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运动方式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骨骼肌纤维类型与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白春宏 秦永生 +2 位作者 薄海 王大宁 彭朋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94-300,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运动方式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骨骼肌纤维类型及代谢的影响,为高血压患者最佳运动处方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方法。方法:30只3月龄雄性SHR随机分为安静组(SHR sedentary,SHR-S)、中... 目的:探讨不同运动方式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骨骼肌纤维类型及代谢的影响,为高血压患者最佳运动处方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方法。方法:30只3月龄雄性SHR随机分为安静组(SHR sedentary,SHR-S)、中等强度持续有氧运动组(SHR moderate continuous aerobic training,SHR-MCAT)和高强度间歇运动组(SHR 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SHR-HIIT),同时以10只雄性Wistar-Kyoto大鼠作为正常血压对照组(WKY)。WKY和SHR-S组安静饲养,SHR-MCT、SHR-HIT组分别进行8周持续和间歇跑台运动。实验后利用递增负荷跑台实验测定力竭时间(exhaust time,ET),分离胫骨前肌(快肌,Ⅱ型肌纤维为主)和比目鱼肌(慢肌,Ⅰ型肌纤维为主),利用比色法测定柠檬酸合酶(citrate synthase,CS)(有氧代谢标志物)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无氧代谢标志物)活性,ATP酶染色法鉴定肌纤维类型(Ⅰ、Ⅱ)以及细胞横断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结果:a)与SHR-S组比较,SHR-HIIT组和SHR-MCAT组ET增加(P<0.05);b)SHR-MCAT组比目鱼肌以及SHR-HIIT组比目鱼肌和胫骨前肌Ⅰ型肌纤维比例增加(P<0.05)、Ⅱ型肌纤维比例减少(P<0.05)、CSA升高(P<0.05);c)SHRMCAT组比目鱼肌CS活性升高(P<0.05)。d)SHR-HIIT比目鱼肌和胫骨前肌CS、LDH活性均升高(P<0.05)。与MCAT组比较,SHR-HIIT组ET、比目鱼肌和胫骨前肌CSA、CS和LDH活性均升高(P<0.05)。结论:不同运动方式均能够促进SHR骨骼肌肥大、诱导肌纤维向抗疲劳亚型转换,进而改善肌肉代谢和运动能力,以高强度间歇运动效果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方式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骨骼肌 纤维类型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大鼠肠道细菌移位途径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白春宏 彭朋 +1 位作者 刘浩 李双英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08-1612,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脊髓损伤大鼠肠道细菌移位的途径。方法:1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大肠杆菌肠道定植。224只Wistar大鼠分为正常组(NG=8),损伤组24 h/48 h(EG1=8/EG2=8)。3肠系膜淋巴结、肝脏细菌培养,门静脉血测内毒素;小肠进行光镜、荧光显微镜... 目的:初步探讨脊髓损伤大鼠肠道细菌移位的途径。方法:1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大肠杆菌肠道定植。224只Wistar大鼠分为正常组(NG=8),损伤组24 h/48 h(EG1=8/EG2=8)。3肠系膜淋巴结、肝脏细菌培养,门静脉血测内毒素;小肠进行光镜、荧光显微镜及电镜观察;肝脏、肠系膜淋巴结进行光镜观察。结果:1肠黏膜屏障破坏明显,细菌通过肠黏膜上皮细胞和裂隙进行跨壁;2淋巴结损伤明显,菌培养:EG1(100%,8/8),EG2(100%,8/8),菌落数EG1开始显著增多;3肝脏损伤明显,菌培养EG1(87.5%,7/8),EG2(100%,8/8),菌落数在EG1开始增多;4EG1(4.11±1.06)U/ml、EG2(6.94±1.50)U/ml内毒素水平均较正常组(0.70±0.04)U/ml升高(F=69.774,P=0.000)。结论:脊髓损伤后细菌及内毒素增多,肠黏膜通透性增加,细菌跨壁后通过淋巴、血行途径转移;形成内毒素血症,使局部及全身炎症反应扩大,形成恶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细菌移位 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