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中的纺织服饰考
1
作者 李斌 韩方静 +1 位作者 梁文倩 李强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2-115,共4页
《大学》中的相关句章蕴含丰富的纺织服饰信息,这些信息有丰富纺织服饰技术史断代和纺织文化的作用。文章结合纺织服饰考古,通过对《大学》之中的"斐""缉""孝""机"进行字词训诂。研究认为:&qu... 《大学》中的相关句章蕴含丰富的纺织服饰信息,这些信息有丰富纺织服饰技术史断代和纺织文化的作用。文章结合纺织服饰考古,通过对《大学》之中的"斐""缉""孝""机"进行字词训诂。研究认为:"有斐君子"之"斐"指服饰上的纹样,而"有斐君子"则是指君子着有纹样的服饰,起到规范行为的警醒作用;"於缉熙敬止"之"缉"乃绩茎皮纤维之意,而"缉熙"本意指纺纱之风蔚然,引申则是百姓知礼;"孝者,所以事君也"之"孝"与"教"形体有相同部分但却不同源,"教"的初形演变成今形是纺织技术技术进步但在社会生活中地位衰落的反映,深层次上与士人阶层兴起和孝文化的发展有关;"其机如此"之"机"初意并不是指织机,由此可推出中国古代杼与筘的出现应该是东汉后,远晚于传统文本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纺织服饰 “斐” “缉” “孝” “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搜神记》中纺织服饰信息的社会心理及品名考
2
作者 王燕 张馨翌 +1 位作者 李强 杨小明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5-161,共7页
《搜神记》中蕴藏着纺织神话、织物、服饰、服妖的相关信息,对于这些信息的解读有利于厘清东晋及之前纺织服饰信息的社会心理和品名问题。通过文献和考古实物的二维互证分析,研究认为:1)《搜神记》中的纺织神话有着深刻的社会心理,可在... 《搜神记》中蕴藏着纺织神话、织物、服饰、服妖的相关信息,对于这些信息的解读有利于厘清东晋及之前纺织服饰信息的社会心理和品名问题。通过文献和考古实物的二维互证分析,研究认为:1)《搜神记》中的纺织神话有着深刻的社会心理,可在夸张和不合所处时代习俗的描述中,找到从事“衣生产”的群体的真实社会心理。巨茧神话表达出丝织生产力的低下和丝崇拜的遗迹;董永和织女的神话在《搜神记》中只是一个关于孝的故事,无涉爱情,只是生产者渴望得到高超技艺的一种表现;马皮蚕娘的神话是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构建马、蚕、女人形象相似性的一种朴素的错误解读,以及禁原蚕、天马地蚕联系的人为建构,体现了当时人们试图从联系中窥见事物发生的机理。《搜神记》中服妖的描述不过是人们对政治人物失败寻找服饰异象的一种神秘主义做法,其出现的根源是天命思想的物象反映。2)《搜神记》中织成是一种基于服饰设计要求而织造出来的一种织物;缣比帛要细密,有别于传统认识。《搜神记》中服饰品名遵循“材质+服饰”“形状+服饰”的表征结构,它们成为中国古代服饰品名的重要表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搜神记》 纺织神话 服妖 纺织服饰信息 社会心理 品名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语》中的纺织服饰考辨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强 李斌 梁文倩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6-101,共6页
《论语》蕴含着丰富的纺织服饰信息,但纺织服饰史学界很多解释出于礼仪角度来审视,对于技术和纺织服饰文化的角度的检审相当缺乏,导致一些错误的解释盛行。通过文献研究和结合相关的纺织服饰考古,研究认为:《论语·八佾篇》"... 《论语》蕴含着丰富的纺织服饰信息,但纺织服饰史学界很多解释出于礼仪角度来审视,对于技术和纺织服饰文化的角度的检审相当缺乏,导致一些错误的解释盛行。通过文献研究和结合相关的纺织服饰考古,研究认为:《论语·八佾篇》"绘事后素"中"素"乃后素、绘通绣;《论语·公冶长篇》中"束带立于朝"是束大带立于朝,示官宦。同时裘非华夏乃至汉族的鄙夷之物,而是其推崇之物,皆因未对"旃裘"作出正确的解读。黼冕、缊袍分别代指帝王、贫却不困之士的礼服;《论语·雍也篇》中"质"与"文"分别指代衣物上的地组织和花组织,不宜做过多的引申;《论语·子罕篇》中麻冕用工、用时多于丝冕,皆因古人对冕的织物密度的三十升布标准要求所致。此外,纺织度量与中国丧服礼制有着密切关系;君子穿衣搭配都有一定之规,无一不体现中国古代颜色观、礼制,但又不失其家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纺织 服饰 考辨 儒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曶鼎铭文“匹马束丝”的纺织度量考辨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强 李斌 李建强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8-62,共5页
