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温后钢-PVA混杂纤维高性能混凝土盾构管片抗弯性能研究
1
作者 许成祥 周志豪 +1 位作者 许奇琦 杨曌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0-111,共12页
本文利用弯曲加载破坏试验,研究了钢纤维体积率、聚乙烯醇(PVA)纤维体积率以及矿粉掺量对高温后的混杂纤维高性能混凝土(HFHPC)盾构管片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入一定量钢纤维、PVA纤维以及矿粉的HFHPC盾构管片在经受高温后的极限... 本文利用弯曲加载破坏试验,研究了钢纤维体积率、聚乙烯醇(PVA)纤维体积率以及矿粉掺量对高温后的混杂纤维高性能混凝土(HFHPC)盾构管片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入一定量钢纤维、PVA纤维以及矿粉的HFHPC盾构管片在经受高温后的极限承载力、初始刚度、延性系数以及耗能系数等力学性能指标较普通混凝土盾构管片相应值均有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钢-PVA混杂纤维 高性能混凝土 盾构管片 抗弯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PVA混杂纤维高性能混凝土高温后残余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许成祥 赵晓悦 +1 位作者 许奇琦 肖良丽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15-2025,共11页
为探究3种因素钢纤维、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纤维和矿粉对钢-PVA混杂纤维高性能混凝土(hybrid fiber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HFHPC)高温后残余力学性能的影响。对钢纤维、PVA纤维和矿粉3种因素各取3个水平,采用L_(9)(3^(... 为探究3种因素钢纤维、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纤维和矿粉对钢-PVA混杂纤维高性能混凝土(hybrid fiber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HFHPC)高温后残余力学性能的影响。对钢纤维、PVA纤维和矿粉3种因素各取3个水平,采用L_(9)(3^(3))方案进行正交设计,测试HFHPC遭受高温作用后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并进行极差与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钢纤维体积分数为2.0%时可以有效提高HFHPC的各项强度。PVA纤维能够抑制混凝土爆裂,与钢纤维混杂可体现优势互补。800℃时,当钢纤维体积分数为2.0%、PVA纤维体积分数为0.3%、矿粉掺量为10%时,HFHPC的抗压强度残余率与劈拉强度残余率达到最高,分别为60.23%和74.5%。当矿粉掺量大于10%时,HFHPC抗压强度可显著提高,而劈拉强度与抗折强度略有下降。最后分别建立了HFHPC立方体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的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PVA混杂纤维 高性能混凝土 高温 力学性能 强度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PVA混杂纤维高性能混凝土抗渗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许成祥 张家琪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30-2136,2148,共8页
为探究钢纤维掺量、聚乙烯醇(PVA)纤维掺量和矿粉掺量对钢-PVA混杂纤维高性能混凝土(HFHPC)抗渗性能的影响,本文开展了钢-PVA HFHPC抗渗性能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极差分析、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对HFHPC抗渗性能的影响程度... 为探究钢纤维掺量、聚乙烯醇(PVA)纤维掺量和矿粉掺量对钢-PVA混杂纤维高性能混凝土(HFHPC)抗渗性能的影响,本文开展了钢-PVA HFHPC抗渗性能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极差分析、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对HFHPC抗渗性能的影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钢纤维、矿粉和PVA纤维。在试验水平范围内,得出混凝土试件抗渗性能最佳水平组合:钢纤维体积掺量1.0%、PVA纤维体积掺量0.7%、矿粉质量取代率20%。当钢纤维掺量超1.0%时,HFHPC抗渗性能略有下降,但仍高于基准素混凝土。最后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HFHPC渗透系数与钢纤维、PVA纤维和矿粉的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纤维 PVA 矿粉 高性能混凝土 抗渗性能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PVA混杂纤维高性能混凝土断裂性能与弯曲韧性试验 被引量:3
