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玻纤、木粉组合增强PP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邹汉涛 易长海 +1 位作者 刘晓洪 刘洪涛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15-19,共5页
制备玻纤与木粉组合增强聚丙烯(PP)复合材料,并研究材料的湿热性能、力学性能、表面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木粉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吸湿率增大,密度降低,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减小,但对冲击强度影响不大,且木粉可以有效改善材... 制备玻纤与木粉组合增强聚丙烯(PP)复合材料,并研究材料的湿热性能、力学性能、表面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木粉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吸湿率增大,密度降低,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减小,但对冲击强度影响不大,且木粉可以有效改善材料表面的亲水性,提高表面张力;而随玻纤含量的增加,材料的吸湿率减小,密度增加;适当的玻璃纤维含量能提高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但玻纤含量超过一定值时,PP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反而会降低;用KH-550偶联剂处理、木粉质量分数<10%、玻纤质量分数<15%的玻纤木粉组合增强PP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粉 玻璃纤维 聚丙烯 力学性能 湿热性能 表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性环氧树脂制备复合材料的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陈洁 易长海 +1 位作者 邹汉涛 王罗新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2010年第4期46-48,75,共4页
以水性环氧树脂为基体制备了玻璃布/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用TG、TG-FTIR研究了复合材料和基体的热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基体热降解分为两个阶段,复合材料的最大热失重速率峰值温度比树脂基体的最大热失重速率峰值温度低;热红联用分析表... 以水性环氧树脂为基体制备了玻璃布/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用TG、TG-FTIR研究了复合材料和基体的热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基体热降解分为两个阶段,复合材料的最大热失重速率峰值温度比树脂基体的最大热失重速率峰值温度低;热红联用分析表明,基体的降解主要发生在热失重第一阶段。动力学研究表明,树脂基体的表观活化能随分解程度增加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环氧树脂 玻璃布/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塑性酚醛树脂基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晓洪 覃凯 黄玉媛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40-42,共3页
用有机化改性的蒙脱土作为纳米粒子,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了酚醛树脂基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蒙脱土纳米粒子对复合材料热稳定性、力学性能和特性粘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纳米蒙脱土的加入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且随纳米蒙脱土用量的... 用有机化改性的蒙脱土作为纳米粒子,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了酚醛树脂基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蒙脱土纳米粒子对复合材料热稳定性、力学性能和特性粘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纳米蒙脱土的加入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且随纳米蒙脱土用量的增加而升高;蒙脱土质量分数为5%时,材料的冲击强度和流动性达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醛树脂 蒙脱土 纳米粒子 纳米复合材料 热稳定性 力学性能 特性粘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性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耐酸碱性能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洁 易长海 +1 位作者 王罗新 邹汉涛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2-65,共4页
