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木色素的提取及其对羊毛织物的染色 被引量:22
1
作者 贾艳梅 李向伟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16,共4页
以水为溶剂提取苏木色素,利用该提取液对羊毛织物进行直接及媒染染色,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苏木色素提取及染色的最佳工艺参数。苏木色素提取:料液比1:20,温度80℃,时间70min,碳酸钠质量浓度5g/L;直接染色工艺:pH值... 以水为溶剂提取苏木色素,利用该提取液对羊毛织物进行直接及媒染染色,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苏木色素提取及染色的最佳工艺参数。苏木色素提取:料液比1:20,温度80℃,时间70min,碳酸钠质量浓度5g/L;直接染色工艺:pH值6—7,温度80℃,时间60min,不加氯化钠;硫酸铜后媒工艺:70℃,50min,媒染剂用量5%(owf)。媒染染色可获得较好的染色牢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木染料 羊毛织物 染色 提取 K/S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放电NO脱除过程模拟 被引量:7
2
作者 余奇 曾克思 +1 位作者 张振伟 余刚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95-200,共6页
建立了数学模型,把所考虑的NO/N2/O2/H2O脉冲放电体系中的主要化学反应,归结为各物种浓度的刚性常微分方程组的初值问题来求解,计算方法选用Rosenbrock法,得到了物种浓度随停留时间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NO还原和氧化在其脱除过程中同... 建立了数学模型,把所考虑的NO/N2/O2/H2O脉冲放电体系中的主要化学反应,归结为各物种浓度的刚性常微分方程组的初值问题来求解,计算方法选用Rosenbrock法,得到了物种浓度随停留时间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NO还原和氧化在其脱除过程中同时共存,当NO,N2,O2,H2O和CO2的体积浓度分别为200×10-6,80%,5%,6%和9%时,NO氧化所占的比例比NO还原的大很多;脉冲频率增大导致NO还原率和氧化率均增大;H2O浓度增大导致HNO3浓度增大,表明NO氧化所占的比例随H2O浓度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还原 NO氧化 脉冲放电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阳极氧化膜干燥方式对其粘接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晓丰 赵蕊 +2 位作者 张金生 赵旭辉 左禹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2-44,共3页
利用拉剪实验及楔子实验等测定2A14铝合金粘接件的结合强度和耐久性,结合扫描电镜及红外分析等方法,研究铝合金粘接前阳极氧化膜的微观结构及含水量对其粘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铝合金磷酸阳极氧化膜经过冷风吹干、50℃烘干和100℃烘... 利用拉剪实验及楔子实验等测定2A14铝合金粘接件的结合强度和耐久性,结合扫描电镜及红外分析等方法,研究铝合金粘接前阳极氧化膜的微观结构及含水量对其粘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铝合金磷酸阳极氧化膜经过冷风吹干、50℃烘干和100℃烘干处理后,粘接试样的拉剪强度随烘干温度升高略有增加;粘接试样的湿热耐久性以50℃烘干处理后的稍好,而100℃烘干处理后,由于氧化膜中产生大量微裂纹,使其耐久性有所下降;氧化膜经过沸水封闭处理后,由于膜中含水量很大及封孔处理限制了粘合剂的渗透,导致其拉剪强度和湿热耐久性皆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阳极氧化 粘接 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TiO_2光催化氧化降解活性染料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王成国 邓兵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25,共3页
采用纳米级TiO2悬浮法光催化氧化处理活性染料K-2G水溶液,讨论了pH值、TiO2用量、染料浓度、处理时间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发现:在溶液pH值为中性、染料浓度不大、纳米TiO2用量适当的情况下光照1 h,即可达到较好的降解效果。纳... 采用纳米级TiO2悬浮法光催化氧化处理活性染料K-2G水溶液,讨论了pH值、TiO2用量、染料浓度、处理时间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发现:在溶液pH值为中性、染料浓度不大、纳米TiO2用量适当的情况下光照1 h,即可达到较好的降解效果。纳米TiO2对活性染料脱色效果较好、降解彻底、能将活性染料基本降解为无机物,不会造成二次污染,是一种值得深入研究并推广应用的印染废水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技术 TIO2 光催化氧化 降解 活性染料 脱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P神经网络预测活性染色织物K/S值 被引量:7
