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缺血再灌注后皮层微血管超微结构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马铁柱 涂悦 +1 位作者 张赛 孙世中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6期525-527,F0003,共4页
目的研究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皮层微血管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方法将4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0只)和脑缺血再灌注组(20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脑缺血1h后再灌注1、3、12、72h取材,复合甲基丙烯酸甲酯脑微血... 目的研究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皮层微血管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方法将4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0只)和脑缺血再灌注组(20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脑缺血1h后再灌注1、3、12、72h取材,复合甲基丙烯酸甲酯脑微血管铸型,制作脑微血管标本,扫描电镜观察正常大鼠脑皮层微血管和急性脑损伤后脑皮层微血管形态学的改变。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脑缺血再灌注后出现皮质的血管受损迹象,随着时间推移,铸型血管可呈"豆芽"状甚至出现完全断裂产生"烛泪"状血管铸型断端,最后,进一步形成皮层无血管区。结论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皮层微血管结构改变是导致脑微循环障碍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微血管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在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皮层中的表达 被引量:4
2
作者 陈宝友 侯志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1期24-25,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大鼠闭合性创伤性脑损伤后不同时间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及其受体GFRα-1、Ret在大脑皮层的表达。方法制备Marmarou's大鼠落体打击损伤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手术对照组及损伤后1h组、2h组、4h组、8h组... 目的探讨大鼠闭合性创伤性脑损伤后不同时间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及其受体GFRα-1、Ret在大脑皮层的表达。方法制备Marmarou's大鼠落体打击损伤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手术对照组及损伤后1h组、2h组、4h组、8h组、12h组、24h组、48h组、72h组和5d组。制备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脑皮层GDNF、GFRα-1、Ret的表达。结果正常组、手术对照组皮层中可见GDNF及其受体低水平表达,损伤后2h,皮层中GDNF的表达达到高峰,大量表达可持续至伤后5d,GFRα-1和Ret的表达在损伤后4h时达到高峰,于伤后24h降至正常。结论大鼠闭合性创伤性脑损伤后皮层中GDNF及其受体在早期即明显表达,两者在脑损伤后表达的时序性变化特点基本一致,共同参与创伤性脑创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 受体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定向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宝友 商崇智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11期1056-1057,共2页
目的研究立体定向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16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是否同意手术分成2组:手术组132例,保守组28例;手术组行立体定向手术治疗,保守组常规治疗;入院时、第2周、第4周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目的研究立体定向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16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是否同意手术分成2组:手术组132例,保守组28例;手术组行立体定向手术治疗,保守组常规治疗;入院时、第2周、第4周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两组再出血发生率。结果手术组及保守组入院时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33.90±3.54)、(33.61±3.82)(P>0.05);第2周、第4周评分分别为(20.89±3.10)、(26.18±3.61),(10.28±2.01)、(15.68±3.28)(均P<0.01);两组再出血发生率分别为6.1%、10.7%(P(0.05)。结论立体定向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功能恢复快,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术 脑出血 基底节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脑损伤对大鼠海马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宝友 侯志勇 王志宏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9期848-849,共2页
目的研究创伤性脑损伤对大鼠海马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及其受体(GFRα-1、Ret)表达的影响。方法复制Marmarou's大鼠落体打击损伤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及损伤后1h组、2h组、4h组、8h组、12h组、24h组、48h... 目的研究创伤性脑损伤对大鼠海马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及其受体(GFRα-1、Ret)表达的影响。方法复制Marmarou's大鼠落体打击损伤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及损伤后1h组、2h组、4h组、8h组、12h组、24h组、48h组、72h组和5d组。制备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GDNF、GFRα-1、Ret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组、假手术组海马中可见到GDNF及其受体低水平表达,损伤后2h海马GDNF的表达达到高峰,损伤后72h降至正常水平;GFRα-1和Ret的表达在损伤后4h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结论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海马GDNF及其受体在早期即明显表达,两者在脑损伤后表达的时序性变化特点基本一致,共同参与创伤性脑创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 受体 海马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损伤后大鼠脑干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宝友 李强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6期526-527,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脑损伤对大鼠脑干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及其受体(GFRα-1、Ret)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armarou's大鼠落体打击损伤模型,将55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手术对照组及损伤后1h组、2h组、4h组、8h组、12h组、... 