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工程实验”课程中光伏可再生能源实验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顺喜 梅运军 +4 位作者 张剑 王梅 程群鹏 李芙蓉 胡文云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09-212,共4页
针对"环境工程实验"课程教学内容的缺陷,也为对大学生开展环境与能源教育,引入光伏可再生能源来优化、增补"环境工程实验"课程内容。通过光伏可再生能源特性实验探索与实践、光伏可再生能源在水处理领域与土壤修复... 针对"环境工程实验"课程教学内容的缺陷,也为对大学生开展环境与能源教育,引入光伏可再生能源来优化、增补"环境工程实验"课程内容。通过光伏可再生能源特性实验探索与实践、光伏可再生能源在水处理领域与土壤修复领域中的实验探索与实践以及课外科学研究实践,表明光伏可再生能源在"环境工程实验"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取得圆满成功,并达到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实验 光伏 可再生能源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迫切性及探索 被引量:10
2
作者 梅运军 黄岚 +2 位作者 胡文云 李芙蓉 张顺喜 《绿色科技》 2020年第19期182-184,共3页
指出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构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育人体系,是我国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核心。围绕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迫切性及建设要点展开了探索,提出了加入思政元素的途径,以期对环境专业课程思政建... 指出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构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育人体系,是我国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核心。围绕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迫切性及建设要点展开了探索,提出了加入思政元素的途径,以期对环境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环境专业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城市圈农业氨排放及对PM_(2.5)的影响
3
作者 陈榕玙 许昌浩 +1 位作者 许可 郑明明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7-228,共12页
氨作为大气细颗粒物(PM_(2.5))形成的重要前体物,研究其排放时空变化、减排潜力及对PM_(2.5)的影响,对科学设置氨减排目标,制定实施氨排放控制政策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分析了2010-2020年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农业氨排放时空变化,然后以202... 氨作为大气细颗粒物(PM_(2.5))形成的重要前体物,研究其排放时空变化、减排潜力及对PM_(2.5)的影响,对科学设置氨减排目标,制定实施氨排放控制政策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分析了2010-2020年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农业氨排放时空变化,然后以2020年为基准年,基于当前及规划政策的未来预期减排措施,估算未来2030年各城市农业氨排放水平,评估农业氨减排潜力,并进一步基于大气PM_(2.5)组分观测,结合热力学模型分析各城市农业氨减排对PM_(2.5)的影响。结果表明:(1)2010-2020年武汉城市圈农业氨排放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2020年较2010年整体下降16.1%,武汉市贡献了区域35.7%的农业氨排放下降。(2)生产效率、产业调整和生产收益是区域农业氨排放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对畜禽养殖和化肥施用氨排放变化的驱动贡献达90%以上,城镇化和总人口增长对氨排放变化的驱动作用可忽略不计。(3)武汉城市圈2030年农业氨减排潜力约为19.4%,在相对减排潜力上,鄂州市2030年农业氨减排潜力最大,而从绝对减排量上看,孝感市氨减排量将最大,约占城市圈总减排量的50%。(4)二次无机组分对各城市PM_(2.5)贡献为51.1%~73.2%,是区域PM_(2.5)最主要组分。鄂州市PM_(2.5)浓度对氨减排敏感性响应最强,区域均值上,未来2030年武汉城市圈可通过农业氨减排实现大气PM_(2.5)达标,但武汉、黄石、孝感和咸宁等城市PM_(2.5)对氨减排响应较弱,区域局部城市仍可能出现PM_(2.5)超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排放 减排潜力 PM_(2.5) 武汉城市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秸秆联合磷石膏腐解规律及腐殖化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贺瀅霖 时珺玮 +3 位作者 池汝安 申文娟 李建芬 秦振华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6-83,共8页
