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打印技术在导电复合材料中的应用与发展
1
作者 高晶晶 乐嘉灵 +3 位作者 刘源 张如全 涂虎 岳程飞 《纺织工程学报》 2025年第1期65-73,共9页
近年来,导电复合材料发展迅速,具有导电性较好、力学性能突出等优势,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3D打印技术具有操作简单、一体成型等优势,利用3D打印技术制备导电复合材料能够简化制备流程,为导电复合材料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方向,从而... 近年来,导电复合材料发展迅速,具有导电性较好、力学性能突出等优势,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3D打印技术具有操作简单、一体成型等优势,利用3D打印技术制备导电复合材料能够简化制备流程,为导电复合材料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方向,从而极大的拓展了导电复合材料的应用范围。首先介绍了用于制备导电复合材料的各类导电填料和可用于导电复合材料制备的3D打印技术,其次,介绍了3D打印导电复合材料的应用,最后点明了当前3D打印导电复合材料面料的问题,为3D打印导电复合材料的发展提出了改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复合材料 3D打印技术 导电性能 力学性能 打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纺织用抗菌材料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2
作者 翟丽莎 王宗垒 +3 位作者 周敬伊 高冲 陈凤翔 徐卫林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70-179,共10页
随着科技的快速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尤其是新冠肺炎在全球的进一步蔓延,人们对功能性抗菌纺织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进一步促进抗菌纺织品的发展,总结了常见的抗菌材料及其抗菌机制,综述了抗菌整理剂在纺织领域中的应用研... 随着科技的快速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尤其是新冠肺炎在全球的进一步蔓延,人们对功能性抗菌纺织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进一步促进抗菌纺织品的发展,总结了常见的抗菌材料及其抗菌机制,综述了抗菌整理剂在纺织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指出抗菌纺织品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并从抗菌整理剂的选择性和高效性、抗菌纺织品的安全性、服用性能和耐久性以及抗菌纺织品检测标准的滞后性和规范性等4个方面展望抗菌整理剂及抗菌纺织品未来发展方向,为抗菌纺织品的跨越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以期推动功能性抗菌纺织品的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纺织品 抗菌整理剂 抗菌机制 服用性能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ransformer网络特征融合的色纺织物图像检索
3
作者 沈佳忱 袁理 +2 位作者 廖海斌 王闵 郭旻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8-102,共5页
针对单一特征难以准确描述色纺织物图像颜色和纹理的复杂性和各向异性,提出了基于Transformer网络特征融合的色纺织物图像检索算法。首先,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提取色纺织物图像的高级语义信息;然后,利用Transformer网络融合图像的三阶... 针对单一特征难以准确描述色纺织物图像颜色和纹理的复杂性和各向异性,提出了基于Transformer网络特征融合的色纺织物图像检索算法。首先,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提取色纺织物图像的高级语义信息;然后,利用Transformer网络融合图像的三阶颜色矩特征,充分利用色纺织物图像的“高级语义信息”和“浅层图像信息”的互补性进行图像检索。