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部CT特征预测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转归的价值 被引量:8
1
作者 刘长华 余晓洁 +3 位作者 杨先春 左敏 杨克勤 杨帆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87-591,共5页
目的:探讨胸部CT特征评估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转归情况的价值。方法:搜集入院时为普通型COVID-19的患者158例,根据入院后2~7天内是否发展为重症肺炎分为普通型组和转重症组;记录其临床资料、血清学指标以及胸部CT表现... 目的:探讨胸部CT特征评估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转归情况的价值。方法:搜集入院时为普通型COVID-19的患者158例,根据入院后2~7天内是否发展为重症肺炎分为普通型组和转重症组;记录其临床资料、血清学指标以及胸部CT表现。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普通型COVID-19转重症肺炎的独立影响因素。利用列线图预测普通型COVID-19患者的预后。结果:淋巴细胞计数减少(P=0.032)、病灶累及右肺中叶(P=0.020)、病灶累及肺叶数(P=0.021)以及病灶占整肺体积百分比(P=0.013)是影响普通型COVID-19转重症的独立影响因素。列线图模型拟合度为0.85,提示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一致性较好。结论:胸部CT的特征表现对普通型COVID-19患者临床分型的转变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列线图可以方便地预测出每例普通型COVID-19患者转为重症肺炎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临床分型 转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 3D-FIESTA序列对肩部喙肱韧带增厚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2
作者 封云松 鄢摇 +3 位作者 张帆 李晓凡 余红军 刘长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9-93,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3D-FIESTA序列对肩关节黏连性关节囊炎喙肱韧带增厚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肩关节黏连性关节囊炎患者的MRI图像,比较斜冠状面3D-FIESTA序列与FSE T1WI不抑脂序列显示喙肱韧带的差异,并比较3D-FIESTA序列斜矢状... 目的:探讨磁共振3D-FIESTA序列对肩关节黏连性关节囊炎喙肱韧带增厚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肩关节黏连性关节囊炎患者的MRI图像,比较斜冠状面3D-FIESTA序列与FSE T1WI不抑脂序列显示喙肱韧带的差异,并比较3D-FIESTA序列斜矢状面与斜冠状面显示喙肱韧带的差异。结果:斜冠状面3D-FIESTA序列对喙肱韧带的显示率为75.00%,高于斜冠状面FSE T1WI不抑脂序列57.69%的显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17.754,P=0.000)。斜矢状面3DFIESTA序列对喙肱韧带的显示率为90.38%,高于斜冠状面3D-FIESTA序列75.00%的显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5.974,P=0.015)。结论:斜矢状面3D-FIESTA序列是显示肩关节黏连性关节囊炎患者喙肱韧带的理想序列,当临床怀疑患者有肩关节黏连性关节囊炎时,加扫斜矢状面3D-FIESTA序列很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连性关节囊炎 喙肱韧带 磁共振成像 三维真稳态快速成像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C值评估直肠癌放化疗后降期的可行性 被引量:7
3
作者 刘长华 刘飞 +1 位作者 李志浩 杨克勤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5期556-559,共4页
目的:探讨ADC值升高程度评估直肠癌放化疗后降期与否的可行性。方法:60例直肠癌患者根据术前磁共振检查结果和术后病理诊断分为T-降期组(T分期降低)和T-未降期组(T分期不变或升高),记录并分析放化疗治疗前、放化疗后第7天、第14天以及... 目的:探讨ADC值升高程度评估直肠癌放化疗后降期与否的可行性。方法:60例直肠癌患者根据术前磁共振检查结果和术后病理诊断分为T-降期组(T分期降低)和T-未降期组(T分期不变或升高),记录并分析放化疗治疗前、放化疗后第7天、第14天以及手术前直肠癌患者的ADC值。结果:两组ADC值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T-降期组放化疗后第7天ADC值较放化疗前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93,P=0.000)。两组患者的ADC值在同一时间监测点的差异近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放化疗后第7天直肠癌患者平均ADC值的变化幅度作为判定是否降期的标准,以ADC值增高幅度≥18.6%为标准时,判定患者对放化疗敏感的敏感度为60.7%,特异度为100%,ROC曲线下面积为0.823。结论:扩散加权成像ADC值用于评估直肠癌患者对放化疗是否敏感及放化疗后降期与否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放化疗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在脑裂头蚴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刘长华 刘飞 +2 位作者 余晓洁 左敏 杨克勤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75-979,共5页
目的:探讨MRI在脑裂头蚴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11例经临床确诊的脑裂头蚴病患者,回顾性分析其MRI影像学特征。结果:所有病例均为多发病灶,大部分病灶位于幕上。病灶MRI平扫表现为多发团片状或条片状不规则异常信号,T 1WI呈等、... 目的:探讨MRI在脑裂头蚴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11例经临床确诊的脑裂头蚴病患者,回顾性分析其MRI影像学特征。结果:所有病例均为多发病灶,大部分病灶位于幕上。病灶MRI平扫表现为多发团片状或条片状不规则异常信号,T 1WI呈等、低信号,T 2WI呈等、高信号,病变边界模糊,灶周水肿明显,占位效应较轻,部分病灶局部可见负占位效应;增强扫描大部分病变呈结节状、不规则环状、串珠样及匐行管状明显强化;DWI大部分病灶扩散未见明显受限,呈等、低信号;MRS示病灶NAA峰呈不同程度降低,Cho/NAA增高。5例复查患者中4例可见病灶的位置及形态发生改变。结论:脑裂头蚴病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增强扫描表现较有特异性,DWI、MRS及复查对明确诊断及鉴别诊断很有帮助。MRI对脑裂头蚴病的诊断和指导治疗意义重大,更为进一步在体了解病变的病理过程提供了一种无创的、可视化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头蚴病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波谱成像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