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涤棉混纺织物的荧光碳点对Cr(Ⅵ)和Hg(Ⅱ)的检测 被引量:1
1
作者 汤鼎初 陆原 +2 位作者 冯魏良 田迪 李伟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0-446,共7页
该文以废弃涤棉混纺织物为碳源,分别在乙二醇和硫酸溶液中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两种荧光碳点,实现了对溶液中Cr(Ⅵ)和Hg(Ⅱ)的检测。通过透射电镜与红外光谱表征了碳点的形貌与组成,并基于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分析了碳点的电子跃迁形... 该文以废弃涤棉混纺织物为碳源,分别在乙二醇和硫酸溶液中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两种荧光碳点,实现了对溶液中Cr(Ⅵ)和Hg(Ⅱ)的检测。通过透射电镜与红外光谱表征了碳点的形貌与组成,并基于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分析了碳点的电子跃迁形式及发光类型。在乙二醇体系中制得的碳点(ETCCDs)能够选择性检测Cr(Ⅵ),检出限为0.093 mg/L,其检测机理为荧光内滤效应;硫酸体系中制备的碳点(WTCCDs)能够选择性检测Hg(Ⅱ),检出限为0.018µmol/L,检测机理为能量转移。对实际水样中的Cr(Ⅵ)和Hg(Ⅱ)进行检测,验证了上述两种碳点的实用性。基于涤棉混纺织物制备的荧光碳点不仅实现了对两种重金属离子的检测,同时也为废旧纺织物的再生利用提供了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探针 涤棉混纺 检测 Cr(Ⅵ) Hg(Ⅱ) 碳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巯基改性脱脂棉制备及对染料吸附性能研究
2
作者 王渝博 黎谦 +1 位作者 赵彦斌 陈富偈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43,共6页
以化学开环法制备的巯基化改性脱脂棉为吸附材料,并通过红外和Ellman法表征其化学结构。以酸性红B为模型污染物,吸附去除率及单位吸附量作为巯基改性脱脂棉吸附性能的评价指标,探究吸附剂用量、pH值、温度、染料初始浓度和吸附时间等因... 以化学开环法制备的巯基化改性脱脂棉为吸附材料,并通过红外和Ellman法表征其化学结构。以酸性红B为模型污染物,吸附去除率及单位吸附量作为巯基改性脱脂棉吸附性能的评价指标,探究吸附剂用量、pH值、温度、染料初始浓度和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以确定最佳的吸附条件。结果表明:对于20 mg/L的酸性红B溶液,在吸附温度为35℃,p H值为1,吸附剂用量为400 mg/L时,巯基改性脱脂棉对酸性红B的去除率可达到90.00%以上;随酸性红B初始浓度的增加,去除率随之下降,当酸性红B浓度为50 mg/L时,去除率仍超过70.00%;通过与未修饰的脱脂棉对比及温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可以确定巯基化改性是高吸附性能的主要原因;吸附后经过氢氧化钠溶液洗脱后的巯基化脱脂棉在经过4次吸附-解吸循环后对20 mg/L酸性红B溶液的去除率仍可达到75.0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脂棉 巯基 酸性红B染料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拉曼光谱的微细粒矿物颜料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朱伟 徐文静 沈爱国 《岩矿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9-200,共12页
从古至今,由细微粒矿物(小于18μm)构成的无机矿物颜料被广泛应用于艺术品中,且艺术品的品质由矿物的粒径、种类等因素所决定,建立微区矿物颜料组成、分布的精准且无损的分析方法对于工艺开发、探究时代文化特征等具有重要意义。现有分... 从古至今,由细微粒矿物(小于18μm)构成的无机矿物颜料被广泛应用于艺术品中,且艺术品的品质由矿物的粒径、种类等因素所决定,建立微区矿物颜料组成、分布的精准且无损的分析方法对于工艺开发、探究时代文化特征等具有重要意义。现有分析方法有颜色鉴定的色彩学分析,但受限于色差或色度而难以直接确定矿物的类别;此外,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能谱等被应用于矿物成分鉴定,然而此类测试方法对样品有损伤风险、测试过程繁琐等不足,不利于文物保护或样品的再利用。本文基于激光拉曼光谱为微细粒矿物颜料提供无损分析方法,通过对25种常见无机矿物颜料进行532nm、638nm、785nm激光的拉曼光谱测试,建立了25种常见无机矿物颜料的拉曼光谱数据库。随后选用不同色系以及同色系的无机矿物颜料进行拉曼微区成像,在微区中能探测到1μm左右的细微粒矿物,且细微粒矿物颜料的拉曼指纹信息与建立的矿物颜料拉曼光谱数据库完全匹配,这为微细粒矿物颜料的组成和分布提供了精准分析的方法,适用多种微细粒矿物颜料的同时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曼光谱 矿物颜料 细微粒矿物 微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共聚硅氧烷在织物风格整理中的应用
4