采用了14种不同类型的色纺织物样本图像进行检索,该系统的平均Top-10查全率与准确率mAP值分别达到了98.35%和89.25%,相较于融合注意力机制的单一网络模型,检索Top-10的查全率和mAP值均有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纺织物 图像检索 Transformer网络 特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碳中和的人-机-料-法-环五位一体纺纱新技术解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夏治刚 徐傲 +8 位作者 万由顺 卫江 张慧霞 唐建东 郑敏博 郭沁生 丁彩玲 杨圣明 徐卫林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8-66,88,共10页
传统纺纱工序长而散、用工多,造成单产能耗高、产品一致性差、运营成本高等行业痛点问题;纱线原料的多元化使原料及成品回收难度大。为实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提出了人-机-料-法-环的五位一体化碳中和纺纱的低碳生产策略,... 传统纺纱工序长而散、用工多,造成单产能耗高、产品一致性差、运营成本高等行业痛点问题;纱线原料的多元化使原料及成品回收难度大。为实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提出了人-机-料-法-环的五位一体化碳中和纺纱的低碳生产策略,凝练并分析了集约型、简约型和延伸型低碳纺纱技术。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纺纱相比,集约型智能纺技术运行成本降低32.67%,单位产品能耗降低17.5%、产品不良率降低61.54%,有效解决了纺纱行业的痛点问题,实现低碳高质纺纱;简约型高速纺纱技术能缩短或消除纺纱流程,纺纱速度高达550 m/min,实现了降低碳排放、提高效率的目标;低碳纺纱发展方向要向前后端延伸,对前端原料要多应用功能化循环利用技术、变废为宝技术、节能减排技术,在中端要发展固碳纺纱技术和循环利用技术,在终端研发绿色环保纺织品的制冷、隔热等功能纱制备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碳达峰 低碳纺纱 节能减排 纺纱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纺织用抗菌整理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5
作者 宋登鹏 周佳艳 +2 位作者 朱坤坤 徐卫林 刘欣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26-36,共11页
结合国内外纺织抗菌整理剂的研究与应用现状,论述了常用无机类、有机类及天然类抗菌剂的抗菌机理。以多种商业抗菌纤维为例,探讨不同抗菌整理剂的使用与整理方法,分析不同类型抗菌剂的优势与不足。结果表明:常用抗菌整理剂里,以银为代... 结合国内外纺织抗菌整理剂的研究与应用现状,论述了常用无机类、有机类及天然类抗菌剂的抗菌机理。以多种商业抗菌纤维为例,探讨不同抗菌整理剂的使用与整理方法,分析不同类型抗菌剂的优势与不足。结果表明:常用抗菌整理剂里,以银为代表的金属型抗菌剂抗菌谱系广,安全性较高,不易产生耐药性,但存在防霉能力弱,易变色等缺点;以TiO 2为代表的光催化抗菌剂除抑菌杀菌外,还有除臭防污功效,但其抗菌效力存在光依赖性。有机抗菌剂种类多、应用广、杀菌能力强,然而其毒性较大,耐热性能差,容易使病菌产生抗药性;天然抗菌剂安全性较高、绿色环保,但存在抗菌活性较低,持久性不足,提取工艺较为复杂。展望抗菌整理剂的未来发展需求,指出理想的抗菌整理剂应朝着广谱持久、无毒无害、使用不产生抗药性、整理工艺绿色环保等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品 纤维 抗菌剂 抗菌整理 抗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层沉积在纺织品表面多功能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杨辉宇 周敬伊 +3 位作者 段子健 徐卫林 邓波 刘欣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95-202,共8页
