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改进的烯丙基缩水甘油醚的合成方法 被引量:6
1
作者 刘秀英 张超灿 +1 位作者 崔卫钢 徐卫林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70-372,共3页
以固体NaOH和烯丙醇为原料在温和条件下制得烯丙醇钠,再以固体烯丙醇钠为原料,与环氧氯丙烷在无水条件下高产率地得到高纯度的烯丙基缩水甘油醚。讨论了原料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投料方式等因素对反应收率的影响。NaOH和烯丙醇... 以固体NaOH和烯丙醇为原料在温和条件下制得烯丙醇钠,再以固体烯丙醇钠为原料,与环氧氯丙烷在无水条件下高产率地得到高纯度的烯丙基缩水甘油醚。讨论了原料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投料方式等因素对反应收率的影响。NaOH和烯丙醇摩尔比为1∶3时,在加热回流下可高收率制得烯丙醇钠。醚化反应中固体烯丙醇钠与环氧氯丙烷摩尔比为1∶1.5,在无水条件下于30℃反应3 h,烯丙基缩水甘油醚的收率达96%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丙基缩水甘油醚 环氧氯丙烷 烯丙醇钠 烯丙醇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P神经网络预测活性染色织物K/S值 被引量:7
2
作者 姜会钰 杨锋 +1 位作者 王振东 邓丽君 《印染》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3-24,共2页
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预测活性染料染色织物的K/S值。将不同的活性染料染色工艺参数和对应的染色织物K/S值输入神经网络作为训练,再输入其它染色参数值,预测其染色织物K/S值。试验表明,BP神经网络预测结果和试验值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995... 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预测活性染料染色织物的K/S值。将不同的活性染料染色工艺参数和对应的染色织物K/S值输入神经网络作为训练,再输入其它染色参数值,预测其染色织物K/S值。试验表明,BP神经网络预测结果和试验值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995,说明人工神经网络用于预测活性染料染色织物K/S值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 活性染料 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聚酯嵌段聚氨酯涂层剂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7
3
作者 权衡 段亚峰 顾振亚 《印染》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12-14,18,共4页
以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为聚氨酯硬段,聚己二酸-1,4-丁二醇酯二醇(PBA2000)和聚乙二醇(PEG1000)为混合软段,1,4-丁二醇(BDO)为扩链剂,制备了一系列聚酯-聚醚型聚氨酯。研究了该聚氨酯的防水性、透湿性、亲水性及相转变温度T... 以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为聚氨酯硬段,聚己二酸-1,4-丁二醇酯二醇(PBA2000)和聚乙二醇(PEG1000)为混合软段,1,4-丁二醇(BDO)为扩链剂,制备了一系列聚酯-聚醚型聚氨酯。研究了该聚氨酯的防水性、透湿性、亲水性及相转变温度Tg等主要应用性能与其组成、结构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聚氨酯软链段的结构、组成和含量对其性能的影响显著;而在一定范围内,硬链段的结构对聚氨酯性能的影响并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整理 聚氨酯 聚酯 聚醚 结构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无极紫外点阵光催化氧化降解酸性蓝BGA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成功 夏东升 +3 位作者 曾庆福 毛满意 沈超 刘强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1-34,共4页
以不规则石英片作为TiO2光催化剂的载体,与微波无极紫外灯形成点阵光催化氧化降解酸性蓝BGA。通过比较不同反应体系的处理效果,验证了微波无极紫外点阵光催化氧化法的优越性。实验结果表明,当反应时间为60 min、H2O2投加量2 mL/L、酸性... 以不规则石英片作为TiO2光催化剂的载体,与微波无极紫外灯形成点阵光催化氧化降解酸性蓝BGA。通过比较不同反应体系的处理效果,验证了微波无极紫外点阵光催化氧化法的优越性。实验结果表明,当反应时间为60 min、H2O2投加量2 mL/L、酸性蓝BGA初始质量浓度300 mg/L、曝气量0.15 L/min时,其对酸性蓝BGA废水的TOC去除率和脱色率分别达到42.74%和90.17%。在降解的过程中它受pH影响较大,采用分段控制pH的方法,能够进一步提高脱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片 微波无极点阵光 光催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蒿提取液对柞丝织物染色的工艺探讨 被引量:4
5
作者 贾艳梅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3-25,28,共4页
以水煮的方式提取艾蒿色素,并用该提取液对柞丝织物进行染色,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确定了艾蒿色素提取及染色的最佳工艺条件。艾蒿色素提取:90℃,水煮60 min,艾蒿与水质量之比为1∶20;直接染色工艺:90℃,50 min,pH 7;FeSO4后媒处理... 以水煮的方式提取艾蒿色素,并用该提取液对柞丝织物进行染色,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确定了艾蒿色素提取及染色的最佳工艺条件。艾蒿色素提取:90℃,水煮60 min,艾蒿与水质量之比为1∶20;直接染色工艺:90℃,50 min,pH 7;FeSO4后媒处理工艺:60℃,40 min,浴比1∶30,媒染剂用量6 g/L,在此条件下,柞丝织物可获得较好的染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丝织物 艾蒿提取液 染色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酶法提高竹浆粕甲种纤维素含量的研究
6
作者 陈杰 姚金波 +1 位作者 王运利 汪群慧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7,共3页
研究了3种生物酶在提高竹浆粕甲种纤维素含量方面的效果,并得出最佳的酶处理工艺条件为:浆浓10%,酶用量9.2AXU/g(木聚糖酶HC与NS29009用量比为5.0:4.2),pH值8,时间2h,温度55℃,沸水失活。竹浆粕经过最佳酶处理工艺处理后,其甲种纤维素... 研究了3种生物酶在提高竹浆粕甲种纤维素含量方面的效果,并得出最佳的酶处理工艺条件为:浆浓10%,酶用量9.2AXU/g(木聚糖酶HC与NS29009用量比为5.0:4.2),pH值8,时间2h,温度55℃,沸水失活。竹浆粕经过最佳酶处理工艺处理后,其甲种纤维素含量由原来的80.0%提高到90.5%,基本满足了竹纤维用浆粕对甲种纤维素含量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浆粕 甲种纤维素含量 生物酶 酶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