为探索水稻秸秆和磷石膏2种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新途径,文章以水稻秸秆为供试物料,利用尿素调节碳氮比,以干秸秆质量为基准添加不同比例磷石膏(0%、10%、20%、30%、40%),探究磷石膏作为外源调理剂对水稻秸秆腐解效能以及腐殖质品质的影... 为探索水稻秸秆和磷石膏2种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新途径,文章以水稻秸秆为供试物料,利用尿素调节碳氮比,以干秸秆质量为基准添加不同比例磷石膏(0%、10%、20%、30%、40%),探究磷石膏作为外源调理剂对水稻秸秆腐解效能以及腐殖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腐解过程中水稻秸秆的Ⅰ型结晶纤维素的含量显著降低,磷石膏的优势晶面发生崩解,添加磷石膏对秸秆的腐解历程没有显著影响。联合腐解过程的pH、NH4+-N含量、荧光光谱、紫外光谱及其光谱系数比分析显示磷石膏的添加有利于稳定腐解体系的酸碱性,降低氨的逸失,促进腐解的腐殖化进程;腐解60 d后,不同磷石膏添加量处理组的种子发芽指数(GI)分别为84.8%、87.1%、89.7%和83.9%,高于空白组的83.1%。综合研究结果,添加磷石膏可以促进腐解产物的腐熟和脱毒,对水稻秸秆和磷石膏的协同资源化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解 水稻秸秆 磷石膏 腐殖化 种子发芽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GO-RuO_(2)复合材料的超疏水全固态硝酸根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研制
5
作者 邓锋 赵敏 +2 位作者 鲍彦舟 胡杰 颜家保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1-266,共6页
以制备的还原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钌(RGO-RuO_(2))复合材料作为固态接触层,经疏水修饰后构建了一种超疏水全固态硝酸根离子选择性电极GC/RGO-RuO_(2)-PFDTES/NO^(-)_(3)-ISE。RGO-RuO_(2)的SEM和XPS表征结果表明,RGO和RuO_(2)成功复合后... 以制备的还原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钌(RGO-RuO_(2))复合材料作为固态接触层,经疏水修饰后构建了一种超疏水全固态硝酸根离子选择性电极GC/RGO-RuO_(2)-PFDTES/NO^(-)_(3)-ISE。RGO-RuO_(2)的SEM和XPS表征结果表明,RGO和RuO_(2)成功复合后作为固态接触层可以改善彼此单独存在时易团聚的情况。电极的硝酸根离子检测及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电极在1×10^(-1)~1×10^(-5)mol/L的硝酸根离子浓度范围呈现良好的近能斯特响应,响应斜率为-56.91±1.07 mV/dec,检测限为3.46±1.18μmol/L。电极不仅表现出良好的选择性、稳定性及pH适用能力,更展现出优异的抗水层干扰性。电极对黄家湖、汤逊湖和东湖三种实际水样的加标回收率为97.18%~103.28%,使用寿命可达90 d,在实际湖水中的硝酸盐检测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固态离子选择性电极 硝酸根 RGO-RuO_(2) 复合材料 超疏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疏水聚吡咯硝酸根电极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6
作者 刘长瑞 赵敏 +1 位作者 胡杰 颜家保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15-220,共6页
采用气相沉积法在聚吡咯(PPy)表面引入疏水的全氟癸基三乙氧基硅烷(PFDTES),以PPy-PFDTES为固态转导层制备了一种疏水的全固态硝酸根离子选择性电极,改性后的硝酸根检测电极在10^(-5)~10^(-1)mol/L的NaNO_(3)溶液中呈现良好的线性响应,... 采用气相沉积法在聚吡咯(PPy)表面引入疏水的全氟癸基三乙氧基硅烷(PFDTES),以PPy-PFDTES为固态转导层制备了一种疏水的全固态硝酸根离子选择性电极,改性后的硝酸根检测电极在10^(-5)~10^(-1)mol/L的NaNO_(3)溶液中呈现良好的线性响应,响应斜率为-57.79 mV/dec,检测下限为5.89×10^(-6)mol/L,解决了因水层而导致的电位漂移问题,电极电位更加稳定。采用平行水样,一份加入氨基磺酸消除NO_(2)^(-)的干扰,另一份加入Fenton试剂在酸性条件下将NO_(2)^(-)氧化为NO_(3)^(-),再利用疏水修饰的硝酸根电极,可以同时准确测定出水样中NO_(3)^(-)和NO_(2)^(-)的含量。对水样中NO_(3)^(-)-N和NO_(2)^(-)-N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5.73%~102.22%和90.40%~96.00%,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10%~3.97%和3.25%~5.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盐 亚硝酸盐 离子选择性电极 疏水性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典型案例的生态补偿标准差异比较
