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语》中的纺织服饰考辨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强 李斌 梁文倩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6-101,共6页
《论语》蕴含着丰富的纺织服饰信息,但纺织服饰史学界很多解释出于礼仪角度来审视,对于技术和纺织服饰文化的角度的检审相当缺乏,导致一些错误的解释盛行。通过文献研究和结合相关的纺织服饰考古,研究认为:《论语·八佾篇》"... 《论语》蕴含着丰富的纺织服饰信息,但纺织服饰史学界很多解释出于礼仪角度来审视,对于技术和纺织服饰文化的角度的检审相当缺乏,导致一些错误的解释盛行。通过文献研究和结合相关的纺织服饰考古,研究认为:《论语·八佾篇》"绘事后素"中"素"乃后素、绘通绣;《论语·公冶长篇》中"束带立于朝"是束大带立于朝,示官宦。同时裘非华夏乃至汉族的鄙夷之物,而是其推崇之物,皆因未对"旃裘"作出正确的解读。黼冕、缊袍分别代指帝王、贫却不困之士的礼服;《论语·雍也篇》中"质"与"文"分别指代衣物上的地组织和花组织,不宜做过多的引申;《论语·子罕篇》中麻冕用工、用时多于丝冕,皆因古人对冕的织物密度的三十升布标准要求所致。此外,纺织度量与中国丧服礼制有着密切关系;君子穿衣搭配都有一定之规,无一不体现中国古代颜色观、礼制,但又不失其家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纺织 服饰 考辨 儒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曶鼎铭文“匹马束丝”的纺织度量考辨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强 李斌 李建强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8-62,共5页
对于曶鼎铭文中"匹马束丝"之"束"的解读,考古学界很少关注,导致出现了一些错误的观点,皆因中国古代纺织度量系统研究缺席所致。基于对中国古代纺织度量的系统研究和分析,文章认为:曶鼎铭文中"匹马束丝"的... 对于曶鼎铭文中"匹马束丝"之"束"的解读,考古学界很少关注,导致出现了一些错误的观点,皆因中国古代纺织度量系统研究缺席所致。基于对中国古代纺织度量的系统研究和分析,文章认为:曶鼎铭文中"匹马束丝"的"束"乃织物规格的度量,1束=5匹,非传统历史学界认为的捆扎容积单位;南唐徐锴的蚕丝度量是有问题的,他把认识问题说成了工艺问题;1两=1匹=2端=4丈=5寻=40尺、1束=5匹、1纯=2两或5两;文学作品中"九张机""百张机""四张机"中的"张"并非织物规格单位而是操作织机的意思。此外,对古代织物精密程度单位"升"进行现代性解读,以期更好地弘扬中国古代纺织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曶鼎铭文 “匹马束丝” 纺织 度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东野语》中的纺织考辨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强 李斌 曹孟莎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0-86,共7页
《齐东野语》蕴含着丰富的纺织信息,经常作为一些纺织技术史文献的佐证,甚至其中有些论述具有首创性,却没有得到学界的系统关注,十分可惜。通过对《齐东野语》中论及纺织的相关信息进行系统深入的考证,研究发现:两宋时期蜀地灯笼锦逐渐... 《齐东野语》蕴含着丰富的纺织信息,经常作为一些纺织技术史文献的佐证,甚至其中有些论述具有首创性,却没有得到学界的系统关注,十分可惜。通过对《齐东野语》中论及纺织的相关信息进行系统深入的考证,研究发现:两宋时期蜀地灯笼锦逐渐成为宫廷贵族享用的奢侈品,曾盛极一时;《齐东野语》中"作文自出机杼难"之"杼"应该指筘较宜,而非传统观点所认为的梭子或梭子与筘的混合;《齐东野语》"绍兴御府书画式"中的书画装潢部件中的织物类型和品种可为鉴赏古代书画作品真伪的依据,且南宋书画装潢各部件较前、后代其所指不同,需要认真区分;《齐东野语》中关于"轻容、方空"的记载成为研究古代这两种织物较详细的文献,不可忽视;关于绢纸的述说极具训诂价值,为提示纸与纺织之间联系提供了语言依据;《齐东野语》对于火浣布即石棉的研究成为不刊之论;《齐东野语·淳绍岁币》对两宋岁币的记载成为古今岁币(或贡币、赐币)换和平此种言论的有力驳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东野语 灯笼锦 机杼 绍兴御府书画式 火浣布 南宋岁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缂丝起源与传播的问疑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斌 李强 黄琳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74-79,共6页
