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武汉音乐学院管弦系发展六十年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果 龚叶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8-43,共16页
文章对武汉音乐学院管弦学科在私立武昌艺术专科学校、中原大学艺术学院、中南音乐专科学校、湖北艺术学院和武汉音乐学院这几个时期的招生、教学、艺术实践、科研、艺术交流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总结、分析和研究,尽可能真实的还原历史,... 文章对武汉音乐学院管弦学科在私立武昌艺术专科学校、中原大学艺术学院、中南音乐专科学校、湖北艺术学院和武汉音乐学院这几个时期的招生、教学、艺术实践、科研、艺术交流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总结、分析和研究,尽可能真实的还原历史,更好的促进管弦系未来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音乐学院 管弦学科 溯源 建立时期 动荡时期 恢复时期 发展时期 创新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西安作品《鸟的深渊》音乐语言的独特性建构
2
作者 邹元鹏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5-172,共8页
梅西安是20世纪法国最具个性化、最有影响力和创新精神的作曲家,《鸟的深渊》是他为单簧管独奏而作的鸟乐作品,1941年1月首演于战俘集中营。作品体现了作曲家个性化的语言特点,反映出其充满人性的深邃思想。本文围绕作品富有特色的结构... 梅西安是20世纪法国最具个性化、最有影响力和创新精神的作曲家,《鸟的深渊》是他为单簧管独奏而作的鸟乐作品,1941年1月首演于战俘集中营。作品体现了作曲家个性化的语言特点,反映出其充满人性的深邃思想。本文围绕作品富有特色的结构形式与自成体系的有限移位调式、继承创新的节奏理念与写作技法、蕴含段落内容的速度与力度表情设置等音乐要素展开探析,以阐释梅西安音乐语言的独特性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西安 《鸟的深渊》 音乐语言 独特性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音乐学院中提琴专业交响乐片段的学习与训练 被引量:4
3
作者 龙敏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7期200-202,共3页
在当今,就我国音乐学院中提琴专业学生的培养方面来看,最重要的是培养乐队的演奏员,因此,音乐学院中提琴专业学生对交响乐声部困难片段的训练,应是大学的课程中重要的科目之一。但是,目前我国各音乐院校对此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文章论... 在当今,就我国音乐学院中提琴专业学生的培养方面来看,最重要的是培养乐队的演奏员,因此,音乐学院中提琴专业学生对交响乐声部困难片段的训练,应是大学的课程中重要的科目之一。但是,目前我国各音乐院校对此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文章论及国外此课程的教学,并提出了我国音乐学院在该课程设置上的建议,以期对此进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学院 中提琴专业 交响乐片段 学习 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法修订与音乐形象塑造的关系——以黄汛舫小提琴与钢琴作品《剑》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瑛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3-139,共7页
武汉音乐学院黄汛舫教授的小提琴与钢琴作品《剑》充分展示了其新颖的创作理念,作曲家在作曲技法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创新,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作者参与了《剑》的弓法修订工作并为该作品录制了音频,文章是作者对该乐曲进行二度创作... 武汉音乐学院黄汛舫教授的小提琴与钢琴作品《剑》充分展示了其新颖的创作理念,作曲家在作曲技法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创新,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作者参与了《剑》的弓法修订工作并为该作品录制了音频,文章是作者对该乐曲进行二度创作后的感悟,也是对弓法修订时需遵循的原则与规律,以及如何对新作品进行音乐形象塑造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法修订 小提琴与钢琴作品《剑》 二度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辛辛那提音乐学院小提琴课程设置及其特点
5
