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某番茄酱生产企业提供的辐照杀菌(辐照剂量≥15 k Gy)的5 L无菌袋进行菌落计数、分离和鉴定。3 L无菌水反复漂洗,滤膜过滤后进行平板菌落计数,分离纯化后采用16S r DNA和dna J序列分析分别鉴定到属和种。结果表明,5批次的样品中均...对某番茄酱生产企业提供的辐照杀菌(辐照剂量≥15 k Gy)的5 L无菌袋进行菌落计数、分离和鉴定。3 L无菌水反复漂洗,滤膜过滤后进行平板菌落计数,分离纯化后采用16S r DNA和dna J序列分析分别鉴定到属和种。结果表明,5批次的样品中均有细菌检出,数量在5-132 CFU/袋,9个典型菌落经过16S rDNA序列分析后,分别属6个属,其中栖水菌属(Enhydrobacter)、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和考克斯菌属(Kocuria)各1株,微球菌属(Micrococcus)、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各2株;dna J序列分析则将一株葡萄球菌C8-3鉴定到种-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辐照杀菌的无菌袋虽然微生物数量不高,但是依然残留了一些耐辐照的细菌,它们或多或少会给内装食品带来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或影响食品保质期。展开更多
为了解市售茶叶中菌落总数和2种食源性致病菌(蜡样芽孢杆菌和克罗诺杆菌)的检出情况,根据国标对武汉地区市售的46份茶叶样品进行菌落总数和2种食源性致病菌的初步分离和鉴定,分别用16S r DNA内转录间隔区-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鉴别蜡样芽...为了解市售茶叶中菌落总数和2种食源性致病菌(蜡样芽孢杆菌和克罗诺杆菌)的检出情况,根据国标对武汉地区市售的46份茶叶样品进行菌落总数和2种食源性致病菌的初步分离和鉴定,分别用16S r DNA内转录间隔区-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鉴别蜡样芽孢杆菌,用16S r DNA和fus A序列分析对疑似克罗诺杆菌的分离株进行鉴定,进而比较和分析不同产地和类别间微生物的检出情况。结果发现,蜡样芽孢杆菌在市售茶叶中检出率极高,达97.9%,而且其数量约占细菌总数的6.0%。鉴定出3株阪崎克罗诺杆菌(Cronobacter),其检出率达6.5%,仅占细菌总数的0.1%~3.2%。花草茶中细菌总数最高,也是唯一检出克罗诺杆菌的茶类;发酵茶中蜡样芽孢杆菌数量最高,均超过1 100 MPN/g。不同产地茶叶在这3个微生物指标上有显著差异。当茶及其深加工产品和其他食品原辅料混搭成新产品时,这2种食源性致病菌可能带来风险隐患。展开更多
文摘为了解市售茶叶中菌落总数和2种食源性致病菌(蜡样芽孢杆菌和克罗诺杆菌)的检出情况,根据国标对武汉地区市售的46份茶叶样品进行菌落总数和2种食源性致病菌的初步分离和鉴定,分别用16S r DNA内转录间隔区-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鉴别蜡样芽孢杆菌,用16S r DNA和fus A序列分析对疑似克罗诺杆菌的分离株进行鉴定,进而比较和分析不同产地和类别间微生物的检出情况。结果发现,蜡样芽孢杆菌在市售茶叶中检出率极高,达97.9%,而且其数量约占细菌总数的6.0%。鉴定出3株阪崎克罗诺杆菌(Cronobacter),其检出率达6.5%,仅占细菌总数的0.1%~3.2%。花草茶中细菌总数最高,也是唯一检出克罗诺杆菌的茶类;发酵茶中蜡样芽孢杆菌数量最高,均超过1 100 MPN/g。不同产地茶叶在这3个微生物指标上有显著差异。当茶及其深加工产品和其他食品原辅料混搭成新产品时,这2种食源性致病菌可能带来风险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