缂丝的起源与其传播路径在纺织史学界存在着一些争论。运用文献研究与纺织考古相结合的方法,对缂丝的工艺、传播过程及其称谓进行合理的分析。研究认为:缂丝与织成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缂丝是一种织物类型,织成则是一种成品织造形式和... 缂丝的起源与其传播路径在纺织史学界存在着一些争论。运用文献研究与纺织考古相结合的方法,对缂丝的工艺、传播过程及其称谓进行合理的分析。研究认为:缂丝与织成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缂丝是一种织物类型,织成则是一种成品织造形式和设计手段。缂丝并不直接源于织成,反而是缂丝促进了织成织物范畴的扩大,丰富了织成织物;缂丝工艺是由西域汉族织匠在融合丝纺工艺与缂毛工艺的基础上产生的;古代文献资料中提到的"定州缂丝"中的"定州"指的是河北定州而非甘肃武威;缂丝称谓的变化反映了缂丝产生与发展的内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缂丝 工艺起源 传播路径 织成 缂毛 文献研究 纺织考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布腰机的考察与追溯 被引量:15
5
作者 廖江波 李强 杨小明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5-111,共7页
江西万载、重庆荣昌等地夏布织造普遍使用单综单蹑的夏布腰机。文章以江西万载夏布织造技艺传承人的口述,对夏布腰机的结构进行详细标注,并揭示其织造技术原理;基于织机开口的特点,从原始腰机的萌芽期,再到单综单蹑明代腰机的过渡期,最... 江西万载、重庆荣昌等地夏布织造普遍使用单综单蹑的夏布腰机。文章以江西万载夏布织造技艺传承人的口述,对夏布腰机的结构进行详细标注,并揭示其织造技术原理;基于织机开口的特点,从原始腰机的萌芽期,再到单综单蹑明代腰机的过渡期,最后到近代夏布腰机的形成期,梳理夏布腰机的技术源流。研究认为,夏布腰机应用普遍、实用性强,其机型在发展与存续过程,沿用腰脊控制经纱张力,脚踏提综开口,改进撞手打纬,成为适宜夏布织造的专门织机与夏布特征有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 织造 原始腰机 综蹑织机 夏布腰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道婆研究的考辨 被引量:8
6
作者 李强 李斌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5-80,共6页
关于黄道婆的研究学术界多有争论,然而有一些被逐渐主流化的观点却存在着一些证据不足的问题。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考察,以期对这些争论予以客观评价,并试图对黄道婆这个历史人物尽可能客观地进行历史还原。研究认为:黄道婆的籍贯很难考... 关于黄道婆的研究学术界多有争论,然而有一些被逐渐主流化的观点却存在着一些证据不足的问题。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考察,以期对这些争论予以客观评价,并试图对黄道婆这个历史人物尽可能客观地进行历史还原。研究认为:黄道婆的籍贯很难考证,也没有必要过多地纠结于此和人为地制造某种籍贯联系;黄道婆的身份应为民籍,而非匠籍或道教中人;黄道婆如果真的改革王祯《农书》中所载的棉纺织技术,则其到达上海的时间为1276年左右,而非元代元贞年间。如果黄道婆是元代元贞年间到达上海,则其并没有改革王祯《农书》中所载的棉纺织技术,而只是一个无私传授这些棉纺织技术的教育者;黄道婆不可能在花楼织机上织造复杂织物,其"错纱、配色、综线、挈花"只可能在原始腰机上使用挑花技术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道婆 籍贯 身份 错纱 配色 综线 挈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宋时期夹缬织物中的文字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刘安定 叶洪光 李强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3-78,共6页
