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武汉轻工大学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调查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植飞 华艮 +3 位作者 杨天乐 闫淇雨 邹宇帆 王鑫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8期183-186,共4页
[目的]比较武汉轻工大学常青和金银湖2个校区的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方法]采用踏查法和查阅文献相结合的方法对武汉轻工大学的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然后从药用植物种类组成、物种α与β多样性指数以及药用部位种类等方面对2个校区的... [目的]比较武汉轻工大学常青和金银湖2个校区的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方法]采用踏查法和查阅文献相结合的方法对武汉轻工大学的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然后从药用植物种类组成、物种α与β多样性指数以及药用部位种类等方面对2个校区的药用植物资源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武汉轻工大学校园内共有广义的药用植物53科87属99种,其中常青校区有50科78属89种,金银湖校区有39科57属59种。2个校区中被子植物都占有绝对优势,裸子植物和蕨类植物偏少。 Simpson 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指数及Pielous指数表现出相同的趋势,即常青校区大于金银湖校区。常青校区与金银湖校区药用植物相同种数49种,物种相似度 C j =0.494 9。药用部位种类常青校区比金银湖校区丰富。[结论]常青校区药用植物多样性大于金银湖校区,金银湖校区应该适当地增加药用植物的种植,减少人为干扰来提高其药用植物多样性,以便更好地对校园进行生态建设,同时为药用植物的教学提供更多的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多样性 多样性指数 武汉轻工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轻工大学常青校区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被引量:3
2
作者 白洁 杨天乐 +2 位作者 王嘉惠 黄程鹏 植飞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8年第1期47-51,共5页
目的:为了解武汉轻工大学常青校区的药用植物资源现状并配合武汉轻工大学药学专业学生的教学,对武汉轻工大学常青校区的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方法:通过实地调查、标本采集、数码拍照、资料查阅、专家咨询等方法对常青校区的药用植物... 目的:为了解武汉轻工大学常青校区的药用植物资源现状并配合武汉轻工大学药学专业学生的教学,对武汉轻工大学常青校区的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方法:通过实地调查、标本采集、数码拍照、资料查阅、专家咨询等方法对常青校区的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结果:常青校区共有广义药用植物214种,包括蕨类植物5种,裸子植物6种,被子植物203种。其中被药典收载的共有60种,占总种数的28.0%。结论:本次调查研究填补了武汉轻工大学常青校区药用植资源的空白,进一步丰富了国内的校园药用植物资源调查数据,对武汉轻工大学《药用植物学》和《中药学》的教学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资源调查 药用植物学 中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子参β-香树素合成酶基因的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吴亚运 赵小龙 +1 位作者 陈平 张绍鹏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9-117,共9页
β-香树素合成酶(beta-amyrin synthaseβAS)是定向分流齐墩果烷型皂苷和达玛烷型皂苷的限速酶,对药用植物三萜皂苷的生物合成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基于珠子参转录组数据中βAS转录本序列设计引物,利用RT-PCR方法从珠子参根状茎中克隆... β-香树素合成酶(beta-amyrin synthaseβAS)是定向分流齐墩果烷型皂苷和达玛烷型皂苷的限速酶,对药用植物三萜皂苷的生物合成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基于珠子参转录组数据中βAS转录本序列设计引物,利用RT-PCR方法从珠子参根状茎中克隆得到βAS基因全长c DNA序列,命名为pjβAS。