对于曶鼎铭文中"匹马束丝"之"束"的解读,考古学界很少关注,导致出现了一些错误的观点,皆因中国古代纺织度量系统研究缺席所致。基于对中国古代纺织度量的系统研究和分析,文章认为:曶鼎铭文中"匹马束丝"的... 对于曶鼎铭文中"匹马束丝"之"束"的解读,考古学界很少关注,导致出现了一些错误的观点,皆因中国古代纺织度量系统研究缺席所致。基于对中国古代纺织度量的系统研究和分析,文章认为:曶鼎铭文中"匹马束丝"的"束"乃织物规格的度量,1束=5匹,非传统历史学界认为的捆扎容积单位;南唐徐锴的蚕丝度量是有问题的,他把认识问题说成了工艺问题;1两=1匹=2端=4丈=5寻=40尺、1束=5匹、1纯=2两或5两;文学作品中"九张机""百张机""四张机"中的"张"并非织物规格单位而是操作织机的意思。此外,对古代织物精密程度单位"升"进行现代性解读,以期更好地弘扬中国古代纺织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曶鼎铭文 “匹马束丝” 纺织 度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东野语》中的纺织考辨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强 李斌 曹孟莎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0-86,共7页
《齐东野语》蕴含着丰富的纺织信息,经常作为一些纺织技术史文献的佐证,甚至其中有些论述具有首创性,却没有得到学界的系统关注,十分可惜。通过对《齐东野语》中论及纺织的相关信息进行系统深入的考证,研究发现:两宋时期蜀地灯笼锦逐渐... 《齐东野语》蕴含着丰富的纺织信息,经常作为一些纺织技术史文献的佐证,甚至其中有些论述具有首创性,却没有得到学界的系统关注,十分可惜。通过对《齐东野语》中论及纺织的相关信息进行系统深入的考证,研究发现:两宋时期蜀地灯笼锦逐渐成为宫廷贵族享用的奢侈品,曾盛极一时;《齐东野语》中"作文自出机杼难"之"杼"应该指筘较宜,而非传统观点所认为的梭子或梭子与筘的混合;《齐东野语》"绍兴御府书画式"中的书画装潢部件中的织物类型和品种可为鉴赏古代书画作品真伪的依据,且南宋书画装潢各部件较前、后代其所指不同,需要认真区分;《齐东野语》中关于"轻容、方空"的记载成为研究古代这两种织物较详细的文献,不可忽视;关于绢纸的述说极具训诂价值,为提示纸与纺织之间联系提供了语言依据;《齐东野语》对于火浣布即石棉的研究成为不刊之论;《齐东野语·淳绍岁币》对两宋岁币的记载成为古今岁币(或贡币、赐币)换和平此种言论的有力驳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东野语 灯笼锦 机杼 绍兴御府书画式 火浣布 南宋岁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民国时期中国纺织类期刊的宏观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韩敏 李强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2-107,共6页
通过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纺织类期刊数据库,分析认为:近代中国纺织类期刊肇始于蚕桑方向,这与晚清生丝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产品有关。北洋政府时期上海的纺织类期刊中心地位已确定,且民办纺织类期刊影响较大。抗战前纺织类期刊多数... 通过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纺织类期刊数据库,分析认为:近代中国纺织类期刊肇始于蚕桑方向,这与晚清生丝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产品有关。北洋政府时期上海的纺织类期刊中心地位已确定,且民办纺织类期刊影响较大。抗战前纺织类期刊多数转向棉纺织类且出现检测、管理方向的期刊,这与抗日备战有关。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占领区纺织类期刊众多且以会报、汇报为主,这与其以战养战的策略有关。解放战争时期官僚资本对纺织行业的控制可以从期刊的创办上得见。另外,还出现了三个由纺织类企业工会创办的期刊,说明纺织行业成为阶级斗争和工人运动重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民国 中国 纺织类期刊 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梅挑花服饰刺绣中的针法解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坤 李强 叶洪光 《服装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409-414,共6页