作者 张必洋 夏虎 +1 位作者 倪丽杰 胡同坤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40,共5页
分别以自制3种结构(支化型、网络微交联型、链式行星型)的非离子聚氨酯共聚硅氧烷NPU-Si系列和阳离子聚氨酯共聚硅氧烷CPU-Si系列共6支纺织品风格整理剂,与市售氨基硅油(AJ)复配后对织物进行整理,并分析织物表面元素分布、折皱回复角、... 分别以自制3种结构(支化型、网络微交联型、链式行星型)的非离子聚氨酯共聚硅氧烷NPU-Si系列和阳离子聚氨酯共聚硅氧烷CPU-Si系列共6支纺织品风格整理剂,与市售氨基硅油(AJ)复配后对织物进行整理,并分析织物表面元素分布、折皱回复角、亲水性、抗静电性和综合手感。结果表明:NPU-Si系列能有效提高织物的亲水性、抗静电性和弹性;CPU-Si系列产物中,经CPU-Si-B(阳离子支化型)整理后的织物抗皱性最好,经纬向折皱回复角由原布的107.2°提高至190.0°。NPU-Si与CPU-Si系列产物均能提升织物的柔软感、顺滑度和蓬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共聚硅氧烷 亲水 高弹 抗静电 手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羟色胺在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检测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华俊 刘慧宏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1年第6期22-24,32,共4页
研究了5-羟色胺在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0.1 mol.L-1磷酸盐(pH=8.0)缓冲溶液中,5-羟色胺在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上的氧化峰峰电位为0.23 V;5-羟色胺吸附在电极表面,电化学反应由表面控制;根据5-羟色胺氧化过程中失... 研究了5-羟色胺在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0.1 mol.L-1磷酸盐(pH=8.0)缓冲溶液中,5-羟色胺在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上的氧化峰峰电位为0.23 V;5-羟色胺吸附在电极表面,电化学反应由表面控制;根据5-羟色胺氧化过程中失去4个电子和4个质子,讨论了反应机理。5-羟色胺浓度在1.36~16.64μmol.L-1范围内,与氧化峰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23μ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修饰电极 碳纳米管 5-羟色胺 电化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MOF的制备及其对亚甲基蓝和结晶紫的吸附性能
6
作者 陆国海 童科淇 +1 位作者 孔繁花 王晓宁 《印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20,25,共5页
金属-有机框架(MOFs)因其高比表面积和高孔隙率的特殊结构,在染料吸附领域展现出显著优势。采用双咪唑四羧酸有机配体与氯化铟,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一种新型In-MOF,并考察了其对典型阳离子染料亚甲基蓝(MB)、结晶紫(CV)和阴离子染料甲基... 金属-有机框架(MOFs)因其高比表面积和高孔隙率的特殊结构,在染料吸附领域展现出显著优势。采用双咪唑四羧酸有机配体与氯化铟,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一种新型In-MOF,并考察了其对典型阳离子染料亚甲基蓝(MB)、结晶紫(CV)和阴离子染料甲基橙(MO)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In-MOF对MB和CV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达309.6 mg/g和101.9 mg/g。吸附动力学分析表明:吸附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数据与Langmuir模型高度吻合,表明In-MOF表面存在均一的单层吸附位点。此外,In-MOF在混合染料体系(MB/MO、CV/MO)中表现出优异的选择性吸附能力,可高效分离MB和CV,而对MO几乎不吸附,表明其在染料污染物的吸附与分离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MOF 亚甲基蓝 甲基橙 结晶紫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体形貌和Mn载量对Mn/CeO_(2)催化剂的CO氧化性能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夏王哲 吴婷 +1 位作者 贾斯榆 程锴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57-261,共5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不同形貌(立方体、多面体和纳米棒)的CeO_(2)载体,利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的Mn/CeO_(2)催化剂,并用于CO催化氧化。