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肿瘤介入性治疗技术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谭伟 柯要军 +6 位作者 程若勤 定正超 沈蓓 余中发 简继华 时建军 吕中林 《放射学实践》 2000年第6期419-421,共3页
目的:探讨脑肿瘤介入性治疗技术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动脉插管技术、注入利尿剂及阿片 类药物,以降低颅内压,破坏血脑屏障,提高脑肿瘤化疗效果,对筛选后病人介入治疗后进行球囊闭塞试验,以提高外科手 术切除率。结... 目的:探讨脑肿瘤介入性治疗技术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动脉插管技术、注入利尿剂及阿片 类药物,以降低颅内压,破坏血脑屏障,提高脑肿瘤化疗效果,对筛选后病人介入治疗后进行球囊闭塞试验,以提高外科手 术切除率。结果:14例患者,介入治疗20次。显效:2例;有效:9例;稳定:2例;无效:1例。结论:脑肿瘤动脉途径超选择 灌注给药疗效肯定,如何再提高疗效及远期效果如何,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阿片类药物 超选择性动脉内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髂、股动脉闭塞
2
作者 谭伟 郝楠馨 +5 位作者 赵立仁 张电波 王化敏 张家雄 柯要军 肖湘生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1998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研究国产Nd:YAG激光经皮腔内协助球囊血管成形术(PTLBA)治疗髂、股动脉闭塞性硬化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3例髂动脉、股动脉闭塞性硬化患者的15段闭塞血管用激光行PTLA再通后,再用球囊导管行... 目的:研究国产Nd:YAG激光经皮腔内协助球囊血管成形术(PTLBA)治疗髂、股动脉闭塞性硬化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3例髂动脉、股动脉闭塞性硬化患者的15段闭塞血管用激光行PTLA再通后,再用球囊导管行PTA扩大血管管腔,并局部灌注4-10万尿激酶,术后抗凝、溶栓治疗一月左右。结果:当时血管造影显示闭塞血管再通率达80%,平均踝一臂压力指数从045±020升至080±016(P<0001),1例发生血管穿孔,在6-15个月(平均11±5月)随访期内,12例临床症状持续缓解,1例症状加重,踝一臂压力指数下降。结论:PTLBA对髂、股动脉闭塞性硬化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作者对PTLBA的作用机理和并发症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球囊成形术 股动脉闭塞 动脉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丝线段颗粒栓塞双侧子宫动脉治疗子宫肌瘤(附300例报告) 被引量:14
3
作者 柯要军 谭伟 +1 位作者 姜陵 笪坚 《放射学实践》 2001年第3期159-162,共4页
目的 :探讨治疗子宫肌瘤的新方法。方法 :首次以真丝线段颗粒为栓塞剂 ,运用介入血管插管技术超选择栓塞双侧子宫动脉治疗 30 0例子宫肌瘤。①两次栓塞法 :分次栓塞双侧子宫动脉。②一次栓塞法 :一次穿刺同时栓塞双侧子宫动脉。结果 :... 目的 :探讨治疗子宫肌瘤的新方法。方法 :首次以真丝线段颗粒为栓塞剂 ,运用介入血管插管技术超选择栓塞双侧子宫动脉治疗 30 0例子宫肌瘤。①两次栓塞法 :分次栓塞双侧子宫动脉。②一次栓塞法 :一次穿刺同时栓塞双侧子宫动脉。结果 :①子宫肌瘤血管造影表现 :小肌瘤无阳性征象。大肌瘤血供非常丰富 ,部分肌瘤血供来自肌瘤侧子宫动脉 ,部分肌瘤双侧子宫动脉均参与供血。另外 ,发现 10例患者一侧子宫动脉发育缺如 ,此种变异尚未见报道。②肌瘤较术前明显缩小 ,临床有效率 98.4%。③贫血明显改善。④月经量减少 ,经期恢复正常。结论 :真丝线段颗粒栓塞双侧子宫动脉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疗效好、创伤小的新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丝结段颗粒 子宫动脉 子宫肌瘤 栓塞疗法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顺行球囊扩张及内引流术治疗输尿管狭窄
4
作者 谭伟 肖湘生 +3 位作者 赵立仁 董伟华 张电波 柯要军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1997年第4期267-269,共3页
目的:评价经皮顺行球囊扩张及内引流术对良、恶性输尿管狭窄的疗效。材料和方法:良性输尿管狭窄11例,恶性狭窄3例。经皮肾盂穿刺后,行球囊导管扩张术,留置双猪尾多倒孔内引流导管3周至6个月,术后随访3至21个月。结果:14例中治愈5... 目的:评价经皮顺行球囊扩张及内引流术对良、恶性输尿管狭窄的疗效。材料和方法:良性输尿管狭窄11例,恶性狭窄3例。经皮肾盂穿刺后,行球囊导管扩张术,留置双猪尾多倒孔内引流导管3周至6个月,术后随访3至21个月。结果:14例中治愈50%、有效35.6%、无效14.4%,无重要并发症。结论:经皮顺行球囊扩张及内引流术治疗良、恶性输尿管狭窄成功率高,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技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狭窄 球囊扩张 内引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胶海绵加丝线微粒栓塞支气管动脉治疗大咯血 被引量:14
