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麻醉趋势指数预测全麻苏醒期患者意识水平的有效性 被引量:8
1
作者 王森 闫诺 +2 位作者 杨程 李宏 陈宁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113-115,共3页
目的:探讨麻醉趋势指数(narcotrend index,NI)预测全麻苏醒期患者意识水平的有效性。方法:30例择期全麻手术患者,ASAⅠ级或Ⅱ级,应用Narcotrend麻醉深度监测仪监测NI。静脉麻醉诱导,靶控输注丙泊酚维持麻醉。记录患者在苏醒期对刺激无... 目的:探讨麻醉趋势指数(narcotrend index,NI)预测全麻苏醒期患者意识水平的有效性。方法:30例择期全麻手术患者,ASAⅠ级或Ⅱ级,应用Narcotrend麻醉深度监测仪监测NI。静脉麻醉诱导,靶控输注丙泊酚维持麻醉。记录患者在苏醒期对刺激无反应、呼之睁眼即刻、定向力恢复各时点的NI、丙泊酚的效应室靶浓度(effect site concentration,Ce)、MAP及HR。结果:随着患者意识逐渐恢复,NI逐渐升高,Ce逐渐降低(P<0.01)。NI、MAP、HR均与意识水平呈正相关,Ce与意识水平呈负相关。在呼之睁眼即刻-定向力恢复阶段,NI的预测概率(prediction probability,Pk)值显著高于0.5(P<0.05),Ce、MAP、HR的Pk值与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I能够有效预测全麻苏醒期患者的意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趋势指数 预测 全麻苏醒期 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酮咯酸氨丁三醇与氟比洛芬酯用于骨科膝关节周围手术术后镇痛对比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杨程 闫诺 +1 位作者 李娟 王森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260-262,共3页
目的:对比观察氟比洛芬酯与酮咯酸氨丁三醇用于骨科膝关节周围手术术后镇痛(PCA)的效果。方法:选择膝关节周围下肢手术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氟比洛芬酯(F)组:氟比洛芬酯250mg,酮咯酸氨丁三醇(T)组:酮咯酸氨丁三醇150mg,两组均用... 目的:对比观察氟比洛芬酯与酮咯酸氨丁三醇用于骨科膝关节周围手术术后镇痛(PCA)的效果。方法:选择膝关节周围下肢手术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氟比洛芬酯(F)组:氟比洛芬酯250mg,酮咯酸氨丁三醇(T)组:酮咯酸氨丁三醇150mg,两组均用生理盐水稀释到100mL,手术结束前半小时接静脉自控镇痛泵。观察记录时点为术后1、4、8、12、24、48h的静态和动态VAS评分、PCA按压次数、镇痛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的静态VAS评分及按压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态VAS评分均<4分。F组术后8、12、24h的动态VAS评分明显高于T组(P<0.05),恶心、呕吐总发生率高于T组(P<0.05)。结论:与氟比洛芬酯相比,酮咯酸氨丁三醇用于膝关节周围手术术后镇痛效果满意,且不良反应少,是术后镇痛的良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酮咯酸氨丁三醇 氟比洛芬酯 镇痛 动态VAS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晚期脑动脉瘤破裂介入栓塞麻醉一例 被引量:2
3
作者 李邦翅 沈爱华 陈宁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57-857,共1页
患者,女性,30岁,体重70k,孕39周,因突发头痛,伴恶心、呕吐7.5h,经外院急诊转入我院。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
关键词 脑动脉瘤破裂 介入栓塞 孕晚期 蛛网膜下腔出血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法对胃癌手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段立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4-375,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法及麻醉深度对胃癌手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8例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单纯全麻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分别于麻醉前、术毕和术后72h抽取静脉血,用流式细胞术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N...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法及麻醉深度对胃癌手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8例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单纯全麻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分别于麻醉前、术毕和术后72h抽取静脉血,用流式细胞术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数量。结果:术毕两组CD3+、CD4+、CD4+/CD8+及NK细胞数量均较麻醉前下降(P<0.05),单纯全麻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2h各组各项指标均恢复至麻醉前水平。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静脉麻醉均可影响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有一过性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单纯全麻组明显。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明显轻于单纯全麻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免疫 T淋巴细胞亚群 自然杀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用于术后自控静脉镇痛效果观察 被引量:74
5
作者 闫诺 杨程 陈宁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403-405,共3页
