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宫内膜炎对NF-кB信号通路炎症蛋白和氧化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倪茗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8期1023-1026,共4页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体外诱导的子宫内膜炎对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炎症蛋白和氧化因子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LPS(50、100、200ng/mL)对子宫内膜细胞进行诱导,MTT法检测细胞活力,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白介素-1(IL-1)及前...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体外诱导的子宫内膜炎对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炎症蛋白和氧化因子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LPS(50、100、200ng/mL)对子宫内膜细胞进行诱导,MTT法检测细胞活力,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白介素-1(IL-1)及前列腺素E2(PGE2)浓度,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丙二醛(MDA)含量,Gries法检测一氧化氮(NO)含量,黄嘌呤氧化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western blot检测NF-κB p65的表达及磷酸化情况。结果:随着LPS诱导剂浓度的增加,子宫内膜细胞活力下降,且在48h达到最大抑制程度,细胞上清中SOD活性下降,MDA、NO、IL-1及PGE2含量显著上升,NF-κB p65磷酸化显著。结论:LPS能诱导子宫内膜细胞产生炎症,刺激细胞炎症因子的分泌和抗氧化能力的降低,与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子宫内膜炎 NF-ΚB信号通路 炎症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痫前期患者血浆对HUVEC凋亡和增殖的影响及其与LPA受体的关系
2
作者 倪茗 张婧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患者血浆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凋亡和增殖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其与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otidic acid,LPA)受体的关系,为其临床研究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6月70例我院...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患者血浆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凋亡和增殖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其与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otidic acid,LPA)受体的关系,为其临床研究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6月70例我院确诊的PE孕妇,其中轻度PE 38例,重度PE 32例,同时随机抽取30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所有孕妇空腹抽取静脉血,分别配成不同成分培养液对健康产妇分娩后的HUVEC进行培养,应用MTT比色法检测HUVEC的凋亡和增殖,采用免疫组化检测LPA受体Edg4、Edg7的表达。结果:重度PE组细胞增殖抑制率(IR)及LPA水平均高于轻度PE组及对照组,轻度PE组IR及LP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孕妇HUVEC由长梭形变为圆(椭圆)形,细胞间隙增大,且细胞排列疏松,而重度PE组上述情况更明显。重度PE组Edg4阳性例数、mRNA表达及Edg7阳性例数、mRNA表达均高于轻度PE组及对照组,轻度PE组Edg4阳性例数、mRNA表达及Edg7阳性例数、mRNA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皮细胞损伤是PE发生的原因之一,且血浆LPA水平升高及其受体Edg4、Edg7表达增加可能参与了PE孕妇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PE)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 溶血磷脂酸(LPA) 凋亡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TTY10调控miR-490-3p通过HMGB1信号通路对宫颈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杨长群 刘婷婷 +1 位作者 金志珊 熊国平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62-567,共6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chain non-coding RNA,lnc RNA)TTTY10对宫颈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对mi R-490-3p及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chain non-coding RNA,lnc RNA)TTTY10对宫颈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对mi R-490-3p及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妇产科2013年8月至2014年10月14例宫颈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相对应的癌旁组织标本,q PCR检测宫颈癌组织及不同宫颈癌细胞株中TTTY10表达情况。将编码TTTY10-si RNA的质粒或空载质粒转染至宫颈癌Cas Ki细胞中,q PCR检测质粒TTTY10-si RNA转染宫颈癌细胞的转染效率,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沉默TTTY10后宫颈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q PCR检测沉默TTTY10后mi R-490-3p和HMGB1 m RNA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mi R-490-3p与HMGB1的相互作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沉默TTTY10后HMGB1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宫颈癌组织中TTTY10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宫颈癌细胞株中TTTY10的表达显著高于宫颈上皮永生化细胞(P<0.01);TTTY10-si RNA质粒可以有效转染进入Cas Ki细胞内并敲减TTTY10的表达(P<0.01),沉默TTTY10可以抑制宫颈癌Cas Ki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促进宫颈癌细胞mi R-490-3p的表达和抑制HMGB1 m RNA的表达(P<0.05或P<0.01)。mi R-490-3p能与HMGB1 m RNA的3′-UTR特异性结合,沉默TTTY10后HMGB1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水平下调。结论:TTTY10可以靶向调节mi R-490-3p,并且通过HMGB1信号通路影响宫颈癌Cas Ki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TTTY10可作为宫颈癌的诊断标志物和潜在的药物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长链非编码RNA TTTY10 miR-490-3p 高迁移率族蛋白1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