经测序鉴定该基因长度为2 655 bp,包含一个2 286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761个氨基酸,在Gen Bank数据库的登录号为KX254566。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其编码蛋白分子量为87.90 k D,理论等电点(p I)5.84,不含跨膜区,为非分泌蛋白,含有38处磷酸化位点,主要于叶绿体和内质网中发挥生理作用;二级结构预测发现其α-螺旋占39.82%、延伸链16.56%、β-转角10.38%、无规则卷曲33.24%,具有DCTAE、QW(QXXXXXW)和MWCRCY3个氧化鲨烯环化酶(OCS)基因家族特征保守基序;pjβAS蛋白与竹节参(AKN23431.1)序列的一致性为100%,系统进化分析中与竹节参(AKN23431.1)、西洋参(AGG09939.1)、柴胡(ABY90140.2)划为同一分支。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pjβAS在珠子参不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发现pjβAS基因在花、叶、茎、根状茎中均有表达,在叶中表达量最高,根状茎中表达量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子参 β-香树素合成酶 三萜皂苷 基因克隆 生物系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地区耐异烟肼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katG基因突变的分子特征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马峻 陈高瞻 +4 位作者 董洁莉 袁红梅 芦莲 朱才会 余晓丽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95-97,共3页
结核病是由Mtb感染所致的慢性传染性疾病。近年来,随着MDR和XDR的不断产生,结核病以更严峻的形式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异烟肼(isoniazid,INH)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抗结核一线药物。文献报道,异烟肼耐药主要与katG基因突变密切相关。
关键词 耐异烟肼结核分枝杆菌 KATG基因突变 临床分离株 分子特征 武汉地区 慢性传染性疾病 MTB感染 一线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罗诺杆菌的生物膜检测和药敏性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翼 陈雅蘅 +1 位作者 周帼萍 杨祖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129-134,共6页
目的:了解38株主要来源于我国婴幼儿食品克罗诺杆菌分离株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和药敏性。方法:首先用fusA序列分析,对43株克罗诺杆菌进行准确鉴定;采用半定量黏附实验(结晶紫染色法)测定分离株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并选用八大类11种抗生素测... 目的:了解38株主要来源于我国婴幼儿食品克罗诺杆菌分离株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和药敏性。方法:首先用fusA序列分析,对43株克罗诺杆菌进行准确鉴定;采用半定量黏附实验(结晶紫染色法)测定分离株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并选用八大类11种抗生素测定其抗生素敏感性。结果:鉴定出34株阪崎克罗诺杆菌、7株丙二酸盐克罗诺杆菌和2株都柏林克罗诺杆菌。这些克罗诺杆菌分离株均有一定生物膜成膜能力,其中丙二酸盐克罗诺杆菌的成膜能力较强;菌株普遍对四环素和万古霉素耐药性较高,共有14个耐药谱;四环素的耐药性与生物膜形成能力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克罗诺杆菌的成膜性和耐药性都较强,对相关食品企业的消杀措施和临床治疗提出了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诺杆菌 鉴定 生物膜 抗生素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老陈醋样品的污染微生物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盈颖 高雯 周帼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26-231,共6页