4
作者 许成祥 金旭 +1 位作者 许奇琦 肖良丽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9510-9519,共10页
为了研究钢-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混杂纤维对高性能混凝土(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HPC)的增强增韧效果,以钢纤维体积分数、PVA纤维体积分数和矿粉掺量为三因素,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并制作16组试件,进行四点加载和三点加载... 为了研究钢-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混杂纤维对高性能混凝土(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HPC)的增强增韧效果,以钢纤维体积分数、PVA纤维体积分数和矿粉掺量为三因素,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并制作16组试件,进行四点加载和三点加载弯曲试验,获取了荷载(P)-跨中挠度(δ)曲线和荷载(P)-裂缝张口位移(crack mouth opening displacement,CMOD)曲线,测定了28 d龄期后的弯曲韧性和断裂性能等。研究表明:混凝土中掺入钢纤维或PVA纤维,P-δ曲线和P-CMOD曲线都变得更加饱满,对其有较为明显的增强增韧效果;特别是当两种纤维和一定量的矿粉掺入混凝土中,曲线下降段趋势变得更加平缓,混掺纤维高性能混凝土试件比单掺纤维混凝土试件具有更好的变形能力,掺入1.5%的钢纤维、0.2%的PVA纤维和20%的矿粉的效果最佳,对弯曲韧性和断裂性能的提升最为显著,具有不错的正混杂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PVA混杂纤维 弯曲韧性 断裂性能 混杂效应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后钢-PVA混杂纤维高性能混凝土与变形钢筋黏结性能试验
5
作者 许成祥 吕红杰 +1 位作者 许奇琦 朱红兵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8615-8623,共9页
为研究高温后钢-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s,PVA)混杂纤维高性能混凝土(hybrid fiber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HFHPC)与变形钢筋的黏结性能退化规律,以200、400、600、800℃为目标温度,选取钢纤维体积率、PVA纤维体积率、矿粉掺量... 为研究高温后钢-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s,PVA)混杂纤维高性能混凝土(hybrid fiber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HFHPC)与变形钢筋的黏结性能退化规律,以200、400、600、800℃为目标温度,选取钢纤维体积率、PVA纤维体积率、矿粉掺量为正交试验因素设计并制作25组HFHPC试件,完成了单调荷载下的中心拉拔试验。结果表明:高温后各组HFHPC试件黏结破坏形态均表现为钢筋拔出破坏;试验温度范围内,对HFHPC试件黏结强度的影响程度均为:钢纤维体积率最大、矿粉掺量次之、PVA纤维体积率最小;随着温度的升高,HFHPC试件黏结强度逐渐下降,且在相同温度条件下,HFHPC试件黏结强度和峰值滑移相比于未掺纤维的混凝土试件均有所提升,其中,200℃时HFHPC试件的黏结强度提升最为显著,分别提升了33.69%、35.76%、37.54%和46.03%;混杂纤维能显著提高高温后高性能混凝土与钢筋的峰值界面能,明显改善黏结延性和耗能能力;提出的考虑温度作用后的混杂纤维混凝土与钢筋黏结-滑移模型与试验实测结果吻合较好,可为火灾后混杂纤维高性能混凝土结构损伤评估及加固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聚乙烯醇(PVA)混杂纤维高性能混凝土(HFHPC) 高温 变形钢筋 正交试验 黏结-滑移本构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渣-偏高岭土基地质聚合物砂浆物理和力学性能的正交试验研究
6
作者 徐业创 梅军鹏 +3 位作者 黎杰 尹琛 李爽 谢安合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160,共9页
