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学、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劳伦斯·克拉德对马克思人类学思想的解读与建构
1
作者 陈希 刘勇 李文爽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39,共11页
劳伦斯·克拉德编辑出版了晚年马克思的“人类学笔记”,为深入理解马克思及其思想提供了新视角。克拉德通过比较马克思恩格斯在自然观与历史观上的思想差异,剖析了两人对辩证法的不同理解与运用。同时,克拉德指出马克思的人类学思... 劳伦斯·克拉德编辑出版了晚年马克思的“人类学笔记”,为深入理解马克思及其思想提供了新视角。克拉德通过比较马克思恩格斯在自然观与历史观上的思想差异,剖析了两人对辩证法的不同理解与运用。同时,克拉德指出马克思的人类学思想经历了从哲学人类学到经验人类学的转向,密切了马克思与人类学之间的联系。面对传统人类学亲理论而远实践、重抽象而薄辩证的状态,克拉德强调了马克思关于人的论述的统一性,并试图以此为基点,以人对自然的关系与社会内部关系为两翼,建构一门完整的人的科学,即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伦斯·克拉德 马克思 人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层直接民主对马克思直接民主观的继承和发展
2
作者 谭荧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6-84,共9页
马克思的直接民主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着重大和深远的影响。马克思基于人民主权理论的深刻阐释而提出“真正民主制”的发展理念,其思想精髓可概括为三个方面:人民规定制度而非从属于制度,人民通过普选制直接参与立法... 马克思的直接民主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着重大和深远的影响。马克思基于人民主权理论的深刻阐释而提出“真正民主制”的发展理念,其思想精髓可概括为三个方面:人民规定制度而非从属于制度,人民通过普选制直接参与立法,实现政治国家、市民社会与普通个体的和谐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层直接民主一方面创造性地继承了马克思直接民主观中蕴含的人民主权价值理念、民主集中的运行规则以及社会自治的实践内容;另一方面致力于人民民主实现形式的理念和经验创新,以全过程人民民主型构基层民主运转的过程机制,以民主与民生的双向互促提升基层民主建设的行动绩效,实现了对马克思直接民主观的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直接民主 基层直接民主 全过程人民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规定性 被引量:9
3
作者 文大稷 胡江华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3-148,共6页
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运用唯物史观,对"人类社会"本身、人类社会发展道路与规律问题有深刻的认知,并阐述了世界历史的整体性演变发展与各个构成部分的演变发展之间的关系,其价值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 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运用唯物史观,对"人类社会"本身、人类社会发展道路与规律问题有深刻的认知,并阐述了世界历史的整体性演变发展与各个构成部分的演变发展之间的关系,其价值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现实困境、基本范畴、历史实践和价值指向上具有高度的逻辑关联,这种逻辑关联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内在规定性,主要体现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需要引领人类社会的发展走出现实困境,需要正确认识世界历史的整体演变发展和部分演变发展的内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国成功的发展模式,并呈现"人类解放"的价值诉求和发展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 历史唯物主义 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郑琼梅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1-4,共4页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体现出鲜明的整体性特色。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有助于防止片面、孤立、静止地理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体现出鲜明的整体性特色。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有助于防止片面、孤立、静止地理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从而全面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之美,进而坚定“四个自信”,实现伟大梦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整体性 “四个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观及其对当代中国的价值 被引量:5
5
作者 文大稷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3-39,共7页
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历史观的基础和立足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最基本的和首要的观点,也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了前人提出的实践概念基础上,科学地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历史观的基础和立足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最基本的和首要的观点,也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了前人提出的实践概念基础上,科学地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这就是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再到实践唯物主义,这几个发展阶段,集中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实践观的确立过程。同时,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观具有客观性、能动性、革命性、历史性、社会性的基本特征,正是实践所具有的这些基本特征,才使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观有别于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实践观。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着理论传承和实践创新,当今我们党全面深入地把握马克思恩格斯实践观的精髓实质,科学地坚持、丰富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观,充分发挥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指导作用,使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观彰显出强大的当代中国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实践观 当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工作日理论视域下的“数字零工”就业形态与权益保护 被引量:6
6
作者 刘勇 项楠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27,共10页
