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藻蛋白质的提取纯化及其在食品应用中的现状与挑战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林彤 杨雅丹 +2 位作者 艾依涵 柳鑫 李晋杰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447-456,共10页
微藻蛋白作为一种新兴的植物基蛋白源,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近年来在食品工业中备受关注。本研究综述了微藻蛋白的营养特性,包括其高蛋白质含量、良好的氨基酸组成,分析了微藻蛋白的提纯工艺、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并概述了微藻蛋白... 微藻蛋白作为一种新兴的植物基蛋白源,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近年来在食品工业中备受关注。本研究综述了微藻蛋白的营养特性,包括其高蛋白质含量、良好的氨基酸组成,分析了微藻蛋白的提纯工艺、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并概述了微藻蛋白在商业化发展中面临的若干挑战,主要包括高生产成本、感官特性如风味和质地的改善需求等。为进一步推动微藻蛋白的广泛应用,提出未来研究应聚焦于生产工艺的优化、风味改善技术的创新以及其功能特性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蛋白 功能特性 食品应用 挑战 生产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胶多糖对DSS诱导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保护作用
2
作者 丁瑞 王文秀 +4 位作者 朱远韧 曹越 方敏 杨庆 宫智勇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419-429,共11页
目的:探究桃胶多糖(Peach gum polysaccharides,PGP)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8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空白组、PGP药理组、模型组和PGP低、中、高剂量组。除空白组与... 目的:探究桃胶多糖(Peach gum polysaccharides,PGP)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8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空白组、PGP药理组、模型组和PGP低、中、高剂量组。除空白组与PGP药理组外,其余组采用3%的DSS溶液诱导结肠炎小鼠模型。PGP低、中、高剂量组小鼠分别灌胃200、400、600 mg/kg的PGP,通过小鼠的体重变化、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e index,DAI)评分、结肠组织形态、炎症因子水平、氧化应激指标以及肠道菌群变化,探究PGP干预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保护作用。结果:服用PGP可减缓结肠炎小鼠体重下降趋势、降低小鼠DAI评分,缓解结肠萎缩和结肠组织损伤等症状;极显著降低促炎因子TNF-α和IL-1β水平(P<0.0001);降低了MPO(P<0.05)和MDA活力,恢复GSH和SOD水平;提高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上调了Muribaculum(鼠杆菌属)、Lactobacillus(乳杆菌属)、Clostridium(梭菌属)、Lachnospiraceae(毛螺菌科)等有益菌的相对丰度,下调Bacteroidaceae(拟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肠杆菌科)、Tannerellaceae(坦纳菌科)等有害菌的相对丰度。研究表明PGP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保护肠道内环境稳态,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降低结肠氧化应激,从而减轻炎症反应、修复结肠损伤,有效缓解由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胶多糖 溃疡性结肠炎 炎症因子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甘油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性质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贾晨悦 施亮亮 +3 位作者 唐红 冯江涛 贺军波 张维农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11-117,共7页
以脂肪胺、缩水甘油及1,3-二氯-2-丙醇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甘油胺为头基、羟基丙烷为连接基的非离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通过核磁共振(1HNMR、13CNMR)、高分辨质谱(HRMS)、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了它们的... 以脂肪胺、缩水甘油及1,3-二氯-2-丙醇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甘油胺为头基、羟基丙烷为连接基的非离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通过核磁共振(1HNMR、13CNMR)、高分辨质谱(HRMS)、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了它们的表面活性、润湿性、乳化性、起泡性和抑菌活性。结果表明,8-3(OH)-8在2.02 mmol/L时有较好的降低表面张力的效果,12-3(OH)-12具有最好的发泡性以及乳化性;8-3(OH)-8和12-3(OH)-12在水溶液中均呈稳定的纳米分散体系;8-3(OH)-8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都有最好的抑菌效果,在40μg/mL时抑菌率达90%以上。羟基丙烷为连接基的脂肪氨基甘油Gemini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MINI表面活性剂 羟基丙烷 合成 表面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改性淀粉对生湿面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凯凤 贾紫阳 +3 位作者 侯丽丽 郑双翼 吴艳 王学东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16,共7页