7
作者 焦文轩 谭书德 刘成武 《现代园艺》 2025年第10期25-26,29,共3页
在我国生态补偿制度体系构建过程中,及时发现并找出现有典型案例生态补偿标准差异巨大的原因,对规范生态补偿核算标准、完善生态补偿制度具有重要意义。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例,对国内典型案例的生态补偿标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森林... 在我国生态补偿制度体系构建过程中,及时发现并找出现有典型案例生态补偿标准差异巨大的原因,对规范生态补偿核算标准、完善生态补偿制度具有重要意义。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例,对国内典型案例的生态补偿标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森林生态补偿标准介于339.65~11 871.36元/hm~2,最高、最低补偿标准相差35倍;生态补偿核算的指标体系不统一、核算方法的复杂性与数据标准的不同,是导致案例生态补偿标准差异巨大的主要原因;在完善生态补偿制度过程中,需要明确生态补偿内涵,出台生态补偿标准核算的国家标准,强化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产品 生态补偿 森林生态补偿标准 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Ⅱ)强化二氧化锰吸附洛克沙胂研究
8
作者 陈小兰 肖梦涵 +2 位作者 申文娟 全凤娇 李建芬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91-1496,共6页
广泛用于畜禽养殖行业的洛克沙胂(ROX)常随动物排泄物进入自然环境中而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自然界中锰氧化物常常与铁离子伴生共存,故认识ROX与环境中广泛存在的二氧化锰(MnO_(2))及铁离子的相互作用机制对揭示ROX在环境中的归... 广泛用于畜禽养殖行业的洛克沙胂(ROX)常随动物排泄物进入自然环境中而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自然界中锰氧化物常常与铁离子伴生共存,故认识ROX与环境中广泛存在的二氧化锰(MnO_(2))及铁离子的相互作用机制对揭示ROX在环境中的归趋有重要意义。重点探究了亚铁离子[Fe(Ⅱ)]存在情况下MnO_(2)吸附ROX的性能,并考察了反应气氛、初始pH、共存离子等环境因子对MnO_(2)吸附ROX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Fe(Ⅱ)可将MnO_(2)吸附ROX的百分率从51.21%提升至100%,且ROX的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吸附模型。同时,MnO_(2)/Fe(Ⅱ)体系吸附ROX的效果随着初始pH的增加而增加,且好氧反应气氛向惰性气氛的转变并不能显著改变ROX的去除效果。上述实验结果将有利于进一步深入理解Fe(Ⅱ)存在情况下ROX与MnO_(2)的界面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克沙胂 二氧化锰 亚铁离子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流域锦江抗生素和抗性基因的赋存特征、时空分布及来源分析
9
作者 楼倩 韩柳 +3 位作者 何涛 刘梦婷 丁惠君 吴亦潇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3-252,共20页
锦江流域生猪养殖业发达,流域内抗生素和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污染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以锦江流域水体及周边汇入河流的养猪场排水和污水处理厂尾水为调查对象,探究了4类15种常见抗生素的赋存特征及时空分... 锦江流域生猪养殖业发达,流域内抗生素和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污染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以锦江流域水体及周边汇入河流的养猪场排水和污水处理厂尾水为调查对象,探究了4类15种常见抗生素的赋存特征及时空分布规律,并采用高通量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水体中ARGs和可移动基因元件(mobile genetic elements,MGEs)的种类和丰度,对比分析了锦江流域水体抗生素及ARGs污染状况,探究了锦江河流中抗生素和ARGs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锦江河流、周边污水处理厂尾水和养猪场排水中磺胺甲噁唑、土霉素、金霉素检出率均达100%,且检出浓度较高的分别为锦江河流中磺胺类抗生素(0.22~50.16 ng·L^(-1))、污水处理厂尾水中氧氟沙星(29.51~163.12 ng·L^(-1))和养猪场排水中土霉素(462.45~2170.94 ng·L^(-1))、强力霉素(170.80~498.73 ng·L^(-1));相对于其他抗生素,锦江河流中磺胺甲噁唑、氧氟沙星和罗红霉素的中等生态风险值得关注;在空间分布上,锦江河流中仅磺胺类抗生素浓度波动较大且在上游、下游点位均出现峰值;在时间分布上,农业管理政策出台和季节水量变化是影响锦江地表水中抗生素年际和月际变化的重要原因。