作者 张瑛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5-150,共6页
文章根据笔者在美国辛辛那提音乐学院8年的小提琴学习经历,对该院小提琴专业从本科到博士课程的设置情况、教学理念,以及该课程所呈现出的科学性、实用性、系统性等特点进行了介绍与分析。
关键词 辛辛那提音乐学院(College-Conservatory of MUSIC UNIVERSITY of Cincinnati) 小提琴 课程设置 教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象主义时期长笛音乐的特点与吹奏技法
6
作者 徐戈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7期155-156,共2页
印象主义作为音乐长河中的一个重要转折阶段,在历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以德彪西为代表的印象主义音乐具独有的特征,长笛和竖琴,是印象主义作曲家共同喜爱的乐器,它几乎成了印象主义音色的象征性标志。本文尝试在长笛音乐的特点与吹... 印象主义作为音乐长河中的一个重要转折阶段,在历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以德彪西为代表的印象主义音乐具独有的特征,长笛和竖琴,是印象主义作曲家共同喜爱的乐器,它几乎成了印象主义音色的象征性标志。本文尝试在长笛音乐的特点与吹奏技法方面提出自己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象主义音乐 长笛 气息 渐强(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歌剧《女武神》中音乐与剧情的结合应用
7
作者 李放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7-128,共2页
《女武神》,又称《英雄传唤使》,三幕歌剧,是歌剧四部曲《尼伯龙根的指环》的第二部,是一部气势恢宏的音乐巨作。音乐先以铜管各声部演奏出模进的急促波音音型,管乐的亮色加上弦乐的急促上下滑音形成美丽的音乐织体,巨大的审美感染力让... 《女武神》,又称《英雄传唤使》,三幕歌剧,是歌剧四部曲《尼伯龙根的指环》的第二部,是一部气势恢宏的音乐巨作。音乐先以铜管各声部演奏出模进的急促波音音型,管乐的亮色加上弦乐的急促上下滑音形成美丽的音乐织体,巨大的审美感染力让听者滋生出难以抑制的振奋和激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武神 管弦乐 瓦格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提琴和弦演奏的左手技巧训练 被引量:1
8
作者 周显平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75-81,共7页
小提琴的和弦演奏,是一种较复杂的高难度技巧.本文试图从与小提琴和弦演奏左手技巧有着密切联系的九个方面,诸如:手指起落的独立性与灵活性;手指前后伸缩的敏捷性;手指向邻弦或跨弦的横移动作等,探索其训练方法.这是作者另一篇... 小提琴的和弦演奏,是一种较复杂的高难度技巧.本文试图从与小提琴和弦演奏左手技巧有着密切联系的九个方面,诸如:手指起落的独立性与灵活性;手指前后伸缩的敏捷性;手指向邻弦或跨弦的横移动作等,探索其训练方法.这是作者另一篇文章《小提琴和弦演奏的运弓技巧及处理》(发于《黄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手技巧 小提琴指法 和弦连接 手指起落 随想曲 小提琴演奏者 舍夫契克 维尼亚夫斯基 双音技术 训练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音乐文献中小提琴发音理论的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童立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7期235-239,共5页
本文通过对20世纪音乐文献中,具有相当影响的五本小提琴理论书籍中对于发音理论的总结,得出其中的相同处和相异处,并对它们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变化因素。
关键词 小提琴 发音 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舌尔的克里奥音乐歌舞
10
作者 陈刚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2-27,共6页
克里奥民族是由白人与黑人等有色人种相互混合而形成的新兴现代民族,而位于印度洋的塞舌尔群岛是克里奥民族主要居住地之一。民族的多元化构成了克里奥文化的基本特征,本文即是对克里奥音乐歌舞多元文化特征的探讨。
关键词 塞舌尔 克里奥 乐器 歌舞 多元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音提琴在中国民族交响乐队中的意义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杨智皓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3-200,共8页
