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织物基ZnO/MXene复合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2
1
作者 黄振乾 郑梦杰 +3 位作者 郭庆峰 毕曙光 陆朝阳 冉建华 《印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16,21,共6页
为解决光催化降解技术中光催化剂降解效率低和难以回收利用等问题,以棉织物为基底,利用多巴胺的自聚合性在棉织物表面包裹一层具有优异黏附性能的聚多巴胺薄膜,通过共沉淀法将ZnO和MXene一步负载到棉织物表面,制得织物基ZnO/MXene复合... 为解决光催化降解技术中光催化剂降解效率低和难以回收利用等问题,以棉织物为基底,利用多巴胺的自聚合性在棉织物表面包裹一层具有优异黏附性能的聚多巴胺薄膜,通过共沉淀法将ZnO和MXene一步负载到棉织物表面,制得织物基ZnO/MXene复合光催化材料。结果表明:在可见光照射80 min时,织物基ZnO/MXene复合光催化材料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率达到87.2%;经过3次循环降解后,其降解效率仍有81.8%,表现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同时,织物基ZnO/MXene复合光催化材料还有良好的抗紫外性能,其UPF值远大于50,T(UVA)为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Xene ZNO 棉织物 光催化降解 亚甲基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楚国墓葬纺织品图像复原 被引量:7
2
作者 沙莎 魏宛彤 +3 位作者 李强 李斌 陶辉 江学为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共7页
中国楚国时期纺织品由于其墓葬所属年份较为久远,故其纺织品文物在结构和纹样方面存在残缺、破损、污渍等问题。纺织品文物在修复时只能依赖纺织品修复者的经验和审美,且在修复过程中可能会因为修复人员的主观审美及经验出现修复结果不... 中国楚国时期纺织品由于其墓葬所属年份较为久远,故其纺织品文物在结构和纹样方面存在残缺、破损、污渍等问题。纺织品文物在修复时只能依赖纺织品修复者的经验和审美,且在修复过程中可能会因为修复人员的主观审美及经验出现修复结果不理想或二次损毁等情况。本文通过收集纺织品文物的图像数据建立纺织品图像数据库,采用深度学习方法中的生成对抗网络模型(GAN),针对残缺的纺织品文物,在图像层面进行补全修复,避免了对纺织品文物的接触,减少在修复过程中对文物的二次损毁。通过数字化方法复原纺织品文物的图像,使其结构完整,纹样连贯,从主观评价方面具有较好的复原效果。复原后的纺织品文物图像可以用于指导实物复原、展览展出等,对楚国墓葬纺织品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图像复原 生成对抗网络 楚国墓葬 纺织品文物 破损纺织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纺织在中国原始及奴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饶崛 徐卫林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0-136,共7页
本文以绳的利用、新石器时代考古发掘原始纺纱工具纺轮的统计及《周礼》《尚书》《史记》等反映中国原始及奴隶社会生活的相关著作、文献为基点,分析纺织在中国原始及奴隶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地位及作用。结果表明,纺织在原始及奴隶社会... 本文以绳的利用、新石器时代考古发掘原始纺纱工具纺轮的统计及《周礼》《尚书》《史记》等反映中国原始及奴隶社会生活的相关著作、文献为基点,分析纺织在中国原始及奴隶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地位及作用。结果表明,纺织在原始及奴隶社会对于火的获得、复合工具的开发利用、陶器制作、文字记录、国家赋税、商品交换、原始崇拜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贡献作用,是原始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原始及奴隶社会时期的纺织为后期中国纺织业的发展提供了基本框架及路径,为人类生活的稳定、产业的繁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纺织 生活 地位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液态金属的纤维复合材料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史纳蔓 李思琦 +3 位作者 周爽 张如全 周阳 罗磊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98-1908,1965,共12页
