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丫啶橙-碘化丙啶双染色法观察大鼠耳蜗基底膜毛细胞活性 被引量:8
1
作者 原红艳 张淑香 +1 位作者 李兴启 李树华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77-378,i0004,共3页
目的 探讨大鼠耳蜗基底膜毛细胞活性鉴别的实验观察方法。方法 采用丫啶橙-碘化丙啶(acridine orange-propidium iodide,AO/PI)双染色法,荧光显微镜观察,检测经组织培养后新生大鼠耳蜗基底膜毛细胞的活性。结果 在激发光下染色后... 目的 探讨大鼠耳蜗基底膜毛细胞活性鉴别的实验观察方法。方法 采用丫啶橙-碘化丙啶(acridine orange-propidium iodide,AO/PI)双染色法,荧光显微镜观察,检测经组织培养后新生大鼠耳蜗基底膜毛细胞的活性。结果 在激发光下染色后的活细胞核是亮绿色,失活细胞核呈橙红色。当染液pH为6.5,AO浓度为0.1‰时,细胞染色不足,浓度超过1.5‰时,出现“过染”,最适染色浓度为1‰;当1‰AO的pH值低于5.0时毛细胞蒙上红晕,背景模糊,当pH值高于7.4时,不能区分死亡细胞与活细胞,pH值6.5~7.0时,染色效果最好。结论 用pH为6.8的1‰。AO、0.1‰PI染色,可清晰分辨死/活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胞 组织培养 丫啶橙 碘化丙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半胱氨酸对活性氧诱导耳蜗毛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的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原红艳 张淑香 +1 位作者 李兴启 李树华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6-268,共3页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对活性氧诱导耳蜗毛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选用新生1~5天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12耳:①无血清培养基组;②0.1mmol/L H2O2组(H2O2组);③10mmol/L N-乙酰半胱氨酸组(NAC组);④1...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对活性氧诱导耳蜗毛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选用新生1~5天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12耳:①无血清培养基组;②0.1mmol/L H2O2组(H2O2组);③10mmol/L N-乙酰半胱氨酸组(NAC组);④10mmol/L NAC+0.1mmol/L H2O2组(NAC+H2O2组)。分离各组动物Corti器,分别放入相应培养液中培养,培养结束后用丫啶橙(YO)/碘化丙啶(PI)双重染色技术检测并计数凋亡毛细胞。结果 NAC组耳蜗基底膜的形态结构与无血清培养基组无明显差异,未见凋亡细胞;H2O2组可见大量凋亡细胞,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出现水肿及碎裂,还有部分细胞缺失;NAC+H2O2组细胞仍保持完好形态,只见少许凋亡细胞。结论抗氧化剂NAC对外源性H2O2诱导的耳蜗毛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酰半胱氨酸 耳蜗 毛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氧诱导离体大鼠耳蜗Corti器毛细胞凋亡的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原红艳 张淑香 +1 位作者 李兴启 李树华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4-166,共3页
目的探讨氧自由基中毒后耳蜗毛细胞有无凋亡及其变化规律。方法选用新生1~5d龄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12耳):①无血清培养液组(H2O2浓度为零);②0.05mmol/LH2O2组;③0.1mmol/LH2O2组;①0.5mmol/LH2O2组。分离... 目的探讨氧自由基中毒后耳蜗毛细胞有无凋亡及其变化规律。方法选用新生1~5d龄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12耳):①无血清培养液组(H2O2浓度为零);②0.05mmol/LH2O2组;③0.1mmol/LH2O2组;①0.5mmol/LH2O2组。分离Cord器,并用尖刀按顶回、中回、底回将其分为3段,分别放人相应浓度的H2O2培养液中培养.培养结束后用丫啶橙/碘化丙啶双重染色技术检测并计数凋亡的毛细胞。结果不同浓度H2O2组均检测到凋亡毛细胞,外毛细胞(OHC)是H2O2攻击的主要靶细胞,而支持细胞无凋亡。底回毛细胞损伤明显重于顶回和中回,各回外毛细胞损伤明显高于内毛细胞;随H2O2浓度增加,各回凋亡细胞增加。结论本实验条件下,外源性H2O2可直接诱导离体培养大鼠耳蜗Corti器毛细胞凋亡。支持细胞无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氧 H2O2 耳蜗 毛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觉生理学研究的进展及未来(一) 被引量:2
4
作者 赵立东 曹效平 +11 位作者 贾学斌 赖丹 原红艳 侯志强 郭玲伶 刘军 谭祖林 李建雄 孙勍 闻雨婷 孙伟 李兴启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53-356,共4页
耳蜗疾病响度重振现象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听觉生理学研究听觉系统在感受外界声音刺激过程中所产生的复杂的神经生物学和心理学过程。
关键词 听觉生理学 神经生物学机制 响度重振现象 耳蜗疾病 声音刺激 听觉系统 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觉生理学的进展及未来(二)
5
作者 赵立东 曹效平 +10 位作者 贾学斌 赖丹 原红艳 侯志强 郭玲伶 刘军 谭祖林 李建雄 孙勍 孙伟 李兴启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52-656,共5页
耳蜗传入传出通路及其调控机制 正常情况下,耳蜗OHC对IHC有驱动效应,但来源于OHC的+SP抑制着来源于IHC的-SP。当OHC受损,IHC即表现-SP和被动机制,出现CAP电位幅度的重振。但在耳蜗IHC、OHC远不止于如此表现,还严格受控于耳蜗... 耳蜗传入传出通路及其调控机制 正常情况下,耳蜗OHC对IHC有驱动效应,但来源于OHC的+SP抑制着来源于IHC的-SP。当OHC受损,IHC即表现-SP和被动机制,出现CAP电位幅度的重振。但在耳蜗IHC、OHC远不止于如此表现,还严格受控于耳蜗传入传出通路神经生物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生理学 神经生物学机制 传出通路 IHC OHC 电位幅度 耳蜗 C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