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系统研究了高炉矿渣掺量、水玻璃模数、碱当量、聚甲醛(POM)纤维掺量对矿渣-偏高岭土基地质聚合物砂浆力学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各因素间的协同作用,以确定最优配合比。结果表明,当矿渣掺量为60%、水玻璃模数为1.3、碱... 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系统研究了高炉矿渣掺量、水玻璃模数、碱当量、聚甲醛(POM)纤维掺量对矿渣-偏高岭土基地质聚合物砂浆力学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各因素间的协同作用,以确定最优配合比。结果表明,当矿渣掺量为60%、水玻璃模数为1.3、碱当量为9%时,地聚物砂浆兼具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较低的干燥收缩率。通过极差分析得出,碱当量对3 d期龄试样抗压强度和28 d期龄试样抗折强度的影响最为显著,而矿渣掺量对28 d期龄试样抗压强度和3 d期龄试样抗折强度的影响程度最高;相比之下,水玻璃模数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始终较弱。此外,适量掺入POM纤维可有效提高地聚物砂浆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矿渣 偏高岭土 干燥收缩 地质聚合物 聚甲醛纤维 力学性能 弯曲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蒸压管桩混凝土力学性能的靶向增强研究
7
作者 廖国胜 秦广崇 +2 位作者 吴振 廖宜顺 何军林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9-223,共5页
通过试验研究靶向增强组分对NAC-PHC(Non-autoclaved PHC)管桩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及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胶凝材料用量为430 kg/m^(3),早强型聚羧酸减水剂掺量为1.8%,矿粉掺量为30%,水胶比为0.26,砂率为38%,靶向增强组分... 通过试验研究靶向增强组分对NAC-PHC(Non-autoclaved PHC)管桩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及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胶凝材料用量为430 kg/m^(3),早强型聚羧酸减水剂掺量为1.8%,矿粉掺量为30%,水胶比为0.26,砂率为38%,靶向增强组分由早强型增强组分硫氰酸钠和三乙醇胺、晶核型增强组分C-S-H晶核和密实型增强组分甲基硅酸钠复合而成时,所制备NAC-PHC管桩混凝土7 d抗压强度可达94.3 MPa;其耐久性能显著增强;XRD分析显示NAC-PHC管桩混凝土水化产物与AC-PHC(Autoclaved PHC)管桩混凝土基本相似;SEM分析显示NAC-PHC管桩混凝土微观结构更为紧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C-PHC管桩 靶向增强组分 力学性能 耐久性能 微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动持时对双层高架桥框架式桥墩抗震性能评价的影响
8
作者 许成祥 吴双玙 +1 位作者 吴永昂 朱红兵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32,共11页
为研究地震动持时对双层高架桥框架式桥墩抗震性能评价的影响,基于双层框架式桥墩的拟静力试验,借助OpenSees有限元软件建立数值模型,将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两者吻合较好。选取两组具有长、短持时特性的地震动记录,通过增量动... 为研究地震动持时对双层高架桥框架式桥墩抗震性能评价的影响,基于双层框架式桥墩的拟静力试验,借助OpenSees有限元软件建立数值模型,将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两者吻合较好。选取两组具有长、短持时特性的地震动记录,通过增量动力分析(IDA)建立峰值地面加速度(PGA)与位移延性比u的关系,得到易损性曲线。长持时地震动作用下PGA中位值为0.35g、0.55g、0.78g、0.98g,短持时地震动作用下PGA中位值为0.35g、0.59g、0.91g、1.20g。随着损伤程度的加大,双层框架式桥墩易损性曲线的差异区间随着PGA的增大而增大;9度(0.40 g)罕遇地震时,长、短持时地震动作用下双层框架式桥墩发生严重损伤和完全破坏的概率分别为25.57%、8.61%和16.98%、4.79%,说明当PGA较大时,双层框架式桥墩在长持时地震动作用下更容易受到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持时 框架式桥墩 抗震性能 增量动力分析 易损性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醇纤维增强地聚物抗硫酸盐侵蚀性能分析及强度预测
9
作者 姜天华 王帅 胡宇成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5-191,共7页