针对无机纳米薄膜在制备多功能纺织品时,易出现纳米粒子团聚、薄膜稳定性差以及纤维强度和柔软性降低等问题,针对性地开发具有超薄可控、高界面结合牢度和稳定性优异的无机纳米薄膜是提升纺织品多功能化的有效途径。首先阐述了原子层沉... 针对无机纳米薄膜在制备多功能纺织品时,易出现纳米粒子团聚、薄膜稳定性差以及纤维强度和柔软性降低等问题,针对性地开发具有超薄可控、高界面结合牢度和稳定性优异的无机纳米薄膜是提升纺织品多功能化的有效途径。首先阐述了原子层沉积(ALD)的反应机制和制备无机纳米薄膜的独特优势;然后综述了当前国内外经ALD制备的无机纳米薄膜赋予纺织品表面抗紫外线、隔热保温、抗菌以及结构色等功能特性的研究进展,并对比分析了ALD与化学气相沉积的优缺点,总结了ALD在纺织品功能化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最后指出用ALD制备无机纳米薄膜技术是多功能纺织品的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层沉积 功能性纺织品 无机纳米薄膜 表面改性 化学气相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分辨率混合特征的色纺织物组织识别
7
作者 王丹书 杨亚莉 袁理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7-32,共6页
针对色纺织物组织识别过程中参数特征提取困难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分辨率混合特征的织物组织结构自动识别算法。该算法利用小波函数对色纺织物图像进行多分辨率分解,并提取2DLBP纹理和全局颜色特构建混合特征向量;同时,采用BP... 针对色纺织物组织识别过程中参数特征提取困难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分辨率混合特征的织物组织结构自动识别算法。该算法利用小波函数对色纺织物图像进行多分辨率分解,并提取2DLBP纹理和全局颜色特构建混合特征向量;同时,采用BP网络和朴素贝叶斯理论构建层次化分类器,从而实现组织特征参数的分类与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提取的织物组织特征不仅具备颜色与多层纹理表征能力,而且所构建的混合分类器也兼具强化特性。对180份具有不同染色纤维混配系数及捻系数的色纺织物组织图像进行识别,平均识别率约为97%,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与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纺织物 组织识别 小波分解 2DLBP 混合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有机框架/聚丙烯纤维基复合材料对化学战剂模拟物的快速降解
8
作者 张诗雨 姚依婷 +5 位作者 董晨珊 张如全 杨红军 顾绍金 黄菁菁 杜杰毫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4-141,共8页
为将金属有机框架(MOFs)均匀且稳固地固定在纤维材料表面,创造出柔软且具备自净化防护面料,采用单宁酸-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TA-APTES)涂层改性的聚丙烯(PP)非织造布作为载体,通过原位生长法制备高MOFs负载量的纤维基复合材料。借助扫... 为将金属有机框架(MOFs)均匀且稳固地固定在纤维材料表面,创造出柔软且具备自净化防护面料,采用单宁酸-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TA-APTES)涂层改性的聚丙烯(PP)非织造布作为载体,通过原位生长法制备高MOFs负载量的纤维基复合材料。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等手段对复合材料的表面形貌、组成和化学结构进行表征,并对复合材料的MOFs负载量和表面浸润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TA-APTES涂层能够显著提高复合材料中MOFs的负载量,可达20.96%;并且有效提高复合材料的表面湿润性,从而提高其在水溶液中的催化降解效率,实现快速降解化学战剂模拟物4-硝基苯磷酸二甲酯(DMNP),在30 min左右即可实现100%的转化率,其降解半衰期短(4.8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化学战剂 催化降解 原位生长法 涂层改性 聚丙烯非织造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纤维成纱结构演化与创新
9
作者 陈定伟 凌文漪 +3 位作者 付驰宇 缪莹 夏治刚 徐卫林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15,共7页
