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15篇文章
< 1 2 1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山大学、武汉纺织大学和深圳大学合作的模板引导Y型分子筛选择性封装铂单原子研究取得进展
1
作者 刘磊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09-909,共1页
中山大学陈强副教授团队、武汉纺织大学刘磊教授团队和深圳大学叶陈良博士合作的模板引导Y型分子筛选择性封装铂(Pt)单原子研究取得进展。得益于封装的单铂原子的特殊配位环境,Pt@Y-SOD催化剂在半加氢反应中表现出良好的耐毒性(抗一氧... 中山大学陈强副教授团队、武汉纺织大学刘磊教授团队和深圳大学叶陈良博士合作的模板引导Y型分子筛选择性封装铂(Pt)单原子研究取得进展。得益于封装的单铂原子的特殊配位环境,Pt@Y-SOD催化剂在半加氢反应中表现出良好的耐毒性(抗一氧化碳和抗噻吩),并具有良好的催化选择性和稳定性。研究团队采用模板引导策略,在原位合成过程中,将单个铂原子选择性地封装到Y型沸石的SOD笼的六元环中,设计模板分子占据超级笼,使之协同铂物种嵌入到SOD笼中,然后控制后处理条件,得到Y型分子筛选择性封装的单铂原子催化剂(Pt@Y-S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原子 催化选择性 加氢反应 Y型分子筛 一氧化碳 模板分子 配位环境 Y型沸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纺织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师生作品展
2
作者 李万军 高波 +6 位作者 薛燕妮 韩双 王潇 闫俊 胡梦莹 魏欣 邓雅晴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关键词 设计学院 武汉纺织大学 师生 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纺织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水彩作品选登
3
作者 杨薏 白亮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F0003-F0003,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纺织大学王君设计作品选
4
作者 王君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4-124,共1页
关键词 王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杨月设计作品选登
5
作者 杨月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4,共1页
关键词 服装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景观环境中功能分区与植物配置探究——以武汉纺织大学新校区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吴梅 《现代园艺》 2018年第12期80-80,共1页
高校作为教育场所,其景观环境影响着师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及行为习惯,合理的功能分区结合良好的、具有教育内涵的植物配置形式,组成丰富的校园景观环境,使得校园使用者感同身受,以期对学生的心理感受及交往发展方面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
关键词 高校景观功能分区 植物配置 改造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纺织大学冯易设计作品选
7
作者 冯易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53-153,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纺织大学传媒学院绘画作品选登
8
作者 杨婧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I0002-I0002,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昌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艺术学院 作品选登
9
作者 汪燎 兰力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I0004-I0004,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昌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艺术学院作品选登
10
作者 汪燎 兰力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I0005-I0005,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照相测色的纺织品色牢度评级方法
11
作者 梁金星 李东盛 +4 位作者 李壹帆 周景 罗航 陈佳 胡新荣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9-128,共10页
色牢度等级是评价纺织品在不同影响条件下保持颜色的能力,针对传统纺织品色牢度人工目视评级存在的繁琐性和不稳定性,以及基于分光光度计测色评级与视觉感知的不一致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照相测色的纺织品色牢度评级方法。首先以自主研发... 色牢度等级是评价纺织品在不同影响条件下保持颜色的能力,针对传统纺织品色牢度人工目视评级存在的繁琐性和不稳定性,以及基于分光光度计测色评级与视觉感知的不一致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照相测色的纺织品色牢度评级方法。首先以自主研发的照相测色系统为基础,通过光谱重建技术获得纺织品光谱数据,并利用色度学理论计算纺织品的颜色信息;然后以专家对样本对的色牢度评级结果为参考,利用BP神经网络构建样本对颜色差异与专家色牢度评级结果之间的关系模型;最后对于任意新给定的色牢度测试样本对,利用构建的关系模型完成其色牢度等级预测,并与专家评级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方法对纺织品摩擦、皂洗和日晒样本的色牢度预测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30、0.27和0.41,色牢度预测的精度与修正后的色差转换法相当,且显著优于曲线拟合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品 色牢度预测模型 照相测色 光谱重建 色度学理论 色牢度评级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虚拟仿真实验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
12
作者 张雷 乔娟 赵金龙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9-235,252,共8页