针对唐宋时期夹缬织物中文字图案特征的问题,采用历史文献与纺织品考古的研究方法,从工艺和文化的角度,以辽代南无释迦牟尼佛夹缬绢为研究样本,对唐宋时期夹缬织物中文字图案的特征与夹缬工艺的关系进行梳理和分析。首先,通过对南无释... 针对唐宋时期夹缬织物中文字图案特征的问题,采用历史文献与纺织品考古的研究方法,从工艺和文化的角度,以辽代南无释迦牟尼佛夹缬绢为研究样本,对唐宋时期夹缬织物中文字图案的特征与夹缬工艺的关系进行梳理和分析。首先,通过对南无释迦牟尼佛夹缬绢的特征与木版印刷法、丝漏印刷法、夹缬工艺的比较分析,确定其为夹缬工艺所为;其次,提出可以运用半版加片法实现南无释迦牟尼佛夹缬绢左右两端汉字字型一致的假设;最后,分析造成唐宋时期夹缬织物中文字纹样罕见的两个主要原因:一是夹缬织物的用途限制了文字纹样在其上的发展;二是对折夹染的工艺特征限制了文字纹样在其上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缬 文字 织物 纹样 唐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贾卡织机的再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斌 李强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2-78,共7页
当前绝大多数文献关于贾卡织机的描述过于简单,不利于读者、研究者理解这一纺织技术史上最重要的机械发明之一。基于多年来对贾卡织机的文献进行全面的收集和分析,研究认为崔崐圃教授20世纪50年代出版的《纹织设计学》一书对贾卡织机进... 当前绝大多数文献关于贾卡织机的描述过于简单,不利于读者、研究者理解这一纺织技术史上最重要的机械发明之一。基于多年来对贾卡织机的文献进行全面的收集和分析,研究认为崔崐圃教授20世纪50年代出版的《纹织设计学》一书对贾卡织机进行了全面的描述,而该书快要绝迹于中国各大图书馆,应该引起纺织技术史界注意。此外,该书关于布启织机、法尔康织机的提花装置有一些地方存在着表述错误,不更正不利于后世学人对贾卡织机的理解。故文章对贾卡织机的变迁发展进行比较详细、系统的考辨性研究,以期客观地表征这一伟大的纺织机械发明。研究还发现:从莱尼织机提花装置图来看,纹板图应该当时已经出现,即织物上机图已经出现;沃康松织机奠定了贾卡织机的外形特征和自动化设计的原理;贾卡织机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先后经历布启织机、法尔康织机、莱尼织机、沃康松织机的启发,缺少哪一个中间环节都会影响贾卡织机的发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卡织机 布启织机 法尔康织机 莱尼织机 沃康松织机 变迁发展 考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装起源的再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李斌 杨振宇 +1 位作者 李强 袁大鹏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8-105,共8页
服装起源问题一直是服装文化研究领域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之一。基于文献学、考古学、人类学三条研究路线的困境分析基础上,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文章将古汉字字源学与哲学二维融合来深入研究服装起源的本质。研究表明:从古汉字字源学... 服装起源问题一直是服装文化研究领域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之一。基于文献学、考古学、人类学三条研究路线的困境分析基础上,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文章将古汉字字源学与哲学二维融合来深入研究服装起源的本质。研究表明:从古汉字字源学研究路线上看,与服装相关的古汉字可以映证服装源于携带工具的客观需要,并且其材质为皮质;从哲学研究路线上看,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服装的雏形起源于旧石器时代携带工具的原始皮质腰带,它是原始人类提高生存几率的重要工具,而成型的服装又是原始人类走出非洲,扩展生存空间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装 进化 工具 起源 甲骨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维吾尔族艾德莱斯起源的再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夏克尔.赛塔尔 李强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0-83,共4页