“数字零工”以其“去雇佣化”、灵活自由等突出特征,日益成为重要的新型就业形态。作为资本数字化增殖逻辑的产物,“数字零工”在西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背景下,是资本摆脱工作日约束的增殖新路径。资本借助数字技术的强渗透性,模糊了工... “数字零工”以其“去雇佣化”、灵活自由等突出特征,日益成为重要的新型就业形态。作为资本数字化增殖逻辑的产物,“数字零工”在西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背景下,是资本摆脱工作日约束的增殖新路径。资本借助数字技术的强渗透性,模糊了工作日产休界限,依靠算法逻辑突破工作日生理及道德极限,通过“去雇佣化”使工作日隐形化,消弭资本逻辑下的“数字零工”工作日约束。基于此,在“数字零工”人数众多的中国,应通过加快完善零工权益保障、加强平台教育与政府监管职能,创新完善零工维权渠道,引导资本在中国的良性规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零工 工作日理论 数字平台 资本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实践教育探微 被引量:4
7
作者 文大稷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8-40,共3页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实践教育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要在大学生实践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必须将马克思主...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实践教育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要在大学生实践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贯穿大学生实践教育全过程;必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必须积极引导大学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必须积极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正确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引领 大学生 实践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舆情大数据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孙国胜 仵霜 李猛刚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75-77,共3页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基于舆情大数据探究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发现,当代大学生在网络舆情中表现出政治立场坚定、主流价值观积极向上、社交网络化等特点。同时也存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更为复杂、大学生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基于舆情大数据探究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发现,当代大学生在网络舆情中表现出政治立场坚定、主流价值观积极向上、社交网络化等特点。同时也存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更为复杂、大学生价值观念异化、大学生信息辨别能力不强等现实问题。基于此,可通过巩固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筑牢意识形态安全屏障、加强网络舆情信息分析研判等途径,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维护高校稳定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舆情大数据 高校 网络 思想政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政党建设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傅江浩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2-31,共10页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萌芽于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前对欧洲国家政党政治现象的剖析,形成于1848年欧洲大革命的实践总结,在指导第一国际建设和欧洲各国独立建党过程中发展完善。马...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萌芽于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前对欧洲国家政党政治现象的剖析,形成于1848年欧洲大革命的实践总结,在指导第一国际建设和欧洲各国独立建党过程中发展完善。马克思恩格斯政党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无产阶级政党独立建党、本质属性、纲领建设、指导思想、组织建设以及国际主义等。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马克思恩格斯政党建设思想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中,仍然不断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党建设思想 无产阶级政党 工人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湖北高质量发展的出场语境、比较优势和实践路径
10
作者 余淑均 瞿孝平 《湖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107,共7页
发展新质生产力,支撑服务高质量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应有之义。湖北应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目标,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壮大,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走深走实。本文通过总结新质生产力赋能湖北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与... 发展新质生产力,支撑服务高质量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应有之义。湖北应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目标,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壮大,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走深走实。本文通过总结新质生产力赋能湖北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出场语境,分析新质生产力赋能湖北高质量发展的比较优势,梳理新质生产力赋能湖北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寻找新质生产力在促进湖北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实践方式,为全国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湖北样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 湖北实践 比较优势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协同创新研究 被引量:24
11
