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PD急性期与缓解期血清C反应蛋白、前白蛋白、IL-8、TNF-α的变化分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刘锦 刘阳 +2 位作者 张晶晶 张明华 靳颖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180-182,185,共4页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在急性发作期与缓解期炎性因子血清C反应蛋白(CRP)、前白蛋白(PA)、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30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记...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在急性发作期与缓解期炎性因子血清C反应蛋白(CRP)、前白蛋白(PA)、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30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记录该组患者急性期与缓解期血清CRP、PA、IL-8、TNF-α的水平,并与30例正常健康体检人群(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急性期与缓解期的TNF-α、IL-8、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急性期与缓解期的P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性期TNF-α、IL-8、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缓解期,而PA水平显著低于缓解期(P<0.05)。结论:COPD患者急性期或缓解期TNF-α、IL-8、hs-CRP、PA与正常人群存在明显差异,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评价临床分期及疗效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期 缓解期 肿瘤坏死因子 C反应蛋白 前白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fT4/fT3比值与甲状腺功能检查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赵跃 王宁 +6 位作者 刘春蓉 张桐硕 黄景昊 孙甲甲 周广磊 王英楠 吴凤云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20期1833-1837,共5页
目的:分析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探讨甲状腺恶性结节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选择在我院就诊的甲状腺结节283例。根据术后组织病理结果将其分为两组,良性组(良性结节)172例,恶性组(恶性结节)111例。单因... 目的:分析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探讨甲状腺恶性结节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选择在我院就诊的甲状腺结节283例。根据术后组织病理结果将其分为两组,良性组(良性结节)172例,恶性组(恶性结节)111例。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促甲状腺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fT4/fT3的比值等结果,再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甲状腺恶性结节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TgAb、fT4(P<0.05)和fT4/fT3的比值(P<0.01)在两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fT4/fT3的比值是恶性结节的危险因素(OR:2.065,95%CI:1.270-3.35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0.934,95%CI:0.911-0.957),TgAb(OR:2.069,95%CI:1.008-4.247)、fT4(OR:1.206,95%CI:1.038-1.401)水平是恶性结节的危险因素。结论:术前血清fT4/fT3的比值对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当fT4/fT3>3时增加了恶性结节的风险。患者年龄及血清学指标TgAb、fT4水平是甲状腺恶性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可指导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良性 恶性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飞行时间质谱在临床病原菌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靳颖 王俊妨 +1 位作者 崔云涛 刘锦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8-240,共3页
近年来质谱仪技术有了快速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基质辅助激光解析飞行时间质谱(matrix 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的诞生,奠定了基于蛋白质指纹图谱鉴定微生物的硬件基... 近年来质谱仪技术有了快速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基质辅助激光解析飞行时间质谱(matrix 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的诞生,奠定了基于蛋白质指纹图谱鉴定微生物的硬件基础。每种微生物都有自身独特的蛋白质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飞行时间质谱 病原菌检测 应用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KPC酶肺炎克雷伯菌9株的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靳颖 王俊妨 +1 位作者 刘冀琴 周鑫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7-259,共3页