锦江河流中检出ARGs亚型277种,显著高于污水处理厂尾水(73种)和养猪场排水(149种);ARGs相对丰度变化范围为1.16×10^(-4)~9.38×10^(-1)(相对于16S rRNA),其中相对丰度较高的3类ARGs分别为多重耐药类、氨基糖苷类和磺胺类;不同的MGEs能够促进锦江水体中利胆醇类、磺胺类、四环素类、二氨基嘧啶类等ARGs的水平转移。与国内外其他河流相比,锦江地表水中抗生素检出浓度和ARGs检出数量处在中等水平。主坐标分析(principal coordinates analysis,PCoA)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共同表明,锦江河流中抗生素的主要来源有污水处理厂尾水、规模化生猪养殖及人类医疗废水,ARGs组成则主要受养猪废水中携带的ARGs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锦江 时空分布 抗生素抗性基因 来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石粉负载型非晶零价铁的制备及其去除水中Cr(Ⅵ)的性能
10
作者 高燕 王海莉 +5 位作者 项园 符婷婷 全凤娇 李建芬 裴超 申文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5,共8页
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进入了以废弃物循环利用为重点战略方向的关键时期.零价铁在重金属污染治理领域表现出广泛应用前景,但零价铁活性常因其磁性团聚而降低,制备负载型零价铁可增加铁颗粒的分散度.目前研究表明,非... 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进入了以废弃物循环利用为重点战略方向的关键时期.零价铁在重金属污染治理领域表现出广泛应用前景,但零价铁活性常因其磁性团聚而降低,制备负载型零价铁可增加铁颗粒的分散度.目前研究表明,非晶体零价铁通常具有比晶体零价铁更优异的性能,因此,该研究以廉价易得的废弃石粉(WSP)为载体,以乙二胺为诱导剂,通过液相还原法合成负载型非晶零价铁(WSP-AZVI),有效地解决了零价铁易团聚的问题,同时将Cr(VI)的去除百分率从49%提升至100%.进一步的条件优化结果表明,当WSP-AZVI的含铁量为10%,铁与乙二胺的比例为1∶1时,可获得最佳的Cr(VI)去除效果,该研究为零价铁的进一步广泛应用推广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 零价铁 六价铬 电镀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石膏、水稻秸秆和鸡粪联合堆肥及其改良土壤的效果
11
作者 贺瀅霖 李文龙 +3 位作者 池汝安 时珺玮 李建芬 秦振华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8期73-78,共6页
以水稻秸秆为供试物料,利用鸡粪调节碳氮比,按照干秸秆质量的30%添加磷石膏,探究磷石膏对秸秆+鸡粪堆肥进程的影响以及堆肥产物对土壤的改良作用。结果表明,堆肥对秸秆和磷石膏具有显著的腐解和崩解作用,添加磷石膏后堆体高温期符合堆... 以水稻秸秆为供试物料,利用鸡粪调节碳氮比,按照干秸秆质量的30%添加磷石膏,探究磷石膏对秸秆+鸡粪堆肥进程的影响以及堆肥产物对土壤的改良作用。结果表明,堆肥对秸秆和磷石膏具有显著的腐解和崩解作用,添加磷石膏后堆体高温期符合堆肥无害化的要求,同时提高堆肥后期的温度稳定性,堆肥结束时种子发芽指数达106.77%。堆肥产物在土壤中的应用效果显示,与不加磷石膏的秸秆+鸡粪堆肥产物相比,添加磷石膏的堆肥产物增加了土壤的饱和含水量、田间持水量、电导率和有效磷含量。从肥料化角度,磷石膏+秸秆+鸡粪的联合堆肥具有改良土壤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 水稻秸秆 鸡粪 联合堆肥 腐殖化 土壤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卤氧化铋光催化去除环境污染物 被引量:12
12
作者 全凤娇 石彦彪 +4 位作者 孙红卫 申文娟 李建芬 贾法龙 张礼知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25-940,975,共17页
卤氧化铋基半导体材料具有铋氧层和卤素层交替排布的独特层状结构和易调节的禁带宽度,在直接利用太阳光去除环境污染物方面表现出优异性能和巨大潜力.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及本课题组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该文综述了卤氧化铋材料(氯氧化... 卤氧化铋基半导体材料具有铋氧层和卤素层交替排布的独特层状结构和易调节的禁带宽度,在直接利用太阳光去除环境污染物方面表现出优异性能和巨大潜力.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及本课题组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该文综述了卤氧化铋材料(氯氧化铋、溴氧化铋和碘氧化铋)光催化去除环境污染物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卤氧化铋光催化材料的设计和改性策略,以及上述新材料在重金属离子去除、有机污染物降解和空气净化等领域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卤氧化铋光催化材料在环境污染控制领域的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卤氧化铋 改性 有机污染物 空气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铁厂铬泥高温焚烧重金属形态分布及其环境风险评价 被引量:3