为了解某批老陈醋产气变质的原因,采用橙血清和乳酸菌培养基分离和计数污染菌,显微形态观察结合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其主要污染菌为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sp.),再采用葡萄球菌属特异性dnaJ引物进行扩增,测序和序列分析将污染菌鉴... 为了解某批老陈醋产气变质的原因,采用橙血清和乳酸菌培养基分离和计数污染菌,显微形态观察结合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其主要污染菌为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sp.),再采用葡萄球菌属特异性dnaJ引物进行扩增,测序和序列分析将污染菌鉴定到头状葡萄球菌头状亚种(Staphylococcus capitis subsp.capitis);当使用醋酸菌培养基对老陈醋中沉淀进行分离时又发现少量芽孢杆菌,经芽孢杆菌属特异性rpoB引物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因此,导致该批次老陈醋产气变质的细菌主要是头状葡萄球菌头状亚种,少量解淀粉芽孢杆菌也存活于老陈醋中,但基本处于休眠态。电子舌检测显示:它们的存在和繁殖不仅导致产气,而且使醋的各种滋味变得平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老陈醋 头状葡萄球菌头状亚种 产气 解淀粉芽孢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芽孢杆菌B_(15)的分子生物学鉴定及高产蛋白酶菌株选育 被引量:2
7
作者 朱薇玲 张苹 李金华 《中国酿造》 CAS 2013年第7期65-67,93,共4页
利用16S rDNA序列分析法,对分离自土壤产蛋白酶和淀粉酶及拮抗物质的芽孢杆菌B15进行菌种鉴定。通过序列比对及构建系统发育树,表明菌株B15与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subsp.plantarum AS43.3相似性达99%,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 利用16S rDNA序列分析法,对分离自土壤产蛋白酶和淀粉酶及拮抗物质的芽孢杆菌B15进行菌种鉴定。通过序列比对及构建系统发育树,表明菌株B15与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subsp.plantarum AS43.3相似性达99%,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亚种。菌株B15经过2次紫外线诱变,蛋白酶产量提高到初始菌株的147.1%。试验发现诱变株的淀粉酶产量与蛋白酶产量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孢杆菌B15 分子生物学鉴定 紫外线诱变 蛋白酶 淀粉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调味酱制品的污染微生物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张翼 赵炜 周帼萍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3-56,共4页
分析某厂试投产期间生产的8种酱制品样品,通过理化指标和微生物学分析,鉴定主要腐败细菌种类为芽孢杆菌,优势菌为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条件致病菌蜡样芽孢杆菌;污染真菌主要是根霉、青霉和酵母,推测污染菌主要来源是原料、设备... 分析某厂试投产期间生产的8种酱制品样品,通过理化指标和微生物学分析,鉴定主要腐败细菌种类为芽孢杆菌,优势菌为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条件致病菌蜡样芽孢杆菌;污染真菌主要是根霉、青霉和酵母,推测污染菌主要来源是原料、设备和灌装前后空气带入的芽孢杆菌、霉菌和酵母。而导致产品变质的另一个关键原因是成品水分活度偏高,无法抑制污染菌的生长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调味酱 菌落总数 霉菌酵母数 水分活度 污染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处理过程中卤鸭腿肌原纤维蛋白结构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李京九 宋明菲 +5 位作者 牛越 朱玲娇 郭丹郡 胥伟 易阳 王宏勋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共8页
为探究超高压处理对卤鸭腿嫩度的改善机制,本研究通过测定表面疏水性、巯基含量、化学作用力、二级结构、微观结构等指标,分析了超高压处理(400 MPa,15 min)过程中肌原纤维蛋白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肌原纤维蛋白表面疏水性先上升... 为探究超高压处理对卤鸭腿嫩度的改善机制,本研究通过测定表面疏水性、巯基含量、化学作用力、二级结构、微观结构等指标,分析了超高压处理(400 MPa,15 min)过程中肌原纤维蛋白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肌原纤维蛋白表面疏水性先上升后下降,在处理12 min时达到最大值51.03。总巯基含量在处理15 min后下降了40.6%,而游离巯基含量上升了42.7%,二硫键显著(P<0.05)增加了189.2%。色氨酸和酪氨酸基团暴露。以上变化表明蛋白三级结构发生改变。超高压处理15 min后,肌原纤维蛋白α-螺旋含量从20.63%减少到13.45%,无规则卷曲含量从23.93%增加到28.67%,说明蛋白二级结构重排。SDS-PAGE电泳和扫描电镜结果分别显示,超高压处理后的肌原纤维蛋白发生解聚,颗粒尺寸明显减小且分布更加均匀。综上所述,在超高压处理过程中,鸭腿肌原纤维蛋白的三级结构、二级结构和微观结构均发生了明显变化,这有利于提高鸭肉嫩度。该研究为超高压技术在肉制品嫩度改善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 肌原纤维蛋白 蛋白结构 卤鸭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酱卤鸭头真空低温卤制工艺优化及其品质评价
