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频脉冲治疗仪联合摄食-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张鑫 张仲锦 +2 位作者 程伟 刘慧晴 周山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12-716,共5页
目的 探究低频脉冲治疗仪联合摄食-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择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2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6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 目的 探究低频脉冲治疗仪联合摄食-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择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2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6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摄食-吞咽训练)和联合组62例(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低频脉冲治疗仪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吞咽造影检查(videofluoroscopic swallowing study, VFSS)评分、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tandard swallowing assessment, SSA)评分、舌骨运动位移(舌骨前移、上移)、椎基底动脉血流情况[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 PI)、平均血流速度(mean blood flow velocity, Vm)、收缩期血流速度(systolic blood flow velocity, Vs)]、血清神经因子[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生活质量(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变化和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VFSS评分、生活质量和吞咽症状评分、舌骨前移和舌骨上移距离、椎基底动脉Vm和Vs、血清NGF、BDNF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SSA评分、椎基底动脉PI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治疗后VFSS评分、生活质量和吞咽症状评分、舌骨前移和舌骨上移距离、椎基底动脉Vm和Vs、血清NGF、BDNF水平明显升高,SSA评分、椎基底动脉PI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联合组与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vs 10.0%,P>0.05)。结论 低频脉冲治疗仪联合摄食-吞咽训练联合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可有效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增加舌骨活动度,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和神经营养情况,提高生活质量,且相关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吞咽障碍 临床研究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