5
作者 姜会钰 杨锋 +1 位作者 王振东 邓丽君 《印染》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3-24,共2页
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预测活性染料染色织物的K/S值。将不同的活性染料染色工艺参数和对应的染色织物K/S值输入神经网络作为训练,再输入其它染色参数值,预测其染色织物K/S值。试验表明,BP神经网络预测结果和试验值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995... 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预测活性染料染色织物的K/S值。将不同的活性染料染色工艺参数和对应的染色织物K/S值输入神经网络作为训练,再输入其它染色参数值,预测其染色织物K/S值。试验表明,BP神经网络预测结果和试验值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995,说明人工神经网络用于预测活性染料染色织物K/S值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 活性染料 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基润滑油基础油的脱氮与吸附脱酸 被引量:5
6
作者 毛满意 夏明桂 +1 位作者 何精平 成功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4-17,共4页
以中间基基础油为原料,采用自制的 WK-1脱氮剂和 WK-3吸附剂,考察了脱氮-吸附脱酸组合工艺的脱氮和吸附脱酸效果。实验结果表明,WK-1在剂油质最比为1/250时,脱氮率达到90.7%;WK-3在1.5%的投加量(ω)下,使精制基础油的酸值达到0.05 mgKOH... 以中间基基础油为原料,采用自制的 WK-1脱氮剂和 WK-3吸附剂,考察了脱氮-吸附脱酸组合工艺的脱氮和吸附脱酸效果。实验结果表明,WK-1在剂油质最比为1/250时,脱氮率达到90.7%;WK-3在1.5%的投加量(ω)下,使精制基础油的酸值达到0.05 mgKOH/g 以下。在最优剂油比下对基础油进行脱氮-吸附脱酸组合精制,精制基础油的碱性氮化物从275.3μg/g 降低到23.8μg/g,酸值从0.131 mgKOH/g降低到0.045 mgKOH/g,精制基础油的氧化安定性从130 min提高到285 min,精制油的其它理化指标不变或有所改善。与单纯的白土精制工艺相比,脱氮-吸附脱酸组合工艺具有更高的脱氮和脱酸效率,废渣量减少,有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油基础油 脱氮 脱酸 氧化安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LM-BP算法预测活性染料染色K/S值 被引量:11
7
作者 郑春玲 姜会钰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2-85,共4页
针对标准BP算法收敛速度慢,易出现局部极小值等缺陷,采用Levenberg-Marquardt(LM-BP)算法,提出了一种经改进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运用该预测模型,建立了活性染料染色各工艺参数与织物表面K/S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同时将其与传统BP算法预... 针对标准BP算法收敛速度慢,易出现局部极小值等缺陷,采用Levenberg-Marquardt(LM-BP)算法,提出了一种经改进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运用该预测模型,建立了活性染料染色各工艺参数与织物表面K/S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同时将其与传统BP算法预测模型在网络收敛时间、预测准确度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传统BP算法经1 500步训练后达到的收敛精度,在LM-BP算法预测模型中只需大约7步训练;染色K/S值预测值和试验值之间的相关系数R也相应由0.995提高到0.999。对比认为,LM-BP算法预测模型在对活性染料染色K/S值的预测中更为优越,时间短,准确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S值 活性染料 BP神经网络 LM-BP算法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染料对柞蚕/锦纶复合丝织物的染色 被引量:9
8
作者 贾艳梅 于学智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9-31,共3页