当前关于新疆维吾尔族艾德莱斯起源的研究陷入到复杂化的循环论证过程中,为了追求名考源和工艺考源的互证,使研究越深入问题暴露得越多。文章通过词义研究、文献考察、实地考察,认为艾德莱斯名考源与工艺考源是可以适当地分开研究,将问... 当前关于新疆维吾尔族艾德莱斯起源的研究陷入到复杂化的循环论证过程中,为了追求名考源和工艺考源的互证,使研究越深入问题暴露得越多。文章通过词义研究、文献考察、实地考察,认为艾德莱斯名考源与工艺考源是可以适当地分开研究,将问题简单化。新疆"艾德莱斯"一词在11世纪或12世纪被引入,其工艺一直没有在本地发展起来,这与维吾尔族的织物消费习惯和当地气候密切相关。直到20世纪初"艾德莱斯"一词才与新疆维吾尔族扎经染色工艺联系起来,这与新疆近代贸易的发展有关。艾德莱斯成为维吾尔族女性服饰标志则与新中国成立后其现代化生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维吾尔族 艾德莱斯 起源 考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良友》画报的民国时期运动女装之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梁文倩 李强 杨小明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9-107,共9页
《良友》画报中对运动女装的展示,一方面对中国现代运动女装的发展起到图说效果,另一方面对中国女性的着装方式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然而目前对于《良友》画报中运动女装的研究甚少。通过对《良友》画报中运动女装的图像信息进行结构分... 《良友》画报中对运动女装的展示,一方面对中国现代运动女装的发展起到图说效果,另一方面对中国女性的着装方式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然而目前对于《良友》画报中运动女装的研究甚少。通过对《良友》画报中运动女装的图像信息进行结构分析,再对中西方运动女装进行对比研究,文章认为:中国现代运动女装的转型期在1926—1929年,1929年以后完成现代运动女装的转型,这较之西方现代运动女装的确立有后发优势。中国现代运动女装在改变传统服装形制的同时,解放了众多女性的身体与心灵。中国现代运动女装的转型是中国运动装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更是向现代服装形制发展的重要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友》画报 运动女装 民国时期 女装改革 女性解放 女装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原始腰机起源和研究的考辨 被引量:6
12
作者 夏克尔.赛塔尔 李强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52-57,共6页
对于原始腰机的产生和中国史前原始腰机研究的假设,中国学界分别存在着缺席研究和历史的辉格解释,造成一些谬误的出现。为了厘清原始腰机的产生机理、内在驱动力和中国史前原始腰机研究成果的谬误,基于古今中外相关图像信息,运用哲学思... 对于原始腰机的产生和中国史前原始腰机研究的假设,中国学界分别存在着缺席研究和历史的辉格解释,造成一些谬误的出现。为了厘清原始腰机的产生机理、内在驱动力和中国史前原始腰机研究成果的谬误,基于古今中外相关图像信息,运用哲学思维和反诘法,以及考古证据,研究认为:织造直接起源于原始吊挂式纱线编织法,这是由织造操作中纱线软体硬化要求所致。但原始吊挂式纱线编织法存在着一些操作不便,从而导致原始腰机的出现;中国史前原始腰机的出土文物和相关图像信息的时空分布,说明其传播由北向南,与文明传播的波动说一致;中国史前原始腰机的复原存在着任意拼凑部件、历史辉格解释的缺陷,这需要研究者重新审视相关复原假说,以期客观地表征历史本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史前 原始腰机 纱线编织法 出土文物 图像信息 研究考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派服装”的名辨 被引量:2
13
作者 严蓉 李强 +1 位作者 钟蔚 遆亚荣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2-97,共6页