作者 刘华才 刘时新 +2 位作者 张廷 刘运显 刘晓云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1-87,共7页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和思想文化多元化的涌流,我国高等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全方位、全要素、全过程协同创新,要以理念创新为先导,着力构筑全方位协同育人的教育格...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和思想文化多元化的涌流,我国高等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全方位、全要素、全过程协同创新,要以理念创新为先导,着力构筑全方位协同育人的教育格局;要以内涵创新为重点,着力提高全要素协同育人的教育实效果;要以管理创新为保障,着力健全和完善全员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要以载体创新为抓手,着力营造全过程协同育人的教育环境,努力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形势 大学生 思想政治工作 协同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归因理论在构建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中的运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华才 饶懿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2-64,共3页
归因理论是通过改变人的自我感觉、自我认识来改变和调整人的行为的"认知理论",在心理治疗、思想教育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也为构建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借鉴。本文对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 归因理论是通过改变人的自我感觉、自我认识来改变和调整人的行为的"认知理论",在心理治疗、思想教育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也为构建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借鉴。本文对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及原因进行了粗浅剖析,借鉴归因理论提出了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对策,通过教育培训,纠正归因偏差,增强成功体验,使大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良好人际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因理论 大学生 人际关系 思想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识形态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傅江浩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82-186,共5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要充分认识意识形态工作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与新变化。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下,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流地位的巩固以及大学生社会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要充分认识意识形态工作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与新变化。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下,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流地位的巩固以及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健康都需要高度关注。加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有助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劳动力转移与新质生产力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琨 顾美佳 《现代管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0-200,共11页
数字经济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核心驱动力,对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选取2015—2022年274个地级市及以上面板数据,并通过构建基准回归、中介效应以及门槛效应多种计量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劳动力转... 数字经济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核心驱动力,对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选取2015—2022年274个地级市及以上面板数据,并通过构建基准回归、中介效应以及门槛效应多种计量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劳动力转移以及新质生产力三者间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可有效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且该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保持成立。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得出,数字经济发展可有效加快劳动力转移,以此赋能新质生产力涌现,即劳动力转移在数字经济与新质生产力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新质生产力的促进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即相较于发展中城市,数字经济的赋能效应在发达城市中更强。门槛效应检验结果发现,数字经济对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存在边际效益递增的非线性特征。故此,提出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优势、扩大劳动力转移规模以及制定差异化数字经济发展策略的政策建议,助力加快推动新质生产力形成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劳动力转移 新质生产力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分化、整合与创新
15
作者 周军虎 文大稷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4-37,41,共5页
思政学科的确立和成长过程是思政学科不断分化、整合与创新的过程。分化是指思政学科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从政治学、教育学等学科中分化出来,以其独特的研究对象、研究视域和众多的研究成果,已经成为具有独特个性... 思政学科的确立和成长过程是思政学科不断分化、整合与创新的过程。分化是指思政学科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从政治学、教育学等学科中分化出来,以其独特的研究对象、研究视域和众多的研究成果,已经成为具有独特个性的众多社会科学的一员,但仍然需要进一步厘清思政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边界;整合是指在学科纵深推进的过程中需要主动借鉴融合古今中外其他学科知识,呈现出整合发展的过程特征态势;创新是指思政学科需要进行系统的体系创新,实现内容体系的重构,进一步提高学科自身发展的张力。分化、整合与创新三者相互关联,统一于思政学科发展的实践进程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学科 分化 整合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科技进步的湖北省循环经济发展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严炜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6-40,共5页
