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西方当代艺术的生成与视觉文化悖论——以“英国青年艺术家”运动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张贤根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74-80,共7页
西方当代艺术是生成性的,而且它在本性上与视觉文化语境处于相互生成之中。这种相互生成,不仅与存在相关联,更发生在艺术文本的语境里。作为一种反审美的文化,当代艺术的生成与大众视觉文化既趋同又反离,并显明为艺术观念的当下发生及... 西方当代艺术是生成性的,而且它在本性上与视觉文化语境处于相互生成之中。这种相互生成,不仅与存在相关联,更发生在艺术文本的语境里。作为一种反审美的文化,当代艺术的生成与大众视觉文化既趋同又反离,并显明为艺术观念的当下发生及其在视觉文化中的沉淀。作为一种事件,当下发生表明了当代艺术的文本及其偶发性特征。在此基础上,当代艺术产生了与之相关的视觉文化悖论,这也是视觉艺术的当代性与文化的后现代性的突出表征。对于当代艺术来说,其视觉文化悖论主要表征为:艺术日益普及化、通俗化,却越来越难以理喻。同时,艺术看起来既十分"自然"、熟悉,但又显得非常陌生。这种视觉文化悖论是当代艺术与视觉文化相互生成的独特体现,同时它也表征了西方当代视觉文化及其存在的根本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艺术 视觉文化 相互生成 悖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的哲学 创新的哲学——评《杨献珍哲学思想通论》
2
作者 孙卫华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97-198,共2页
杨献珍1896牟7月出生,湖北省郧县人,1920年毕业于国立武昌商业专门学校。他1926年在武汉参加革命,为党和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是我国当代杰出的革命家、哲学家、理论家、教育家。杨洪林教授历时18个春秋,持之以恒地从... 杨献珍1896牟7月出生,湖北省郧县人,1920年毕业于国立武昌商业专门学校。他1926年在武汉参加革命,为党和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是我国当代杰出的革命家、哲学家、理论家、教育家。杨洪林教授历时18个春秋,持之以恒地从事杨献珍哲学思想研究,他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标志性成果《杨献珍哲学思想通论》,由人民出版社于2008年11月出版。这部著作是国内迄今为止第一本以大量珍贵、翔实、很多鲜为人知的第一手资料,系统研究杨献珍哲学思想的专著,填补了学界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同时也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宝库增添了一部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 杨献珍 通论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人民出版社 实践 解放事业 系统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的终结与后现代美学 被引量:7
3
作者 张贤根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1-45,共5页
从黑格尔所说的浪漫型艺术开始,艺术就走向了终结的历程。现代艺术的终结,只是艺术的终结在现代的体现。作为艺术的完成,艺术的终结意味着艺术一般规定的丧失,以及艺术与非艺术、反艺术区分的日趋消失。与此同时,后现代美学既受到艺术... 从黑格尔所说的浪漫型艺术开始,艺术就走向了终结的历程。现代艺术的终结,只是艺术的终结在现代的体现。作为艺术的完成,艺术的终结意味着艺术一般规定的丧失,以及艺术与非艺术、反艺术区分的日趋消失。与此同时,后现代美学既受到艺术在现代的终结的深刻影响,又不得不对艺术的终结给出理论阐释。在本性上,艺术的终结与后现代美学是相互生成的。在不断解构的语境中,艺术与美学都发生着流变,并开启出它们自身发展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 终结 解构主义 后现代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广告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被引量:3
4
作者 徐红 梁敏君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54-57,共4页
广告无论是在信息传播技术还是在表现形式上都应该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分析了广告在广告活动和广告学科中的科学性表现,以及在广告活动和广告作品中所体现出的艺术性。介绍并评析了广告科学派与艺术派的论战观点,得出结论:广... 广告无论是在信息传播技术还是在表现形式上都应该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分析了广告在广告活动和广告学科中的科学性表现,以及在广告活动和广告作品中所体现出的艺术性。介绍并评析了广告科学派与艺术派的论战观点,得出结论:广告是科学,但不是单纯的科学;广告是艺术,但也不是纯粹的艺术。广告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是对立统一的,现代广告活动如果坚持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告 科学性 艺术性 信息采集 策划 发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诗的语言
5
作者 朱丽霞 范正德 《理论月刊》 2005年第8期117-119,共3页
在海德格尔以降的西方现代与后现代社会那里,语言已经上升为哲学的中心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自然性语言“双重架构”的透析,来探讨当代中国诗的创作在语言维度上的困境及由此而来的精神家园的失去问题。
关键词 自然性的语言 精神性的语言 纯粹的语言 精神家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的诗意本性——海德格尔论艺术与诗
6
作者 张贤根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6-69,共4页
在存在问题的探究中,海德格尔克服了把诗仅仅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观点,而把艺术的本性归结为诗,诗相关于尺度的接受。由于现代艺术的本性被遮蔽,所以,只有回到诗意本性,艺术才能与真理、存在在本性上相关切。
关键词 艺术 诗意 本性 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新评价“综合经济基础论”——杨献珍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贡献
7
作者 杨洪林 《理论月刊》 2004年第5期42-44,共3页
杨献珍的“综合经济基础论”坚持了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坚持了历史和逻辑方法的有机统一。“综合经济基础论”通过对经济基础的历史考察和对一系列概念、范畴、命题进行分析界定,作出了中国过渡时期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 杨献珍的“综合经济基础论”坚持了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坚持了历史和逻辑方法的有机统一。“综合经济基础论”通过对经济基础的历史考察和对一系列概念、范畴、命题进行分析界定,作出了中国过渡时期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领导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平衡发展”的综合经济基础的科学结论。建构了合乎逻辑的“综合经济基础论”的理论体系。改革开放的历史实践和党的十五大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科学论断,充分证明了“综合经济基础论”的客观真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献珍 综合经济基础论 历史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