液态金属(LM)是一种兼具导电性与流动性的功能材料,因其优异的电导率以及形变能力而获得广泛关注。纤维材料作为常见的柔性基底,因其良好的可拉伸性、透气性以及可编织等特点,已在众多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潜力。为了解决电子元器件柔性... 液态金属(LM)是一种兼具导电性与流动性的功能材料,因其优异的电导率以及形变能力而获得广泛关注。纤维材料作为常见的柔性基底,因其良好的可拉伸性、透气性以及可编织等特点,已在众多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潜力。为了解决电子元器件柔性差,难以满足可穿戴、智能化要求,从基体和导电材料出发,利用纤维材料的可拉伸变形、柔性等优势与LM的高导电、室温流动性等特点,制备的LM基纤维复合材料已广泛用于人体运动监测、储能等领域。该文从化学稳定性、电性能及热性能方面总结了液态金属基纤维性能调控策略;重点阐述了LM基纤维复合材料在柔性传感、电磁屏蔽、能量收集与存储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对其性能改善及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材料 液态金属 传感器 电磁屏蔽 能量收集与存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致变色纤维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蒋何鹏 胡敏 +1 位作者 涂虎 张如全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5,共5页
电致变色纤维材料因其独特的电致变色性、结构稳定性、耐久性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根据电致变色纤维材料组成成分进行分类介绍并概括其研究进展,介绍各类电致变色纤维材料的性能,对结构稳定性、变色速率、色彩变化、着色深度等复合型... 电致变色纤维材料因其独特的电致变色性、结构稳定性、耐久性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根据电致变色纤维材料组成成分进行分类介绍并概括其研究进展,介绍各类电致变色纤维材料的性能,对结构稳定性、变色速率、色彩变化、着色深度等复合型电致变色材料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绿色环保、多功能、舒适安全将成为下一代电致变色纤维材料的重点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致变色 纤维 复合材料 结构稳定性 着色响应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Xene协同织物基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2
6
作者 李秋雷 黄振乾 +2 位作者 毕曙光 郭庆峰 冉建华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8-71,78,共5页
为解决光催化降解技术中光催化剂制备方法复杂和降解效率低的问题,以棉织物为基底,采用浸渍法将MXene粉末均匀附着在棉纤维上,制得MXene功能棉织物。其在可见光下150 min内,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的效率达到97.7%,且经过三次循环降解后,对... 为解决光催化降解技术中光催化剂制备方法复杂和降解效率低的问题,以棉织物为基底,采用浸渍法将MXene粉末均匀附着在棉纤维上,制得MXene功能棉织物。其在可见光下150 min内,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的效率达到97.7%,且经过三次循环降解后,对亚甲基蓝的降解效率仍达到97%。MXene功能棉织物的UPF值远大于50,且T(UVA)为0.05%,表现出优异的抗紫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降解 MXene 功能棉织物 亚甲基蓝 光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处理在间位芳纶染色工艺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杨余 王若儒 +3 位作者 钱俊 丁致家 曹根阳 叶冬茂 《印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16,22,共6页