目的分析产KPC酶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和基因型及对替加环素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该类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2月—2013年5月自临床科室分离的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9株,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 目的分析产KPC酶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和基因型及对替加环素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该类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2月—2013年5月自临床科室分离的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9株,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改良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菌株的KPC酶基因型,E试验法检测替加环素对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所分离的9株肺炎克雷伯菌对所测试的19种抗菌药物均显耐药,7株改良Hodge试验阳性。9株肺炎克雷伯菌均扩增出KPC目的基因条带,均为KPC-2型基因。9株耐药菌对替加环素均敏感。结论产KPC酶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形势严峻,替加环素作为新一代抗生素对其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K PC酶 耐药性 替加环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对支气管上皮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接触共培养诱导白细胞介素-6合成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5
作者 庞伟 石蕊 王成彬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25-729,共5页
目的葛根素可清除炎性介质,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文中旨在观察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细胞)接触共培养体系中白细胞介素-6(IL-6)合成,探讨不同剂量葛根素对共培养体系IL-6的抑制作用。方法提取支气管上... 目的葛根素可清除炎性介质,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文中旨在观察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细胞)接触共培养体系中白细胞介素-6(IL-6)合成,探讨不同剂量葛根素对共培养体系IL-6的抑制作用。方法提取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细胞),并分为6组:粒细胞组(Neutrophils细胞单独培养)、上皮细胞组(Beas-2B细胞单独培养)、共培养组(Beas-2B+Neutrophils细胞接触共培养)以及共培养+葛根素_(200)组、共培养+葛根素_(100)组、共培养+葛根素_(50)组(Beas-2B+Neutrophils+葛根素,调节葛根素终浓度分别为200、100、50μg/mL)。接种密度为1×10~6/孔,进行上清液IL-6浓度分析。将各联合培养组中的Beas-2B和Neutrophils细胞分别分离提取,进行不同细胞IL-6基因表达分析。结果共培养18 h,共培养组IL-6浓度[(280.409±21.340)pg/mL]较上皮细胞组[(240.002±23.727)pg/mL]、粒细胞组[(2.771±1.146)pg/mL]、共培养+葛根素_(50)组[(244.205±9.335)pg/mL]、共培养+葛根素_(100)组[(218.168±18.635)pg/mL]、共培养+葛根素_(200)组[(179.539±7.340)pg/mL]明显增加(P<0.05);共培养+葛根素_(200)组IL-6浓度较共培养+葛根素_(50)组、共培养+葛根素_(100)组明显降低(P<0.05)。共培养组Beas-2B细胞IL-6基因表达(1.151±0.013)较上皮细胞组(1.000±0.215)、共培养+葛根素_(50)组(0.398±0.024)、共培养+葛根素_(100)组(0.332±0.016)、共培养+葛根素_(200)组(0.306±0.015)明显升高(P<0.05);共培养+葛根素_(200)组Beas-2B细胞IL-6基因表达较上皮细胞组、共培养+葛根素_(50)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支气管上皮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接触共培养可以促进炎性介质IL-6的合成与释放,并随着葛根素浓度升高,其合成的抑制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气道炎症 葛根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血生化指标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2
6
作者 韩海燕 宋文广 +2 位作者 刘锦 崔云涛 薛占国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9-54,共6页
目的有研究表明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uman amniotic mesenchymal stem cells,h AMSCs)具有多种分化和增殖功能,其可以诱导分化成肝样细胞,从而对肝损伤有一定的修复作用。方法体外复苏培养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66只健康雌性Wistar大鼠,... 目的有研究表明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uman amniotic mesenchymal stem cells,h AMSCs)具有多种分化和增殖功能,其可以诱导分化成肝样细胞,从而对肝损伤有一定的修复作用。方法体外复苏培养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66只健康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取22只,不做任何处理为正常对照组,余44只采用白酒灌胃30 d的方式建立大鼠慢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建模后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尾静脉注射1 m L PBS),h AMSCs组(经尾静脉注入1 m L h AMSCs(2×106个),每组各22只。于移植后4周,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白蛋白(ALB)、血清总蛋白(Tp);同时检测检测各组大鼠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以及丙二醛(MDA)、IL-4含量变化;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PKH-26标记的h AMSCs分布情况,TUNEL法检测各组肝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各组大鼠血生化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ALT、AST、TBIL、Tp含量均显著升高,而与模型组比较,h AMSCs移植组中ALT、AST、TBIL、Tp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ALB含量明显下降,而与模型组比较,h AMSCs移植组中ALB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h AMSCs移植组SOD、GSH-PX、CAT含量均显著增高,MDA、IL-4含量均显著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 AMSCs移植组SOD、GSH-PX、CAT含量均降低,MDA、IL-4含量均升高(P<0.05);移植组可见移植的PKH-26标记阳性的h AMSCs细胞分布于肝脏组织内,其余各组未见此类细胞分布(P<0.05);TUNEL法检测各组肝细胞凋亡可见凋亡细胞数,模型组最多(34.27±5.71),h AMSCs移植组次之(18.42±3.95),正常对照组未见凋亡细胞。结论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够改善大鼠肝硬化的血生化指标水平,h AMSCs移植后可以减轻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大鼠的肝脏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 大鼠 移植 修复作用 酒精性肝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6经PI3K/Akt通路诱导卵巢癌细胞对他莫西芬耐药 被引量:11