以黄梅县博物馆、武汉纺织大学荆楚纺织非遗馆所收集的黄梅挑花服饰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野调查、文献查阅、实物考证、采样绘图等研究方法,以文字描述和图片展示的方式系统地概括黄梅挑花服饰刺绣中的针法种类及特色。黄梅挑花服饰刺绣针... 以黄梅县博物馆、武汉纺织大学荆楚纺织非遗馆所收集的黄梅挑花服饰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野调查、文献查阅、实物考证、采样绘图等研究方法,以文字描述和图片展示的方式系统地概括黄梅挑花服饰刺绣中的针法种类及特色。黄梅挑花服饰刺绣针法分为十字针和牵针两大类,其中十字针包括直纱针、直角针、斜纱针,主要用于挑制图案的整体框架;牵针包括直针、虚针,主要用于点缀图案细节。通过对黄梅挑花服饰刺绣针法技艺的分析,以期弥补黄梅挑花针法研究领域的不足,为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梅挑花技艺的保护与传承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梅挑花 服饰刺绣 针法 民间工艺 保护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缂丝起源与传播的问疑 被引量:14
8
作者 李斌 李强 黄琳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74-79,共6页
缂丝的起源与其传播路径在纺织史学界存在着一些争论。运用文献研究与纺织考古相结合的方法,对缂丝的工艺、传播过程及其称谓进行合理的分析。研究认为:缂丝与织成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缂丝是一种织物类型,织成则是一种成品织造形式和... 缂丝的起源与其传播路径在纺织史学界存在着一些争论。运用文献研究与纺织考古相结合的方法,对缂丝的工艺、传播过程及其称谓进行合理的分析。研究认为:缂丝与织成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缂丝是一种织物类型,织成则是一种成品织造形式和设计手段。缂丝并不直接源于织成,反而是缂丝促进了织成织物范畴的扩大,丰富了织成织物;缂丝工艺是由西域汉族织匠在融合丝纺工艺与缂毛工艺的基础上产生的;古代文献资料中提到的"定州缂丝"中的"定州"指的是河北定州而非甘肃武威;缂丝称谓的变化反映了缂丝产生与发展的内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缂丝 工艺起源 传播路径 织成 缂毛 文献研究 纺织考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布腰机的考察与追溯 被引量:15
9
作者 廖江波 李强 杨小明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5-111,共7页
江西万载、重庆荣昌等地夏布织造普遍使用单综单蹑的夏布腰机。文章以江西万载夏布织造技艺传承人的口述,对夏布腰机的结构进行详细标注,并揭示其织造技术原理;基于织机开口的特点,从原始腰机的萌芽期,再到单综单蹑明代腰机的过渡期,最... 江西万载、重庆荣昌等地夏布织造普遍使用单综单蹑的夏布腰机。文章以江西万载夏布织造技艺传承人的口述,对夏布腰机的结构进行详细标注,并揭示其织造技术原理;基于织机开口的特点,从原始腰机的萌芽期,再到单综单蹑明代腰机的过渡期,最后到近代夏布腰机的形成期,梳理夏布腰机的技术源流。研究认为,夏布腰机应用普遍、实用性强,其机型在发展与存续过程,沿用腰脊控制经纱张力,脚踏提综开口,改进撞手打纬,成为适宜夏布织造的专门织机与夏布特征有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 织造 原始腰机 综蹑织机 夏布腰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道婆研究的考辨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强 李斌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5-80,共6页
关于黄道婆的研究学术界多有争论,然而有一些被逐渐主流化的观点却存在着一些证据不足的问题。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考察,以期对这些争论予以客观评价,并试图对黄道婆这个历史人物尽可能客观地进行历史还原。研究认为:黄道婆的籍贯很难考... 关于黄道婆的研究学术界多有争论,然而有一些被逐渐主流化的观点却存在着一些证据不足的问题。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考察,以期对这些争论予以客观评价,并试图对黄道婆这个历史人物尽可能客观地进行历史还原。研究认为:黄道婆的籍贯很难考证,也没有必要过多地纠结于此和人为地制造某种籍贯联系;黄道婆的身份应为民籍,而非匠籍或道教中人;黄道婆如果真的改革王祯《农书》中所载的棉纺织技术,则其到达上海的时间为1276年左右,而非元代元贞年间。如果黄道婆是元代元贞年间到达上海,则其并没有改革王祯《农书》中所载的棉纺织技术,而只是一个无私传授这些棉纺织技术的教育者;黄道婆不可能在花楼织机上织造复杂织物,其"错纱、配色、综线、挈花"只可能在原始腰机上使用挑花技术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道婆 籍贯 身份 错纱 配色 综线 挈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宋时期夹缬织物中的文字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安定 叶洪光 李强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3-78,共6页