为探究聚乙烯醇(PVA)纤维对粉煤灰-矿渣基地聚物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的影响,对掺入不同纤维长度及体积掺量的PVA纤维增强地聚物进行硫酸盐干湿循环侵蚀试验,分析了硫酸盐侵蚀前后试件的质量及抗压强度变化规律;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硫酸... 为探究聚乙烯醇(PVA)纤维对粉煤灰-矿渣基地聚物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的影响,对掺入不同纤维长度及体积掺量的PVA纤维增强地聚物进行硫酸盐干湿循环侵蚀试验,分析了硫酸盐侵蚀前后试件的质量及抗压强度变化规律;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硫酸盐干湿循环作用下PVA纤维增强地聚物抗压强度GM(1,1)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掺入适量PVA纤维能有效提升试件抗硫酸盐侵蚀性能,但掺入过量则会起反作用,在本研究9个配比方案中,加入体积掺量为0.10%的18 mm PVA纤维时效果最佳;采用建立的GM(1,1)模型对试件抗压强度进行预测,在纤维体积掺量不超过0.20%时具有较高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聚物 聚乙烯醇纤维 干湿循环 硫酸盐侵蚀 GM(1 1)预测模型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错层节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框架结构抗整体性倒塌能力分析
10
作者 许成祥 孙少雨 刘晓强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1-619,共9页
为了研究含错层节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框架结构抗整体性倒塌能力,基于已有试验,采用OpenSees分别建立了不同错层高度钢管混凝土柱‑钢梁框架结构数值分析模型。对模型进行20条地震动记录下的增量动力分析(IDA),得到结构倒塌阶段的易损性... 为了研究含错层节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框架结构抗整体性倒塌能力,基于已有试验,采用OpenSees分别建立了不同错层高度钢管混凝土柱‑钢梁框架结构数值分析模型。对模型进行20条地震动记录下的增量动力分析(IDA),得到结构倒塌阶段的易损性曲线,并利用结构抗倒塌安全储备系数评估结构的抗整体性倒塌能力。结果表明:地震动强度较低时,错层高度对结构的承载力和变形影响不大,增量动力分析曲线差异较小,地震动强度较高时,不同错层框架与普通框架的增量动力分析曲线差异十分显著,第三类错层框架和第一、二类错层框架以及普通框架相比,变形增长更快,后期退化程度更大;普通框架(KJ‑1)、第一类错层框架(SKJ‑1)、第二类错层框架(SKJ‑2)和第三类错层框架(SKJ‑3)的抗倒塌安全储备系数分别为3.53、2.75、2.2和1.8,SKJ‑1、SKJ‑2和SKJ‑3相比KJ‑1抗倒塌安全储备系数分别降低了22.1%、37.7%和49.0%,说明含错层节点框架结构抗整体性倒塌能力明显低于普通节点框架结构,且随着结构错层高度的增加其性能降低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框架 错层节点 增量动力分析 抗倒塌安全储备系数 抗整体性倒塌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固废资源化利用研究 促进绿色低碳发展转型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诗冰 廖宜顺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I0001-I0002,共2页
据统计,我国目前堆存的工业固体废物超过600亿吨,占地超200万公顷。我国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42.7亿吨,综合利用量为25.8亿吨,综合利用率为60%。这表明我国工业固废堆存量仍在快速增长。202... 据统计,我国目前堆存的工业固体废物超过600亿吨,占地超200万公顷。我国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42.7亿吨,综合利用量为25.8亿吨,综合利用率为60%。这表明我国工业固废堆存量仍在快速增长。2024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尾矿、粉煤灰、煤矸石、冶炼渣、工业副产石膏、建筑垃圾、秸秆等大宗固体废弃物年利用量达到40亿吨,新增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到2030年,废弃物循环利用水平总体居于世界前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固体废物 废弃物循环利用 粉煤灰 煤矸石 冶炼渣 工业副产石膏 综合利用水平 废弃物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质碳酸钙/粒化高炉矿渣粉复合对沥青防水涂料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满海双 廖国胜 +3 位作者 刘秋秋 陈乐舟 廖宜顺 梅军鹏 《涂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37,共7页