针对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纺织非遗)教学中存在的材料稀缺、成本高昂及操作不可逆性问题,构建了虚拟仿真实验课程体系。采用Unity框架作为技术创新的核心,结合模块化教学策略、DIV+CSS等技术,将中华传统织机的文化价值、技艺传承... 针对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纺织非遗)教学中存在的材料稀缺、成本高昂及操作不可逆性问题,构建了虚拟仿真实验课程体系。采用Unity框架作为技术创新的核心,结合模块化教学策略、DIV+CSS等技术,将中华传统织机的文化价值、技艺传承人的故事以及纺织技艺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场景融入教学内容,实现了对纺织非遗制作环境和工艺流程的高精度模拟。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评估平台性能,结果显示,该体系有效提升了学生在纺织非遗课程的综合成绩、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获得了师生高度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 纺织非遗 课程体系 文化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古代纺织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探究
13
作者 严梦思 张丹 赵金龙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5-129,共5页
该文探讨了虚拟仿真技术在中华古代纺织技术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为中国古代纺织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开辟新路径。通过设计开发流程、虚拟仿真模块及实验目标体系,构建了中华古代织机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该平台通过三维建模和场景构建,提供... 该文探讨了虚拟仿真技术在中华古代纺织技术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为中国古代纺织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开辟新路径。通过设计开发流程、虚拟仿真模块及实验目标体系,构建了中华古代织机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该平台通过三维建模和场景构建,提供了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代织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凸显了虚拟仿真技术在传统文化和技艺传承方面的应用优势。实验效果表明,用户对实验内容表现出高度兴趣,实验教学方法有效提升了学习效果,拓展了教学的广度,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与创新能力,培养了创新思维和文化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织机 虚拟仿真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建引领增强基层治理效能的实践探索与实现机制——基于武汉市B社区的个案分析
14
作者 肖述剑 张妍 《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4-97,共14页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一环。坚持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既是巩固党执政根基的现实需要,也是中国特色基层治理制度优势的充分彰显。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关...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一环。坚持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既是巩固党执政根基的现实需要,也是中国特色基层治理制度优势的充分彰显。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关键是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实现党建引领与基层治理双融互促、同行同向。从理论逻辑上看,“党建引领”只有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通过有效的思想教育、理论武装、组织引导和实际行动,才能统一多元治理主体的思想认识,形成共同的价值理念,最大限度地激发基层群众的主体精神和创造能力,提升党对基层治理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从实践逻辑上看,“党建引领”只有将党的价值主张、组织引领、资源整合和制度约束系统地融入基层社会,才能以共富聚民心、以发展促治理,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实现政党建设与基层治理的深度耦合。本文基于对武汉市B社区的个案分析,归纳总结了突出价值引领,确保方向不偏;聚焦组织下沉,激发治理动能;深化资源整合,夯实治理根基;强化制度保障,推动执行落实等经验举措,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基层党组织通过构建党员示范带动机制凝聚主体共治共识、完善延伸嵌合机制强化主体关系联结、建立资源统合机制汇聚主体治理合力、创新条块整合机制规范主体治理行动等党建引领增强基层治理效能的实现机制,将党建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为克服基层治理困境、激活基层治理活力、增强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党组织 党建引领 基层治理 实现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和谐人格教育的时代呼唤——基于武汉7所高校大学生人格现状调查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戈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1-195,共5页
开展"大学生人格和谐状况"的专项调查研究是为了增强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促进大学生的和谐全面发展。调查显示,大学生的精神发展状况和一般青年有所不同,社会文化、学校教育、家庭环境、市场经济及大学生自... 开展"大学生人格和谐状况"的专项调查研究是为了增强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促进大学生的和谐全面发展。调查显示,大学生的精神发展状况和一般青年有所不同,社会文化、学校教育、家庭环境、市场经济及大学生自身心理生理等因素形成了他们独特的思维和意识。大学生只有实现了自身的和谐、具备了和谐的人格,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构建大学生和谐人格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和谐人格 时代呼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结构生色技术及其在纺织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史芷丞 张玉 +3 位作者 于鸿 马桂玲 陈凤翔 徐卫林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41-249,共9页
