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酶水解-DNS比色法测定白卡纸中淀粉含量的研究
1
作者 刘文婷 张胜华 +3 位作者 李陈巧 孙鹏 王鹏 安俊健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9-135,共7页
为测定白卡纸中的淀粉含量,本研究选用α-淀粉酶和糖化酶对白卡纸进行双酶协同降解,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比色法对酶解产物葡萄糖进行测定,进而计算白卡纸中的淀粉含量。在单因素实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双酶水... 为测定白卡纸中的淀粉含量,本研究选用α-淀粉酶和糖化酶对白卡纸进行双酶协同降解,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比色法对酶解产物葡萄糖进行测定,进而计算白卡纸中的淀粉含量。在单因素实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双酶水解-DNS比色法测定淀粉含量的最佳条件,建立数学模型,回归方程失拟误差不显著(P<0.000 1),理论值与测定值吻合(R^(2)为0.988 6);双酶水解-DNS比色法测定淀粉含量的最佳条件为:双酶添加量5 mg/mL,酶解时间75 min,酶解温度40℃。对该方法进行精密度和加标回收率测试,相对标准偏差为0.8%,加标回收率为96.2%~9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卡纸 淀粉 Α-淀粉酶 糖化酶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装硬盒模切工艺参数对压痕形态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陈静 孙鹏 +5 位作者 朱红艳 陈琳 叶武佳 韩晶晶 柯贤文 刘兴海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50-256,共7页
目的模切压痕质量直接影响包装硬盒成型的质量,通过实验研究包装模切工艺参数对模切压痕形态的影响,为控制包装硬盒成型质量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2种包装用转移纸为实验材料,采用压痕试验仪进行模切压痕实验,通过测量压痕形态数据,分... 目的模切压痕质量直接影响包装硬盒成型的质量,通过实验研究包装模切工艺参数对模切压痕形态的影响,为控制包装硬盒成型质量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2种包装用转移纸为实验材料,采用压痕试验仪进行模切压痕实验,通过测量压痕形态数据,分析底模槽宽度、刀具宽度对压痕深度和压痕宽度的影响。结果不同纸张材质的压痕形态数据差异明显;压痕宽度与底模槽宽度呈正相关,压痕深度与底模槽宽度呈负相关,横向压痕的宽度和深度比纵向压痕的稍大;刀具宽度增加时,压痕宽度不一定增加;刀具宽度不会显著影响压痕深度。结论压痕形态与纸张材质密切相关,需严格定义纸张来料检测标准,并严格控制来料批次间差异;压痕槽宽度的变化会显著影响压痕宽度,刀具宽度对压痕形态的影响较小,通过设定和调整压痕底模槽宽度、刀具宽度等参数取值,可有助于控制和优化包装硬盒模切压痕形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模槽宽度 刀具宽度 压痕深度 压痕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反应活性中心催化体系降解木质素模型物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文婷 贾伟萍 +5 位作者 李陈巧 孙鹏 卢锦程 王鹏 安俊健 谢益民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7-155,共9页
以硝酸铜和硝酸铁为原料,制备以活性炭为载体的铜-铁双金属复合催化剂,将其用于活化过硫酸盐,以实现对木质素模型物阿魏酸的降解;探讨催化剂制备的最佳反应条件和反应条件对材料催化活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活性炭质量分数为6%、催... 以硝酸铜和硝酸铁为原料,制备以活性炭为载体的铜-铁双金属复合催化剂,将其用于活化过硫酸盐,以实现对木质素模型物阿魏酸的降解;探讨催化剂制备的最佳反应条件和反应条件对材料催化活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活性炭质量分数为6%、催化剂(Cu^(2+)∶Fe^(3+)=2∶1,物质的量比)用量为0.03 g/L、过硫酸钠浓度为0.05 mol/L、pH值=7时,反应60 min,能够降解90%的阿魏酸。通过分析降解中间产物发现,阿魏酸可通过一系列氧化反应降解为小分子羧酸。通过电子顺磁共振技术表征表明,该催化体系中的主要反应活性物种是硫酸根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同时,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循环利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模型物 过硫酸盐 双金属复合催化剂 活性炭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覆膜产品颜色预测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陈思思 万晓霞 +2 位作者 孙鹏 徐宏平 鞠龙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40-243,共4页