以丙烯酸乳液和乳化沥青为树脂基料,以不同细度的重质碳酸钙(GCC)和粒化高炉矿渣粉(GS)为无机填料,并添加消泡剂、增稠剂等助剂,制备出一种改性沥青防水涂料。探究了GCC/GS复合对改性沥青防水涂料性能的影响,通过测定不同细度的GCC和GS... 以丙烯酸乳液和乳化沥青为树脂基料,以不同细度的重质碳酸钙(GCC)和粒化高炉矿渣粉(GS)为无机填料,并添加消泡剂、增稠剂等助剂,制备出一种改性沥青防水涂料。探究了GCC/GS复合对改性沥青防水涂料性能的影响,通过测定不同细度的GCC和GS双掺制备的涂层在不同环境中的拉伸性能、黏结强度、吸水率及低温柔度等性能,分析了GCC/GS复合时其细度及掺量对防水涂料性能的影响。同时,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不同细度的GCC和GS以不同比例双掺时制备的涂层表面微观形貌。结果表明:GCC/GS的细度及双掺比例会对改性沥青防水涂料的性能产生显著影响,当600目的GCC-A与S95级的GS-A双掺且w(GS)=12%时涂膜综合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防水涂料 无机填料 细度 拉伸性能 黏结强度 吸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形连接件滑移摩擦柱脚节点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成玉 王义龙 吴东平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0-131,共12页
柱脚节点是钢结构体系中的关键部位,其损伤将直接影响到结构体系的性能。基于损伤控制理念,提出了一种装配式L形连接件滑移摩擦柱脚节点。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柱脚节点模型,考虑摩擦界面是否设置填充板和外连接件是否设置加劲肋... 柱脚节点是钢结构体系中的关键部位,其损伤将直接影响到结构体系的性能。基于损伤控制理念,提出了一种装配式L形连接件滑移摩擦柱脚节点。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柱脚节点模型,考虑摩擦界面是否设置填充板和外连接件是否设置加劲肋,以及改变轴压比、连接件竖肢和水平肢厚度等因素,分析不同参数对节点受力模式、滞回曲线、耗能能力和损伤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柱脚节点主要承受摩擦力和轴压荷载的作用,柱端在受力过程中发生滑移,通过摩擦机制耗能,避免主体结构发生塑性损伤。填充板的设置增强了结构的摩擦性能,且在不同轴压荷载下均具有良好的延性和转动性能。在设置填充板的结构中,合理设置连接件竖肢厚度、水平肢厚度和加劲肋,在保证了节点摩擦耗能性能实现的同时,充分发挥了保护主体结构优势,达到了损伤控制的预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脚节点 滑移摩擦 L形连接件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粒混凝土-普通混凝土环氧树脂界面冻融后抗剪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朱红兵 郭正发 +1 位作者 韩蓓 段亦雪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78-584,共7页
采用全轻陶粒混凝土加固普通混凝土构件,可在实现既有结构性能提升的同时降低加固体自重,改善加固结构承载特性.为研究新老混凝土环氧树脂粘结界面冻融损伤后抗剪性能退化规律,开展了7组新老混凝土试件和2组整浇试件的冻融试验,测试各... 采用全轻陶粒混凝土加固普通混凝土构件,可在实现既有结构性能提升的同时降低加固体自重,改善加固结构承载特性.为研究新老混凝土环氧树脂粘结界面冻融损伤后抗剪性能退化规律,开展了7组新老混凝土试件和2组整浇试件的冻融试验,测试各组试件分别在经历0、5、10、15、20、25及30次冻融后的界面抗剪强度,分析试件外观损伤、抗剪破坏形态及抗剪强度退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冻融次数低于15时试件剪切破坏均发生在普通混凝土与环氧树脂界面剂之间,冻融次数超过25时发生在全轻陶粒混凝土与环氧树脂界面剂之间,15~25次时为过渡状态;冻融后试件界面抗剪强度出现明显退化,经历5、10、15、20、25、30次冻融循环后,界面抗剪强度较冻融前的下降率分别为7.83%、20.91%、25.54%、31.11%、36.54%、45.27%.建立了环氧树脂界面的抗剪强度退化计算公式,可较准确地预测出冻融后环氧树脂界面抗剪强度.研究结论可为工程结构加固及类似新老混凝土连接界面研究与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轻陶粒混凝土 混凝土结构加固 冻融 环氧树脂界面 抗剪性能 试验 计算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建筑石膏矿渣水泥的水化过程与耐水性能 被引量:4
15
作者 廖宜顺 董兴智 +1 位作者 廖国胜 梅军鹏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91-399,共9页