针对间位芳纶纤维筒子纱还原染料浅色染色后存在浮色严重和难清洗的问题,将超声波技术应用于染色间位芳纶纤维的清洗后处理。优化的超声波氧化清洗工艺为:30%过氧化氢溶液3 g/L,超声温度50℃,超声时间20 min。通过考察清洗工艺处理前后... 针对间位芳纶纤维筒子纱还原染料浅色染色后存在浮色严重和难清洗的问题,将超声波技术应用于染色间位芳纶纤维的清洗后处理。优化的超声波氧化清洗工艺为:30%过氧化氢溶液3 g/L,超声温度50℃,超声时间20 min。通过考察清洗工艺处理前后纤维的表面形貌、力学性能、热学性能和色牢度,结果发现与常规清洗工艺相比,超声清洗工艺能够有效去除染色纤维的表面浮色,洗后纤维耐皂洗色牢度达4级以上、耐日晒色牢度达到3级;且对染色纤维的力学和热学性能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清洗 间位芳纶 还原染料 色牢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Xene/CNT/PU复合变色纤维的制备及其电驱动热致变色性能
8
作者 刘宇杰 张晨 +3 位作者 毕曙光 崔润刚 张玉猛 冉建华 《毛纺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共7页
针对传统变色纤维普遍存在的结构复杂、响应迟滞及稳定性不足等问题,设计并制备了一种基于聚氨酯(PU)柔性基底的多层复合电驱动热致变色纤维。以二维过渡金属碳氮化合物(MXene)与羧基化碳纳米管(CNT)为导电层,结合温敏变色油墨构建功能... 针对传统变色纤维普遍存在的结构复杂、响应迟滞及稳定性不足等问题,设计并制备了一种基于聚氨酯(PU)柔性基底的多层复合电驱动热致变色纤维。以二维过渡金属碳氮化合物(MXene)与羧基化碳纳米管(CNT)为导电层,结合温敏变色油墨构建功能化变色层;通过原位刻蚀法合成MXene纳米片,将其与CNT及水性聚氨酯共混制备高导电复合油墨,并采用浸渍-干燥循环工艺负载于预处理的PU纤维表面,最终通过涂敷工艺集成温敏变色层。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热重分析仪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等表征结果表明,MXene/CNT/PU复合变色纤维具有优异的拉伸传感性能(0%~150%)和高灵敏度(在100%~150%应变下灵敏度高达106.86),且在循环拉伸测试中电阻变化率保持稳定;施加6.0 V电压时纤维表面温度可稳定至60.2℃,显著高于温敏层变色阈值,实现可控动态变色;通过调整油墨组分可灵活调控变色温度及颜色响应范围,在可穿戴传感、自适应伪装及交互式服装设计等智能纺织品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Xene 碳纳米管 聚氨酯 变色纤维 拉伸传感 电驱动热致变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纬平针卷边特性重构对毛衫立体效应的影响
9
作者 沙莎 陈雅卓 +1 位作者 蒋惠敏 邓中民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35,共5页
针对纬平针组织具有明显卷边性的特性,借助电脑横机编织技术,通过对组织结构和编织工艺的重构设计出3款具有立体感的复合卷边花型,重点对重构卷边特性的编织原理和设计应用进行阐述。利用纬平针织物独有的卷边特性结合局部编织、翻针、... 针对纬平针组织具有明显卷边性的特性,借助电脑横机编织技术,通过对组织结构和编织工艺的重构设计出3款具有立体感的复合卷边花型,重点对重构卷边特性的编织原理和设计应用进行阐述。利用纬平针织物独有的卷边特性结合局部编织、翻针、移圈及抽针工艺进行单面织物与双面织物的结构设计,通过重构的编织实例分析编织工艺与技术细节。结果表明:纬平针组织卷边特性的重构可形成多样的立体组织,设计应用于毛衫的不同部位,产生独特的外观肌理。通过研究以期为针织服装设计师提供新的设计角度和创新思路,并在技术上提供相应的针织工艺与技术细节,并为企业的针织毛衫产品开发提供可靠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边特性 纬平针组织 组织重构 立体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材料的高性能化和多功能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翟丽莎 郭一竹 +1 位作者 陈凤翔 徐卫林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00-306,316,共8页