探讨天然茶叶染料对柞蚕/锦纶针织物的染色性能,对染色样品的K/S值,L*、a、b等色度指标及染色牢度进行测试,确定了直接染色和媒染染色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直接染色最佳工艺为:温度90℃,时间50 min,pH5,染料质量浓度为提取原液质... 探讨天然茶叶染料对柞蚕/锦纶针织物的染色性能,对染色样品的K/S值,L*、a、b等色度指标及染色牢度进行测试,确定了直接染色和媒染染色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直接染色最佳工艺为:温度90℃,时间50 min,pH5,染料质量浓度为提取原液质量浓度的80%(g/L),直接染色可获得较好的染色深度和牢度,皂洗和摩擦牢度均达到3级或3级以上;经媒染后,织物的K/S值提高显著,染色牢度略有提高,媒染剂种类对染色织物色相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染料 天然染料 柞蚕/锦纶针织物 复合丝织物 染色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烯丙基缩水甘油醚的合成方法 被引量:6
9
作者 刘秀英 张超灿 +1 位作者 崔卫钢 徐卫林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70-372,共3页
以固体NaOH和烯丙醇为原料在温和条件下制得烯丙醇钠,再以固体烯丙醇钠为原料,与环氧氯丙烷在无水条件下高产率地得到高纯度的烯丙基缩水甘油醚。讨论了原料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投料方式等因素对反应收率的影响。NaOH和烯丙醇... 以固体NaOH和烯丙醇为原料在温和条件下制得烯丙醇钠,再以固体烯丙醇钠为原料,与环氧氯丙烷在无水条件下高产率地得到高纯度的烯丙基缩水甘油醚。讨论了原料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投料方式等因素对反应收率的影响。NaOH和烯丙醇摩尔比为1∶3时,在加热回流下可高收率制得烯丙醇钠。醚化反应中固体烯丙醇钠与环氧氯丙烷摩尔比为1∶1.5,在无水条件下于30℃反应3 h,烯丙基缩水甘油醚的收率达96%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丙基缩水甘油醚 环氧氯丙烷 烯丙醇钠 烯丙醇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聚酯嵌段聚氨酯涂层剂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7
10
作者 权衡 段亚峰 顾振亚 《印染》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12-14,18,共4页
以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为聚氨酯硬段,聚己二酸-1,4-丁二醇酯二醇(PBA2000)和聚乙二醇(PEG1000)为混合软段,1,4-丁二醇(BDO)为扩链剂,制备了一系列聚酯-聚醚型聚氨酯。研究了该聚氨酯的防水性、透湿性、亲水性及相转变温度T... 以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为聚氨酯硬段,聚己二酸-1,4-丁二醇酯二醇(PBA2000)和聚乙二醇(PEG1000)为混合软段,1,4-丁二醇(BDO)为扩链剂,制备了一系列聚酯-聚醚型聚氨酯。研究了该聚氨酯的防水性、透湿性、亲水性及相转变温度Tg等主要应用性能与其组成、结构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聚氨酯软链段的结构、组成和含量对其性能的影响显著;而在一定范围内,硬链段的结构对聚氨酯性能的影响并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整理 聚氨酯 聚酯 聚醚 结构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氯稳定溶液在棉织品漂白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成国 邓兵 《现代纺织技术》 2006年第2期9-11,共3页
与次氯酸钠和双氧水相比,二氧化氯不仅能有效降解织物中的杂质,而且不会降低织物强力,也不会造成水体的严重污染,是一种值得研究和推广的短流程纯棉织物前处理方法。文章简要说明了实验室制备二氧化氯稳定性溶液的方法,并通过正交试验... 与次氯酸钠和双氧水相比,二氧化氯不仅能有效降解织物中的杂质,而且不会降低织物强力,也不会造成水体的严重污染,是一种值得研究和推广的短流程纯棉织物前处理方法。文章简要说明了实验室制备二氧化氯稳定性溶液的方法,并通过正交试验法研究了二氧化氯漂白法的影响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氯 稳定溶液 漂白 棉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树脂/二氧化硅杂化材料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丽君 魏明坤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1-12,36,共3页