通过凝结时间、流动度、孔溶液pH值、抗折强度、抗压强度、吸水率、软化系数、水化热和水化产物分析测试,探究了磷建筑石膏(CPG)掺量对石膏矿渣水泥水化过程与耐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PG掺量的增加,石膏矿渣水泥的凝结时间缩短,... 通过凝结时间、流动度、孔溶液pH值、抗折强度、抗压强度、吸水率、软化系数、水化热和水化产物分析测试,探究了磷建筑石膏(CPG)掺量对石膏矿渣水泥水化过程与耐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PG掺量的增加,石膏矿渣水泥的凝结时间缩短,流动度减小,吸水率与3 d水化累计放热量均增大;水泥净浆孔溶液的pH值在水化早期快速下降,56 d时保持不变;当CPG掺量从40%增加到70%时,56 d水泥净浆孔溶液的pH值从11.02减小到10.62,水泥胶砂的软化系数从0.98减小到0.91,主要水化产物均为二水石膏和钙矾石,并且钙矾石的含量随着CPG掺量的增加而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建筑石膏 石膏矿渣水泥 水化热 吸水率 软化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醛纤维增强砂浆的力学性能和干燥收缩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周至阳 梅军鹏 +4 位作者 李海南 廖宜顺 徐智东 牛寅龙 李雨浓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386-3393,共8页
本文研究了不同长度聚甲醛(POM)纤维单掺和混掺对砂浆流动度、抗折强度、抗压强度、弯曲韧性及干燥收缩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观测了其微观结构。研究发现,砂浆流动度随POM纤维长度和掺量增大而下降,混掺纤维比单掺对砂浆流动度的影响... 本文研究了不同长度聚甲醛(POM)纤维单掺和混掺对砂浆流动度、抗折强度、抗压强度、弯曲韧性及干燥收缩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观测了其微观结构。研究发现,砂浆流动度随POM纤维长度和掺量增大而下降,混掺纤维比单掺对砂浆流动度的影响更小。POM纤维能有效提高砂浆的抗折强度,但掺量超过0.6%(体积分数,下同)时增强效果减弱,与未掺纤维试样相比,0.6%掺量的6 mm纤维对试样28 d抗折强度提升最高,为14.67%,抗压强度随纤维掺量增加而降低。12 mm纤维比6 mm及混掺对试样弯曲韧性提升更明显,最大提高49.43%。纤维的掺入可显著降低试样的干燥收缩率,且随纤维掺量增加,试样90 d干燥收缩率先减小后增大。与未掺纤维试样相比,0.6%掺量的6 mm纤维试样90 d干燥收缩率下降最多,为27.39%。混掺POM纤维在掺量0.6%以上时仍可显著提升砂浆的抗折强度并减小干燥收缩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砂浆 聚甲醛纤维 流动度 力学性能 弯曲韧性 干燥收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苎麻纤维增强磷建筑石膏复合材料耐水性能和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天潇 廖宜顺 +2 位作者 刘立军 王海宝 董淇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3-221,共9页
通过吸水率、软化系数、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试验,并结合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探究不同长度和掺量的苎麻纤维对苎麻纤维增强磷建筑石膏复合材料耐水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掺入适量苎麻纤维可改善苎麻纤维... 通过吸水率、软化系数、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试验,并结合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探究不同长度和掺量的苎麻纤维对苎麻纤维增强磷建筑石膏复合材料耐水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掺入适量苎麻纤维可改善苎麻纤维增强磷建筑石膏复合材料的耐水性能和力学性能,以及提高复合材料的延性。掺入0.5%(体积分数,下同)的10 mm苎麻纤维时,复合材料的软化系数达到最大,较空白组提高20.0%。苎麻纤维的掺入能有效提高复合材料的抗折强度,28 d时,掺入1.5%的10 mm苎麻纤维试样较空白组抗折强度提高39.5%。掺入小于20 mm的苎麻纤维会降低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掺入不超过1.5%的30 mm苎麻纤维可提高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28 d时,掺入1.5%的30 mm苎麻纤维试样较空白组抗压强度提高10.1%。苎麻纤维在复合材料基体内会发生水解,随龄期的增长水解程度加重,表面逐渐粗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纤维 磷建筑石膏 纤维长度 纤维掺量 软化系数 抗折强度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的聚丙烯泡沫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万聪聪 姜天华 余意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518-3529,共12页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聚丙烯泡沫混凝土(PPFC)的基本力学性能及应力-应变本构关系。