针对天然纤维功能性和舒适性的矛盾、高性能有机纤维难以直接服役于极端环境(包括强辐射环境、深空、深海、深地)、高性能无机纤维难编织等问题,急需实现天然纤维产品功能性和舒适性的协调统一、有机高性能纤维的无机化和高性能化以及... 针对天然纤维功能性和舒适性的矛盾、高性能有机纤维难以直接服役于极端环境(包括强辐射环境、深空、深海、深地)、高性能无机纤维难编织等问题,急需实现天然纤维产品功能性和舒适性的协调统一、有机高性能纤维的无机化和高性能化以及无机高性能纤维的高性能化和可编织化等相关科技创新和技术支撑,本文从纤维材料本身所存在的缺陷出发,简要综述了国内外在天然纤维和高性能纤维材料高性能化和功能化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指出其所存在的问题和瓶颈。在此基础上简要介绍了笔者团队在该方向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以期为全面提升我国纤维材料的高性能化和多功能化的科技创新水平,提高纤维材料及其制品的国际核心竞争力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材料 功能化 高性能化 极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层合板在斜侵彻下的动态响应与失效行为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熠 郑冰倩 +2 位作者 王昕 强鹭升 张瑞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38-1147,共10页
为了研究弹丸斜入射下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ltra-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UHMWPE)纤维层合板的抗侵彻响应,分别在0°、10°与20°的入射角下开展了弹道冲击实验,利用高速摄影捕捉动态响应,并在冲击实验后观察破... 为了研究弹丸斜入射下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ltra-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UHMWPE)纤维层合板的抗侵彻响应,分别在0°、10°与20°的入射角下开展了弹道冲击实验,利用高速摄影捕捉动态响应,并在冲击实验后观察破坏形貌.构建了相应的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通过对比实验结果验证了其可靠性,并基于该数值模型,进一步阐明不同入射角下的UHMWPE纤维层合板抗侵彻机理.结果表明:当层合板受到平头弹丸斜侵彻作用时,弹头局部接触所引发的应力集中使得层合板更容易发生强度失效,但由于层合板的等效厚度增加且弹丸偏转所造成的弹体与层合板接触面积增加,使得入射角的影响与弹丸入射速度有关.当入射速度较低时,层合板的抗侵彻性能随着入射角增大而略微减小;而当入射速度远大于弹道极限时,层合板的抗侵彻性能随着入射角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侵彻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层合板 抗侵彻性能 入射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柱锥度对纤维柱增强夹芯结构压缩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李红军 韩杨 +3 位作者 宋笑非 郑绍文 郑超凡 孙九霄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48,共9页
纤维柱增强泡沫夹芯材料孔柱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锥度,为研究孔柱锥度对夹芯结构压缩性能的影响,设计并制备了15组不同锥度孔柱的纤维柱增强复合材料。对制备的夹芯结构进行准静态压缩试验并结合数值模拟,研究了孔柱锥度与芯材厚... 纤维柱增强泡沫夹芯材料孔柱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锥度,为研究孔柱锥度对夹芯结构压缩性能的影响,设计并制备了15组不同锥度孔柱的纤维柱增强复合材料。对制备的夹芯结构进行准静态压缩试验并结合数值模拟,研究了孔柱锥度与芯材厚度对夹芯结构压缩强度、模量、比强度以及失效形式的影响。结果表明:芯材厚度为25 mm、30 mm、35 mm的夹芯结构,孔柱锥度由0°提升至16°后,压缩强度分别提升了14.7%、22%、24.8%,压缩模量分别提升了25.9%、31.6%、37.7%,比强度分别提升了4%、9.95%、10.24%;孔柱锥度较小和无锥度孔柱的夹芯结构失效形式为纤维柱的屈曲、断裂,且屈曲、断裂位置随着孔柱锥度的增大逐渐向孔径较小的一端偏移;当孔柱锥度提升至16°时,夹芯结构中部分纤维柱孔径较小的一端与面板发生脱黏,导致纤维柱未能起到良好的支撑效果,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泡沫夹芯 纤维增强 压缩性能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混杂点阵夹芯超结构的承载与抗多点侵彻性能