7
作者 赵雅瑮 孙旸 +5 位作者 黄素辉 杨静 王越 李玲 郭小芹 李艳秋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01-607,共7页
目的:探讨IL-6诱导卵巢癌细胞对他莫西芬(tamoxifen,TAM)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构建内源性过表达IL-6的人卵巢癌A2780细胞系和内源性抑制IL-6表达的人卵巢癌CAOV-3细胞,50 ng/ml外源性IL-6预处理A2780细胞(A2780/pre IL-6细胞),Western ... 目的:探讨IL-6诱导卵巢癌细胞对他莫西芬(tamoxifen,TAM)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构建内源性过表达IL-6的人卵巢癌A2780细胞系和内源性抑制IL-6表达的人卵巢癌CAOV-3细胞,50 ng/ml外源性IL-6预处理A2780细胞(A2780/pre IL-6细胞),Western blotting检测内/外源IL-6对卵巢癌细胞ERαSer167位磷酸化水平的影响;IL-6与PI3K抑制剂Wortmannin单独或联合作用于A2780细胞,Western blotting检测其对A2780细胞Akt磷酸化和ERα磷酸化的影响;MTT法检测Wortmannin和内/外源IL-6对A2780细胞TAM敏感性的影响;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卵巢癌细胞ERα的转录活性,并分析其可能涉及的信号通路。结果:外源性及内源性过表达IL-6可明显促进A2780细胞ERαSer167位点磷酸化水平(均P<0.01),而内源性抑制IL-6表达则可降低CAOV-3细胞ERαSer167位点的磷酸化水平(P<0.01);Wortmannin可阻断IL-6诱导的A2780细胞对TAM的耐药及ERα的磷酸化(P<0.05);IL-6可促进细胞ERα的转录活性(P<0.01),而Wortmannin并不能阻断IL-6对ERα的转录活性的影响(P>0.05)。结论:IL-6可经PI3K/Akt通路引起ERα磷酸化从而活化ER信号通路,进而诱导卵巢癌细胞对TAM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白细胞介素-6 他莫西芬 耐药 雌激素受体 PI3K/AKT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磷酸化α-突触核蛋白水平及磷酸化形成比例的改变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明华 杨巍巍 +3 位作者 李昕 李旭冉 王鹏 于顺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476-479,共4页
目的:分析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磷酸化α-突触核蛋白(α-Syn)水平以及α-Syn磷酸化形成比例的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9月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急性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45的临床资料,另收集同期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45名健... 目的:分析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磷酸化α-突触核蛋白(α-Syn)水平以及α-Syn磷酸化形成比例的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9月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急性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45的临床资料,另收集同期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45名健康者为对照组。利用双抗体夹心的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浆中的磷酸化α-Syn水平。另将基因重组α-Syn加入血浆,计算磷酸化α-Syn占总α-Syn的比例。结果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磷酸化α-Syn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0.0472±0.0042)μmol/L比(0.0312±0.0043)μmol/L];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α-Syn磷酸化形成比例高于对照组[(0.1170±0.0176)μmol /(100μmo·h)比(0.0364±0.0098)μmol/(100μmol·h)]。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浆磷酸化α-Syn水平变化判定缺血卒中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0.88和0.81,曲线下面积(AUC)为0.91,cut-off值为0.060 mol/L,AUC 95%CI:0.889~0.961;血浆α-Syn磷酸化形成比例改变判定缺血卒中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0.84和0.81,AUC为0.90,cut-off值为0.055 mol/L,AUC 95%CI:0.898~0.971。结论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磷酸化α-Syn水平和血浆α-Syn磷酸化形成比例较健康者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Α-突触核蛋白 血浆 磷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葡萄糖脑苷脂酶和蛋白磷酸酶2A及神经酰胺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明华 宋亚光 +4 位作者 王鹏 杨巍巍 李昕 李旭冉 于顺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02-305,共4页