针对唐宋时期夹缬织物中文字图案特征的问题,采用历史文献与纺织品考古的研究方法,从工艺和文化的角度,以辽代南无释迦牟尼佛夹缬绢为研究样本,对唐宋时期夹缬织物中文字图案的特征与夹缬工艺的关系进行梳理和分析。首先,通过对南无释... 针对唐宋时期夹缬织物中文字图案特征的问题,采用历史文献与纺织品考古的研究方法,从工艺和文化的角度,以辽代南无释迦牟尼佛夹缬绢为研究样本,对唐宋时期夹缬织物中文字图案的特征与夹缬工艺的关系进行梳理和分析。首先,通过对南无释迦牟尼佛夹缬绢的特征与木版印刷法、丝漏印刷法、夹缬工艺的比较分析,确定其为夹缬工艺所为;其次,提出可以运用半版加片法实现南无释迦牟尼佛夹缬绢左右两端汉字字型一致的假设;最后,分析造成唐宋时期夹缬织物中文字纹样罕见的两个主要原因:一是夹缬织物的用途限制了文字纹样在其上的发展;二是对折夹染的工艺特征限制了文字纹样在其上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缬 文字 织物 纹样 唐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贾卡织机的再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斌 李强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2-78,共7页
当前绝大多数文献关于贾卡织机的描述过于简单,不利于读者、研究者理解这一纺织技术史上最重要的机械发明之一。基于多年来对贾卡织机的文献进行全面的收集和分析,研究认为崔崐圃教授20世纪50年代出版的《纹织设计学》一书对贾卡织机进... 当前绝大多数文献关于贾卡织机的描述过于简单,不利于读者、研究者理解这一纺织技术史上最重要的机械发明之一。基于多年来对贾卡织机的文献进行全面的收集和分析,研究认为崔崐圃教授20世纪50年代出版的《纹织设计学》一书对贾卡织机进行了全面的描述,而该书快要绝迹于中国各大图书馆,应该引起纺织技术史界注意。此外,该书关于布启织机、法尔康织机的提花装置有一些地方存在着表述错误,不更正不利于后世学人对贾卡织机的理解。故文章对贾卡织机的变迁发展进行比较详细、系统的考辨性研究,以期客观地表征这一伟大的纺织机械发明。研究还发现:从莱尼织机提花装置图来看,纹板图应该当时已经出现,即织物上机图已经出现;沃康松织机奠定了贾卡织机的外形特征和自动化设计的原理;贾卡织机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先后经历布启织机、法尔康织机、莱尼织机、沃康松织机的启发,缺少哪一个中间环节都会影响贾卡织机的发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卡织机 布启织机 法尔康织机 莱尼织机 沃康松织机 变迁发展 考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装起源的再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李斌 杨振宇 +1 位作者 李强 袁大鹏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8-105,共8页
服装起源问题一直是服装文化研究领域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之一。基于文献学、考古学、人类学三条研究路线的困境分析基础上,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文章将古汉字字源学与哲学二维融合来深入研究服装起源的本质。研究表明:从古汉字字源学... 服装起源问题一直是服装文化研究领域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之一。基于文献学、考古学、人类学三条研究路线的困境分析基础上,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文章将古汉字字源学与哲学二维融合来深入研究服装起源的本质。研究表明:从古汉字字源学研究路线上看,与服装相关的古汉字可以映证服装源于携带工具的客观需要,并且其材质为皮质;从哲学研究路线上看,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服装的雏形起源于旧石器时代携带工具的原始皮质腰带,它是原始人类提高生存几率的重要工具,而成型的服装又是原始人类走出非洲,扩展生存空间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装 进化 工具 起源 甲骨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维吾尔族艾德莱斯起源的再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夏克尔.赛塔尔 李强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0-83,共4页