5
作者 苏煜 谭伟 +2 位作者 王巧兮 高志华 胡章勇 《放射学实践》 2002年第2期103-104,共2页
目的:观察明胶海绵加丝线微粒栓塞支气管动脉治疗大咯血中的疗效。方法:22例急性大咯血患者,男14例,女8例,支气管扩张症12例,肺结核6例,肺癌并出血4例,均用海绵加丝线微粒栓塞。结果:22例患者术后咯血量明显减少,... 目的:观察明胶海绵加丝线微粒栓塞支气管动脉治疗大咯血中的疗效。方法:22例急性大咯血患者,男14例,女8例,支气管扩张症12例,肺结核6例,肺癌并出血4例,均用海绵加丝线微粒栓塞。结果:22例患者术后咯血量明显减少,3天后咯血完全停止,1例1周后复发经第二次栓塞止血。所有病例组随访四个月以上均无复发。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控制急性大咯血为有效、安全的微创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塞 支气管动脉 大咯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造影对“不明原因”慢性肠出血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谭伟 张家雄 +7 位作者 柯要军 沈蓓 简纪华 白玲 余中发 卢毅 时建军 赵立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659-661,共3页
目的:通过血管造影对18 例“不明原因”慢性肠道出血(CIBUC) 的诊断,结合术后病检,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18 例“不明原因”慢性肠道出血患者,通过肠系膜上、下动脉造影诊断,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与小肠灌肠、... 目的:通过血管造影对18 例“不明原因”慢性肠道出血(CIBUC) 的诊断,结合术后病检,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18 例“不明原因”慢性肠道出血患者,通过肠系膜上、下动脉造影诊断,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与小肠灌肠、内窥镜检查进行比较。结果:18 例病例小肠灌肠、内窥镜检查均无明确诊断或可疑阳性诊断,血管造影示肿瘤性病变14 例、非特异性溃疡1 例,血管畸形3 例。结论:小肠灌肠、内窥镜检查,不易显示病变和血管畸形以及容易漏诊之小肠引起的消化道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 肠道 血管造影术 肿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 被引量:1
7
作者 谭伟 柯要军 +5 位作者 沈蓓 简纪华 白玲 范烨 余中发 卢毅 《放射学实践》 1998年第3期121-125,共5页
目的通过对原发性肝癌(PHC)两种介入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评估其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从1985年4月~1997年12月,我院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172例中、晚期肝癌,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两组。A 组:107例,为动脉内抗癌药灌注(TAI);B 组... 目的通过对原发性肝癌(PHC)两种介入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评估其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从1985年4月~1997年12月,我院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172例中、晚期肝癌,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两组。A 组:107例,为动脉内抗癌药灌注(TAI);B 组:65例,为碘化油与抗癌药再加明胶海棉动脉栓塞(TAE)。对两组的肿瘤直径缩小率、甲胎蛋白下降情况及生存期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TAE 组肿瘤直径缩小率、甲胎蛋白下降情况及生存期明显优于 TAI 组(P<0.01)。结论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恰当选择和施行 TAE、TM,有助于提高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期和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药物疗法 肝动脉栓塞 栓塞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