由于印刷品在覆膜前后存在着明显的颜色偏差,在实际生产中需要根据覆膜颜色的变化规律建立一套新的标准来指导机台生产,以保证印刷成品与客户签样的一致性。为了实现覆膜后的印刷样与客户签订的标准样之间的匹配,提出采用数码打样模拟... 由于印刷品在覆膜前后存在着明显的颜色偏差,在实际生产中需要根据覆膜颜色的变化规律建立一套新的标准来指导机台生产,以保证印刷成品与客户签样的一致性。为了实现覆膜后的印刷样与客户签订的标准样之间的匹配,提出采用数码打样模拟印刷样的方式研究覆膜色彩变化规律,并利用BP神经网络建立覆膜前后色度值的映射关系,从而建立新的适用于覆膜工艺的特性文件进行数码打样,以输出的数码样来指导印刷环节,为企业提供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色彩管理解决方案,实验数据表明该方案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 颜色预测 颜色偏差 神经网络 数码打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掺杂碳点的制备及在六价铬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曾强 朱浩波 +6 位作者 朱红艳 朱小利 戴昌雄 邓淳 何瑜 张修华 宋功武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6年第3期48-52,共5页
以破壁灵芝孢子粉为碳源、尿素为含氮掺杂剂,采用一步超声法制备了氮掺杂荧光碳点(N-CDs),并将其作为荧光探针检测Cr6+。向碳点溶液中加入Cr6+后,碳点荧光发生了猝灭,表明碳点与Cr6+发生了作用,并在Cr6+浓度为0~300μmol·L-1范围... 以破壁灵芝孢子粉为碳源、尿素为含氮掺杂剂,采用一步超声法制备了氮掺杂荧光碳点(N-CDs),并将其作为荧光探针检测Cr6+。向碳点溶液中加入Cr6+后,碳点荧光发生了猝灭,表明碳点与Cr6+发生了作用,并在Cr6+浓度为0~300μmol·L-1范围内荧光强度变化值与Cr6+浓度表现出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818,检出限为0.3μmol·L-1。在实际样品检测中,回收率较好,为94%~102%,说明所制N-CDs可用于Cr6+的检测,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6+ 灵芝孢子粉 荧光碳点 氮掺杂 荧光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lapper-Yule模型的打印机特征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鞠龙 万晓霞 +2 位作者 朱红艳 肖超 孙鹏 《中国印刷与包装研究》 CAS 2013年第6期38-47,59,共11页
为了满足高精度颜色复制的需求,解决传统颜色复制中存在的同色异谱问题,本研究提出基于光谱颜色复制的打印机特征化方法,以特定的网点面积率驱动打印机输出,实现颜色的光谱匹配,同时考虑到光谱预测模型的物理意义和预测精度,对Clapper-Y... 为了满足高精度颜色复制的需求,解决传统颜色复制中存在的同色异谱问题,本研究提出基于光谱颜色复制的打印机特征化方法,以特定的网点面积率驱动打印机输出,实现颜色的光谱匹配,同时考虑到光谱预测模型的物理意义和预测精度,对Clapper-Yule模型进行分程改进以及对参数r_i,r_s和b值进行优化,并结合基于线性回归的最小二乘法的网点增大曲线以及油墨铺展曲线对其进行修正,获得精度较高的打印机特征化正向模型,并借助基于序列二次规划的最优化算法,对优化后的Clapper-Yule模型进行反转,实现打印机的光谱特征化。实验数据表明,本研究提出的打印机特征化正向模型及反向模型都具有理想的色度匹配精度及光谱匹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APPER-YULE模型 打印机特征化 多维分程修正 油墨铺展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油墨印刷过程中苯产生机理研究
7
作者 曾强 朱浩波 +7 位作者 朱红艳 丁常青 陈卫兵 朱小利 戴昌雄 钟书华 张修华 宋功武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3年第5期78-81,共4页
UV油墨中因含有光引发剂在紫外固化过程中可能产生苯,进而在印刷过程中对产品及环境造成污染。为了探究印刷过程中苯的产生机理,在生产线上和实验室中进行了光引发剂和甲苯的紫外光降解实验。结果表明,UV油墨光引发剂自身不含苯,UV油墨... UV油墨中因含有光引发剂在紫外固化过程中可能产生苯,进而在印刷过程中对产品及环境造成污染。为了探究印刷过程中苯的产生机理,在生产线上和实验室中进行了光引发剂和甲苯的紫外光降解实验。结果表明,UV油墨光引发剂自身不含苯,UV油墨印刷过程中苯的产生主要来源于光引发剂和甲苯的紫外光隆解,为UV油墨印刷过程中苯产生机理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油墨 印刷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纸张湿抗张强度检测方法的研究
8
作者 曾强 朱红艳 +5 位作者 朱小利 刘念 吴胜军 王丹 王磊 王鹏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48-52,共5页
目的研究提高纸张湿抗张强度检测结果准确度的方法。方法选择某湿强纸为样本,通过改变作用于浸湿后样品的擦拭力及其作用时间,测定擦拭后样品的湿抗张力和水分含量,并将最佳擦拭力和擦拭力作用时间下的测试结果与标准方法测得的检测结... 目的研究提高纸张湿抗张强度检测结果准确度的方法。方法选择某湿强纸为样本,通过改变作用于浸湿后样品的擦拭力及其作用时间,测定擦拭后样品的湿抗张力和水分含量,并将最佳擦拭力和擦拭力作用时间下的测试结果与标准方法测得的检测结果作对比。结果当砝码质量为500g,作用时间为15s时,测得纸张湿抗张强度标准偏差由0.4降低为0.1,变异系数由7.18%降低为1.86%,大大提高了纸张湿抗张强度检测结果的准确度。结论为了减少人为因素对纸张湿抗张强度检测结果准确度的影响,可在标准中规定擦拭力和擦拭力作用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张 湿抗张强度 检测 准确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