分析羟丙基淀粉、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氧化淀粉、预糊化淀粉、氧化羟丙基淀粉、酸变性淀粉、磷酸酯双淀粉和醋酸酯淀粉共8种淀粉的理化性质,并研究8种淀粉对生湿面水分含量、烹调特性、质构特性、色泽的影响。结果表明:预糊化淀粉的水... 分析羟丙基淀粉、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氧化淀粉、预糊化淀粉、氧化羟丙基淀粉、酸变性淀粉、磷酸酯双淀粉和醋酸酯淀粉共8种淀粉的理化性质,并研究8种淀粉对生湿面水分含量、烹调特性、质构特性、色泽的影响。结果表明:预糊化淀粉的水分含量、黏度、衰减值、回生值、糊化时间、膨胀势显著低于其他7种改性淀粉,其溶解率显著高于其他7种改性淀粉。8种不同改性淀粉对生湿面品质特性的影响各不相同,其中添加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的生湿面水分含量最高;羟丙基淀粉、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氧化淀粉、氧化羟丙基淀粉、醋酸酯淀粉在低添加量下具有降低生湿面烹调损失率的作用;随着羟丙基淀粉、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预糊化淀粉、磷酸酯双淀粉添加量的增大,生湿面硬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除酸变性淀粉和磷酸酯双淀粉试验组外,生湿面的L*值随改性淀粉添加量的增加呈现增大的趋势,面条色泽更好。表明适量添加改性淀粉能够提高生湿面的品质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湿面 改性淀粉 烹调特性 质构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市售牛油的品质及风味化合物分析
5
作者 郑美玉 张天宇 +6 位作者 聂强胜 张立伟 邓维泽 马麟 何东平 郑竟成 周力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9-144,共6页
旨在为探究市售牛油特征风味化合物提供参考,采用国标法测定13种品牌市售牛油的理化指标(酸值、过氧化值、碘值、皂化值)及脂肪酸组成,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PME-GC-MS)分析其挥发性化合物,并通过气味活性值(OVA)确定... 旨在为探究市售牛油特征风味化合物提供参考,采用国标法测定13种品牌市售牛油的理化指标(酸值、过氧化值、碘值、皂化值)及脂肪酸组成,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PME-GC-MS)分析其挥发性化合物,并通过气味活性值(OVA)确定其特征风味化合物。结果表明,13种牛油酸值、过氧化值均符合国标要求(除样品6的酸值外);牛油的主要脂肪酸为棕榈酸、硬脂酸和油酸,三者总含量达80%以上。13种牛油中共检测出156种挥发性化合物,对牛油风味有重要贡献的(OVA>1)有68种,主要包括醛类、酮类、酯类、烷烃类、酸类、杂环类、醇类、不饱和烃类。通过OVA大于100确定了18种特征风味化合物,分别为苯甲醛、正己醛、2-十一烯醛、3-甲基-1-戊醛、壬醛、癸醛、十五醛、(E)-2-庚烯醛、正辛醛、十一醛、(E)-2-辛烯醛、2-癸烯醛、(E,E)-2,4-庚二烯醛、正癸酸、丙烯酸酐、2-乙基环丁醇、十一烷、丙位辛内酯。市售牛油特征风味化合物中70%以上为醛类化合物,其对牛油风味影响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油 品质 脂肪酸 特征风味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桃油的中长链甘油三酯的酶法制备及纯化 被引量:7
6
作者 邹孝强 高盼 +2 位作者 徐林海 张四红 何东平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8-63,共6页
利用脂肪酶催化中链甘油三酯(MCT)与核桃油发生酯交换反应,利用分子蒸馏脱除产物中的游离脂肪酸(FAA),再用乙醇萃取MCT制备高含量中长链甘油三酯(MLCT)的结构脂产品。对酶催化酯交换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对乙醇萃取条件进行优化,并对结构... 利用脂肪酶催化中链甘油三酯(MCT)与核桃油发生酯交换反应,利用分子蒸馏脱除产物中的游离脂肪酸(FAA),再用乙醇萃取MCT制备高含量中长链甘油三酯(MLCT)的结构脂产品。对酶催化酯交换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对乙醇萃取条件进行优化,并对结构脂产品的脂肪酸组成及分布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最佳酯交换反应条件为以Novozym 435为催化用酶,加酶量10%、MCT与核桃油摩尔比2∶1、反应温度55℃、反应时间9 h,在此条件下反应并通过分子蒸馏脱除FAA后所得产品的MLCT含量为76.2%,MCT含量为14.3%,长链甘油三酯(LCT)含量为9.5%;最佳乙醇萃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85%、底物(分子蒸馏脱除游离脂肪酸后产物)与乙醇溶液的比例1∶3,在最佳条件下所得产品的MLCT含量为85.4%,MCT含量为3.7%,LCT含量为10.8%,产品得率为80.8%。制备的产品中MLCT含量高,富含亚油酸与亚麻酸,其含量比值为5.8,可作为消化系统缺陷患者补充必需脂肪酸的油脂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油 中长链甘油三酯 脂肪酶 酯交换 乙醇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大豆多糖对鲜湿豆丝货架期内贮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徐平 王月慧 +2 位作者 陈磊 沈章妍 丁文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144-152,共9页
以大米和豆类为原料,磨浆后经热处理制备的鲜湿豆丝在贮藏期内存在持水性差、水分散失快、质地变硬等问题。为延缓鲜湿豆丝在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以硬度、水分质量分数、水分迁移情况、菌落总数、酸度、色泽及微观结构为检测指标,研... 以大米和豆类为原料,磨浆后经热处理制备的鲜湿豆丝在贮藏期内存在持水性差、水分散失快、质地变硬等问题。为延缓鲜湿豆丝在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以硬度、水分质量分数、水分迁移情况、菌落总数、酸度、色泽及微观结构为检测指标,研究在不同贮藏温度(25、4℃)下添加不同质量分数(0、0.2%、0.4%、0.6%、0.8%和1.0%,以干质量计)的可溶性大豆多糖(soluble soybean polysaccharide,SSPS)对鲜湿豆丝货架期内贮藏品质及食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贮藏温度下,SSPS的加入对鲜湿豆丝的货架期影响不大。但与对照组(SSPS添加量为0)相比,添加SSPS可使鲜湿豆丝体系中的水分与淀粉等组分结合得更加紧密,并使鲜湿豆丝内部呈现多孔状蜂窝结构,水分损失率降低,持水性提高,从而使鲜湿豆丝的硬度减小。此外,4℃条件下贮藏时加入SSPS可明显延缓鲜湿豆丝色泽的变化速率。当SSPS质量分数为0.8%时,在25℃及4℃条件下贮藏时鲜湿豆丝的持水性均较强,水分损失率及整体硬度均较小,且在4℃条件下贮藏时鲜湿豆丝色泽稳定、整体白度较大。综上,添加质量分数0.8%的SSPS可有效提高鲜湿豆丝贮藏过程中的持水性,降低其硬度;本研究可为鲜湿豆丝贮藏品质的改善及市场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大豆多糖 鲜湿豆丝 水分迁移 微观结构 贮藏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