13
作者 郑冰倩 强鹭升 +2 位作者 宋萧彤 倪长也 张瑞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37-1046,共10页
轻巧、可承载、抗侵彻一体化超结构相较于传统承载结构与披挂装甲,可有效减轻质量并提高空间利用率,在军事装备与国防设施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基于陶瓷混杂点阵夹芯超结构,对比了超结构与传统波纹结构在三点弯曲载荷下的承载⁃位... 轻巧、可承载、抗侵彻一体化超结构相较于传统承载结构与披挂装甲,可有效减轻质量并提高空间利用率,在军事装备与国防设施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基于陶瓷混杂点阵夹芯超结构,对比了超结构与传统波纹结构在三点弯曲载荷下的承载⁃位移曲线,并通过实验研究了超结构在多点弹道冲击下的防护性能与抗侵彻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陶瓷混杂点阵夹芯超结构在弯曲载荷下主要发生陶瓷脆性断裂、面板塑性断裂与胶层开裂等失效,其承载能力高于传统波纹结构.此外,该文还发现冲击位置与芯体类型影响超结构的抗多发特性,陶瓷混杂蜂窝芯体超结构的抗多发性能优于陶瓷混杂波纹芯体超结构.波纹结构在纵向对陶瓷缺乏约束,而蜂窝芯体对陶瓷的约束作用更强,从而可限制陶瓷损伤面积,使得抗侵彻性能随着冲击次数的增多而基本保持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结构 承载 抗侵彻性能 混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级结构纳米纤维成型方法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姜宇昊 翟梅青 +2 位作者 胡敏 蒋何鹏 张如全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29,35,共7页
以仿生学微纳米结构为灵感,多级结构纳米材料特殊的结构梯度特征赋予材料独特的结构性能。基于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具有多级结构纳米纤维的研究现状,对多级结构纳米纤维的成型机理、结构特点及应用领域进行分类;此外,讨论了现存多级结构纳... 以仿生学微纳米结构为灵感,多级结构纳米材料特殊的结构梯度特征赋予材料独特的结构性能。基于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具有多级结构纳米纤维的研究现状,对多级结构纳米纤维的成型机理、结构特点及应用领域进行分类;此外,讨论了现存多级结构纳米纤维的制备问题,提出了完善多级结构纳米领域的建议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结构 纳米纤维 静电纺丝 成型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噁二唑纱线的还原染料染色
15
作者 丁致家 夏亚辉 +2 位作者 吴之瑜 钱俊 曹根阳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24,共4页
聚噁二唑(POD)纤维存在光稳定性不足、耐日晒色牢度差的问题,选用日晒牢度优异的3种不同颜色的还原染料对POD纱线进行染色试验,研究其染色性能及色牢度。研究表明,3%(omf)还原红/黄/蓝染料染色POD纱线的K/S值分别达到6.5/9.2/11.4,耐日... 聚噁二唑(POD)纤维存在光稳定性不足、耐日晒色牢度差的问题,选用日晒牢度优异的3种不同颜色的还原染料对POD纱线进行染色试验,研究其染色性能及色牢度。研究表明,3%(omf)还原红/黄/蓝染料染色POD纱线的K/S值分别达到6.5/9.2/11.4,耐日晒色牢度、耐干/湿摩擦色牢度均可达到3~4级,耐汗渍色牢度、耐水洗色牢度均可达到4~5级。同时,染色对POD纱线的热学性能和力学性能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染料 染色 耐日晒色牢度 染色性能 POD纱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凝胶纳米纤维支架促进任意皮瓣再生和炎症调节
16
作者 梁军燕 吕永钢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35-535,共1页
