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联合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麻醉效果
1
作者 闫诺 马玉倩 李宏 《中国内镜杂志》 2025年第2期38-44,共7页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联合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麻醉效果,并探讨其适宜剂量。方法选择择期行ERCP的老年患者105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E1组、E2组和E3组,各35例。E1组、E2组和E3组分别给予艾司...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联合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麻醉效果,并探讨其适宜剂量。方法选择择期行ERCP的老年患者105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E1组、E2组和E3组,各35例。E1组、E2组和E3组分别给予艾司氯胺酮0.20、0.35和0.50 mg/kg,静推15 s后,均给予丙泊酚1.00 mg/kg静脉注射。记录患者摆好左侧卧位后(T_(0))、诱导成功时(T_(1))、内镜置入喉部时(T_(2))、括约肌置管或切开时(T_(3))和苏醒时(T_(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手术时间、术中丙泊酚用量、麻醉恢复时间和麻醉恢复后15 min静息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T_(0)时点比较,E1组T_(1)、T_(2)、T_(3)和T_(4)时点HR和MAP降低,E3组T_(1)、T_(2)、T_(3)和T_(4)时点HR和MAP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2组T_(1)、T_(2)、T_(3)和T_(4)时点HR和MAP无明显变化(P>0.05);与E3组比较,E1组和E2组T_(1)、T_(2)、T_(3)和T_(4)时点HR和MAP较低,且E1组明显低于E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各时点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E1组比较,E2组和E3组丙泊酚用量减少,且E3组明显少于E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E3组比较,E1组和E2组苏醒时间较短,且E2组较E1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E1组比较,E2组和E3组苏醒后15 min疼痛VAS评分较低,且E3组较E2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1组低氧血症、呼吸抑制和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E2组和E3组(P<0.05),E3组拟精神症状和视觉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E1组和E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头晕和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35 mg/kg的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应用于老年患者ERCP,呼吸循环更稳定,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丙泊酚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 老年患者 麻醉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髂筋膜阻滞与椎管内麻醉对股骨粗隆间骨折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闫诺 孙金超 +1 位作者 邢更颜 李杨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5期539-542,共4页
目的研究髂筋膜阻滞与椎管内麻醉对行手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机体应激的影响。方法选择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0例,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髂筋膜阻滞组与椎管内麻醉组,各40例。髂筋膜阻滞组予髂筋膜间隙阻滞,椎管内麻醉组给予麻醉,... 目的研究髂筋膜阻滞与椎管内麻醉对行手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机体应激的影响。方法选择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0例,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髂筋膜阻滞组与椎管内麻醉组,各40例。髂筋膜阻滞组予髂筋膜间隙阻滞,椎管内麻醉组给予麻醉,检测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水平,评估麻醉效果、疼痛评分,观察手术恢复指标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髂筋膜阻滞组拔管后NE、E、Cor水平、疼痛评分低于椎管内麻醉组(P<0.05)。髂筋膜阻滞组拔管、麻醉苏醒需要时间,躁动评分低于椎管内麻醉组(P<0.05)。髂筋膜阻滞组可以下床活动时间、住院需要时间短于椎管内麻醉组(P<0.05)。髂筋膜阻滞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椎管内麻醉组(P<0.05)。结论髂筋膜阻滞与椎管内麻醉比较,能改善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应激水平,麻醉效果显著,可缓解患者疼痛,促进患者术后恢复,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筋膜阻滞 椎管内麻醉 股骨粗隆间骨 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