展现状,最后综述了未来发展方向,为OAM波束控制相关技术的发展和未来大容量通信的实现提供了一定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角动量 超表面天线 涡旋电磁波波束控制 大容量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Net的涡旋电磁波雷达成像方法
18
作者 汪思源 曲毅 陈怡君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7-85,共9页
基于轨道角动量模态变量与目标方位角变量的近似对偶关系,涡旋电磁波雷达可以实现对静止目标的二维高分辨成像,然而目标回波中的贝塞尔函数项会严重影响方位角向聚焦性能。现有基于逆投影算法的贝塞尔函数补偿方法计算量很大,难以实际... 基于轨道角动量模态变量与目标方位角变量的近似对偶关系,涡旋电磁波雷达可以实现对静止目标的二维高分辨成像,然而目标回波中的贝塞尔函数项会严重影响方位角向聚焦性能。现有基于逆投影算法的贝塞尔函数补偿方法计算量很大,难以实际应用。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利用U-Net卷积神经网络抑制贝塞尔函数影响、实现涡旋电磁波雷达高分辨成像的方法。首先,根据雷达目标散射分布的稀疏特性对U-Net网络进行改进,然后对目标回波信号进行二维快速傅里叶变换预处理得到目标散焦图像,将其作为改进U-Net网络的输入,并将目标理想电磁散射模型作为网络输出对网络进行监督训练。最后,基于未知目标回波信号,将预处理后的目标散焦图像输入到训练完备的网络模型中,即可得到聚焦良好的高分辨成像结果。仿真实验证明,该成像方法能够有效提高目标成像聚焦性能,且该网络模型在噪声存在的情况下仍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旋电磁波雷达 U-Net卷积神经网络 轨道角动量 贝塞尔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YOLOv5的轻量级无人机检测算法
19
作者 郝鹤翔 彭月平 +1 位作者 韩佰轩 尹文霁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8期12251-12258,共8页
为解决无人机“黑飞”造成的安全隐患,针对现有的基于深度学习的无人机目标检测算法模型参数量大、训练耗时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YOLOv5算法的轻量级无人机实时目标检测(ED-YOLOv5s)算法。首先结合轻量化模型(efficient model,EMO)对... 为解决无人机“黑飞”造成的安全隐患,针对现有的基于深度学习的无人机目标检测算法模型参数量大、训练耗时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YOLOv5算法的轻量级无人机实时目标检测(ED-YOLOv5s)算法。首先结合轻量化模型(efficient model,EMO)对YOLOv5骨干网络的特征提取部分进行重构;其次引入归一化高斯Wasserstein距离(normalized Gaussian Wasserstein distance,NWD)和比例因子计算候选框之间的相似度来部分替代IoU(intersectiom over union);然后引入无参注意力机制SimAM以优化权重分布,提升检测精确度,以达到对YOLOv5网络的Backbone、Head进行优化的效果;最终,得到模型大小为4.57 M,浮点运算量为26.1 GFLOPs的ED-YOLOv5s轻量级无人机检测算法。实验数据表明,改进后的算法提高了检测精度,实现了模型轻量化,所提算法在DUT Anti-UAV数据集上AP@50值达到96.7%,在RTX2060显卡上检测速度达到37 fra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轻量化 目标检测 YOLOv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间距多孔径天线及其相干合并技术
20
作者 沈晓卫 王道平 常瑞花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0-114,121,共6页
为降低动中通卫星通信天线系统的高度,提出一种可变间距多孔径天线和相干合并方法。根据各孔径天线互不遮挡且无间隙的原则,调整当前天线指向角下的孔径间距,解决固定间距多孔径天线在宽仰角变化范围下性能恶化的问题。在子阵级采用固... 为降低动中通卫星通信天线系统的高度,提出一种可变间距多孔径天线和相干合并方法。根据各孔径天线互不遮挡且无间隙的原则,调整当前天线指向角下的孔径间距,解决固定间距多孔径天线在宽仰角变化范围下性能恶化的问题。在子阵级采用固定延时线补偿大部分孔径间的空间相位差,再用移相器补偿剩余空间相位差,保证不同孔径上信号的有效合并。仿真结果表明,变间距多孔径天线比固定间距具有更稳定的天线性能,其在天线扫描范围内副瓣电平低于-13 dB、增益大于33 dB,经过补偿后的天线瞬时带宽满足通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通信系统 多孔径天线 变间距 相干合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