目的皮瓣移植手术是修复缺损皮肤常用的方法,减轻炎症反应并促进血管生成可避免术后皮瓣远端缺血和坏死。然而,目前大多数修复损伤皮瓣的支架常涉及复杂的交联过程,且难以满足皮瓣早期快速血管生成的需求。去铁胺可通过模拟缺氧环境促... 目的皮瓣移植手术是修复缺损皮肤常用的方法,减轻炎症反应并促进血管生成可避免术后皮瓣远端缺血和坏死。然而,目前大多数修复损伤皮瓣的支架常涉及复杂的交联过程,且难以满足皮瓣早期快速血管生成的需求。去铁胺可通过模拟缺氧环境促进多种血管生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有望加速血管网络的形成。本研究拟制备一种有效递送去铁胺的静电纺丝支架,以期提高损伤皮瓣的存活率。方法使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掺钙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并在其表面物理吸附去铁胺,获得负载去铁胺的掺钙二氧化硅纳米颗粒(deferoxamine-loaded calcuium-doped silica nanoparticles,CD)。将1%(w/v)浓度的CD载入甲基丙烯酰胺明胶(gelatin methacryloyl,GM)水凝胶纳米纤维支架中,获得GM/CD-1支架。对支架的药物释放行为和体内促皮瓣再生能力进行评估。结果GM/CD-1支架在24 h内快速释放硅离子和去铁胺,进而促进血管生成相关基因的表达。GM/CD-1支架显著提高任意皮瓣的存活率(96.17±3.17%)及血流灌注量,并可以减轻皮瓣组织水肿,促进胶原纤维沉积和毛囊的生成,具有理想的炎症调节能力。结论GM/CD-1支架显著促进任意皮瓣的血管生成和调节炎症反应,在任意皮瓣坏死的临床治疗中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有望为解决皮瓣移植后易坏死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铁胺 任意皮瓣 皮瓣移植 血流灌注量 二氧化硅纳米颗粒 纳米纤维支架 血管生成 甲基丙烯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负载基于金属有机框架人造血小板的纳米纤维膜用于高效止血
17
作者 朱璋龙 别秉霖 吕永钢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19-619,共1页
目的传统医用止血纱布的止血颗粒通常是物理浸渍在基底上,结合力弱,使用过程中容易脱落而产生二次伤害。本研究拟制备一种止血颗粒与基底结合牢固,止血性能优异的止血纱布,并探究其促凝机制。方法过两步骤化学固定的方法,将沸石咪唑框架... 目的传统医用止血纱布的止血颗粒通常是物理浸渍在基底上,结合力弱,使用过程中容易脱落而产生二次伤害。本研究拟制备一种止血颗粒与基底结合牢固,止血性能优异的止血纱布,并探究其促凝机制。方法过两步骤化学固定的方法,将沸石咪唑框架(zeolitic imidazolate framework-8,ZIF-8)均匀固定在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电纺纳米纤维膜上,获得结构牢固、生物相容性良好、止血性能优异P-ZIF-8。对P-ZIF-8的力学性能和止血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P-ZIF-8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最大应力:1.19±0.29 MPa,极限应变:32.42±10.97%,弹性模量:52.66±6.18 MPs)。在不可压缩性的大鼠内脏紧急出血模型中P-ZIF-8止血时间小于60 s,失血量少于23 mg,止血效果明显优于商业产品。研究还发现ZIF-8纳米粒子可以促进天然血小板的活化和凝血酶原向凝血酶的转化。ZIF-8在凝血初期富集血小板的速率是正常生理过程的10.85±1.39倍,加快了凝血级联反应的启动;由ZIF-8介导生成的凝血酶活力是正常生理过程的1.91±0.09倍,显著延长了凝血酶的工作寿命。结论P-ZIF-8能显著促进血液凝固,具有与天然血小板生理过程相似的工作方式。本研究为人造血小板的设计和临床出血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生理过程 止血纱布 止血时间 金属有机框架 不可压缩性 失血量 血液凝固 凝血酶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监测生理力学信号的液态金属纤维基可穿戴传感器
18
作者 汤家博 邹杨 吕永钢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39-239,共1页