为了进一步理解捻合机制与纱线结构的关系,开发出理想结构纱线,综述了不同纺纱技术的纺纱原理、捻合机制、纱线结构、纱线性能,分析了不同纱线结构的优缺点,进一步阐明了捻合机制对纱线结构的影响以及纱线结构与纱线性能之间的关系,总... 为了进一步理解捻合机制与纱线结构的关系,开发出理想结构纱线,综述了不同纺纱技术的纺纱原理、捻合机制、纱线结构、纱线性能,分析了不同纱线结构的优缺点,进一步阐明了捻合机制对纱线结构的影响以及纱线结构与纱线性能之间的关系,总结了理想纱线结构具有的特点,展望了未来纱线结构的发展趋势。捻合机制的差异导致纱线结构不同,纱线结构影响着纱线品质,为了进一步提升纱线品质,应从创新捻合机制的角度出发,以开发出理想结构纱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纤纱 纺纱技术 捻合机制 纱线结构 纱线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静电纺丝仪的设计及其在速溶补水面膜开发中的应用
10
作者 刘延波 杨聪聪 +4 位作者 杨梦雪 陈伦香 胡权枝 纪华 杨波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125,共8页
设计并制造了一种便携式微型静电纺丝仪,并用于纳米纤维基速溶补水面膜的开发,同时利用Comsol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静电场模拟,确定制备纳米纤维膜的最优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微型静电纺丝仪的圆锥状纺丝头直径0.6 mm、长度8 mm、接收距离... 设计并制造了一种便携式微型静电纺丝仪,并用于纳米纤维基速溶补水面膜的开发,同时利用Comsol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静电场模拟,确定制备纳米纤维膜的最优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微型静电纺丝仪的圆锥状纺丝头直径0.6 mm、长度8 mm、接收距离为120 mm、纺丝电压为25 kV、平均电场强度为1.2×10^(8) V/m时,纺丝效果最佳。在此条件下,将聚乙二醇单甲醚十四醇(PEG-14M)、透明质酸钠(HA)和1, 3-丁二醇(1, 3-BDO)按40∶1∶4的质量比例配置纺丝液制备纳米纤维膜,并对纤维膜的性能进行分析。当PEG/HA/BDO的溶液质量浓度为10%,供液速度0.2 mL/h,接收距离200 mm,纳米纤维膜的纤维平均直径为284.8 nm,变异系数为19.8%,表明纤维直径分布均匀。将纳米纤维膜制成面膜进行皮肤模拟测试,喷上去离子水后,纳米纤维膜在6 s内迅速溶解,同时皮肤水分质量分数高达38%,与空白组对比可知该面膜的补水增幅为81%。研究表明,该微型静电纺丝仪使用便捷,通过其制备的纳米纤维膜具有速溶补水的优势,在补水面膜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静电纺丝仪 纳米纤维 有限元分析 电场强度 速溶补水面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的人体肩部特征点检测方法
11
作者 邓中民 王健恺 +3 位作者 靳晓凝 魏宛彤 于东洋 柯薇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75-179,共5页
针对现有检测算法对肩部特征点的误检、漏检和检测误差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人体轮廓编码的肩部特征点的检测方法。该方法以人体所占图像的大小来确定特征链码串的长度,并且通过特征区域分割、特征区域遍历,具有几何特征的链... 针对现有检测算法对肩部特征点的误检、漏检和检测误差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人体轮廓编码的肩部特征点的检测方法。该方法以人体所占图像的大小来确定特征链码串的长度,并且通过特征区域分割、特征区域遍历,具有几何特征的链码串动态筛选的搜索方式,筛选出符合条件的肩部特征点。在获取肩部特征点以后,计算出肩宽值,并且与实际人工测量的肩宽值进行比对与分析。本文实验共选取了100名不同身型的青年测试者(50男/50女)在同一拍摄环境下对该方法的可行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能够快速识别人体的肩部特征点,与人工测量值对比得出的平均误差仅在3%左右,较好地提升了二维人体肩宽尺寸检测的效率,并且为后续服装匹配等相关工作提供了更加精确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部特征点 肩峰点 人体轮廓编码 人体尺寸测量 特征链码串 肩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纶织物基界面光热蒸发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亚丽 赵国猛 +4 位作者 任李培 潘露琪 陈贝 肖杏芳 徐卫林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5-121,共7页