科技进步是湖北省循环型工农业体系建设的加速器和助推器。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优化湖北循环型服务业体系,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完善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使区域循环经济发展强劲。但在当前,湖北循环经济的发展面临一定的障碍,需要加强基础科... 科技进步是湖北省循环型工农业体系建设的加速器和助推器。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优化湖北循环型服务业体系,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完善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使区域循环经济发展强劲。但在当前,湖北循环经济的发展面临一定的障碍,需要加强基础科学研究,提高循环经济型技术创新溢出水平,加快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构建多样化跨国技术创新联盟;建立科学公正的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循环经济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循环经济科技投入机制,依托科技进步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经济 科技进步 技术创新 科技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辅导员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潘婧 覃俊娥 张继才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82-84,共3页
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理应坚持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构建融入机制,坚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过程中落细、落小、落实,做到辅导员工作有底气、接地气、聚人气。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价值探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分离到融合: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下的社会化大生产范式重构
18
作者 刘勇 李晓云 周绍东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5-57,158,共14页
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一代生成式人工智能横空出世,驱动了社会化大生产范式重构。由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数据流通网络支撑的社会化大生产新模式,实现了工厂内部生产和社会内部生产从二元分离走向网状融合,同时,推动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 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一代生成式人工智能横空出世,驱动了社会化大生产范式重构。由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数据流通网络支撑的社会化大生产新模式,实现了工厂内部生产和社会内部生产从二元分离走向网状融合,同时,推动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实现从线性继起到实时反馈,促进二者从分离走向融合。数字时代的社会化大生产范式重构,体现为技术革命的表象与资本逐利的实质。生成式人工智能看似编织了一张无缝衔接的产业资本循环网络,实际上是对数据、算力和人性的极致压榨。因此,对于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必须要坚持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社会主义应用价值取向,规范数字资本,引导生成式人工智能健康发展,构建人机协同共生、共创的产业生态圈,真正实现AI的普惠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社会化大生产 范式重构 分离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富裕背景下社交参与能否缓解相对贫困农户的需求型融资约束?——基于2165份问卷的经验分析
19
作者 刘勇 张瑞祺 肖光恩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4-83,共10页
实现共同富裕,相对贫困农户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群体。相对贫困农户普遍面临融资约束,近年来随着普惠金融的深入发展,供给型融资约束明显缓解,需求型融资约束亟待更好地解决,如何通过社交参与缓解相对贫困农户的需求型融资约束值得深入探... 实现共同富裕,相对贫困农户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群体。相对贫困农户普遍面临融资约束,近年来随着普惠金融的深入发展,供给型融资约束明显缓解,需求型融资约束亟待更好地解决,如何通过社交参与缓解相对贫困农户的需求型融资约束值得深入探讨。通过对2165户相对贫困农户的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揭示了社交参与缓解相对贫困农户需求型融资约束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线上和线下社交参与均能够提高相对贫困农户的有效融资需求和潜在融资需求,从而缓解需求型融资约束,尤其是线下社交影响更显著;机制分析进一步证实金融能力在社交参与缓解相对贫困农户融资约束中发挥了显著的中介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社交参与对较高收入和低收入相对贫困农户的有效融资需求和潜在融资需求都存在正向影响,能缓解其需求型融资约束,尤其是线下社交对低收入相对贫困农户的影响更为突出。因此,应注重对生产型、发展型社交场景金融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引导农户通过线上和线下的社交渠道提高发展生产和促进生活消费的融资需求,并以社会活动为载体加强相对贫困农户的金融能力建设,从而更好地缓解需求型融资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贫困农户 社交参与 需求型融资约束 金融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直接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的整体性理解
20
作者 谭荧 唐鸣 《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3-121,共9页
直接民主作为中外通用的概念,是指人民不通过中介和代表,直接行使权力,直接决定和管理公共事务。直接民主有方式和体制之分。在直接民主的体制中,并非所有的决策和管理都采取直接民主的方式,经常存在着间接民主或带有间接民主色彩的机... 直接民主作为中外通用的概念,是指人民不通过中介和代表,直接行使权力,直接决定和管理公共事务。直接民主有方式和体制之分。在直接民主的体制中,并非所有的决策和管理都采取直接民主的方式,经常存在着间接民主或带有间接民主色彩的机构、因素和方式。基层直接民主作为中国特有的概念,是指在中国城乡基层社区即乡镇(街道)之下的基层社区,以村(居)民自治共同体为范围,村(居)民群众主要通过村(居)民会议直接行使社区公共权力、直接决定和管理社区公共事务,具有基层性、群众性、直接性、普遍性和法定性。基层直接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概念,可以将其界定为基层直接民主的整体性、制度化、较稳定的行为规范体系和组织架构、运转流程、操作方法等机制运行体系,亦可以将其划分为引领性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框架性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运行性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民主 基层直接民主 基层群众自治 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