目的纤维基传感器因其良好的佩戴舒适性在生理力学信号监测领域受到较多的关注,但如何设计出高灵敏度、稳定性的传感器仍是一个挑战。本研究拟设计一种液态金属(liquid metal,LM)多孔纤维基应变、压力传感器,用于人体生理信号监测、压... 目的纤维基传感器因其良好的佩戴舒适性在生理力学信号监测领域受到较多的关注,但如何设计出高灵敏度、稳定性的传感器仍是一个挑战。本研究拟设计一种液态金属(liquid metal,LM)多孔纤维基应变、压力传感器,用于人体生理信号监测、压力监测以及热疗辅助康复设备。方法将氯化钠颗粒与热塑性聚氨酯(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TPU)溶液的混合液、TPU溶液和去离子水依次作为湿法纺丝的外、中、内层纺丝液,采用同轴湿法纺丝获得中空双层纤维。再将LM注入纤维的中空部分,得到由外到内为小孔TPU层、大孔TPU层和LM导电芯层的纤维。对传感器的灵敏度、稳定性及抗疲劳性作了系统性的检测。结果该传感器可以适应不同大小和施加速度的压力以及应变刺激,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抗疲劳性,可承受1000次以上压力和应变刺激的加载-卸载循环。在0~0.06 MPa和0.06~8 MPa的压力范围内,纤维基压力传感器的灵敏度分别提高了5倍和3倍。其还可作为电加热器,在0.8 V电压下30 s内即可加热至80℃以上。结论本研究设计的传感器的多孔结构显著提高了压力传感的灵敏度。该传感器还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抗疲劳性的优点。其作为电加热器,在较小电压下短时间内即可加热至理想温度。本研究设计的传感器为生理力学信号监测及康复工程提供了可行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传感器 抗疲劳性 电加热器 纤维基 康复工程 液态金属 信号监测 湿法纺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添喂酸性大红GR对茧丝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夏良君 张春华 +2 位作者 陈凤翔 肖杏芳 曹根阳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10,共5页
通过添喂含酸性大红GR染料的改性桑叶,使白色家蚕吐出一种具有良好光泽的彩色茧丝,采用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光谱、热重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对彩色茧丝的结构和性能进行研究,并与白色茧丝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 通过添喂含酸性大红GR染料的改性桑叶,使白色家蚕吐出一种具有良好光泽的彩色茧丝,采用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光谱、热重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对彩色茧丝的结构和性能进行研究,并与白色茧丝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彩色茧丝具有良好的光泽,其纵向光滑平直,平均直径为13μm,彩色茧丝的热学稳定性比白色茧丝略差,断裂强度为1.72 cN/dtex,比白色茧丝1.85 cN/dtex略小,主要是添喂酸性大红GR染料后彩色茧丝结晶度为33.1%,较白色茧丝结晶度36.5%略低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茧丝 改性桑叶 结构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素粉体/颜料复合体耐热真空升华色牢度提升机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曹根阳 王运利 +2 位作者 盛丹 潘恒 徐卫林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共6页
为提高有色织物上颜料粒子在热真空环境条件下的耐升华色牢度,考察了颜料萘酚红F3RK颗粒和丝素粉体的表面形貌、粒径和分子结构。采用颜料粒子与丝素粉体混合对织物进行颜色调控,利用负压流体场模拟热真空环境下的热力场,研究了颜料粒... 为提高有色织物上颜料粒子在热真空环境条件下的耐升华色牢度,考察了颜料萘酚红F3RK颗粒和丝素粉体的表面形貌、粒径和分子结构。采用颜料粒子与丝素粉体混合对织物进行颜色调控,利用负压流体场模拟热真空环境下的热力场,研究了颜料粒子和丝素粉体在不同比例下的吸附性能,并探讨了丝素粉体与颜料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构建了微纳米丝素粉体提升涂料印花织物耐升华色牢度的理论模型。结果表明:丝素粉体通过其比表面积大和含有酰胺键的官能团协同作用解决了有色织物热真空沾色问题,耐升华色牢度达到了5级。该方法对极端环境条件下提高有色织物的耐升华色牢度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素粉体 纳米颜料 印花 热真空环境 耐升华色牢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