当前关于新疆维吾尔族艾德莱斯起源的研究陷入到复杂化的循环论证过程中,为了追求名考源和工艺考源的互证,使研究越深入问题暴露得越多。文章通过词义研究、文献考察、实地考察,认为艾德莱斯名考源与工艺考源是可以适当地分开研究,将问... 当前关于新疆维吾尔族艾德莱斯起源的研究陷入到复杂化的循环论证过程中,为了追求名考源和工艺考源的互证,使研究越深入问题暴露得越多。文章通过词义研究、文献考察、实地考察,认为艾德莱斯名考源与工艺考源是可以适当地分开研究,将问题简单化。新疆"艾德莱斯"一词在11世纪或12世纪被引入,其工艺一直没有在本地发展起来,这与维吾尔族的织物消费习惯和当地气候密切相关。直到20世纪初"艾德莱斯"一词才与新疆维吾尔族扎经染色工艺联系起来,这与新疆近代贸易的发展有关。艾德莱斯成为维吾尔族女性服饰标志则与新中国成立后其现代化生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维吾尔族 艾德莱斯 起源 考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良友》画报的民国时期运动女装之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梁文倩 李强 杨小明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9-107,共9页
《良友》画报中对运动女装的展示,一方面对中国现代运动女装的发展起到图说效果,另一方面对中国女性的着装方式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然而目前对于《良友》画报中运动女装的研究甚少。通过对《良友》画报中运动女装的图像信息进行结构分... 《良友》画报中对运动女装的展示,一方面对中国现代运动女装的发展起到图说效果,另一方面对中国女性的着装方式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然而目前对于《良友》画报中运动女装的研究甚少。通过对《良友》画报中运动女装的图像信息进行结构分析,再对中西方运动女装进行对比研究,文章认为:中国现代运动女装的转型期在1926—1929年,1929年以后完成现代运动女装的转型,这较之西方现代运动女装的确立有后发优势。中国现代运动女装在改变传统服装形制的同时,解放了众多女性的身体与心灵。中国现代运动女装的转型是中国运动装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更是向现代服装形制发展的重要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友》画报 运动女装 民国时期 女装改革 女性解放 女装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原始腰机起源和研究的考辨 被引量:6
16
作者 夏克尔.赛塔尔 李强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52-57,共6页
对于原始腰机的产生和中国史前原始腰机研究的假设,中国学界分别存在着缺席研究和历史的辉格解释,造成一些谬误的出现。为了厘清原始腰机的产生机理、内在驱动力和中国史前原始腰机研究成果的谬误,基于古今中外相关图像信息,运用哲学思... 对于原始腰机的产生和中国史前原始腰机研究的假设,中国学界分别存在着缺席研究和历史的辉格解释,造成一些谬误的出现。为了厘清原始腰机的产生机理、内在驱动力和中国史前原始腰机研究成果的谬误,基于古今中外相关图像信息,运用哲学思维和反诘法,以及考古证据,研究认为:织造直接起源于原始吊挂式纱线编织法,这是由织造操作中纱线软体硬化要求所致。但原始吊挂式纱线编织法存在着一些操作不便,从而导致原始腰机的出现;中国史前原始腰机的出土文物和相关图像信息的时空分布,说明其传播由北向南,与文明传播的波动说一致;中国史前原始腰机的复原存在着任意拼凑部件、历史辉格解释的缺陷,这需要研究者重新审视相关复原假说,以期客观地表征历史本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史前 原始腰机 纱线编织法 出土文物 图像信息 研究考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山一号墓中楚绣艺术特征探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露 李强 +3 位作者 丛洪莲 钟蔚 严蓉 杨丽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8-104,共7页