以水性环氧树脂为基体制备了玻璃布/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通过浸泡不同时间后复合材料质量的变化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吸湿性能,用万能材料试验机、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复合材料的耐酸碱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吸湿行为符合Fick吸收定律,... 以水性环氧树脂为基体制备了玻璃布/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通过浸泡不同时间后复合材料质量的变化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吸湿性能,用万能材料试验机、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复合材料的耐酸碱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吸湿行为符合Fick吸收定律,偶联剂处理对复合材料的耐水性有一定改善;复合材料的耐酸性较好,耐碱性差;偶联剂处理对复合材料的耐酸性改善不大,对耐碱性有一定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环氧树脂 复合材料 吸湿性 耐酸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线技术在纺织印染行业中的应用
5
作者 宁辉 董朝红 +2 位作者 朱平 禚子瑜 张建波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1-63,共3页
简要介绍了紫外线技术在纺织印染行业中的应用,如处理纺纱用胶辊、利用其荧光效应鉴别纤维织物或服装的纤维种类、纤维表面改性以及固化处理等方面。指出紫外线技术是一种环保、高效、简便、快速的处理技术。用紫外线技术处理纺织品不... 简要介绍了紫外线技术在纺织印染行业中的应用,如处理纺纱用胶辊、利用其荧光效应鉴别纤维织物或服装的纤维种类、纤维表面改性以及固化处理等方面。指出紫外线技术是一种环保、高效、简便、快速的处理技术。用紫外线技术处理纺织品不用水作介质,也无需化学品、蒸汽,省去了烘干过程和废水处理,可操作性强,设备投资费用低。由于新型紫外光源的出现,紫外线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在日益注重节能、环保的今天,紫外线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线 纺织印染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侧基含磷共聚酯的阻燃和热降解动力学 被引量:14
6
作者 黄年华 张强 +1 位作者 李治华 熊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219-2224,共6页
利用动态热重分析法(TG)研究了聚酯(PET)及侧基含磷共聚酯(FR—PET)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稳定性及热降解动力学,并通过极限氧指数法(LOI)考察了FR—PET的阻燃性能;采用Flynn—Wall—Ozawa方法分析了PET和FR—PET的热降解表观... 利用动态热重分析法(TG)研究了聚酯(PET)及侧基含磷共聚酯(FR—PET)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稳定性及热降解动力学,并通过极限氧指数法(LOI)考察了FR—PET的阻燃性能;采用Flynn—Wall—Ozawa方法分析了PET和FR—PET的热降解表观活化能;利用Coast—Redfem方法通过对不同机理模型的选取,确定了PET和FR—PET热降解动力学机理及其模型,得出了主降解阶段的非等温动力学方程及热降解速率曲线图.研究结果表明,侧基含磷单元的引入提高了聚酯的阻燃性能,侧基上的P—C和P-O键易断裂,从而降低了聚酯的热稳定性.PET和FR—PET的热降解表观活化能(0.1≤α≤0.85)分别为194—227和184~209kJ/mol;PET和FR—PET热降解反应均属于受减速形α—t曲线控制的反应级数机理,其机理函数为厂(d)=3(1-α)^2/3(0.1≤α≤0.85).侧基含磷单元的引入对PET的主降解阶段的热降解速率并无实质上的影响.侧基含磷共聚酯的凝聚相阻燃作用有限,可能以气相阻燃机理为主发挥阻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含磷共聚酯 热降解 动力学 阻燃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原理解析 被引量:23
7
作者 徐卫林 夏治刚 +2 位作者 丁彩玲 崔卫钢 孙润军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9-36,共8页
为探寻新的纺纱方式,在对嵌入式纺纱原理背景深入的介绍和分析基础上,论证了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产生的必要性、可行性和优越性。通过对这种纺纱技术的演化过程以及纺纱原理进行理论性分析,得出结论:嵌入式纺纱系统具有独特的纺纱过程,... 为探寻新的纺纱方式,在对嵌入式纺纱原理背景深入的介绍和分析基础上,论证了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产生的必要性、可行性和优越性。通过对这种纺纱技术的演化过程以及纺纱原理进行理论性分析,得出结论:嵌入式纺纱系统具有独特的纺纱过程,能有效降低在细纱机上纺纱所需纤维的长度和根数,减少纺纱断头,改善纱线毛羽,提高纤维利用率;具有用不可纺纤维复合纺纱、纺高支纱,用低品级原料纺高支纱,生产具有多花色品种的复合纱线等功能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入式复合纺纱 纺纱原理 系统定位 长丝 短纤维须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笋壳纤维的提取与其基本结构特性 被引量:13
8
作者 陈延兴 李建强 +2 位作者 严娜娜 杨云 周晓洁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2-34,共3页
将笋壳原料经稀酸浸渍预水解后,再由高温高压碱(NaOH)处理,用多聚磷酸钠、硅酸钠等作助练剂进行脱胶,提取出竹笋壳工艺纤维,并对其进行扫描电镜、X衍射和全反射红外分析.结果表明:提取物的结晶度达到68%,红外光谱图为纤维素特征;所得工... 将笋壳原料经稀酸浸渍预水解后,再由高温高压碱(NaOH)处理,用多聚磷酸钠、硅酸钠等作助练剂进行脱胶,提取出竹笋壳工艺纤维,并对其进行扫描电镜、X衍射和全反射红外分析.结果表明:提取物的结晶度达到68%,红外光谱图为纤维素特征;所得工艺纤维细度为1.98tex,纤维长度64mm,断裂强度2.00cN/dtex,具备了转杯纺的初步条件,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纺织纤维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笋壳纤维 脱胶 结构 纺织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纤维的热降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张强 黄年华 徐有才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19,共5页