结果发现,采用CeO_(2)纳米棒载体的催化剂活性最好,当Mn的负载量为8%(摩尔分数)时,Mn/CeO_(2)催化剂的CO... 采用水热法制备不同形貌(立方体、多面体和纳米棒)的CeO_(2)载体,利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的Mn/CeO_(2)催化剂,并用于CO催化氧化。结果发现,采用CeO_(2)纳米棒载体的催化剂活性最好,当Mn的负载量为8%(摩尔分数)时,Mn/CeO_(2)催化剂的CO氧化活性最佳,这归功于Mn在CeO_(2)纳米棒表面的均匀分布、CeO_(2)纳米棒载体较大的比表面积以及Mn与Ce之间较强的相互作用;但是在水蒸气存在条件下催化剂活性出现显著下降,其稳定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貌控制 氧化铈 催化剂 一氧化碳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极与电流对间接电化学还原靛蓝染色和电流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张进 易长海 《印染》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8-21,26,共5页
在硫酸铁-三乙醇胺的氢氧化钠溶液电化学体系中,研究了靛蓝还原染色工艺及其与电流效率的关系,讨论了电化学还原过程中电流大小、电极比表面积和电极材料等对染色K/S值及电流效率的影响。优化的工艺为:三乙醇胺30g/L,氢氧化钠20g/L,硫酸... 在硫酸铁-三乙醇胺的氢氧化钠溶液电化学体系中,研究了靛蓝还原染色工艺及其与电流效率的关系,讨论了电化学还原过程中电流大小、电极比表面积和电极材料等对染色K/S值及电流效率的影响。优化的工艺为:三乙醇胺30g/L,氢氧化钠20g/L,硫酸铁10g/L,180目镍电极,恒定电流1A。在该条件下,染色效果最优,电流效率最大。电流效率与电极的比表面积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靛蓝染色 电化学还原 硫酸铁 三乙醇胺 电流效率 棉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Ag_(2)S-rGO三元复合棉织物自清洁工艺 被引量:1
9
作者 欧阳泽宇 姜会钰 +1 位作者 姚金波 朱君江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48,49-51,共5页
为增强二氧化钛的光催化性能,用水热法制备TiO_(2)-Ag_(2)S-rGO三元复合物并将其整理到棉织物上,以赋予棉织物自清洁性能。对制备的三元复合物进行XRD分析,并对整理后的棉织物进行SEM分析。探究钛酸四丁酯的用量、合成温度、合成时间以... 为增强二氧化钛的光催化性能,用水热法制备TiO_(2)-Ag_(2)S-rGO三元复合物并将其整理到棉织物上,以赋予棉织物自清洁性能。对制备的三元复合物进行XRD分析,并对整理后的棉织物进行SEM分析。探究钛酸四丁酯的用量、合成温度、合成时间以及体系pH值对三元复合物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以得到最佳试验工艺。结果表明,三元复合物合成并成功附着在棉织物上;最佳试验工艺为:合成温度160℃、合成时间9 h、体系pH值为7以及钛酸四丁酯浓度为0.13 g/mL;光照4 h后,TiO_(2)-Ag_(2)S-rGO三元复合棉织物上的亚甲基蓝基本消失,验证了织物的自清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清洁 TiO_(2) Ag_(2)S 三元复合 功能性整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轧制油泥资源化利用制备Fe_(2)O_(3)脱硝催化剂
10
作者 冯俊龙 李春光 +1 位作者 夏明桂 程锴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33,共6页
通过焙烧从固体废钢轧制油泥中分离固相,制备Fe_(2)O_(3)脱硝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NH_(3)程序升温脱附、H_(2)程序升温还原等一系列表征手段探究催化剂的物化性质并考察其对氮氧化物(NO_(x))的氨选择性催化还原性能。结果表明,在... 通过焙烧从固体废钢轧制油泥中分离固相,制备Fe_(2)O_(3)脱硝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NH_(3)程序升温脱附、H_(2)程序升温还原等一系列表征手段探究催化剂的物化性质并考察其对氮氧化物(NO_(x))的氨选择性催化还原性能。结果表明,在450℃空气焙烧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H-450)在300~400℃温度窗口下的脱硝活性最佳,NO_(x)转化率在85%以上。H-450主要表现为γ-Fe_(2)O_(3)活性晶型,同时具有较多的低温可还原铁物种和B酸,因此具有较高的活性。抗SO_(2)和H_(2)O中毒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体积分数10%H_(2)O和体积分数100μL LSO_(2)同时存在的气氛比分别单独通入体积分数10%H_(2)O或体积分数100μL LSO_(2)的气氛对催化剂的毒化作用更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轧制油泥 氮氧化物还原 Fe_(2)O_(3) 晶型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表面活性剂在盐酸溶液中对钢的缓蚀性能研究