太阳能水蒸发技术作为一种理想的获取淡水资源的方式,具有成本低廉、安全、环保以及太阳能转换效率高等优点。为实现高效稳定的太阳能界面蒸发,以高性能纤维织物芳纶为基底,采用多巴胺原位聚合和活性炭浸涂制备了一种芳纶织物基吸光材... 太阳能水蒸发技术作为一种理想的获取淡水资源的方式,具有成本低廉、安全、环保以及太阳能转换效率高等优点。为实现高效稳定的太阳能界面蒸发,以高性能纤维织物芳纶为基底,采用多巴胺原位聚合和活性炭浸涂制备了一种芳纶织物基吸光材料。对改性前后芳纶织物的微观结构、润湿性、吸光性、吸光稳定性和力学性能进行测试与分析,研究芳纶织物基吸光材料蒸发器件的太阳能水蒸发性能。结果表明:经多巴胺和活性炭修饰后芳纶织物的润湿性和吸光性得到显著提高,且具有稳定的吸光性和力学强度;在模拟的一个太阳光强下,芳纶织物基蒸发器件多次循环蒸发实验的蒸发速率稳定在1.81 kg/(m^(2)·h);该蒸发器件可从各类废水中获取洁净水,实现长期稳定的废水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纶织物 光热转换 界面蒸发 太阳能水蒸发技术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羊毛非织造阻燃吸声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1
13
作者 谭启飞 陈梦莹 +4 位作者 马晟晟 孙明祥 代春鹏 罗仑亭 陈益人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7-154,共8页
针对国内湖羊养殖规模不断壮大,但湖羊毛未能高效利用的问题,结合湖羊毛本身的性能及结构特点,采用针刺加工的方式开发一种汽车内饰吸声材料,以提高湖羊毛附加价值,保护天然资源不被浪费。通过针刺成形、缩绒整理、阻燃整理等加工过程... 针对国内湖羊养殖规模不断壮大,但湖羊毛未能高效利用的问题,结合湖羊毛本身的性能及结构特点,采用针刺加工的方式开发一种汽车内饰吸声材料,以提高湖羊毛附加价值,保护天然资源不被浪费。通过针刺成形、缩绒整理、阻燃整理等加工过程制得吸声性能优良并具备阻燃功能的吸声材料。探究了材料的结构参数、缩绒工艺对湖羊毛非织造材料吸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湖羊毛非织造材料厚度大于3.5 mm,面密度大于350 g/m2时,在高频段(500~6 000 Hz)范围,其吸声系数大于50%,属于高效吸声材料。经阻燃整理后,湖羊毛针刺吸声材料的水平方向燃烧性能超过对汽车内饰材料阻燃标准要求(燃烧速度不大于100 mm/min),垂直方向燃烧性能达到阻燃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羊毛 针刺加工 缩绒整理 阻燃整理 结构参数 吸声性能 非织造吸声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组织工程技术在人工器官精准化构建中的应用进展
14
作者 乞超 张骞 +3 位作者 黄传奇 程璐 徐宏峰 胡松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3年第4期528-533,共6页
人工器官的精准构建是临床和基础医学亟待解决的难题。利用组织工程技术构建具有功能化的人工器官已成为目前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笔者综述了当前热门的微组织工程技术的原理、优势及其在人工器官构建中应用和发展。近年来,微组织... 人工器官的精准构建是临床和基础医学亟待解决的难题。利用组织工程技术构建具有功能化的人工器官已成为目前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笔者综述了当前热门的微组织工程技术的原理、优势及其在人工器官构建中应用和发展。近年来,微组织工程技术在人工器官构建领域发展迅速,通过该技术开发的人工器官功能化更强、移植成功率高、个体化程度更高。但微组织工程技术所需种子细胞的来源不稳定,且微组织组装成本较高,短期很难真正应用于临床。随着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不断深入,未来越来越多的其他学科新技术被引入生物医学领域,微组织的组装可能将不会成为困扰微组织工程技术真正应用临床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组织工程 精准化构建 人工器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液态金属的多功能非织造材料制备与应用
15
作者 史纳蔓 王仕飞 +4 位作者 干露露 周爽 张如全 周阳 罗磊 《纺织工程学报》 2023年第5期23-30,共8页