10
作者 刘瑶 王宏勋 +2 位作者 易阳 胥伟 郭丹郡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98,106,共8页
该研究以鸭头作为主要试验材料,采用真空低温卤制技术,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真空低温卤制最佳工艺参数,并与传统卤制方式的鸭头进行品质对比,测定出品率、营养成分、剪切力、TBARS值等参数。研究结果表明,真空低温卤制最佳工艺... 该研究以鸭头作为主要试验材料,采用真空低温卤制技术,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真空低温卤制最佳工艺参数,并与传统卤制方式的鸭头进行品质对比,测定出品率、营养成分、剪切力、TBARS值等参数。研究结果表明,真空低温卤制最佳工艺参数为卤制时间8 h、卤制温度65℃、料液比1∶3;在该条件下卤制的鸭头相比于传统卤制组,出品率、水分含量、脂肪含量显著上升(P<0.05),pH值、蛋白质含量、剪切力、TBARS值显著下降(P<0.05);此外,L^(*)值(亮度)显著上升(P<0.05),a^(*)值和b^(*)值显著下降(P<0.05)。综合分析,真空低温卤制技术能够有效地改善鸭头的理化品质和营养品质,也可为真空低温酱卤制品的标准化和工业化生产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头 真空低温卤制 工艺优化 品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肉类食品中大肠杆菌O157∶H7分离株stx亚型和毒力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郑冬冬 毕旺来 +3 位作者 王宏勋 刘志国 丁洪波 李睿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4-98,共5页
从22家市场销售的117份肉类食品中分离出4株大肠杆菌O157∶H7菌株,经PCR检测这4株菌的stx、hly、eae毒力基因均为阳性。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法对这4株菌的stx亚型进行鉴定。3株菌同时携带stx1、stx2基因... 从22家市场销售的117份肉类食品中分离出4株大肠杆菌O157∶H7菌株,经PCR检测这4株菌的stx、hly、eae毒力基因均为阳性。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法对这4株菌的stx亚型进行鉴定。3株菌同时携带stx1、stx2基因,且均为stx1a、stx2a亚型。菌株EC5.11仅携带stx2基因,但在所有的stx2分型PCR反应中都为阴性。用PCR扩增该菌株stx2基因全长并克隆测序,序列分析结果表明EC5.11志贺毒素基因为stx2c亚型。采用Vero细胞毒性实验检测这4株菌产志贺毒素的状况,结果显示这些菌株都具有一定的Vero细胞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O157∶H7 志贺毒素 stx亚型 Vero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檬酸和氯化钠抑制地衣芽孢杆菌生物被膜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侯佳启 林敏 +3 位作者 周亚彬 马崇礼 毕旺来 李睿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0-113,共4页
地衣芽孢杆菌是食品中常见腐败菌。该研究发现地衣芽孢杆菌在常见培养基(如TSB、NB、LB、1/2LB)中均有较强的产生物被膜能力,地衣芽孢杆菌稀释100倍、在胰酪胨大豆肉汤(TSB)培养基中30℃静置培养更利于地衣芽胞杆菌在96孔板上产生物被... 地衣芽孢杆菌是食品中常见腐败菌。该研究发现地衣芽孢杆菌在常见培养基(如TSB、NB、LB、1/2LB)中均有较强的产生物被膜能力,地衣芽孢杆菌稀释100倍、在胰酪胨大豆肉汤(TSB)培养基中30℃静置培养更利于地衣芽胞杆菌在96孔板上产生物被膜。测得地衣芽孢杆菌对柠檬酸和氯化钠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MIC)分别为1.28 mg/mL和64 mg/mL。采用结晶紫染色法,研究不同质量浓度柠檬酸和氯化钠对地衣芽孢杆菌生物被膜的抑制效果。结果显示,1/2MIC的氯化钠即能显著抑制地衣芽孢杆菌生物被膜形成(P<0.01);而1/2MIC和1MIC的柠檬酸对地衣芽孢杆菌生物被膜形成无明显抑制效果(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衣芽孢杆菌 生物被膜 柠檬酸 氯化钠 抑制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辐照杀菌的无菌袋中耐辐照微生物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3