11
作者 卫增峰 付庆林 +2 位作者 许琳 马琦 权衡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43,共7页
为解决碳钢在酸性条件下腐蚀问题,合成了3种聚氨酯表面活性剂并将其作为缓蚀剂,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EIS)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缓蚀剂在1.0 mol·L^(-1)HCl溶液中对碳钢腐蚀程度的影响。对不同种类、浓度条件... 为解决碳钢在酸性条件下腐蚀问题,合成了3种聚氨酯表面活性剂并将其作为缓蚀剂,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EIS)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缓蚀剂在1.0 mol·L^(-1)HCl溶液中对碳钢腐蚀程度的影响。对不同种类、浓度条件下的缓蚀效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聚氨酯表面活性剂属于混合型抑制剂并具有良好的缓蚀性能。缓蚀效率大小为SC2>SC3>SC4,在SC2浓度为1×10^(-3)mol·L^(-1)HCl时最大缓蚀率可达91.1%,并且发现缓蚀效率随缓蚀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加。SEM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上述表面活性剂有效减缓了碳钢表面的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钢腐蚀 聚氨酯表面活性剂 缓蚀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沉淀法制备常温锌基脱硫剂的研究
12
作者 朱芯娅 夏王哲 +2 位作者 王彩凤 吴剑虹 夏明桂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3-79,共7页
在我国聚丙烯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硫作为丙烯聚合反应中的有害杂质,对聚丙烯产品的质量及装置的正常运行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如何有效去除原料丙烯中硫等有害杂质成为一个关键问题。本研究采用共沉淀法,选用六水合硝酸锌[Zn(NO_(3))2... 在我国聚丙烯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硫作为丙烯聚合反应中的有害杂质,对聚丙烯产品的质量及装置的正常运行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如何有效去除原料丙烯中硫等有害杂质成为一个关键问题。本研究采用共沉淀法,选用六水合硝酸锌[Zn(NO_(3))2·6H_(2)O]和六水合氯化铝(AlCl_(3)·6H_(2)O)分别作为活性组分和载体成分,以碳酸钠(Na_(2)CO_(3))为沉淀剂,制备一种高效的常温锌基脱硫剂。经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最优条件:陈化温度60℃、锌盐和铝盐摩尔比4∶1、锌盐和铝盐与沉淀剂摩尔比1∶1.3、锌盐浓度0.75 mol L、焙烧温度300℃,制得的脱硫剂穿透硫容达到22.69%。进一步分析表明,脱硫剂前躯体为碱式碳酸锌,最佳焙烧温度300℃,此时脱硫活性最高(穿透硫容22.69%),且孔结构性质优异(比表面积67.63 m^(2)/g,孔体积0.202 cm^(3)/g,平均孔径10.94 nm)。在25℃下的性能评价结果表明,所制备锌基脱硫剂表现出卓越的脱硫性能,穿透时间长达600 min,穿透硫容为23.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沉淀法 常温锌基脱硫剂 硫化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钙海绵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传杰 徐琪 +3 位作者 熊春华 冉建华 刘云 朱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4-27,共4页
以海藻酸钠为原料,氯化钙/甘油/酒精溶液为凝固浴,采用冷冻干燥方法制备了海藻酸钙海绵,通过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其物理和力学性能、孔隙率、透气率、吸液量和保液量进行评价和测定。结果表明,海藻酸钙海绵的弹... 以海藻酸钠为原料,氯化钙/甘油/酒精溶液为凝固浴,采用冷冻干燥方法制备了海藻酸钙海绵,通过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其物理和力学性能、孔隙率、透气率、吸液量和保液量进行评价和测定。结果表明,海藻酸钙海绵的弹性和柔韧性好,具有均匀、连通的孔隙结构,孔径大小为100μm~500μm,孔隙率为84.37%,透气率为44.75%,拉伸强度为0.21 MPa,初始模量为7.72 N/mm,对伤口渗出液的吸液量和保液量为30.48 g/g和5.13 g/g,各项性能均优于或接近海藻酸钙无纺布医用敷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钙 海绵 医用敷料 吸湿性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跟腱Ⅰ型胶原纤维的微观结构与理化性能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琚海燕 刘新华 +3 位作者 但卫华 但年华 陈娇 张玉红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15031-15034,15040,共5页