目的:观察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腹部手术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ous analge-sia,PCIA)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腹部手术的患者90例,均采用气管插管全凭静脉麻醉,术后行PCIA。患者随机分为地佐辛组(D... 目的:观察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腹部手术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ous analge-sia,PCIA)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腹部手术的患者90例,均采用气管插管全凭静脉麻醉,术后行PCIA。患者随机分为地佐辛组(D组)、舒芬太尼组(S组)、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组(DS组),每组30例。3组PCIA配方分别是:(1)D组:地佐辛0.8 mg/kg+盐酸昂丹司琼0.2 mg/k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2)S组:舒芬太尼2.5 ug/kg+盐酸昂丹司琼0.2 mg/k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3)DS组:地佐辛0.3 mg/kg+舒芬太尼1 ug/kg+盐酸昂丹司琼0.2 mg/k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观察3组患者术后2、6、12、24、48 h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程度评分(Ramesy)、48 h内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按压次数、患者总体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3组配方均能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3组患者总的PCA按压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S组患者的VAS评分、Ramesy镇静评分及患者术后的总体满意度显著优于D组和S组(P<0.05),且不良反应更少。结论: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腹部手术PCIA,镇痛效果确切可靠且不良反应少,可用于临床PC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佐辛 舒芬太尼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佐辛用于全麻气管插管诱导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9
6
作者 闫诺 杨程 陈宁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558-560,共3页
目的:研究地佐辛用于全麻气管插管诱导的可行性,评价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麻醉诱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全麻气管插管择期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Ⅰ组为对照组(芬太尼组):给予静脉注射咪唑... 目的:研究地佐辛用于全麻气管插管诱导的可行性,评价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麻醉诱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全麻气管插管择期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Ⅰ组为对照组(芬太尼组):给予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3 mg/kg,芬太尼4μg/kg,罗库溴胺0.6 mg/kg行气管插管诱导;Ⅱ组给予咪唑安定0.03 mg/kg,地佐辛0.1 mg/kg,罗库溴胺0.6 mg/kg行气管插管诱导;Ⅲ组给予地佐辛0.15 mg/kg,3组均行靶控输注异丙酚,BIS值将至60以下时行气管插管。观察诱导前、诱导后气管插管前、插管即刻及插管后1、35、min等6个时点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值变化,并记录各组气管插管诱导应用异丙酚的总量。结果:与Ⅰ组相比,Ⅱ组在插管时及插管后1、3、5min的MAP和HR明显高于Ⅰ组(P〈0.05),Ⅲ组各时点MAP和HR与Ⅰ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异丙酚在气管插管诱导期的总用量,Ⅰ组为(90.2±12.3)mg,Ⅱ组为(120.2±16.8)mg,Ⅲ组为(91.9±12.2)mg,Ⅱ组异丙酚用量显著大于Ⅰ组和Ⅲ组(P〈0.05),Ⅰ组和Ⅲ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可用于全麻气管插管诱导,0.15mg/kg能维持全麻气管插管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的稳定,达到有效的麻醉深度,抑制气管插管所造成的心血管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佐辛 全麻诱导 气管插管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腹部手术病人氯普鲁卡因、利多卡因、布比卡因低位硬膜外阻滞的效应比较 被引量:18
7
作者 杨程 段立杰 鲁会卿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56-157,共2页
关键词 盐酸氯普鲁卡因 利多卡因 布比卡因 低位硬膜外阻滞 腹部手术病人 硬膜外麻醉 研究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佐辛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1
8
作者 杨程 闫诺 李娟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698-699,702,共3页
目的:观察地佐辛在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中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剖宫产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M组为吗啡组:吗啡5 mg+甲磺酸罗哌卡因224 mg;D组为地佐辛组:地佐辛5 mg+甲磺酸罗哌卡因224 mg,均以生理... 目的:观察地佐辛在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中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剖宫产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M组为吗啡组:吗啡5 mg+甲磺酸罗哌卡因224 mg;D组为地佐辛组:地佐辛5 mg+甲磺酸罗哌卡因224 mg,均以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进行硬膜外术后镇痛。采用负荷剂量+持续剂量给药模式,持续剂量背景流速2 mL/h。用VAS分评价镇痛效果,同时观察硬膜外术后镇痛中的并发症。结果:两组镇痛效果都较为满意,VA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的发生率低于M组(P〈0.05)。结论:地佐辛硬膜外术后镇痛效果可靠,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镇痛 剖宫产 地佐辛 吗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uview EVO2喉镜用于模拟颈项强直患者气管插管的效果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森 陈宁 +3 位作者 李金宝 杨程 李宏 邓小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50-751,共2页