本文以低音提琴在民族交响乐团中的地位为研究对象,以民族交响乐的发展史为框架,将低音提琴放在中国民族交响乐发展史及乐器改革的大背景中进行研究,根据低音在交响乐中的作用以及民族交响乐中的弓弦组低音乐器缺乏等问题作为前提。在... 本文以低音提琴在民族交响乐团中的地位为研究对象,以民族交响乐的发展史为框架,将低音提琴放在中国民族交响乐发展史及乐器改革的大背景中进行研究,根据低音在交响乐中的作用以及民族交响乐中的弓弦组低音乐器缺乏等问题作为前提。在此基础上对民族交响乐的发展、民族交响音乐团的发展、低音提琴与改革乐器在音色、音域等方面对比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对中西乐器在民族交响乐团中的混合使用的现实意义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音提琴 中国民族交响乐团 改革乐器 地位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提琴教学的新探讨——试论梁訢教授小提琴教学中的左、右手规范问题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以一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7期193-199,共7页
本文试图将梁訢老师在小提琴教学中,对两手规范方面如何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进行论述。
关键词 梁折 小提琴教学 左手 右手 规范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西安《乌鸫》中十二音风格之鸟鸣的演奏特征 被引量:3
13
作者 徐戈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81-187,共7页
梅西安身为20世纪的作曲家,也许是"二战"后影响最大的作曲家,其作品都有独特的艺术特征。文章通过对其长笛现代派代表作《乌鸫》音乐主题的把握,以及创作风格上的特点,寻找其带有标识意义的鸟歌的特性音调,了解其运用鸟歌进... 梅西安身为20世纪的作曲家,也许是"二战"后影响最大的作曲家,其作品都有独特的艺术特征。文章通过对其长笛现代派代表作《乌鸫》音乐主题的把握,以及创作风格上的特点,寻找其带有标识意义的鸟歌的特性音调,了解其运用鸟歌进行创作的艺术灵感,进而帮助我们在演奏时更加准确的把握梅西安作品的灵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西安 乌鸫 长笛 创作风格 演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提琴教学的小组课“一基双轨”制 被引量:2
14
作者 龙敏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4-176,189,共4页
文章在分析传统中提琴教学的"一基一轨"制利弊的基础上,提出中提琴专业课教学的"一基双轨"制,从而得出"一基双轨"教学模式能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增加课堂趣味性,全面提高学生演奏能力,促进学生... 文章在分析传统中提琴教学的"一基一轨"制利弊的基础上,提出中提琴专业课教学的"一基双轨"制,从而得出"一基双轨"教学模式能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增加课堂趣味性,全面提高学生演奏能力,促进学生加深对音乐的理解的结论。最后结合教学实例,提出在教学中践行"一基双轨"制教学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提琴教学 一基一轨 一基双轨 基本功 独奏曲目 乐队片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提琴教学中训练学生与乐队合奏思维的探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龙敏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47-148,共2页
中提琴作为提琴家族中的中音乐器,它在小提琴组与大提琴组的音色之间承担着衔接的作用;中提琴在乐队作品中多以伴奏的身份呈现,但也不乏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旋律。在本文中,笔者通过对中提琴教学法的研究,力求培养学生在乐队合奏中演奏良... 中提琴作为提琴家族中的中音乐器,它在小提琴组与大提琴组的音色之间承担着衔接的作用;中提琴在乐队作品中多以伴奏的身份呈现,但也不乏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旋律。在本文中,笔者通过对中提琴教学法的研究,力求培养学生在乐队合奏中演奏良好音色的能力,使学生把握独奏与合奏之间的演奏特征,避免中提琴琴弦起震的滞后等,希望通过具体的教学指导能够让学生真正掌握中提琴在乐队中的实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法 中提琴 演奏技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查·施特劳斯《最后四首歌》的“花唱”版本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蓉 刁刻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2-186,共5页