在高纯氮气保护下,采用不同的升温速率,利用TG-DTG技术对棉纤维的热降解行为和热降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采用Flynn-Wall-Ozawa方法确定了棉纤维的热降解动力学参数,并与Coast-Redfern法所求得的参数进行比较,通过对不同机制的模型筛选,... 在高纯氮气保护下,采用不同的升温速率,利用TG-DTG技术对棉纤维的热降解行为和热降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采用Flynn-Wall-Ozawa方法确定了棉纤维的热降解动力学参数,并与Coast-Redfern法所求得的参数进行比较,通过对不同机制的模型筛选,提出并建立了棉纤维主降解过程的动力学机制及非等温动力学模型方程,通过模型描述了棉纤维的降解过程。结果表明:棉纤维的降解是从非结晶区到结晶区的化学变化过程,其主降解阶段的动力学机制为扩散控制,控制反应过程的方式为平面对称扩散;降解速率主要受温度和分解率的影响,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随分解率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纤维 热降解动力学 活化能 机制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oldry长丝的吸湿排汗性能 被引量:13
10
作者 武继松 肖军 凌文漪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4-76,共3页
通过对Cooldry纤维的形态结构、保水率、吸水高度、吸水速度、干燥速率的测定,研究该纤维的吸湿排汗性能。研究结果表明,Cooldry纤维是具有异形截面的涤纶纤维,每根纤维表面在轴向存在微型沟槽,因此它的芯吸作用大大提高,从而提高了Cool... 通过对Cooldry纤维的形态结构、保水率、吸水高度、吸水速度、干燥速率的测定,研究该纤维的吸湿排汗性能。研究结果表明,Cooldry纤维是具有异形截面的涤纶纤维,每根纤维表面在轴向存在微型沟槽,因此它的芯吸作用大大提高,从而提高了Cooldry织物的吸湿排汗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oldry长丝 吸湿 排汗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共混纤维的制备及其吸湿性能 被引量:23
11
作者 王柳 张传杰 朱平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16,共5页
以海藻酸钠(ALG)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两种天然高分子材料为纺丝原料,氯化钙水溶液为凝固浴,制得了吸湿性能优异、力学性能良好的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共混纤维。采用离心脱水法,系统研究了纺丝工艺条件、吸收环境对共混纤维吸湿性... 以海藻酸钠(ALG)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两种天然高分子材料为纺丝原料,氯化钙水溶液为凝固浴,制得了吸湿性能优异、力学性能良好的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共混纤维。采用离心脱水法,系统研究了纺丝工艺条件、吸收环境对共混纤维吸湿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获得了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共混纤维的吸湿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 羧甲基纤维素钠 共混纤维 吸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染料印花糊料NDY的印花性能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小奇 易长海 +3 位作者 邹汉涛 王罗新 徐振明 陈学俊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92-96,共5页
为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NDY用作活性染料印花糊料的性能,对NDY复合印花糊料的基本性质和印花效果进行研究,并与海藻酸钠(SA)作比较。结果表明:NDY糊料成糊率高,抱水性好,PVI值为0.28,假塑性更为明显,更适合纤维素纤维织物精致花纹的印花,... 为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NDY用作活性染料印花糊料的性能,对NDY复合印花糊料的基本性质和印花效果进行研究,并与海藻酸钠(SA)作比较。结果表明:NDY糊料成糊率高,抱水性好,PVI值为0.28,假塑性更为明显,更适合纤维素纤维织物精致花纹的印花,不与活性染料反应;其K/S值高,印纹清晰,色牢度好,渗透性好于海藻酸钠,实际印花效果与海藻酸钠相当;此外,NDY糊料易洗除。NDY糊料可替代海藻酸钠作为活性染料印花的糊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Y 糊料 活性染料 印花 海藻酸钠(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g-MAH/羽绒粉体共混膜的力学性能 被引量:5
13
作者 彭旭锵 徐卫林 +2 位作者 刘欣 李文斌 易长海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95-198,共4页