采用酸酶结合法成功制备了牛跟腱Ⅰ型胶原纤维,其二级结构与Ⅰ型胶原的结构特征相符;AFM结果发现,胶原纤维粗细均匀,具有D周期横纹结构,直径为(135±0.20)nm,在溶液中分散均匀且呈现多孔的微观网络结构;其抗张强度与拉断伸长率分别... 采用酸酶结合法成功制备了牛跟腱Ⅰ型胶原纤维,其二级结构与Ⅰ型胶原的结构特征相符;AFM结果发现,胶原纤维粗细均匀,具有D周期横纹结构,直径为(135±0.20)nm,在溶液中分散均匀且呈现多孔的微观网络结构;其抗张强度与拉断伸长率分别达到1.293 MPa、93.77%;其疏水性能较纯Ⅰ型胶原有所提高,接触角为68.9°,吸水倍率、保水率与透水汽率分别为37.13%,19.44%和2749.77 g/(m2/d);其孔隙率为89.54%,平均累积吸附与累积解吸附的比表面积分别为8.4251和12.8046 m2/g,表现出孔体积大、比表面积小和孔尺寸大的特点。牛跟腱Ⅰ型胶原纤维的微观结构与理化性能分析对天然胶原纤维的深度加工、成型及应用提供了新的、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胶原纤维 FTGIR 理化性能 AFM 接触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钙纤维的硫酸铝改性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传杰 王怀芳 +2 位作者 熊伟 冉建华 朱平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1752-1755,共4页
采用硫酸铝溶液浸渍处理对海藻酸钙纤维进行改性,以提高纤维的耐盐性,改善其染色性能。结果表明,纤维的最佳改性工艺条件为硫酸铝浓度15%,溶液温度45℃,处理时间40min,此时纤维的断裂强度比未改性纤维提高了11%。改性前后纤维的FT-IR和... 采用硫酸铝溶液浸渍处理对海藻酸钙纤维进行改性,以提高纤维的耐盐性,改善其染色性能。结果表明,纤维的最佳改性工艺条件为硫酸铝浓度15%,溶液温度45℃,处理时间40min,此时纤维的断裂强度比未改性纤维提高了11%。改性前后纤维的FT-IR和XRD表明,纤维分子结构中的羧基和羟基发生了酯化反应,同时Al 3+与纤维分子结构中的Na+发生离子交换,形成新的配位结构,而且改性后纤维的结晶结构转变,结晶度显著提高。改性后纤维的吸湿性下降,但经直接染料染色后的K/S值为4.5,是未改性纤维的37.5倍,且耐水洗牢度达到4级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钙纤维 改性 硫酸铝 耐盐性能 染色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改性织物中原位合成银纳米粒子 被引量:7
16
作者 彭俊军 张馨 +4 位作者 吴毅明 刘红玲 冉建华 李明 杨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15-420,共6页
采用壳聚糖改性棉和涤纶织物,通过织物表面的壳聚糖原位吸附、还原银离子制备了纳米银抗菌织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X射线能谱( EDA)、X射线粉末衍射仪( XRD)和反射光谱等对纳米银织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银离子浓度和... 采用壳聚糖改性棉和涤纶织物,通过织物表面的壳聚糖原位吸附、还原银离子制备了纳米银抗菌织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X射线能谱( EDA)、X射线粉末衍射仪( XRD)和反射光谱等对纳米银织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银离子浓度和壳聚糖浓度对纳米银织物的影响,并检测了纳米银织物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在无需任何还原剂的条件下,壳聚糖改性的棉和涤纶织物表面可以均匀地形成银纳米粒子,晶粒大小为5~10 nm,所制备的纳米银织物均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织物 原位合成 壳聚糖 抗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毛角蛋白溶液的离子液体法制备 被引量:9
17
作者 孙艳丽 姚金波 +1 位作者 李博 贾书刚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9-62,共4页