"汉派服装"是20世纪90年代经济发展要求的产物,与学理无涉。"汉派服装"先有其名,而未见其实,现实证明其已成阻碍武汉服装业发展的羁绊,反倒是武汉学术界对此概念一直沿用。文章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采访考察,对"... "汉派服装"是20世纪90年代经济发展要求的产物,与学理无涉。"汉派服装"先有其名,而未见其实,现实证明其已成阻碍武汉服装业发展的羁绊,反倒是武汉学术界对此概念一直沿用。文章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采访考察,对"汉派服装"起源、发展现状作出了相关阐述,认为"汉派服装"作为派系服装,在学理上从来就没有存在过,仅是一个经济性的地理概念。如果一味进行概念性的炒作,而不进行区域性风格的设计和整合,难以形成服装产业链的良性发展。"汉派服装"的概念只会阻碍到武汉本地服装企业的发展,建议暂时不使用"汉派服装"这一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派服装 湖北服装 派系服装 服装品牌 名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道婆文化的再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安定 李斌 +1 位作者 李强 杨振宇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1-97,共7页
针对目前黄道婆文化研究推论性的困境和缺陷,文章运用文献研究法和田野调查法从黄道婆文化的本质、内核、外延三个维度进行再研究。研究表明:一方面,黄道婆文化的本质为中国古代的工匠精神,其内核是乌泥泾棉纺织技术,该纺织技术是由黄... 针对目前黄道婆文化研究推论性的困境和缺陷,文章运用文献研究法和田野调查法从黄道婆文化的本质、内核、外延三个维度进行再研究。研究表明:一方面,黄道婆文化的本质为中国古代的工匠精神,其内核是乌泥泾棉纺织技术,该纺织技术是由黄道婆在黎族棉纺织技术的基础上,直接运用、改良黎族棉花加工与纺纱技术,创新式地将汉族丝织行业的整经、制纬工艺及麻织行业的织造工艺运用到棉织技术上。同时,黄道婆文化的外延则为长三角地区地域文化。另一方面,黄道婆文化是在乌泥泾棉纺织技术、棉纺织文化与长三角地区风俗互动的过程逐渐形成的一种地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道婆文化 地方性知识 染织 黎族纺织技术 乌泥泾纺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综蹑织机起源的再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夏克尔.赛塔尔 李强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3-109,共7页
中国古代综蹑织机起源于双轴织机,而双轴织机向综蹑织机流变似乎缺少中间环节。对《东国传丝公主画版》中的"双轴织机"、和田双轴织机、《列女传·鲁敬姜说织》中织机形态进行文献描述研究和考古发现的二维互证,研究得出... 中国古代综蹑织机起源于双轴织机,而双轴织机向综蹑织机流变似乎缺少中间环节。对《东国传丝公主画版》中的"双轴织机"、和田双轴织机、《列女传·鲁敬姜说织》中织机形态进行文献描述研究和考古发现的二维互证,研究得出《东国传丝公主画版》中所谓的双轴织机的论证存在问题,可能并非织机;从地理环境决定技术形态理论出发,作为中国古代双轴织机活态形制的和田织机能否表征中国古代双轴织机还有待商榷;《列女传·鲁敬姜说织》所描述织机为手提综竿式斜织机(笔者假设),此一机型在法国吉美博物馆藏的一斜织机上得到不充分但必要的印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蹑织机 双轴织机 手提综竿式斜织机 东国传丝公主 敬姜说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朱克柔缂丝作品风格及其成因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斌 彭泽洋 +1 位作者 李强 叶洪光 《服装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261-265,共5页
综合运用历史文献与文物考古研究方法对宋代缂丝大师朱克柔作品的风格及其成因进行有益探索。从朱克柔缂丝作品的构图、造型、色彩3方面分析其缂丝作品的风格;从朱克柔所处时代的绘画风格、女性的社会地位以及缂织技法发展水平的角度分... 综合运用历史文献与文物考古研究方法对宋代缂丝大师朱克柔作品的风格及其成因进行有益探索。从朱克柔缂丝作品的构图、造型、色彩3方面分析其缂丝作品的风格;从朱克柔所处时代的绘画风格、女性的社会地位以及缂织技法发展水平的角度分析其艺术风格形成的客观因素;从朱克柔自身的绘画和缂织水平的角度分析其艺术风格形成的主观因素。得出朱克柔缂丝作品风格的基调是由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而她的绘画风格和缂织技法则具体决定了其缂丝作品风格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克柔 缂丝 风格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