采用不同增塑剂对羽绒粉体处理,制备了不同羽绒含量的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羽绒粉体共混膜,分析了粉体含量、PP种类及不同增塑剂对共混膜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粉体含量的增加,共混膜拉伸强度呈下降趋势,而在相同粉体... 采用不同增塑剂对羽绒粉体处理,制备了不同羽绒含量的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羽绒粉体共混膜,分析了粉体含量、PP种类及不同增塑剂对共混膜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粉体含量的增加,共混膜拉伸强度呈下降趋势,而在相同粉体含量的情况下,PP-g-MAH/羽绒粉体共混膜力学性能优于PP/羽绒粉体共混膜,用甘油处理后共混膜的力学性能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 羽绒粉体 共混膜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氧化铝对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力学与阻燃性能及热降解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黄年华 张勇辉 +2 位作者 张强 熊奇 李治华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65-68,共4页
采用极限氧指数、热重分析(TG)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等技术和手段研究了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EBA)/氢氧化铝(ATH)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和热降解行为,探讨了 ATH 的添加量对 EBA 力学性能和熔体流动速率的影响。实验数据表明,ATH 的... 采用极限氧指数、热重分析(TG)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等技术和手段研究了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EBA)/氢氧化铝(ATH)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和热降解行为,探讨了 ATH 的添加量对 EBA 力学性能和熔体流动速率的影响。实验数据表明,ATH 的引入能恶化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但可提高材料的阻燃性能,当 ATH 的添加量为60%时,阻燃材料的极限氧指数可达33.1%。ATH 提高了 EBA 在高温下的热稳定性,降低了 EBA 的热降解速率,扩大了热失重温度范围。ATH 以吸热方式在凝缩相和气相中发挥阻燃作用;此外,ATH 分解形成的活性Al_2O_3对 EBA 还具有成炭催化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了 ATH 的凝缩相阻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 氯氧化铝 阻燃 热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性和尺寸对受限于单壁碳纳米管内的硝基甲烷热解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罗新 许杰 +1 位作者 邹汉涛 易长海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21-726,共6页
采用组合的量子化学ONIOM(B3LYP/6-311++G**:UFF)方法, 研究了不同直径的扶手椅型(CNT(5,5)、CNT(6,6)、CNT(8,8))和锯齿型(CNT(9,0)、CNT(10,0)、CNT(11,0))单壁碳纳米管(CNTs)的限制作用对硝基甲烷分子结构和热解反应的影响. 分子结... 采用组合的量子化学ONIOM(B3LYP/6-311++G**:UFF)方法, 研究了不同直径的扶手椅型(CNT(5,5)、CNT(6,6)、CNT(8,8))和锯齿型(CNT(9,0)、CNT(10,0)、CNT(11,0))单壁碳纳米管(CNTs)的限制作用对硝基甲烷分子结构和热解反应的影响. 分子结构分析表明, 与单体硝基甲烷相比, 受限于直径较小的CNT(5,5)和CNT(9,0)碳纳米管内的硝基甲烷构型发生扭转, Cs对称性消失, C—N键长略微缩短; 而受限于CNT(6,6)、CNT(8,8)、CNT(10,0)和CNT(11,0)内的硝基甲烷结构变化不明显. 热解势能面计算发现, 与硝基甲烷单体的热解是一个无过渡态的解离过程明显不同: 硝基甲烷在CNT(5,5)和CNT(9,0)碳纳米管内沿C—N键的解离经历过渡态结构, 所需克服的活化能比单体的解离能分别下降了约71和58 kJ·mol-1; 在CNT(6,6)和CNT(10,0)碳纳米管内, 硝基甲烷的热解活化能略有下降; 而在直径较大的CNT(8,8)和CNT(11,0)碳纳米管内, 热解活化能基本不变. 研究结果表明, 直径小的碳纳米管的限制作用对硝基甲烷热解活化能影响显著, 碳纳米管的手性对硝基甲烷热解反应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硝基甲烷 热解反应 受限作用 从头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孔径PVDF平板微孔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左丹英 徐又一 张振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11,15,共5页
对大孔径聚偏氟乙烯(PVDF)均质膜的制备及其结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聚合物浓度、凝固浴组成、添加剂种类是影响膜结构与性能的主要因素。通过对这三个制膜条件的控制及优化,制备出多孔的上下表面、全海绵状孔结构的断面、性能良... 对大孔径聚偏氟乙烯(PVDF)均质膜的制备及其结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聚合物浓度、凝固浴组成、添加剂种类是影响膜结构与性能的主要因素。通过对这三个制膜条件的控制及优化,制备出多孔的上下表面、全海绵状孔结构的断面、性能良好、结构可控的PVDF微孔膜。上下表面孔径范围为0.2~3μm,水通量在200~600L/m2·h(0.1MPa)的范围。尤其是纳米TiO2粒子添加剂的加入,使得膜的强度大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DF 相转化 大孔径 海绵状孔 纳米TI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还原法的羊毛溶解及其效果表征 被引量:11