13
作者 范圣轩 叶恒棣 +3 位作者 刘学玲 李谦 魏进超 张垒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13,105,共8页
钢铁冶金行业的铬泥主要来自于轧钢过程中排放的含铬废水经化学还原、中和沉淀和污泥压滤后产生的水站污泥。为了减少铬泥对社会环境的危害,本文以华中某钢铁厂污水处理站的铬泥为研究对象,通过管式炉焚烧实验探究了焚烧前后铬泥中重金... 钢铁冶金行业的铬泥主要来自于轧钢过程中排放的含铬废水经化学还原、中和沉淀和污泥压滤后产生的水站污泥。为了减少铬泥对社会环境的危害,本文以华中某钢铁厂污水处理站的铬泥为研究对象,通过管式炉焚烧实验探究了焚烧前后铬泥中重金属的赋存形态特征,并采用毒性浸出法(TCLP)和风险评价编码法(RAC)对铬泥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焚烧处置后铬泥中重金属的TCLP提取态含量大幅度下降,其中重金属Cr、Pb、Zn与Ni的TCLP提取态含量分别下降99.17%、82.92%、51.11%、77.86%,重金属形态分布几乎以残渣态为主;RAC风险评价结果显示,800℃焚烧处置后铬泥中Cr的环境风险极低。本研究可为烧结协同处置铬泥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焚烧 重金属形态 TCLP RA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氧化酶在水溶性CdTe量子点上的直接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余祎 喻玖宏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4-199,共6页
利用合成的Cd Te量子点(QDs)作修饰材料,将葡萄糖氧化酶(GOD)固定在水溶性Cd Te量子点表面,制备了葡萄糖氧化酶Cd Te量子点修饰碳糊电极(GOD/Cd Te/CPE),实现了GOD在电极表面的直接电化学。Cd Te QDs能有效地加速葡萄糖氧化酶(GO... 利用合成的Cd Te量子点(QDs)作修饰材料,将葡萄糖氧化酶(GOD)固定在水溶性Cd Te量子点表面,制备了葡萄糖氧化酶Cd Te量子点修饰碳糊电极(GOD/Cd Te/CPE),实现了GOD在电极表面的直接电化学。Cd Te QDs能有效地加速葡萄糖氧化酶(GOD)与电极表面的直接电子转移,电子传递效率比无QDs Cd Te存在时提高约8倍;电子转移速率常数(K)为0.14 s^-1,传递系数(α)为0.60,GOD在GOD/Cd Te/CPE表面的平均覆盖量(Γ)为7.9×10^-8mol/cm^2。GOD/Cd Te/CPE电极作为第三代葡萄糖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成功应用于葡萄糖浓度的检测,其线性范围为0.050-0.32 mmol/L,检出限为0.020 mmol/L。GOD/Cd Te/CPE的制备方法简单,稳定性强,具有优良的选择性和重现性,且响应速度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 Te量子点 葡萄糖氧化酶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循环伏安 直接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性红-碳纳米复合材料的化学修饰电极检测亚硝酸盐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凌霄 赵敏 +2 位作者 鲍彦舟 胡杰 颜家保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43-248,共6页
为了实现亚硝酸盐的灵敏检测,利用溶液剥离法和水合肼还原法制备了MWCNT@rGONR复合材料,并通过SEM和XRD等测试手段进行材料表征。将制备的复合材料滴涂在玻碳电极表面,借助简单可控的电聚合方法将中性红修饰到电极上,最终制备了PNR/MWCN... 为了实现亚硝酸盐的灵敏检测,利用溶液剥离法和水合肼还原法制备了MWCNT@rGONR复合材料,并通过SEM和XRD等测试手段进行材料表征。将制备的复合材料滴涂在玻碳电极表面,借助简单可控的电聚合方法将中性红修饰到电极上,最终制备了PNR/MWCNT@rGONR/GCE。采用计时电流法对NO_(2)^(-)进行定量检测,结果表明,氧化峰电流与亚硝酸盐浓度在1.0×10^(-7)~1.9×10^(-3)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7.1×10^(-8)mol/L(S/N=3);同时,所制备的复合电极表现出良好的选择性和重现性。用此复合电极对某石化循环冷水进行实际水样的测定,回收率为93.26%~97.42%,相对标准偏差低于5.32%,结果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酸盐 羧基化碳纳米管 聚中性红 玻碳电极 电化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转化二氧化碳合成碳酸二苯酯的催化体系及反应机理研究
16
作者 段振晓 方涛 +1 位作者 廖崇静 范国枝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841-1845,共5页