马山一号楚墓中出土的刺绣有着灵动诡谲、惊采绝艳的艺术表征,这与楚国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密切相关,但目前学术界对其楚绣艺术的外在表征与内在成因之间的关系探讨还不够系统和深入。文章运用了实地考察法、文献研究法和数字化技术提取... 马山一号楚墓中出土的刺绣有着灵动诡谲、惊采绝艳的艺术表征,这与楚国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密切相关,但目前学术界对其楚绣艺术的外在表征与内在成因之间的关系探讨还不够系统和深入。文章运用了实地考察法、文献研究法和数字化技术提取法,先建立了马山一号墓的楚绣数据库,探讨了其绣品的艺术表征,然后对其内在成因展开了分析。研究表明:丰富多变的锁绣针法为纹样的表现提供了技艺支撑;楚国成熟的染色技艺为其色彩提供了工艺与原材料的保障;崇道好巫、泛神崇拜构成了纹样造型的精神内核;而楚国社会政治制度及思想的变革则影响了纹样构图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山一号 楚绣艺术 艺术表征 成因分析 锁绣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古汉字字源学视角下皮服起源的考辨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斌 严雅琪 +1 位作者 李强 沈劲夫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4-98,共5页
针对皮服起源的问题,文章运用古汉字字源学、古文献及考古发现三维印证的方法,从原始皮革的处理方法、原始服装的皮革属性、原始皮服的形制三方面展开分析,得到皮服是人类的初服的观点。研究表明:原始人类运用“吹气剥皮法”与“口鞣皮... 针对皮服起源的问题,文章运用古汉字字源学、古文献及考古发现三维印证的方法,从原始皮革的处理方法、原始服装的皮革属性、原始皮服的形制三方面展开分析,得到皮服是人类的初服的观点。研究表明:原始人类运用“吹气剥皮法”与“口鞣皮革法”等来处理皮革,为皮服的制作提供物质准备;甲骨文“衣”与“裘”字形比较及篆体“褐”的会意构字规律,至少在逻辑上证明了原始服装的皮质属性;原始皮质腰带是服装起源的原点,它是一种有效的携带工具,而真正意义上原始皮服形制为“贯头式”或“披挂式”,它为纺织面料服装的发展奠定形制上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服 甲骨文 字源学 服装起源 三维印证 古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维吾尔族传统手工栽绒地毯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方姣 李强 +1 位作者 夏克尔·赛塔尔 凃婧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6-74,共9页
新疆维吾尔族传统手工栽绒地毯极具地域民族特色,其核心工艺技法少有文献记载,文章采用田野调查、文献查阅、视频采集、采样绘图、实践操作等研究方法,结合示意图对其工序、原理、技法进行系统概括。研究认为:维吾尔族地毯工艺研究首先... 新疆维吾尔族传统手工栽绒地毯极具地域民族特色,其核心工艺技法少有文献记载,文章采用田野调查、文献查阅、视频采集、采样绘图、实践操作等研究方法,结合示意图对其工序、原理、技法进行系统概括。研究认为:维吾尔族地毯工艺研究首先要明确认知织机、工具和工序原理,其工艺发展之初到成熟经历了数次工具和技法的优化与变革;手工纺纱、“Z”“S”向加捻、经线栽绒等手工艺的成熟,推动新疆地区染织类工艺技术的发展;地毯编织从简单的“单经扣”到稳定、牢固的“双经扣”栽绒技法的变革,深刻影响了国内地毯织造工艺的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绒工艺 栽绒地毯 地毯编织 手工地毯 维吾尔族地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道婆文化的再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安定 李斌 +1 位作者 李强 杨振宇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1-97,共7页
针对目前黄道婆文化研究推论性的困境和缺陷,文章运用文献研究法和田野调查法从黄道婆文化的本质、内核、外延三个维度进行再研究。研究表明:一方面,黄道婆文化的本质为中国古代的工匠精神,其内核是乌泥泾棉纺织技术,该纺织技术是由黄... 针对目前黄道婆文化研究推论性的困境和缺陷,文章运用文献研究法和田野调查法从黄道婆文化的本质、内核、外延三个维度进行再研究。研究表明:一方面,黄道婆文化的本质为中国古代的工匠精神,其内核是乌泥泾棉纺织技术,该纺织技术是由黄道婆在黎族棉纺织技术的基础上,直接运用、改良黎族棉花加工与纺纱技术,创新式地将汉族丝织行业的整经、制纬工艺及麻织行业的织造工艺运用到棉织技术上。同时,黄道婆文化的外延则为长三角地区地域文化。另一方面,黄道婆文化是在乌泥泾棉纺织技术、棉纺织文化与长三角地区风俗互动的过程逐渐形成的一种地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道婆文化 地方性知识 染织 黎族纺织技术 乌泥泾纺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