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肾移植继发自身免疫病理具有组织损伤依赖性 被引量:4
1
作者 方成 肖显杰 +6 位作者 万卉 丁洪波 刘立 陈卓 杨清 陈慧敏 梅智强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5-109,共5页
目的:甄别、测量与评估大鼠肾移植继发自身免疫反应的致病性。方法:使用保留受体自体肾的F344-Lewis大鼠肾移植模型(AI组)、Lewis大鼠自体肾单纯缺血再灌注模型(IR组)、同系移植肾病大鼠脾细胞过继并Lewis大鼠自体肾缺血再灌注模型(AR... 目的:甄别、测量与评估大鼠肾移植继发自身免疫反应的致病性。方法:使用保留受体自体肾的F344-Lewis大鼠肾移植模型(AI组)、Lewis大鼠自体肾单纯缺血再灌注模型(IR组)、同系移植肾病大鼠脾细胞过继并Lewis大鼠自体肾缺血再灌注模型(AR组),以Lewis大鼠自体肾移植作为对照(Syn组)。术后第10周检测大鼠受体血清vimentin抗体水平,动态监测蛋白尿水平,术后第40周检测自体肾肾小球硬化指数、肾脏IgG沉积。结果:术后第10周AI组和AR组血清vimentin抗体水平比Syn组显著升高(0.312±0.036,0.310±0.017 vs.0.061±0.012),IR组则无明显改变,显示AI组和AR组有自身免疫反应发生。AI及IR组蛋白尿水平至40周维持正常(Proteinuria<0.05 g/mmol)。AR组在第18周出现蛋白尿水平异常(0.18±0.03 g/mmol),其后持续缓慢上升至40周为(0.23±0.04)g/mmol,肾功能变化具有显著性。AR组自体肾在第40周病理检查肾小球硬化指数为(1.24±0.16),并且肾组织IgG沉积呈强阳性。AI组与IR组则未发现自体肾病理损害。结论:大鼠同种肾移植继发的自身免疫基于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发展出致病性,对于长期存活的移植肾其损害强度不能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自身免疫 病理 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移植肾肾病大鼠体内自身蛋白vimentin与megalin的免疫原性迥异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卓 方成 +4 位作者 夏昶 丁洪波 刘立 瞿永华 于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570-1573,共4页
目的:研究自身组织蛋白vimentin(Vim)和megalin(Meg)在慢性移植肾肾病(CAN)大鼠体内的免疫原性。方法:Lewis大鼠接受F344大鼠供肾移植,每2周检测受体蛋白尿水平观察CAN进程。肾移植后第14、49、98天收获受体脾细胞,检测Vim及Meg特异性I... 目的:研究自身组织蛋白vimentin(Vim)和megalin(Meg)在慢性移植肾肾病(CAN)大鼠体内的免疫原性。方法:Lewis大鼠接受F344大鼠供肾移植,每2周检测受体蛋白尿水平观察CAN进程。肾移植后第14、49、98天收获受体脾细胞,检测Vim及Meg特异性IFN-γ分泌细胞的数量;收获受体血清检测Vim及Meg特异性抗体水平。结果:受体肾移植6周后肾功能逐渐衰退,处于CAN病程中。Vim特异性IFN-γ分泌细胞数量逐渐增加,至98 d时其数量比对照孔差异有极显著性(126.0±10.4 vs.24.7±4.3,P<0.001)。Vim特异性抗体水平肾移植后14 d即显著升高(0.230±0.018 vs.0.063±0.008,P<0.01),其后缓慢持续升高。CAN大鼠Meg特异性IFN-γ分泌细胞数量无显著性变化。Meg抗体水平直至98 d时比正常大鼠略有上升(0.054±0.006 vs.0.022±0.003,P<0.05),但远低于同期Vim抗体水平(P<0.01)。结论:在同种肾移植大鼠CAN病程中,自身蛋白Vim表现强免疫原性而Meg免疫原性极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移植肾肾病 自身抗原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形蛋白在细胞内外的不同功能与相关病理 被引量:7
3
作者 陈卓 方成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36-439,共4页
真核细胞骨架是由微管、微丝、中间丝(Intermediate filaments,IFs)构成的蛋白纤维网状支架系统。IFs根据基因序列分为六种类型,不同类型中间丝的表达具有明显的组织细胞特异性。波形蛋白(Vimentin,Vim)为Ⅲ型中间丝蛋白,主要表达... 真核细胞骨架是由微管、微丝、中间丝(Intermediate filaments,IFs)构成的蛋白纤维网状支架系统。IFs根据基因序列分为六种类型,不同类型中间丝的表达具有明显的组织细胞特异性。波形蛋白(Vimentin,Vim)为Ⅲ型中间丝蛋白,主要表达于中胚层起源的间充质细胞中,如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形蛋白 中间丝蛋白 固有免疫 间充质细胞 细胞特异性 细胞分化 支架系统 Intermediate 巨噬细胞 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形蛋白的警报素功能鉴定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卓 夏昶 +2 位作者 余兰 艾思 方成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98-802,共5页
目的:鉴定胞外可溶性波形蛋白(Vim)促进相关细胞增殖、活化、趋化的能力。方法:体外检测Vim刺激大鼠脾细胞的增殖情况。体内检测Vim免疫小鼠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数及Vim抗体水平。收集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与不同浓度Vim共培养,检测其对巨噬细... 目的:鉴定胞外可溶性波形蛋白(Vim)促进相关细胞增殖、活化、趋化的能力。方法:体外检测Vim刺激大鼠脾细胞的增殖情况。体内检测Vim免疫小鼠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数及Vim抗体水平。收集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与不同浓度Vim共培养,检测其对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能力的影响。以Transwell小室法检测Vim对NIH3T3成纤维细胞的趋化作用。结果:体外实验Vim剂量依赖性地促进大鼠脾细胞增殖,16μg/ml浓度的Vim刺激预致敏或未致敏脾细胞增殖率分别高达(196.0±9.7)%、(208.9±4.6)%,且该二者无显著性差异。体内实验单用Vim免疫小鼠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浓度(10~9L^(-1))激增(5.74±0.51 vs.1.69±0.13),同时激发了Vim特异性抗体水平(OD值2.31±0.06 vs.0.19±0.08);且与Vim辅以佐剂免疫小鼠的相应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体外实验Vim浓度依赖性地促进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能力,并能够对NIH3T3成纤维细胞产生趋化作用。结论:胞外可溶性Vim非特异性促进炎症反应相关细胞增殖、活化、趋化,具有警报素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形蛋白 增殖 活化 趋化 警报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MCV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和预后价值 被引量:7
5
作者 陈久丽 方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3616-3618,共3页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是滑膜关节的慢性炎症导致残疾和生活质量下降。该病男女患病比率为1:3,30~50岁为发病高峰。中国大陆地区RA患病率为0.2%~0.4%:全球患病率为0.5...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是滑膜关节的慢性炎症导致残疾和生活质量下降。该病男女患病比率为1:3,30~50岁为发病高峰。中国大陆地区RA患病率为0.2%~0.4%:全球患病率为0.5%-1%,年发病率为20/100万-50/100万人。然而对RA的诊断仍有困扰,特别是在疾病早期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预后价值 诊断 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V抗体 MC 中国大陆地区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