针对传统印染行业高能耗、高污染的问题,急需革新染色技术,开发具有更加高效、节能和环保的染色新方法。结构色因其色彩饱和度高、色彩长期稳定且对环境友好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取得了极大进展,尤其是在纺织印染领域。首先分析了... 针对传统印染行业高能耗、高污染的问题,急需革新染色技术,开发具有更加高效、节能和环保的染色新方法。结构色因其色彩饱和度高、色彩长期稳定且对环境友好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取得了极大进展,尤其是在纺织印染领域。首先分析了结构色的形成原理,系统总结了结构色材料的制备新技术,包括刮涂法/喷涂法、垂直沉积法、重力沉降法、浸渍提拉法、层层自组装法、电泳沉积法、静电纺丝法、磁控溅射法、原子层沉积法等,并比较了各种技术的优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结构色在纺织领域中的多维应用,指出了结构色所面临的挑战,并从仿生自然发展新型结构色材料、提高结构色色彩丰富度及力学稳定性、突破结构色规模化制备技术、完善结构色产品生态等4个方面展望了结构色的未来发展方向,以期推动结构色跨越式发展,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色 光子晶体 结构色纤维 染色新技术 结构生色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无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在智能纺织品上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朱杰 杨群 +7 位作者 陶思轩 周卫冕 崔进 张宁 苏娟 徐丽慧 潘虹 王际平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0-69,共10页
柔性无机电致发光器件具有发光效率高、响应速度快、制备成本低、发光稳定等特点,可以实现柔性显示、智能传感等功能,在智能手机、电子皮肤、智能可穿戴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而纺织材料的柔性、可穿戴性及成熟的加工技术使其成为... 柔性无机电致发光器件具有发光效率高、响应速度快、制备成本低、发光稳定等特点,可以实现柔性显示、智能传感等功能,在智能手机、电子皮肤、智能可穿戴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而纺织材料的柔性、可穿戴性及成熟的加工技术使其成为柔性电致发光器件的优良载体。柔性无机电致发光器件主要包括硫化锌柔性电致发光器件、钙钛矿基柔性电致发光器件和其他无机发光材料基柔性电致发光器件,其与纺织材料的结合方法主要包括印刷、涂层、层压及编织等。因此,文章从无机电致发光材料出发,对其发展历程、设计思路、制备方法、发光原理及其在纺织品上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进行综述,并对基于电致发光技术的智能可穿戴纺织品应用及发展展开讨论,以更好地推进智能纺织品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电致发光 柔性器件 发光效率 智能纺织品 可穿戴 亮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中的纺织服饰考
18
作者 李斌 韩方静 +1 位作者 梁文倩 李强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2-115,共4页
《大学》中的相关句章蕴含丰富的纺织服饰信息,这些信息有丰富纺织服饰技术史断代和纺织文化的作用。文章结合纺织服饰考古,通过对《大学》之中的"斐""缉""孝""机"进行字词训诂。研究认为:&qu... 《大学》中的相关句章蕴含丰富的纺织服饰信息,这些信息有丰富纺织服饰技术史断代和纺织文化的作用。文章结合纺织服饰考古,通过对《大学》之中的"斐""缉""孝""机"进行字词训诂。研究认为:"有斐君子"之"斐"指服饰上的纹样,而"有斐君子"则是指君子着有纹样的服饰,起到规范行为的警醒作用;"於缉熙敬止"之"缉"乃绩茎皮纤维之意,而"缉熙"本意指纺纱之风蔚然,引申则是百姓知礼;"孝者,所以事君也"之"孝"与"教"形体有相同部分但却不同源,"教"的初形演变成今形是纺织技术技术进步但在社会生活中地位衰落的反映,深层次上与士人阶层兴起和孝文化的发展有关;"其机如此"之"机"初意并不是指织机,由此可推出中国古代杼与筘的出现应该是东汉后,远晚于传统文本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纺织服饰 “斐” “缉” “孝” “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涤棉混纺织物的荧光碳点对Cr(Ⅵ)和Hg(Ⅱ)的检测 被引量:1
19
作者 汤鼎初 陆原 +2 位作者 冯魏良 田迪 李伟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0-446,共7页
该文以废弃涤棉混纺织物为碳源,分别在乙二醇和硫酸溶液中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两种荧光碳点,实现了对溶液中Cr(Ⅵ)和Hg(Ⅱ)的检测。通过透射电镜与红外光谱表征了碳点的形貌与组成,并基于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分析了碳点的电子跃迁形... 该文以废弃涤棉混纺织物为碳源,分别在乙二醇和硫酸溶液中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两种荧光碳点,实现了对溶液中Cr(Ⅵ)和Hg(Ⅱ)的检测。通过透射电镜与红外光谱表征了碳点的形貌与组成,并基于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分析了碳点的电子跃迁形式及发光类型。在乙二醇体系中制得的碳点(ETCCDs)能够选择性检测Cr(Ⅵ),检出限为0.093 mg/L,其检测机理为荧光内滤效应;硫酸体系中制备的碳点(WTCCDs)能够选择性检测Hg(Ⅱ),检出限为0.018µmol/L,检测机理为能量转移。对实际水样中的Cr(Ⅵ)和Hg(Ⅱ)进行检测,验证了上述两种碳点的实用性。基于涤棉混纺织物制备的荧光碳点不仅实现了对两种重金属离子的检测,同时也为废旧纺织物的再生利用提供了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探针 涤棉混纺 检测 Cr(Ⅵ) Hg(Ⅱ) 碳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纺织非遗汉绣的传承现状和创新性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陆兴忍 高慧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30,共12页
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以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高品质生活,正成为举国上下的文化共识。为了将作为纺织非遗的“汉绣”技艺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结合起来,文章基于SWOT理论和问卷调查,对汉绣的优势(S)、劣势(W)、机会(O)和... 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以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高品质生活,正成为举国上下的文化共识。为了将作为纺织非遗的“汉绣”技艺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结合起来,文章基于SWOT理论和问卷调查,对汉绣的优势(S)、劣势(W)、机会(O)和威胁(T)进行调研和评析,揭示汉绣创新性发展的主要路径为:各级政府持续带动高校对接汉绣研发,实现产学研旅融合;持续加强对汉绣人员的扶持、培训、宣传;凝聚力量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汉绣知名品牌;持续以各类“汉绣+”在文旅融合中实现创新发展;引领汉绣与新媒体、高科技的融合,强化汉绣创新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汉绣 传统工艺 传承 SWOT 创新性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