研究了助催化剂存在下,ZnCl2催化CO2、苯酚和CCl4合成碳酸二苯酯(DPC),考察了助催化剂种类及催化剂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Bu4NBr、Cs2CO3和K2CO3不能有效促进ZnCl2的催化活性,而CF3SO3H则是一种有效的助催化剂.在ZnCl2用量相同的情况下,... 研究了助催化剂存在下,ZnCl2催化CO2、苯酚和CCl4合成碳酸二苯酯(DPC),考察了助催化剂种类及催化剂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Bu4NBr、Cs2CO3和K2CO3不能有效促进ZnCl2的催化活性,而CF3SO3H则是一种有效的助催化剂.在ZnCl2用量相同的情况下,体系中加入CF3SO3H后,DPC产率由2.2%显著增加至17%.采用气相色质联用(GC-MS)对该催化体系的反应产物进行了定性分析,除生成主产物DPC外,还有氯甲酸苯酯、水杨酸苯酯(PS)和双(2-羟苯基)甲酮等副产物生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DPC及副产物的可能生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苯酚 碳酸二苯酯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某居民区典型场所微生物气溶胶调查及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11
17
作者 夏宇翔 孙霞 +3 位作者 陶瑞东 张萌 郑明明 梅运军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509-2516,共8页
为了解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后居民区微生物气溶胶分布特征及风险状况,以成熟社区——常青花园居民区为例对典型场所的微生物气溶胶分布及风险进行了评估.利用Andersen-6级空气微生物采样器于2020年10—12月对该居民区6处典型场所进行采样... 为了解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后居民区微生物气溶胶分布特征及风险状况,以成熟社区——常青花园居民区为例对典型场所的微生物气溶胶分布及风险进行了评估.利用Andersen-6级空气微生物采样器于2020年10—12月对该居民区6处典型场所进行采样,通过平板菌落计数法监测微生物气溶胶浓度,采用《中国人群暴露参数手册(成人卷)》对采样点的暴露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①采样点微生物气溶胶浓度表现为生鲜市场>地下停车场>美食街>中心篮球场>中心广场>绿地亭.②不同场所细菌及真菌气溶胶浓度存在差异,细菌及真菌气溶胶最高浓度分别在生鲜市场〔(1525.32±1311.31)CFU/m^(3)〕和美食街〔(1296.82±113.84)CFU/m^(3)〕.③以典型场所空气微生物气溶胶浓度作为评价标准,中心篮球场、绿地亭和中心广场空气较为清洁,生鲜市场及地下停车场为轻微污染,美食街为轻度污染.④典型场所微生物气溶胶中值粒径均小于4.7μm,表明微生物气溶胶容易进入人体下呼吸道,易引起居民下呼吸道感染.⑤10—12月,典型场所HQ(hazard quotient,危险系数)值均小于1,表明常青花园居民区受微生物气溶胶暴露的健康风险较小.研究显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常青花园居民区空气状况良好,符合后疫情时代对卫生条件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气溶胶 粒径分布 环境效应 可吸入颗粒物 暴露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学生为中心的《环境学概论》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被引量:3
18
作者 胡纯 梅运军 黄岚 《绿色科技》 2022年第7期236-240,共5页
以学生为中心是当下教育变革的基本理念,也是课程评价体系构建的基本要求。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剖析了传统课程评价体指标系的不足,从《环境学概论》课程入手,通过制定该门课程的预期学习目标及实现方法,将形成性教学过程分为... 以学生为中心是当下教育变革的基本理念,也是课程评价体系构建的基本要求。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剖析了传统课程评价体指标系的不足,从《环境学概论》课程入手,通过制定该门课程的预期学习目标及实现方法,将形成性教学过程分为课前学习、课堂学习与课后学习3个环节,采取多元化、全方位的考核方式,从而构建了一套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实践检验,结果表明:该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完善、多元、高效等优点,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得到了97.94%的学生对课程满意的正面反馈,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该课程评价指标体系也为促进本科专业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指导。并提出了应进一步深化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评价体系改革,并且将该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应用到其他课程并落地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学生为中心 课程评价 环境学概论 人才培养 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平原乡村生态韧性时空分异及驱动因子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豆 聂艳 +2 位作者 焦文轩 王华 郑浩然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5-263,共9页