17
作者 湛海玲 郭艺雯 于伟东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37-40,共4页
为更好地表征还原法溶解羊毛的效果,在中性溶解液中溶解羊毛,对溶解产物进行分析和测量,并对溶解效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试剂主要作用于羊毛的皮质细胞;尿素的浓度越高,对角蛋白的溶胀效果越好,溶解率越高,当每克羊毛中加入0.5 g十二... 为更好地表征还原法溶解羊毛的效果,在中性溶解液中溶解羊毛,对溶解产物进行分析和测量,并对溶解效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试剂主要作用于羊毛的皮质细胞;尿素的浓度越高,对角蛋白的溶胀效果越好,溶解率越高,当每克羊毛中加入0.5 g十二烷基硫酸钠和0.510 mol/L的β-巯基乙醇时,羊毛溶解率明显提高;温度对溶解也有显著影响,在一定温度下,羊毛溶解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但温度过高会破坏角朊大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毛溶解 还原法 溶解率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侧基含磷共聚酯的合成、表征及性能 被引量:8
18
作者 黄年华 张强 李治华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0-205,共6页
以精制对苯二甲酸(TPA)、乙二醇(EG)和含磷反应型阻燃剂9,10-二氢-9-氧杂-10-[2,3-二(2-羟基乙氧基)羰基丙基]-10-磷杂菲-10-氧化物为原料,利用熔融缩聚法合成了含磷量分别为0.35%、0.65%的阻燃聚酯。通过熔融纺丝法将聚酯制成纤维及织... 以精制对苯二甲酸(TPA)、乙二醇(EG)和含磷反应型阻燃剂9,10-二氢-9-氧杂-10-[2,3-二(2-羟基乙氧基)羰基丙基]-10-磷杂菲-10-氧化物为原料,利用熔融缩聚法合成了含磷量分别为0.35%、0.65%的阻燃聚酯。通过熔融纺丝法将聚酯制成纤维及织物,研究了纤维的染色性能,并通过极限氧指数法和垂直燃烧法研究了织物的阻燃性能。FT-IR和NMR研究结果表明:阻燃共聚酯含磷量为0.35%时,其氧指数(LOI)达31.5%,并无熔滴、烟雾产生,具有优异的阻燃性能和抗熔滴性能。DSC、TG和XPS的研究结果表明:侧基含磷单元的引入降低了聚酯的Tg和Tm,较低的Tm将有利于材料加工性能的改善;阻燃聚酯侧基上的P—C、P—O键易断裂并挥发至气相中,从而降低了聚酯热稳定性,阻燃聚酯可能以气相阻燃机理为主发挥阻燃作用。此外,含磷共聚酯纤维具有较优异的染色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 10-二氢-9-氧杂-10-[2 3-二(2-羟基乙氧基)羰基丙基]-10-磷杂菲-10-氧化物 聚对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口径医用聚氨酯人造血管径向顺应性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祝国成 杨红军 +1 位作者 徐卫林 李文斌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9年第3期216-222,共7页
目的比较小口径医用聚氨酯人造血管在干法制作与湿法制作方法下的微观形态和径向顺应性,探讨管径大小所管壁厚度对血管顺应性的影响,分析接枝血管中不同部位的顺应性差别。方法通过在玻璃棒模具上复合均匀厚度的聚氨酯膜,制作出小口径... 目的比较小口径医用聚氨酯人造血管在干法制作与湿法制作方法下的微观形态和径向顺应性,探讨管径大小所管壁厚度对血管顺应性的影响,分析接枝血管中不同部位的顺应性差别。方法通过在玻璃棒模具上复合均匀厚度的聚氨酯膜,制作出小口径聚氨酯人造血管。在自行搭建的顺应性测试回路装置中测试得到压力与直径的关系,依据ISO7198国际标准计算出人造血管的径向顺应性。结果干法制作的聚氨酯人造血管表面与截面均很致密,湿法制作的聚氨酯人造血管的截面呈微孔结构;随着人造血管管径的增大,顺应性逐渐增大;随着管壁厚度的增加,顺应性逐渐减小;人造血管的接口处的径向顺应性波动较中间处大;湿法制作的人造血管顺应性要优于干法制作的人造血管顺应性。结论医用聚氨酯制作的小口径人造血管具有良好的径向顺应性,是很有前景的小口径血管代用品材料;影响顺应性不匹配的因素有很多,还需做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人造血管 力学性能 径向顺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海藻酸盐纤维的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32
20
作者 张传杰 朱平 王怀芳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5期23-27,32,共6页
采用湿法纺丝方法制备了断裂强度达3.25 cN/dtex的海藻酸盐纤维,并通过正交实验研究海藻酸钠浓度、凝固浴浓度、凝固浴温度等工艺条件对纤维断裂强度的影响,得到了制备高强度海藻酸盐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纺丝液质量分数为5%,凝固浴质量... 采用湿法纺丝方法制备了断裂强度达3.25 cN/dtex的海藻酸盐纤维,并通过正交实验研究海藻酸钠浓度、凝固浴浓度、凝固浴温度等工艺条件对纤维断裂强度的影响,得到了制备高强度海藻酸盐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纺丝液质量分数为5%,凝固浴质量分数为4%,凝固浴温度为40℃.然后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热重分析仪、锥形量热计等手段研究了该纤维的结构与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盐纤维 高强度 结晶指数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