13
作者 纪明淮 高雯 周帼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205-209,共5页
对某番茄酱生产企业提供的辐照杀菌(辐照剂量≥15 k Gy)的5 L无菌袋进行菌落计数、分离和鉴定。3 L无菌水反复漂洗,滤膜过滤后进行平板菌落计数,分离纯化后采用16S r DNA和dna J序列分析分别鉴定到属和种。结果表明,5批次的样品中均... 对某番茄酱生产企业提供的辐照杀菌(辐照剂量≥15 k Gy)的5 L无菌袋进行菌落计数、分离和鉴定。3 L无菌水反复漂洗,滤膜过滤后进行平板菌落计数,分离纯化后采用16S r DNA和dna J序列分析分别鉴定到属和种。结果表明,5批次的样品中均有细菌检出,数量在5-132 CFU/袋,9个典型菌落经过16S rDNA序列分析后,分别属6个属,其中栖水菌属(Enhydrobacter)、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和考克斯菌属(Kocuria)各1株,微球菌属(Micrococcus)、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各2株;dna J序列分析则将一株葡萄球菌C8-3鉴定到种-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辐照杀菌的无菌袋虽然微生物数量不高,但是依然残留了一些耐辐照的细菌,它们或多或少会给内装食品带来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或影响食品保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辐照 辐照杀菌的无菌袋 不动杆菌属 考克斯菌属 微球菌属 微杆菌属 芽孢杆菌属 栖水菌属 表皮葡萄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骨IcFPS1基因的克隆、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马良琼 曾慧 +3 位作者 罗彩霞 张威威 许锋 程水源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8-335,共8页
法尼基焦磷酸合酶(farnesyl diphosphate synthase,FPS)是三萜皂苷生物合途径的一个关键酶,为研究FPS基因在枸骨中的功能,该研究采用PCR技术将一个FPS基因的cDNA序列从枸骨叶中分离出来,并命名为IcFPS1。结果表明:根据测序结果分析发现... 法尼基焦磷酸合酶(farnesyl diphosphate synthase,FPS)是三萜皂苷生物合途径的一个关键酶,为研究FPS基因在枸骨中的功能,该研究采用PCR技术将一个FPS基因的cDNA序列从枸骨叶中分离出来,并命名为IcFPS1。结果表明:根据测序结果分析发现扩增获得的IcFPS1基因cDNA长度为1 591 bp,包含一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大小为1 029 bp。通过序列分析发现枸骨IcFPS1基因编码342个氨基酸,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为39.58 kDa和5.18。通过理化性质预测分析发现IcFPS1蛋白不含信号肽,不含有跨膜区域,该IcFPS1蛋白为亲水性蛋白质。通过序列多重比对发现IcFPS1蛋白质与其他植物的FPS蛋白质高度同源,有共同的保守区域和氨基酸序列,其中与西洋参FPS序列的相似性高达89%。通过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枸骨FPS蛋白与同属于被子植物的五加科植物FPS蛋白亲缘关系较近,说明FPS基因在进化过程中相对比较保守。根据蛋白调控网络预测分析结果发现该蛋白可能与IPP1、IPP2、GGPS3、GGPS6和ERA1相互作用,参与类异戊二烯的合成代谢过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IcFPS1基因在枸骨各个组织部位中均有表达,其中在枸骨根中表达量最高,在茎和雌花中表达量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骨 法尼基焦磷酸合酶 三萜皂苷 克隆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ε-聚赖氨酸对草鱼鱼肉优势腐败菌的抑制作用及其冷藏期间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侯温甫 岳琪琪 +4 位作者 韩千慧 王宏勋 周敏 闵婷 潘思轶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223-230,共8页