江汉平原自然环境优越,乡村生态韧性的提升是江汉平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研究基于抵抗力、适应力、恢复力三维度构建了江汉平原乡村生态韧性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核密度估计法、重心-标准差椭圆和地理... 江汉平原自然环境优越,乡村生态韧性的提升是江汉平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研究基于抵抗力、适应力、恢复力三维度构建了江汉平原乡村生态韧性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核密度估计法、重心-标准差椭圆和地理探测器模型评估2005—2021年江汉平原乡村生态韧性水平,诊断时空演变特征,挖掘影响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在时序特征上,江汉平原乡村生态韧性水平呈现波动起伏的上升趋势,生态韧性差异逐渐减小.2)在空间分布上,江汉平原乡村生态韧性呈现“低值分散、高值集聚”的空间分布格局;空间上呈西南—东北走向,整体向西南推移.3)在影响因子上,地表起伏度、年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变化率、归一化植被指数、环保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是制约江汉平原乡村生态韧性的主要影响因子,并且影响因子由抵抗力向适应力和恢复力转变.研究结果能为江汉平原乡村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生态韧性 时空分异 地理探测器 江汉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化过程中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变化特征分析——以湖北长江经济带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朱锦维 刘成武 +2 位作者 柯新利 黄利民 焦文轩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9-477,共9页
城镇化过程中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变化深刻,探究城镇化过程中生态产品生产能力的变化规律,对推进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生态产品核算体系尚未形成统一认识,鲜有研究将乡村休闲旅游点和社区游憩公园等文化... 城镇化过程中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变化深刻,探究城镇化过程中生态产品生产能力的变化规律,对推进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生态产品核算体系尚未形成统一认识,鲜有研究将乡村休闲旅游点和社区游憩公园等文化服务纳入核算体系,对城镇化过程中生态产品生产能力的变化规律也缺乏系统认识。以湖北长江经济带为案例区,采用USLE、CASA等生态模型和市场价值法、替代成本法等价值评价方法,对2008、2018年研究区的生态产品生产能力进行核算,并分析其变化特征以及与城镇化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2008、2018年湖北长江经济带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分别为34.21×10^(3)亿元、30.28×10^(3)亿元,其中土壤保持、气候调节和科研教育服务是生态产品生产能力的核心;2)与2008年相比,2018年湖北长江经济带生态产品生产能力下降了3.92×10^(3)亿元,降幅达11.47%,其中土壤保持能力下降显著,随着乡村旅游迅速发展,休闲游憩服务增长态势明显;3)空间变化上,湖北长江经济带三分之二的县(市、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呈下降态势,下降区域主要分布于西部、东部地区,其中重点生态功能区下降尤为明显;4)2008、2018年湖北长江经济带城镇化与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快速城镇化过程中,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受到严峻挑战。因此,在城镇化过程中,要以“两山”理念为指导,保护生态资源基础,修复受损生态系统,开发地方特色生态产品,不断提升城乡生态产品的生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产品 生产能力 生态产品价值 湖北长江经济带 城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