溶胶-凝胶法制备环氧树脂/SiO2杂化材料,利用FTIR、SEM和综合热分析仪对杂化材料的结构、显微形态及热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杂化材料中SiO2与环氧树脂两相间存在氢键作用;SiO2质量分数<7%时SiO2与环氧树脂之间无明显相界面,可... 溶胶-凝胶法制备环氧树脂/SiO2杂化材料,利用FTIR、SEM和综合热分析仪对杂化材料的结构、显微形态及热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杂化材料中SiO2与环氧树脂两相间存在氢键作用;SiO2质量分数<7%时SiO2与环氧树脂之间无明显相界面,可获得有机聚合物链段与无机网络互穿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SiO2质量分数为11%时材料具有最佳耐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二氧化硅 溶胶-凝胶法 杂化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蛹皮壳聚糖的制备及在毛织物艾蒿染色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贾艳梅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13,共4页
以柞蚕蛹皮为原料制取壳聚糖,并用该壳聚糖预处理羊毛织物进行染色,探讨壳聚糖预处理对羊毛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柞蚕蛹皮采用稀盐酸、稀氢氧化钠进行脱钙、脱脂肪制备甲壳素,采用浓氢氧化钠溶液脱乙酰基,双氧水脱色工艺,制备脱乙酰度90... 以柞蚕蛹皮为原料制取壳聚糖,并用该壳聚糖预处理羊毛织物进行染色,探讨壳聚糖预处理对羊毛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柞蚕蛹皮采用稀盐酸、稀氢氧化钠进行脱钙、脱脂肪制备甲壳素,采用浓氢氧化钠溶液脱乙酰基,双氧水脱色工艺,制备脱乙酰度90%的乳白色壳聚糖产品,并用正交试验法优化脱乙酰基工艺。结果表明,甲壳素脱乙酰基的最佳工艺为:氢氧化钠质量分数50%,处理温度100℃,时间9 h,甲壳素与碱液质量比1∶20;经壳聚糖预处理后,羊毛织物艾蒿染色的染色深度明显提高,皂洗和摩擦色牢度基本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脱乙酰度 毛织物 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无极紫外点阵光催化氧化降解酸性蓝BGA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成功 夏东升 +3 位作者 曾庆福 毛满意 沈超 刘强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1-34,共4页
以不规则石英片作为TiO2光催化剂的载体,与微波无极紫外灯形成点阵光催化氧化降解酸性蓝BGA。通过比较不同反应体系的处理效果,验证了微波无极紫外点阵光催化氧化法的优越性。实验结果表明,当反应时间为60 min、H2O2投加量2 mL/L、酸性... 以不规则石英片作为TiO2光催化剂的载体,与微波无极紫外灯形成点阵光催化氧化降解酸性蓝BGA。通过比较不同反应体系的处理效果,验证了微波无极紫外点阵光催化氧化法的优越性。实验结果表明,当反应时间为60 min、H2O2投加量2 mL/L、酸性蓝BGA初始质量浓度300 mg/L、曝气量0.15 L/min时,其对酸性蓝BGA废水的TOC去除率和脱色率分别达到42.74%和90.17%。在降解的过程中它受pH影响较大,采用分段控制pH的方法,能够进一步提高脱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片 微波无极点阵光 光催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类高分子印染助剂及其应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权衡 李怀芝 易有彬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2-47,共6页
综述了常见聚氨酯类纺织化学品的结构特点及其特性。重点就原理、结构及性能等方面讨论了水性聚氨酯在纺织品印染加工中的应用,指出目前聚氨酯类印染助剂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其发展方向。
关键词 聚氨酯 纺织化学品 印染助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蒿提取液对柞丝织物染色的工艺探讨 被引量:4
16
作者 贾艳梅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3-25,28,共4页