目的分析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葡萄糖脑苷脂酶(GBA)、蛋白磷酸酶2A(PP2A)及其降解产物神经酰胺的改变。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5月至9月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急性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45例,另收集同期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45名体检中心... 目的分析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葡萄糖脑苷脂酶(GBA)、蛋白磷酸酶2A(PP2A)及其降解产物神经酰胺的改变。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5月至9月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急性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45例,另收集同期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45名体检中心的健康者为对照组。采集患者和健康受试者静脉血,抗凝分离血浆。采用蛋白质芯片H50和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方法测试血浆神经酰胺水平。结果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GBA和PP2A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缺血性卒中组和对照组的GBA水平分别为(2.4±0.8)、(13.1±1.4)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P2A水平分别为(6.5±2.8)、(14.5±4.7)U/L(P<0.01)。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神经酰胺相对量为1.9±0.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2±5.0(P<0.01)。结论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GBA和PP2A以及神经酰胺水平均降低,提示卒中患者血液中α-突触核蛋白的异常磷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血浆 葡萄糖脑苷脂酶 蛋白磷酸酶2A 神经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氨醇-1-磷酸受体-1结合肽的筛选及功能验证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华 樊霞 +1 位作者 陈旭义 杨波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85-689,共5页
目的蛋白鞘氨醇-1-磷酸受体-1(sphingosine-1-phosphate receptor-1,S1P1)在血管新生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并在肿瘤细胞中高表达。研究通过筛选S1P1筛选胞外区结合的功能肽段,观察S1P1的抑制对血管内皮细胞及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在... 目的蛋白鞘氨醇-1-磷酸受体-1(sphingosine-1-phosphate receptor-1,S1P1)在血管新生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并在肿瘤细胞中高表达。研究通过筛选S1P1筛选胞外区结合的功能肽段,观察S1P1的抑制对血管内皮细胞及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融合表达S1P1的胞外区1-46肽段,亲和纯化获得了GST-S1P11-46融合蛋白,并以此目的蛋白为靶标,采用固相包被的方法对噬菌体随机展示12肽库进行筛选,挑选有高亲和力的噬菌体,经测序得到阳性噬菌体的小肽序列;随后,将小肽偶连在匙孔蓝蛋白(keyhole limpet hemocyanin,KLH)上,并通过Western blot、细胞免疫荧光、成管实验,观察偶联肽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表达的S1P1结合能力及对HUVEC管形成的影响,MTT检测偶联肽对肝癌细胞(human hepatocellular liver carcinoma cell line,HepG2)增殖的影响。结果获得了与S1P1有较高亲和力的2种12肽。细胞实验证实偶联肽能结合细胞表面的S1P1受体,而且2种偶联肽均能抑制HepG2的增殖,并抑制HUVEC细胞的成管行为。结论利用噬菌体肽库筛选技术,成功筛选出了具有抑制作用的S1P1结合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氨醇-1 磷酸受体-1 噬菌体展示肽 血管生成 偶联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组织IL-17和NF-κBp65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于泽奇 李怀康 +1 位作者 王婧怡 苟莞苓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4期31-35,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组织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和核因子-κBp65(nuclear factor-κBp65,NF-κBp65)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组织标本60例进行观察,根据患...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组织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和核因子-κBp65(nuclear factor-κBp65,NF-κBp65)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组织标本60例进行观察,根据患者发病至手术时间不同分为<6小时组、≥6小时且≤24小时组、>24小时且≤72小时组、>72小时组。选取本院同期脑出血远离血肿组织标本15例纳入对照组,并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蛋白质印迹法及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并比较不同组别患者血肿周围组织IL-17和NF-κBp65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急性脑出血患者标本中IL-17和NF-κBp65的表达水平较高,且随着出血时间的延长,IL-17和NF-κBp65阳性细胞占比先增后减;≤6小时组IL-17 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6小时且≤24小时组、>24小时且≤72小时组、>72小时组IL-17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24小时且≤72小时组患者IL-17 mRNA表达水平最高。<6小时组、≥6小时且≤24小时组、>24小时且≤72小时组、>72小时组血肿周围组织中NF-κBp65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24小时且≤72小时组NF-κBp65表达水平最高。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发病后血肿周围组织中IL-17和NF-κBp65的表达显著升高,以发病至手术时间>24小时且≤72小时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出血 周围组织 白介素-17 核因子-ΚBP6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