为了制备性能优异的多功能导电非织造材料,提出一种简单高效的喷涂方法,依次将液态金属(LM)、碳纳米管(CNTs)喷涂在水刺纤维素非织造布表面,经高温碳化后所得织物(记为LM/CNTs/CC)可应用于柔性应变传感器及超级电容器。首先,通过扫描电... 为了制备性能优异的多功能导电非织造材料,提出一种简单高效的喷涂方法,依次将液态金属(LM)、碳纳米管(CNTs)喷涂在水刺纤维素非织造布表面,经高温碳化后所得织物(记为LM/CNTs/CC)可应用于柔性应变传感器及超级电容器。首先,通过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样品进行微观形貌与结构表征分析,结果表明,LM和CNTs均匀负载在织物表面,并且CNTs将分散的LM颗粒包裹并相互连接,形成连续的导电路径,有效防止了LM在实际应用中的泄露问题。然后,对织物进行传感以及电化学性能测试,当LM/CNTs/CC作为应变传感器时,其可以监测人体各部位如手指、膝盖等发生的不同运动,并作出连续响应。当LM/CNTs/CC作为超级电容器对称电极时,在0.1 mA/cm^(2)的电流密度下,最高面积比容量可达64 mF/cm^(2),并且经过10000次充放电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70%,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金属 非织造布 碳纳米管 柔性应变传感器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维材料的纤维型储能织物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万骏 肖志恒 姜会钰 《纺织导报》 CAS 2021年第6期86-88,90-94,共8页
随着便携式和可穿戴电子产品的急速发展,柔性可穿戴式储能设备逐渐成为热门研究领域。其中,一维电化学能量存储织物,如纤维基超级电容器和锂离子电池,由于其轻便性、柔韧性、耐磨性、可编织性及机电可加工性等优点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方... 随着便携式和可穿戴电子产品的急速发展,柔性可穿戴式储能设备逐渐成为热门研究领域。其中,一维电化学能量存储织物,如纤维基超级电容器和锂离子电池,由于其轻便性、柔韧性、耐磨性、可编织性及机电可加工性等优点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方向之一。二维材料由于特殊的结构与性能在新型纤维基储能织物研究中具有独特优势。文章回顾了近年来已被应用于纤维型储能织物中的二维材料,着重阐述了各种纤维型储能器件的设计及制作工艺。随后,深入探讨了各类织造结构对织物整体储能特性的影响,全面介绍了纤维基超级电容器和锂离子电池的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思考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材料 纤维型 器件设计 织造结构 储能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纱段摩擦应力对亚麻棉混纺纱线质量的影响
17
作者 余豪 代佳佳 +3 位作者 刘俊杰 孙悦 蒋立泉 夏治刚 《纺织工程学报》 2024年第1期33-43,共11页
针对如何有效经济地提升亚麻棉混纺纱线质量问题,提出了物理集聚纱体表面有害毛羽的方法。通过在成纱段设计和安装旋转式沟槽专件,对纱体施加摩擦应力,增强对纤维的控制力,达到提升纱线质量的目的。理论模型分析可知,摩擦应力的介入导... 针对如何有效经济地提升亚麻棉混纺纱线质量问题,提出了物理集聚纱体表面有害毛羽的方法。通过在成纱段设计和安装旋转式沟槽专件,对纱体施加摩擦应力,增强对纤维的控制力,达到提升纱线质量的目的。理论模型分析可知,摩擦应力的介入导致纱线的捻度传递出现梯度差异,随着摩擦应力的增加,梯度差异增加。在摩擦力和扭转力的协同作用下,纱体表面纤维被捕捉和加捻,达到集聚纤维须条的目的,从而减少毛羽。实验结果证实:随着摩擦应力的增加,纱线毛羽降低的幅度越高,有害毛羽最多可降低35.5%。然而,过大的摩擦应力会恶化条干,最高为1.6%。其中粗节上升7.3%,棉结上升4.8%,而强力没有明显变化。通过计算优化施加的摩擦应力,协同捻度差效应,达到提升纱线质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集聚 摩擦应力 捻度差异 毛羽 强力 条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武岩基复合纱线的制备及其阻燃织物性能 被引量:1
18
作者 骆春旭 李辉 +2 位作者 吴敏勇 熊小曼 刘可帅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7-62,共6页