以水煮的方式提取艾蒿色素,并用该提取液对柞丝织物进行染色,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确定了艾蒿色素提取及染色的最佳工艺条件。艾蒿色素提取:90℃,水煮60 min,艾蒿与水质量之比为1∶20;直接染色工艺:90℃,50 min,pH 7;FeSO4后媒处理... 以水煮的方式提取艾蒿色素,并用该提取液对柞丝织物进行染色,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确定了艾蒿色素提取及染色的最佳工艺条件。艾蒿色素提取:90℃,水煮60 min,艾蒿与水质量之比为1∶20;直接染色工艺:90℃,50 min,pH 7;FeSO4后媒处理工艺:60℃,40 min,浴比1∶30,媒染剂用量6 g/L,在此条件下,柞丝织物可获得较好的染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丝织物 艾蒿提取液 染色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核壳结构的聚苯胺/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丽君 魏明坤 何敏博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7年第9期30-32,共3页
利用原位聚合(In-situ)方法,在二氧化硅微球表面上成功包覆了聚苯胺层。透射电镜(TEM)照片显示,微球呈现良好的核壳结构,大部分粒径在500 nm左右;包覆后,聚苯胺的红外特征吸收峰发生了红移,表明二氧化硅与聚苯胺两相之间不是简单的物理... 利用原位聚合(In-situ)方法,在二氧化硅微球表面上成功包覆了聚苯胺层。透射电镜(TEM)照片显示,微球呈现良好的核壳结构,大部分粒径在500 nm左右;包覆后,聚苯胺的红外特征吸收峰发生了红移,表明二氧化硅与聚苯胺两相之间不是简单的物理包覆,而是存在类似于共价键的缔合作用。热重(TG-DTG)曲线显示聚苯胺/二氧化硅微球具有3个明显的失重阶段,并且无机二氧化硅提高了聚苯胺的氧化分解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结构 聚苯胺/二氧化硅 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酶法提高竹浆粕甲种纤维素含量的研究
18
作者 陈杰 姚金波 +1 位作者 王运利 汪群慧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7,共3页
研究了3种生物酶在提高竹浆粕甲种纤维素含量方面的效果,并得出最佳的酶处理工艺条件为:浆浓10%,酶用量9.2AXU/g(木聚糖酶HC与NS29009用量比为5.0:4.2),pH值8,时间2h,温度55℃,沸水失活。竹浆粕经过最佳酶处理工艺处理后,其甲种纤维素... 研究了3种生物酶在提高竹浆粕甲种纤维素含量方面的效果,并得出最佳的酶处理工艺条件为:浆浓10%,酶用量9.2AXU/g(木聚糖酶HC与NS29009用量比为5.0:4.2),pH值8,时间2h,温度55℃,沸水失活。竹浆粕经过最佳酶处理工艺处理后,其甲种纤维素含量由原来的80.0%提高到90.5%,基本满足了竹纤维用浆粕对甲种纤维素含量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浆粕 甲种纤维素含量 生物酶 酶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蒿色素提取液的媒染染色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贾艳梅 《针织工业》 2009年第3期54-56,共3页
文中以水煮的方式提取艾蒿色素,并用该提取液对柞蚕锦纶复合丝针织物进行媒染染色,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确定了艾蒿色素提取及媒染染色的最佳工艺条件。艾蒿色素提取最佳条件:温度90℃,水煮60 min,艾蒿与蒸馏水之比为1∶20。硫酸亚... 文中以水煮的方式提取艾蒿色素,并用该提取液对柞蚕锦纶复合丝针织物进行媒染染色,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确定了艾蒿色素提取及媒染染色的最佳工艺条件。艾蒿色素提取最佳条件:温度90℃,水煮60 min,艾蒿与蒸馏水之比为1∶20。硫酸亚铁预媒染色最佳条件:染液浓度为艾蒿提取原液浓度,温度80℃,时间40 min,pH值为7。硫酸亚铁后媒法处理最佳工艺条件:温度60℃,时间40 min,FeSO4.7H2O浓度6~7 g/L。以硫酸亚铁为媒染剂,染色织物的各项色牢度均达到3级或3级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锦纶复合丝 针织物 艾蒿 提取 媒染染色 K/S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吡咯-2-亚甲基氨基)的Cu(Ⅱ)自组装体的光谱研究
20
作者 李伟 胡继明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9-10,共2页
  由金属离子组成分子自组装体是形成超分子构架的最有效方法.在过去的10年间,人们更多地关注金属超分子类的构建,如配位大环、笼、配位聚合物.在前面的工作中[1],本课题组用刚性或柔性桥联的二(吡咯-2-烷基)schiff 碱构建性质各异的...   由金属离子组成分子自组装体是形成超分子构架的最有效方法.在过去的10年间,人们更多地关注金属超分子类的构建,如配位大环、笼、配位聚合物.在前面的工作中[1],本课题组用刚性或柔性桥联的二(吡咯-2-烷基)schiff 碱构建性质各异的超分子配合物.本文测试了4种二(吡咯-2-烷基氨基)的铜(Ⅱ)配合物的FT-IR 和FT-Raman 光谱,并用DFT/B3LYP 方法计算了它们的振动光谱,结合文献对各谱峰作了准确归属.…… 展开更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