"花唱"(melisma)是声乐曲中独具特色的唱段。在德国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RichardStauss,1864-1949)《最后四首歌》(Vier Letzte Lieder)这部为女高音与大型编制的管弦乐队而作的作品中的"花唱"是浪漫主义晚期... "花唱"(melisma)是声乐曲中独具特色的唱段。在德国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RichardStauss,1864-1949)《最后四首歌》(Vier Letzte Lieder)这部为女高音与大型编制的管弦乐队而作的作品中的"花唱"是浪漫主义晚期的杰作之一。文章论述了"花唱"的定义,对《最后四首歌》中"花唱"的瑞士女高音歌唱家莉萨·德拉·卡萨(Lisa della Casa,1919-)于1953年录制的版本、德国女高音歌唱家伊丽莎白.施瓦茨科普夫(Elisabeth Schwarzkopf,1915-2006)于1954年录制的版本、美国女高音歌唱家琪瑞.斯图?(Cheryl Studer,1955-)于1994年录制的三个版的气息问题、音乐的理解与处理、遵循原作的风格及意境等方面分析与比较进行了分析,得出其处理方式、表达诗与音乐所蕴涵的内在情感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唱(melisma) 理查·施特劳斯 版本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桑·庸《现代长笛练习曲》的演奏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戈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75-181,共7页
德籍韩裔作曲家尹伊桑是当代作曲家,其音乐具有明显的民族特征并把西方音乐写作手法融入其中。他的作品涉及所有管弦乐器,以独奏和重奏为主,并使用其最新演奏技法来表现音乐的内容。尹伊桑《现代长笛练习曲》是尹伊桑于1974于德国创作... 德籍韩裔作曲家尹伊桑是当代作曲家,其音乐具有明显的民族特征并把西方音乐写作手法融入其中。他的作品涉及所有管弦乐器,以独奏和重奏为主,并使用其最新演奏技法来表现音乐的内容。尹伊桑《现代长笛练习曲》是尹伊桑于1974于德国创作的。此曲是现代长笛练习曲中的高难度作品。而其中的第五首,整首作品在曲式结构,写作手法方面都是长笛练习曲中的一个巨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尹伊桑(■ 1917-1995) 长笛 《现代长笛练习曲》 第五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俳》的演奏技巧与演奏意境
18
作者 徐戈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0-177,共8页
俳句(Haiku)是日本的一种古典短诗,以三句十七音为一首,首句五音,次句七音,末句五音。靳竞将这些特征运用到《俳》这首长笛与大提琴重奏曲之中,模仿尺八与三味弦的两种乐器音色元素,并抛开传统乐器的演奏观念,充分地诠释乐曲的主题与中... 俳句(Haiku)是日本的一种古典短诗,以三句十七音为一首,首句五音,次句七音,末句五音。靳竞将这些特征运用到《俳》这首长笛与大提琴重奏曲之中,模仿尺八与三味弦的两种乐器音色元素,并抛开传统乐器的演奏观念,充分地诠释乐曲的主题与中心寓意。文章的作者从该作品的现代派作品的风格及演奏技巧入手,诠释《俳》的演奏风格与现代演奏技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靳竞 《俳》 日本音乐元素 现代长笛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析《巴赫大提琴六首无伴奏组曲》
19
作者 李冰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7期152-154,共3页
文章从巴赫生活的时代背景、《巴赫大提琴六首无伴奏组曲》的舞曲形式以及版本的比较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巴赫大提琴六首无伴奏组曲》 大提琴 版本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中大提琴的运用
20
作者 李冰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3-134,共2页
柴可夫斯基是德国浪漫主义作曲家舒曼为拜伦的同名诗剧所创作的序曲,也是他的一部杰出的交响乐作品。笔者以这首作品为例,详细的分析大提琴在乐队中的使用,大提琴在力度上、配器法上的特点等。这首作品在音乐语言上有着浪漫主义时期的... 柴可夫斯基是德国浪漫主义作曲家舒曼为拜伦的同名诗剧所创作的序曲,也是他的一部杰出的交响乐作品。笔者以这首作品为例,详细的分析大提琴在乐队中的使用,大提琴在力度上、配器法上的特点等。这首作品在音乐语言上有着浪漫主义时期的特有的强调情感的目的性也有着严密的逻辑性。本文将通过对《1812》序曲Op.115的主体分析来浅析大提琴声部与乐队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提琴 浪漫主义 音乐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