以离子液体1-烯丙基-3-甲基咪唑氯盐([AMIM]Cl)为主溶剂,以巯基乙醇为辅助试剂,研究了羊毛纤维在该溶剂体系中的溶解行为。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m(羊毛)∶m([AMIM]Cl)∶m(巯基乙醇)=1∶8.5∶1、温度为120℃、时间为7.5 h的条件下,羊毛纤... 以离子液体1-烯丙基-3-甲基咪唑氯盐([AMIM]Cl)为主溶剂,以巯基乙醇为辅助试剂,研究了羊毛纤维在该溶剂体系中的溶解行为。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m(羊毛)∶m([AMIM]Cl)∶m(巯基乙醇)=1∶8.5∶1、温度为120℃、时间为7.5 h的条件下,羊毛纤维可全部溶解。分析可知,离子液体[AMIM]Cl的强极性作用利于打开纤维内部的氢键,巯基乙醇可有效拆开二硫键,再辅以机械搅拌的剪切作用,可使纤维解体直至溶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溶解 羊毛纤维 角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染料商陆浆果色素对羊毛织物染色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赵传军 刘杰 +3 位作者 朱平 隋淑英 董朝红 张林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16,共5页
从成熟的商陆浆果中提取色素用于羊毛织物的染色,研究直接染色情况下不同染色工艺参数对染色深度的影响,采用Al3+进行媒染染色并与直接染色法对比研究其对染色牢度的影响,测试直接染色后羊毛织物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直接染色情况下,K/... 从成熟的商陆浆果中提取色素用于羊毛织物的染色,研究直接染色情况下不同染色工艺参数对染色深度的影响,采用Al3+进行媒染染色并与直接染色法对比研究其对染色牢度的影响,测试直接染色后羊毛织物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直接染色情况下,K/S值随料液比的增加而增大,在料液比为1∶8.33时趋于平缓,K/S值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大,在温度大于60℃时所染织物的色光由红色变成淡黄色,K/S值随盐浓度提高而下降,所染羊毛织物在染浴pH值为3.5时有最大得色量;媒染剂Al3+能提高织物的耐洗和耐摩擦牢度;直接染色后织物有较好的抗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陆 羊毛织物 染色性能 天然染料 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多孔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5
19
作者 崔莉 贾军芳 +3 位作者 张传杰 王蛟 刘云 朱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42-145,共4页
用氯化锌水溶液为纤维素的溶剂制备纤维素多孔材料。采用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木浆纤维素和纤维素多孔材料的红外光谱和结晶性能,并研究了纤维素质量分数对纤维素多孔材料的吸湿性能和孔隙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氯化锌水溶液... 用氯化锌水溶液为纤维素的溶剂制备纤维素多孔材料。采用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木浆纤维素和纤维素多孔材料的红外光谱和结晶性能,并研究了纤维素质量分数对纤维素多孔材料的吸湿性能和孔隙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氯化锌水溶液是一种非衍生化的纤维素溶剂,溶解再生后的纤维素分子间氢键被破坏,结晶结构由纤维素Ⅰ转变为纤维素Ⅱ型,结晶度由68%降低到22%。随着纤维素质量分数的增大,孔隙率和透气率降低、吸湿性和保湿性下降。与离子液体为溶剂制备的纤维素多孔材料相比较,氯化锌法制备的纤维素多孔材料具有双重尺寸大小的孔洞结构,其表现出的综合性质更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氯化锌水溶液 多孔 吸湿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纤维溶胀液的流变特性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琚海燕 刘萌 +2 位作者 但卫华 刘新华 但年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110-11114,共5页
采用酸酶法制备牛肌腱胶原纤维,采用旋转粘度仪研究了不同浓度胶原纤维溶胀液的流变性能,并采用幂律方程对流变性能数据进行非线性回归拟合,得到胶原纤维在不同温度下的流变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浓度分别为0.5%,1.0%和1.5%... 采用酸酶法制备牛肌腱胶原纤维,采用旋转粘度仪研究了不同浓度胶原纤维溶胀液的流变性能,并采用幂律方程对流变性能数据进行非线性回归拟合,得到胶原纤维在不同温度下的流变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浓度分别为0.5%,1.0%和1.5%的胶原纤维溶胀液的剪切应力均随着剪切速率与胶原纤维含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着温度的升高,胶原纤维溶胀液的表观粘度呈下降趋势,当体系温度达到36℃时,胶原纤维溶胀液的表观粘度下降急剧,胶原纤维发生热变性;胶原纤维溶胀液流体出现"剪切稀化"现象,表现出假塑性流体的特征,流变模型的拟合相关系数r2≥0.991,说明幂律模型能有效地表征胶原纤维溶胀液的流变性能。胶原纤维溶胀液的流变学特性研究为天然胶原纤维的进一步开发及利用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纤维 溶胀液 流变特性 表观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