目的评价Truview EVO2喉镜用于模拟颈项强直患者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择期经口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患者100例,静脉麻醉诱导后使用硬质颈托固定其颈部,所有患者随机先后使用Truview EVO2喉镜和Macintosh喉镜显露喉部,并采用后一种喉镜辅助... 目的评价Truview EVO2喉镜用于模拟颈项强直患者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择期经口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患者100例,静脉麻醉诱导后使用硬质颈托固定其颈部,所有患者随机先后使用Truview EVO2喉镜和Macintosh喉镜显露喉部,并采用后一种喉镜辅助气管插管。记录Cormack-Lehane(C-L)分级,喉部结构显露时间,气管插管完成时间,一次插管成功率等。结果 Truview EVO2喉镜C-L分级显著优于Macintosh喉镜(P<0.05),喉部结构显露时间短于Macintosh喉镜(P<0.05),插管一次成功率显著高于Macintosh喉镜(P<0.05);但两种喉镜的气管插管完成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ruview EVO2喉镜用于模拟颈项强直患者气管插管效果明显优于Macintosh喉镜,对于颈部活动受限患者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困难气管插管 TRUVIEW EVO2喉镜 MACINTOSH喉镜 颈项强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旋布比卡因、盐酸罗哌卡因、氯普鲁卡因术后持续硬膜外自控镇痛效应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程 闫诺 杨宜平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548-550,553,共4页
目的:观察0.125%左旋布比卡因(LBUP)、0.125%盐酸罗哌卡因(ROP)、1.8%氯普鲁卡因(CH)用于持续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效果。方法:75例下腹部手术ASAⅠ~Ⅱ级患者随机分为LBUP组(L组)、ROP组(R组)、CH组3组,每组25例,L组0.125%左旋布比... 目的:观察0.125%左旋布比卡因(LBUP)、0.125%盐酸罗哌卡因(ROP)、1.8%氯普鲁卡因(CH)用于持续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效果。方法:75例下腹部手术ASAⅠ~Ⅱ级患者随机分为LBUP组(L组)、ROP组(R组)、CH组3组,每组25例,L组0.125%左旋布比卡因、R组0.125%罗哌卡因、CH组1.8%氯普鲁卡因,各组均加入40μg舒芬太尼,采用PCEA,设置为负荷剂量(5mL)+持续剂量(2mL/h)+PCA剂量(2mL/次),时间10min,镇痛时间48h。观察并比较3组PCEA期间4、8、12、24、48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布氏(BCS)舒适评分、Ramsay镇静评分、Prince-Henry评分、Bromage评分情况。结果:3组患者术中硬膜外用药剂量、术中辅助用药剂量及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镇痛效果均满意,VAS、BCS、Ramsay、Prince-Henry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术后4、8hBromage评分达到0级者分别为32%、44%,明显低于R(60%、60%)、CH组(52%、52%)(P<0.05~0.01),术后12h后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组镇痛效果相似,但盐酸罗哌卡因、氯普鲁卡因运动阻滞恢复时间较快,更利于术后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布比卡因 罗哌卡因 氯普鲁卡因 硬膜外自控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羟乙基淀粉用于全麻诱导期容量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鲁会卿 陈宁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1期1559-1561,共3页
目的:评估国产6%羟乙基淀粉130/0.4注射液用于诱导期容量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全身麻醉手术患者9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n=30)、国产羟乙基淀粉组(B组,n=30)、进口羟乙基淀粉组(C组,n=30)。A组于全麻诱导开始时按传统速度15... 目的:评估国产6%羟乙基淀粉130/0.4注射液用于诱导期容量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全身麻醉手术患者9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n=30)、国产羟乙基淀粉组(B组,n=30)、进口羟乙基淀粉组(C组,n=30)。A组于全麻诱导开始时按传统速度15mL.kg-1.h-1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B、C组于麻醉诱导前20min分别输入国产羟乙基淀粉和进口羟乙基淀粉6mL/kg,诱导开始加快输液速度,10min内输入。观察记录输液前即刻(T0)、诱导前即刻(T1)、诱导后插管前即刻(T2)、插管后5min(T3)、10min(T4)各组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中心静脉压(CVP)。结果:麻醉诱导后各时段A组的SBP、DBP低于B、C组(P<0.05~0.01);3组CVP基础值正常偏低,B、C组输液后逐渐升高,但均在正常范围内,与A组各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C组间各时段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羟乙基淀粉130/0.4用于诱导期容量治疗扩容效果安全可靠,与进口6%羟乙基淀粉130/0.4作用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乙基淀粉 麻醉诱导 容量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