分析ε-聚赖氨酸(ε-poly-lysine,ε-PL)对鱼肉微生物及其冷藏期间群落结构的影响,在分离鉴定获取冷鲜草鱼肉中优势腐败菌菌株的基础上,开展ε-PL抑菌活性研究,并利用基于16S rRNA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样品的微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 分析ε-聚赖氨酸(ε-poly-lysine,ε-PL)对鱼肉微生物及其冷藏期间群落结构的影响,在分离鉴定获取冷鲜草鱼肉中优势腐败菌菌株的基础上,开展ε-PL抑菌活性研究,并利用基于16S rRNA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样品的微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0 mg/mLε-PL可以完全抑制草鱼中分离并鉴定成功的优势腐败菌(假单胞菌属、腐败希瓦氏菌和气单胞菌)的生长;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针对V3~V4目标区域共计获得了858964条基因序列,这些序列归属于28个门388个属;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鱼肉中微生物菌群结构发生改变,微生物群落多样性降低,假单胞菌在腐败阶段草鱼肉中占绝对优势;ε-PL对鱼肉中微生物多样性及丰度存在影响,对新鲜鱼肉中菌群黄杆菌属影响极显著(P<0.01),对冷藏6 d后鱼肉中假单胞菌属影响显著(P<0.05)。结论:ε-PL对鱼肉中微生物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并降低了冷藏期间微生物的菌群多样性,本研究可为ε-PL在鱼肉保鲜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Ε-聚赖氨酸 高通量测序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售茶中2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与分析
16
作者 窦玉淼 张飞 +2 位作者 张翼 陈雅蘅 周帼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95-200,共6页
为了解市售茶叶中菌落总数和2种食源性致病菌(蜡样芽孢杆菌和克罗诺杆菌)的检出情况,根据国标对武汉地区市售的46份茶叶样品进行菌落总数和2种食源性致病菌的初步分离和鉴定,分别用16S r DNA内转录间隔区-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鉴别蜡样芽... 为了解市售茶叶中菌落总数和2种食源性致病菌(蜡样芽孢杆菌和克罗诺杆菌)的检出情况,根据国标对武汉地区市售的46份茶叶样品进行菌落总数和2种食源性致病菌的初步分离和鉴定,分别用16S r DNA内转录间隔区-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鉴别蜡样芽孢杆菌,用16S r DNA和fus A序列分析对疑似克罗诺杆菌的分离株进行鉴定,进而比较和分析不同产地和类别间微生物的检出情况。结果发现,蜡样芽孢杆菌在市售茶叶中检出率极高,达97.9%,而且其数量约占细菌总数的6.0%。鉴定出3株阪崎克罗诺杆菌(Cronobacter),其检出率达6.5%,仅占细菌总数的0.1%~3.2%。花草茶中细菌总数最高,也是唯一检出克罗诺杆菌的茶类;发酵茶中蜡样芽孢杆菌数量最高,均超过1 100 MPN/g。不同产地茶叶在这3个微生物指标上有显著差异。当茶及其深加工产品和其他食品原辅料混搭成新产品时,这2种食源性致病菌可能带来风险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总数 蜡样芽孢杆菌 克罗诺杆菌 检测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香型白酒酿造核心功能微生物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3
17
作者 杜艾明 李良 +1 位作者 李俊薇 胡申才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19,共4页
研究清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核心功能微生物群及其代谢过程,既有利于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和出酒率,又有利于揭示风味与活性物质生物合成与代谢调控机制,进而优化发酵过程,提升酒体品质。该文对近年来清香型白酒生产过程的微生物群落、核心功... 研究清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核心功能微生物群及其代谢过程,既有利于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和出酒率,又有利于揭示风味与活性物质生物合成与代谢调控机制,进而优化发酵过程,提升酒体品质。该文对近年来清香型白酒生产过程的微生物群落、核心功能菌及其代谢产物的有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归纳,旨在推陈出新,进一步推动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去解决清香型白酒业面临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香型白酒 酿造 核心微生物 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毕赤酵母工程菌表达猪β-干扰素