研究表明:在试验变量范围内,增加聚丙烯纤维(PP)体积掺量(0.5%、1.0%和1.5%),PPFC试件立方体抗压、轴心抗压和劈裂抗拉强度均依次降低;增大PP长度(3、6和...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聚丙烯泡沫混凝土(PPFC)的基本力学性能及应力-应变本构关系。研究表明:在试验变量范围内,增加聚丙烯纤维(PP)体积掺量(0.5%、1.0%和1.5%),PPFC试件立方体抗压、轴心抗压和劈裂抗拉强度均依次降低;增大PP长度(3、6和9 mm),PPFC试件立方体抗压、轴心抗压和劈裂抗拉强度均先增大后减小;PPFC试件立方体抗压强度随粉煤灰(FA)质量掺量(40%、45%和50%)增加先增大后减小,轴心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随FA掺量增加均依次减小。基于直观分析法,可得正交试验最优配合比组合为A1B2C2,即PP体积掺量为0.5%,PP长度为6 mm,FA质量掺量为45%。PPFC受压试件破坏形态均为压剪破坏,破坏裂缝主要为斜裂缝,并伴有竖向裂缝,破坏面一般为斜面破坏;劈裂受拉试件破坏形态均为劈裂破坏,破坏裂缝均为沿荷载施加方向的竖向裂缝。基于单因素变量法可得,增加PP体积掺量(0%、0.1%、0.2%、0.3%、0.4%、0.5%和0.6%),PPFC试件立方体抗压、轴心抗压和劈裂抗拉强度均先增大后减小,当PP体积掺量为0.2%时,PPFC试件立方体抗压、轴心抗压和劈裂抗拉强度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6.00、14.56和1.96 MPa。表观密度和PPFC试件立方体抗压、轴心抗压、劈裂抗拉强度基本呈线性关系。采用分段式表达式建立了PPFC应力-应变本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纤维 粉煤灰 泡沫混凝土 基本力学性能 应力-应变曲线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VA对硫铝酸盐水泥净浆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何香香 梅军鹏 +5 位作者 姜天华 李海南 徐智东 王智鑫 周兰兰 周至阳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628-2636,共9页
研究了乙烯-醋酸乙烯酯(EVA)对硫铝酸盐水泥(CSA)净浆抗压强度、凝结时间、干燥收缩、质量损失及浆体内部温度的影响规律,并通过XRD、FTIR、SEM及EDS等测试手段对6 h、28 d龄期时的水化产物及微观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掺入EVA后CSA... 研究了乙烯-醋酸乙烯酯(EVA)对硫铝酸盐水泥(CSA)净浆抗压强度、凝结时间、干燥收缩、质量损失及浆体内部温度的影响规律,并通过XRD、FTIR、SEM及EDS等测试手段对6 h、28 d龄期时的水化产物及微观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掺入EVA后CSA净浆的凝结时间显著缩短,6 h的抗压强度升高,而1 d、3 d、28 d的抗压强度降低;CSA净浆的干燥收缩和质量损失率随着EVA掺量的增加逐渐减小;EVA的掺入提高了CSA净浆内部温度曲线的峰值,加快了峰值出现的时间。微观分析表明:EVA对CSA净浆6 h的水化具有促进作用,使其生成了更多的钙矾石,而对其28 d的水化具有抑制作用,水化产物有所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VA 硫铝酸盐水泥 水化产物 力学性能 微观结构 改性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始加载龄期对陶粒混凝土梁徐变性能的影响
20
作者 朱红兵 金伟良 +1 位作者 李家鹏 肖宇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4-107,116,共5页
徐变性能对混凝土结构的承载性能有较大影响,初始加载龄期(养护龄期)对徐变有较大影响,基于4种不同初始加载龄期的陶粒混凝土梁,进行了为期200 d的徐变试验,研究初始加载龄期对陶粒混凝土梁徐变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研究,并建立基于ACI-20... 徐变性能对混凝土结构的承载性能有较大影响,初始加载龄期(养护龄期)对徐变有较大影响,基于4种不同初始加载龄期的陶粒混凝土梁,进行了为期200 d的徐变试验,研究初始加载龄期对陶粒混凝土梁徐变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研究,并建立基于ACI-209徐变计算模型和ACI-435长期挠度计算方法建立陶粒混凝土结构的徐变值计算式。结果显示:随着初始加载龄期的增加,陶粒混凝土梁的初始挠度、徐变挠度速度和最终挠度值均呈现减小的趋势,减小的幅度也随着加载龄期的延长而逐渐减弱;徐变值计算式的计算值与试验观测值较接近,所建立的计算式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适用性;综合考虑工期和经济指标,建议将90 d作为预制陶粒混凝土梁的加载龄期。研究结论可为陶粒混凝土结构徐变计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粒混凝土梁 徐变 初始加载龄期 试验 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