玄武岩纤维是一种高性能绿色材料。为探究玄武岩纤维成纱结构及其织物性能,开发多功能纺织产品,以玄武岩为基体材料,运用包覆纺纱技术和摩擦纺纱技术,将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阻燃粘胶作为外包覆材料制备复合纱线,所制备的纱线包括... 玄武岩纤维是一种高性能绿色材料。为探究玄武岩纤维成纱结构及其织物性能,开发多功能纺织产品,以玄武岩为基体材料,运用包覆纺纱技术和摩擦纺纱技术,将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阻燃粘胶作为外包覆材料制备复合纱线,所制备的纱线包括双芳粘胶及聚芳粘胶两种,分析纱线的微观形貌、拉伸断裂、弯曲性能以及热稳定性能,测试所制成织物的阻燃性能及防切割性能。结果表明:双芳粘胶纱线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及热稳定性能,聚芳粘胶纱线拥有更优异的柔软性能。在织物阻燃效果方面,双芳粘胶织物与聚芳粘胶混纺织物的极限氧指数都超过27%,这两种织物切割性能均达到防护二级标准,混纺织物切割性能优于纯纺织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 摩擦纺纱 复合纱线 断裂强力 阻燃 防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热改性的复合纤维毡及其在高黏度油吸附中的应用
19
作者 刘延波 高鑫羽 +2 位作者 郝铭 胡晓东 杨波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5-64,共10页
为解决生产、生活中高黏度油泄露和海上溢油事故问题,首先采用聚偏氟乙烯(PVDF)热黏合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构造三维纤维毡基材,再采用原位还原法制备还原氧化石墨烯(rGO)纤维毡即rGO-PET/PVDF纤维毡。采用共混热黏合法黏附炭黑(CB... 为解决生产、生活中高黏度油泄露和海上溢油事故问题,首先采用聚偏氟乙烯(PVDF)热黏合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构造三维纤维毡基材,再采用原位还原法制备还原氧化石墨烯(rGO)纤维毡即rGO-PET/PVDF纤维毡。采用共混热黏合法黏附炭黑(CB)制备CB-PET/PVDF纤维毡,并对其结构和油处理性能进行探究。结果表明:rGO-PET/PVDF和CB-PET/PVDF纤维毡均为三维多孔结构,具有较好的抗压缩疲劳性和优异的疏水亲油特性,水接触角分别为154.5°和125.9°,油接触角均为0°;此外,这2种纤维毡表现出较强的光热转化能力,室温下光照3 min后其温度分别从室温升高到107和122℃;加热高黏度油到对应温度后,2种纤维毡吸收1滴油的时间均在1 min以内,未加热则分别需要5 min和10 min;黏度、吸油倍率分别从常温下的3.79 g/g和13.48 g/g到现在的7.85 g/g和21.91 g/g,同时2种纤维毡在常温下对有机溶剂和油的吸附倍率分别为3.79~21.42 g/g和13.48~40.37 g/g。为高黏度油的快速处理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热转化 高黏度油吸附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聚偏氟乙烯 纤维毡 还原氧化石墨烯 炭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line算法经编间隔织物的仿真建模
20
作者 王文 邓中民 +1 位作者 李娟 柯薇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0,共4页
现阶段大多建模方法得到的模型保形性差,且缺少光照处理。文章提出一种基于Spline插值算法的建模方法,该方法保证曲线经过所有控制点,在三维空间上建立与实际织物基本相同的空间曲线,解决了以往所得模型保形性差的问题,并且通过VC++以及... 现阶段大多建模方法得到的模型保形性差,且缺少光照处理。文章提出一种基于Spline插值算法的建模方法,该方法保证曲线经过所有控制点,在三维空间上建立与实际织物基本相同的空间曲线,解决了以往所得模型保形性差的问题,并且通过VC++以及OpenGL开发工具,可以加上环境光照渲染、纹理处理等,使仿真模型更为写实,得到的仿真模型可以节省人力和物力及时间,能够在短时间内为设计人员提供更为准确的设计思路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编间隔织物 Spline算法 OPENGL 仿真建模 保形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