18
作者 高智明 赵沁沁 +2 位作者 张国华 闫达中 刘军 《中国酿造》 CAS 2014年第4期44-46,共3页
根据毕赤酵母密码子偏爱,人工合成了猪β-干扰素(PoIFN-β)基因,构建了重组载体pPICZA-PoIFN-β。重组载体经Sac I线性化后,电击转入毕赤酵母GS115,对在含博莱霉素(Zeocin)平板上生长的转化子进行鉴定,得到分泌表达猪β-干扰素的毕赤酵... 根据毕赤酵母密码子偏爱,人工合成了猪β-干扰素(PoIFN-β)基因,构建了重组载体pPICZA-PoIFN-β。重组载体经Sac I线性化后,电击转入毕赤酵母GS115,对在含博莱霉素(Zeocin)平板上生长的转化子进行鉴定,得到分泌表达猪β-干扰素的毕赤酵母基因工程菌株GS115/pPICZA-PoIFN-β。以1%甲醇诱导GS115/pPICZA-PoIFN-β表达。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表明,工程菌株实现了猪β-干扰素的高效分泌表达,表达产物为相对分子质量22ku和26ku的混合物,表达蛋白量约为80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β-干扰素 分泌表达 毕赤酵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贮存期高温大曲微生物群落演替与理化指标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吴正坤 刘蒲临 +2 位作者 杨团元 缪礼鸿 廖卫芳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60-166,共7页
以不同贮存期的白酒高温大曲为研究对象,对其不同部位的微生物种群数量及其理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温大曲经过120 d贮存后曲皮和曲心中的微生物总数均有显著增加,微生物群落结构亦有明显变化。贮存30 d时,曲皮中优势微生物为芽... 以不同贮存期的白酒高温大曲为研究对象,对其不同部位的微生物种群数量及其理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温大曲经过120 d贮存后曲皮和曲心中的微生物总数均有显著增加,微生物群落结构亦有明显变化。贮存30 d时,曲皮中优势微生物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嗜热子囊菌属(Thermoascus)、嗜热真菌属(Thermomyces),曲心中优势微生物为高温放线菌属(Thermoactinomyces)、芽孢杆菌属(Bacillus)、嗜热子囊菌属(Thermoascus);贮存120 d时,芽孢杆菌属(Bacillus)、根毛霉属(Rhizomucor)在曲皮和曲心中均占优势。随着贮存时间进行,大曲还原糖含量逐渐增加,水分逐渐降低。大曲中不同部位微生物的变化与其理化性质存在对应关系。微小根毛霉(Rhizomucor pusillus)的变化与大曲中还原糖呈正相关,与水分呈负相关。芽孢杆菌属(Bacillus)、高温放线菌属(Thermoactinomyces)和嗜热子囊菌属(Thermoascus)的变化与大曲中水分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大曲 贮存 微生物群落结构 理化指标 曲皮 曲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杀菌素C-9不同糖基衍生物的合成及杀虫活性分析
20
作者 王旭 陈新 +2 位作者 李龙 寇芸芸 张晓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1-149,共9页
【目的】寻找具有更高杀虫活性的新型多杀菌素衍生物。【方法】以盐酸水解获得的多杀菌素C-9假糖苷配基为受体,以3种单糖(D-葡萄糖、D-半乳糖、L-鼠李糖)为供体,采用三氯乙酰亚胺法进行糖苷化反应得到C-9位不同糖基大环内酯类衍生... 【目的】寻找具有更高杀虫活性的新型多杀菌素衍生物。【方法】以盐酸水解获得的多杀菌素C-9假糖苷配基为受体,以3种单糖(D-葡萄糖、D-半乳糖、L-鼠李糖)为供体,采用三氯乙酰亚胺法进行糖苷化反应得到C-9位不同糖基大环内酯类衍生物;用核磁共振谱(1HNMR、13C-NMR),MS和IR对所合成衍生物进行表征,并分别测定所合成衍生物的杀虫活性。【结1H-NMR、13C-NMR、MS和IR谱图分析表明,新合成的3种多杀菌素衍生物分别为9-0-(β-D-吡喃葡萄糖)多杀菌素衍生物、9-0-(β-D-吡喃半乳糖)多杀菌素衍生物、9-0(β-L-吡喃鼠李糖)多杀菌素衍生物;杀虫活性测定表明,3种新型多杀菌素衍生物在20mg/L剂量下对锯谷盗、赤拟谷盗、米蛾等均表现出一定的杀虫活性,致死率为31%-9%。【结论】新合成的多杀菌素衍生物均具有一定的杀虫活性,其构效关系还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菌素 糖基衍生物 杀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