目的探讨创伤性脑损伤对大鼠脑干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及其受体(GFRα-1、Ret)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armarou's大鼠落体打击损伤模型,将55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手术对照组及损伤后1h组、2h组、4h组、8h组、12h组、24h组、48h组、72h组和5d组,每组5只。制备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干GDNF、GFRα-1、Ret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对照组、手术对照组脑干中可见到GDNF及其受体低水平表达,损伤后2h脑干GDNF的表达达到高峰,损伤后72h降至正常水平;GFRα-1和Ret的表达在损伤后4h达到高峰,于伤后48h降至正常。结论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脑干GDNF及其受体在早期即明显表达,两者在脑损伤后表达的时序性变化特点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受体 脑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损伤对大鼠脑组织GDN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宝友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10期916-917,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大鼠闭合性颅脑损伤后脑组织中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表达情况。方法制备Marmarou's大鼠落体打击损伤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手术对照组及损伤后1h组、2h组、4h组、8h组、12h组、24h组、48h组、72h组... 目的探讨大鼠闭合性颅脑损伤后脑组织中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表达情况。方法制备Marmarou's大鼠落体打击损伤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手术对照组及损伤后1h组、2h组、4h组、8h组、12h组、24h组、48h组、72h组和5d组。制备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脑皮层、海马以及脑干中GDNF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组、手术对照组中皮层、海马以及脑干中可见到GDNF低水平表达,损伤后2h,皮层GDNF的表达达到高峰,并且大量表达可持续至伤后5d;损伤后2h海马以及脑干中GDNF的表达亦达到高峰,72h降至正常水平。结论闭合性颅脑损伤后,大鼠大脑皮层、海马以及脑干中GDNF在早期即明显表达,皮层中GDNF大量表达更为持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大鼠 脑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低温下温敏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颅脑创伤
7
作者 李楚彦 董瓅瑾 +1 位作者 张涛 张赛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1年第9期487-491,共5页
目的 观察在亚低温条件下,向颅脑创伤(TBI)大鼠颅内移植温度敏感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tsSV40LTag-BMSCs)对受损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54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亚低温组、亚低温移植组,每组18只.使用溴脱氧尿嘧啶核苷... 目的 观察在亚低温条件下,向颅脑创伤(TBI)大鼠颅内移植温度敏感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tsSV40LTag-BMSCs)对受损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54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亚低温组、亚低温移植组,每组18只.使用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tsSV40LTag-BMSCs.使用液压冲击脑损伤仪制备大鼠TBI模型,将对照组大鼠进行常规处理,对亚低温组、亚低温移植组进行亚低温治疗;采用立体定向引导,向亚低温移植组大鼠颅内进行多点移植标记后的tsSV40LTag-BMSCs;分别于伤后第1、7、14、21、28天,对实验组大鼠进行神经运动功能评分.结果 ①制备TBI模型后,各实验组大鼠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77,P=0.788);TBI后第1天进行评分,3组大鼠神经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35,P〉0.05).②在TBI后第7、14、21、28天,亚低温组、亚低温移植组的神经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亚低温移植组的神经运动功能评分高于亚低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3组大鼠的神经运动功能评分均随损伤后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亚低温条件下,移植tsSV40LTag-BMSCs治疗TBI大鼠,能够明显改善大鼠脑创伤所致的神经运动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干细胞移植 颅脑损伤 亚低温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杉醇对U373细胞周期阻滞及增殖抑制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魏向阳 涂悦 +5 位作者 徐忠伟 孙洪涛 令狐海瑞 陈小义 程世翔 张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43-547,共5页
目的研究紫杉醇(PTX)诱发神经胶质瘤U373细胞的周期阻滞和增殖抑制的相关机制。方法 MTT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免疫细胞荧光化学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相关CyclinB1、CyclinD1... 目的研究紫杉醇(PTX)诱发神经胶质瘤U373细胞的周期阻滞和增殖抑制的相关机制。方法 MTT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免疫细胞荧光化学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相关CyclinB1、CyclinD1、CDK1、CDK2和p53的表达变化。结果 PTX可以明显抑制U373细胞的增殖活性,抑制作用呈时间浓度依赖性;细胞周期分析显示,实验组细胞G2/M期比例增高;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实验组细胞阻滞于有丝分裂期;RT-PCR和Western blot显示,PTX可以增加CDK1和CyclinB1表达,降低CyclinD1表达(P<0.05),而对CDK2无明显影响。结论 PTX能够抑制神经胶质瘤U373细胞增殖,引起有丝分裂期阻滞,诱导细胞凋亡,与其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神经胶质瘤 细胞周期 微管 细胞周期蛋白 U373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